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糖脂代谢及BMI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利拉鲁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丹蛭降糖胶囊。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胰岛β细胞功能、BM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 PG、Hb A1c、TG、TC、LDL-C、HOMA-IR、BMI水平均降低;HDL-C、HOMA-β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与利拉鲁肽联合使用可显著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减轻体重并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有力防控糖尿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芪蛭降糖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缬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芪蛭降糖胶囊。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UAER、ALB、β2-MG、Cys-C、Scr、BUN、TG、TC、FBG、2 hPG和HbA1c。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UAER、UA1b、β2-MG、Cys-CTC、TG、FBG、2 h 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UAER、UA1b、β2-MG、Cys-C、TC、TG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cr和BUN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蛭降糖胶囊联合大剂量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且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早期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基础降糖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心功能和炎症指标及疗效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Glucose,GLU)、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均降低(P <0.05或P <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DJC)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功效的丹蛭降糖胶囊对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cadherin的水平进行观察测定。结果:丹蛭降糖胶囊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清VE-cadherin水平(P〈0.05或P〈0.01);患者血清VE-cadherin浓度与HbA1c、IRI、TC、LDL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年龄、病程、FPG、FINS、TG、HDL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通过干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VE-cadherin水平,以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P-选择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有血栓前状态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降糖,治疗组在常规西药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及P-选择素(P—selectin)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除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外,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密度脂蛋白(HDL)、P—selectin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有效地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改善体内的血栓前状态,提示其机制可能与辅助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脂代谢紊乱、降低P—selectin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P-选择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有血栓前状态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降糖,治疗组在常规西药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及P-选择素(P—selectin)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除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外,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密度脂蛋白(HDL)、P—selectin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有效地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改善体内的血栓前状态,提示其机制可能与辅助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脂代谢紊乱、降低P—selectin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及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7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蛭降糖胶囊(DJC)高、低剂量组,吡格列酮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动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按35μg/g给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造模。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药8周,抽取腹主动脉血,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测定血清SDF-1α和P27水平,并测定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DF-1α水平下降明显(P0.01),而P27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蛭降糖胶囊高、低剂量组与吡格列酮组SDF-1α水平显著升高(P0.01),P27水平明显下降(P0.01);3个给药组之间比较,SDF-1α、P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糖、HbA1c显著升高,用药后丹蛭高、低剂量组血糖、HbA1c均发生明显下降。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糖与SDF-1α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27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能够使糖尿病大鼠血清SDF-1α水平升高,抑制糖尿病大鼠P27的高表达,延缓糖尿病肾脏病变,保护肾脏功能,有明确的降低血糖及HbA1c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血清MCP-1,TGF-β1 等炎症指标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EDN 抗炎作用及肾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以导入期后符合纳入标准的72 例EDN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 组均采用以缬沙坦为基础的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2 组疗程均为8 周。观察治疗前后MCP-1,NF-κB,TGF-β1 及UAER 的变化。结果:MCP-1,NF-κB 及TGF-β1 与UAER 呈显著正相关(P<0.05 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MCP-1,NF-κB,TGF-β1 及UAER 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MCP-1,NF-κB,TGF-β1 及UAER 均明显降低(P<0.05 或P<0.01)。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延缓肾脏损伤,从而下调患者血MCP-1,NF-κB 及TGF-β1 的水平,阻断炎症介质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改善EDN 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其保护肾脏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功效的丹蛭降糖胶囊对2 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 受体(sEPCR)的影响及其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作用机制。方法:将60 只SD 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 周后,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2 组:空白组(N 组)12 只,高脂饲料组48 只。4 周后,高脂饲料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出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再根据血糖水平分层随机分为3 组:模型组(M 组)、盐酸吡格列酮组(P 组)、加用丹蛭降糖胶囊组(D 组)。盐酸吡格列酮组和加用丹蛭降糖胶囊组均给予盐酸吡格列酮10 mg·kg-1·d-1 灌胃,加用丹蛭降糖胶囊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0.47 g·kg-1·d-1 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予生理盐水5 mL·kg-1·d-1 灌胃,给药4 周后分别检测各组sTM、sEPCR、PT、APTT、FIB 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和加用丹蛭降糖胶囊sTM、sEPCR、FIB 均明显增高(P<0.05),PT、APTT 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盐酸吡格列酮组相比,加用丹蛭降糖胶囊组大鼠血浆sTM、sEPCR、FIB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APTT 水 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升高PT 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能降低sTM、sEPCR 水平,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其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sTM、sEPCR 含量增强抗凝与纤溶活性,调节凝血功能来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制剂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气虚阴亏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常规给予西药口服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2周;分别检测其空腹和餐后2h血糖(FPG)、游离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GSH-PX)均明显改善。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干预氧化应激状态、辅助降糖、调整脂质代谢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DM120方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DMl20方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原先治疗方案不变的条件下,治疗组给予DMl20方,对照组给予糖脉康;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C肽、体重指数(BMI)、腰围(wc)的变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lc、FINS、空腹C肽、HOMA2一IR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WC改善(P〈0.05);组问治疗后比较2hPG、FINS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Ml20方对降低T2DM患者的餐后向糖、减郫睛岛素柢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热降浊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清热降浊方(治疗组)与二甲双胍(对照组)对208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2-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B)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HbA1c、FBG和P2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对HDL-C的作用不明显。治疗组体重与BMI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HOMA2-IR、HOMA2-S、HOMA2-B的改善不明显。结论清热降浊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与二甲双胍相当,但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通脉温胆汤对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carotid arteries,IMT)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的患者均医嘱改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通脉温胆汤(配方颗粒)1袋,2次/d,早晚餐后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睡前服用;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睡前服用,疗程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IMT,血脂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及血脂均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I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TC)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眩晕改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膈痞满改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黏腻改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温胆汤能够调节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治瘫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醒脑治瘫胶囊,疗程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脂、hs-CRP、FIB、D-D的水平。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IMT、各个斑块大小,计算Crouse斑块积分。观察服药期间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C、LDL较对照组的下降更显著(P<0.05),TG较对照组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HDL的升高不明显(P>0.05);治疗组FIB、D-D、hs-CRP、IMT、Crouse积分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颈动脉彩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2.1%,对照组6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治瘫胶囊具有调节血脂紊乱、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减小斑块体积,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健脾降浊汤联合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104例高脂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降浊汤,每次200 m L,日2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检测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IMT。结果: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健脾降浊汤联合辛伐他汀片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IMT,具有较强的调脂及抗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国华  王春光  马洪胜  王晓筱 《中医杂志》2012,53(20):1753-1755
目的 探讨复方三七当归制剂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其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CAS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组39例、他汀组34例及对照组31例,分别应用复方三七当归粉剂、阿托伐他汀片及安慰剂治疗1年;应用高分辨率超声观察治疗前后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及Crouse积分. 结果 治疗后复方组、他汀组IMT及Crouse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复方组与他汀组治疗后IMT、Crouse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复方组及他汀组不稳定斑块数目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复方组与他汀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复方组有3例出现便溏,2例出现恶心,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 复方三七当归制剂治疗CAS疗效确切,对不稳定性斑块有显著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法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疗效及其对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广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或)厄贝沙坦控制血压,用阿托伐他汀钙调节血脂;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控制血压方案上,给予益气化痰方治疗。2组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压情况,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进行总体评价。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以及OPN。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总有效率则为70.96%(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1.17±0.28)mm比(1.43±0.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亦明显小于对照组,(3.12±0.73)cm~2比(3.94±0.96)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C(4.29±1.52)mmol/L比(5.37±0.87)mmol/L、TG(1.74±0.43)比(2.65±0.68)mmol/L与LDL(1.65±0.89)mmol/L比(2.87±1.12)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DL(1.94±0.41)mmol/L比(1.23±0.38)mmol/L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外周血OPN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痰方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的临床证候,不仅能够抑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且能通过减少TC、TG、LDL及OPN的水平和提高HDL水平,从而起到抑制脂质斑块形成及保护颈动脉器官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胱抑素C(Cys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入选研究组和对照组。测定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血清Cys C及hs-CRP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MI、HbA1c、血脂、血压、Cys C、hs-CRP及IMT明显升高,而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IMT与Cys C、hs-CRP、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P<0.01)。以IMT为应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LDL-c、CysC、hs-CRP进入回归方程(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ys C、hs-CRP的升高可能与颈动脉IMT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血脂正常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降压治疗组(对照组)和辛伐他汀+ 基础降压组(治疗组),2组患者均给予降压的基础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辛伐他汀,观察周期为16周,治疗前后以超声测各组患者颈动脉的IMT和血管功能,在治疗过程中观察血压、肌酶、肝功等.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总体血压水平和颈动脉IMT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IMT显著降低,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即使血脂无异常,配合辛伐他汀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血管功能,降低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荷丹片,两组患者均给药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炎性标记物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TG、LDL-C、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观察组的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炎性细胞因子IL-6、hs-CRP、MMP-3,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IL-10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作用,并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