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面针提取物抗肝癌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两面针药材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与抗肝癌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为药效模型,采用MTT法测定33批不同产地两面针药材提取物的抗肝癌活性,采用逐步后退法将量化特征峰面积与MTT法测得两面针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结果结合,构建两面针药材提取物抗肝癌的谱效关系方程。结果 建立的两面针药材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达到0.7以上,经相似度软件筛选出24个特征指纹峰,用逐步后退法拟合两面针药材提取物抗肝癌谱效关系方程,该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和实际意义,可较准确地预测两面针药材提取物的抗肝癌活性。结论 两面针药材提取物抗肝癌活性是多种成分协同、互补、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方程可预测肿瘤细胞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瓜蒌与瓜蒌条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谱效关系。建立瓜蒌与瓜蒌条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瓜蒌与瓜蒌条3个剂量组(2.25,13.5,27.0 g·kg^-1,相当于生药g·kg^-1)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心肌肌红蛋白(myoglobin,MYO)、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T,c TNT)值,采用灰关联度法研究瓜蒌与瓜蒌条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谱效关系。给药剂量由2.25 g·kg^-1增加到27.0 g·kg^-1,瓜蒌与瓜蒌条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谱效关联的关联度也增强,但瓜蒌与瓜蒌条的变化趋势不同。按关联度前10出现频率排序,17,14,16,19,32,12,26,30,4,6,2号峰是瓜蒌的基本药效物质群;6,12,32,10,14,18,30,28,8,4,26,9号峰是瓜蒌条的基本药效物质群。6,14,12,32,30,4,26号峰为瓜蒌与瓜蒌条发挥药效的主要共有药效物质基础,其中6号峰为5-羟甲基糠醛,14号峰为香草酸,28号峰为芦丁,但与药效的关联度有所不同。瓜蒌及瓜蒌条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来自与给药剂量有关的药效物质群间的协同作用。瓜蒌与瓜蒌条发挥药效的基本药效物质群不同,但存在共有有效成分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当归-川芎药对配伍复方(芎汤、生化汤、四物汤)中阿魏酸(FA)含量的变化。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芎汤、生化汤、四物汤中阿魏酸煎出量依次为(109.4±3.0)mg·L-1,(95.3±1.9)mg·L-1,(85.6±2.0)mg·L-1。结论:当归-川芎药对配伍桃仁、炮姜、炙甘草,以及配伍白芍、熟地后阿魏酸煎出量均降低。  相似文献   

4.
两面针抗宫颈癌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芸香科植物两面针HPLC指纹图谱与抗宫颈癌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批两面针药材进行HPLC分析,以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为药效模型,用MTT法测定各批次两面针药材的抗肿瘤活性,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两面针抗宫颈癌谱-效关系方程。结果:建立了两面针抗宫颈癌谱效关系方程,利用该方程对10批两面针药材进行抗宫颈癌活性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率不超过10%,表明谱-效关系可用于预测两面针的抗宫颈癌作用。结论:两面针抗宫颈癌谱-效关系方程可反映抗肿瘤作用是两面针药材中多种成分协调、互补或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谱-效关系研究为有效地控制两面针质量搭建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当归-红花药物组合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当归-红花药物组合的物质基础与效应的相关性,探索两味中药配伍应用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中医方剂数据库归纳分析当归-红花配伍比例,并以此设计方案,采用HPLC法分析不同配比当归-红花共煎液与单味药材煎液中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绿原酸、香豆酸量的变化。采用凝血时间和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药效指标评价当归-红花配伍的药理效应。结果获得应用频率前10位的当归-红花不同配比;HPLC分析结果显示,当归配伍红花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与同等生药量的单味药相比,当归配伍红花能延长凝血时间,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论当归配伍红花具有合理性,有利于两味药材中芳香酸类成分的溶出,这与配伍后凝血时间延长、DPP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当归-川芎挥发性成分与其抗子宫痉挛活性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当归-川芎不同配比药对挥发性成分与其抑制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效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评价当归-川芎不同配比药对挥发性成分的生物效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试验表明不同配比当归-川芎药对挥发油对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效应强弱依次为:当归-川芎(2∶1)>当归-川芎(3∶1)>当归-川芎(1∶1)>当归-川芎(3∶2);GC-MS分析结果表明对离体子宫收缩效应最佳的当归-川芎(2∶1)药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的比例关系为:(Z)-ligustilide:(Z)-3-butylidenephthalide:4,5-dihydro-3-butyl-phathalide:(E)-ligustilide:Unknowncompound:8,9-dehydro-Cycloisolongifolene:Neocnidilide:(E)-3-butylidenephthalide(80.75∶4.02∶2.07∶1.66∶0.81∶0.61∶0.53∶0.52)。结论:不同配比当归、川芎药对挥发性成分抑制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效应强度不同,可能是由于挥发油中各组成成分比例不同引起;挥发油中以内酯类成分为主,提示该类成分可能为抑制子宫收缩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当归-川芎是临床方剂常见药对,二药配伍具有养血补血、活血化瘀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当归-川芎药对富含生物碱、有机酸、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补血活血、神经保护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各类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结合国内外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角度出发,综述近年来当归-川芎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该药对的科学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两面针提取物抗胃癌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两面针提取物抗胃癌谱-效关系的建立方法.方法:用MTT和HPLC分别测定两面针肿瘤抑制率和指纹峰数据,再用适合的统计学方法建立谱=效关系.结果:用逐步后退法建立了两面针抗胃癌谱-效关系式.结论:该关系式具有统计学意义和实际意义,因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找香丹注射液中抗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主要有效成分.方法 采取大鼠舌下iv垂体后叶素(0.5 U/kg)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香丹注射液的不同萃取部位及萃取部位的组合对大鼠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点Ⅱ导联心电图T波变化情况,结合香丹注射液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及萃取部位组合的指纹图谱,运用神经网络分析抗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的香丹注射液中主要有效成分.结果 香丹注射液中主要成分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模型T波抬高存在影响,丹酚酸D和丹酚酸A在0、5、10 S对T波抬高的抑制作用随质量分数的提高而增强,其余成分在5 s、10 s、3 min对T波抬高主要为促进作用.结论 香丹注射液抗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酚酸A和丹酚酸D.  相似文献   

10.
当归-桃仁药对配伍特点及其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当归-桃仁药对不同配比的应用特点及其效应物质基础。方法:基于自建的中医方剂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挖掘归纳出当归-桃仁药对在方剂中的配伍特点;采用HPLC法分析当归-桃仁药对共煎液与单煎液不同配比中苦杏仁苷、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的含量变化;采用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清除DPPH自由基实验评价配伍效应及其作用特点。结果:挖掘归纳出当归-桃仁药对在方剂中的配伍特点及其出现频度;实验结果表明当归-桃仁配伍有利于苦杏仁苷、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等效应成分的溶出;桃仁当归配伍比同等生药量的桃仁单味药材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增加,DPPH清除率增加;当归桃仁配伍比同等生药量的当归单味药材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增加,说明两者配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结论:当归-桃仁药对具有合理性,有利于两味药中芳香酸类化合物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及苷类化合物苦杏仁苷的溶出;配伍后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增加和DPPH清除率增加,但各配伍比例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杨英来  胡芳  刘小花  郭龙  杨涛  李应东  封士兰 《中草药》2013,44(23):3346-3351
目的 探讨当归补气活性部位HPLC特征图谱与其补气功效的相关性。方法 用控食和疲劳的方法建立小鼠气虚模型;比较当归不同提取部位对气虚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免疫器官等的影响,筛选当归补气药效部位。用灰色关联统计方法将补气作用较佳的各批当归药材70%乙醇提取部位(醇提物)HPLC特征图谱各共有峰的峰面积与补气药效数据相关联,研究谱效相关性。结果 当归醇提物对气虚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根据关联度大小确定当归醇提物中各成分对补气作用贡献大小的顺序(按特征峰编号)为18>5>7>12>17>4>19>2>20>6>8>3>14>1>16>11>9>13>15>10,其中7、10、11、13、17、18和20号峰分别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和欧当归内酯A。结论 当归醇提物具有较强的补气作用,HPLC特征图谱与补气作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当归-红花药对活血功效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阐明当归-红花药对活血效应相互作用的范围、性质与程度。方法采用冰水浴与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给予不同配比(1∶0、4∶1、2∶1、3∶2、1∶1、2∶3、1∶2、1∶4、0∶1)不同剂量当归-红花药对后,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各指标进行整合,然后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整合效应结果进行分析,应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量效曲线的各个参数,建立三维响应曲面模型,应用Matlab软件构建响应曲面的三维图形。结果发现当归-红花药对配比在0.8∶1~1.1∶1以及在当归剂量为0~5 g,红花8~11 g这个区域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相互作用值:-0.2~-0.8);在当归剂量为0~0.2 g,红花为0.2~1 g表现为拮抗作用,但拮抗作用不明显,相互作用值为0.2左右,而其他比例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或拮抗作用。结论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可定量研究中药配伍药物相互作用,为药对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丹参红花配伍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高丽娜  崔元璐  延阔  邱超 《中草药》2016,47(4):671-679
丹参和红花是近代中药方剂中的常见药对配伍,两药均为活血化瘀常用药,历经几百年临床用药的验证,沿用至今,经久不衰。目前,已有很多上市的丹参红花配伍使用的中成药制剂。综述了丹参红花复方制剂、药对配伍和组分配伍的研究现状,阐明丹参红花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物质基础以及药动学研究进展,并指明其配伍使用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为丹参红花配伍的深入研究与现代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娟  高继宁  秦雪梅  李震宇 《中草药》2016,47(24):4379-4387
目的比较款冬花、叶与紫菀配伍后紫菀散的毒性,为款冬叶的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款冬花、叶分别与紫菀(1∶1)配伍,小鼠连续给药14 d(生药量40 g/kg),通过组织病理、血清生化指标以及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对2个复方的毒性进行比较。结果生化指标和病理学结果显示给药后肝脏发生明显病变;多元统计结合KEGG代谢通路分析确定了血清和肝脏中15个与肝脏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从散点图中给药组与对照组的距离及上述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幅度来看,款冬花、叶配伍的紫菀散虽对机体的代谢影响不同,但未发现款冬叶配伍紫菀后的毒性强于款冬花配伍紫菀后的毒性。结论款冬叶配伍的紫菀散在毒性上与款冬花配伍的紫菀散相当,为款冬叶的资源利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六经头痛片原料药材辛夷和细辛的GC指纹图谱,为六经头痛片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lient DB-WAX(20 m×0.18 mm,180μm)气相色谱柱,优化程序升温条件,测定11批辛夷、细辛原料药材,利用SPSS聚类分析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建立辛夷药材指纹图谱,并通过Agilent 7890A-5975C气-质联用仪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通过11批样品的测定和SPSS聚类分析将10批辛夷药材聚为一类,并建立辛夷药材G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共得22个共有峰,其中归属至全方的成分为14个,药材独有成分8个;将10批细辛药材聚为一类,并建立细辛药材G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共得11个共有峰,其中归属至全方的成分为4个,药材独有成分为7个。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准确性高、重复性良好,可为辛夷、细辛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挖掘整理含丹参-当归的方剂,利用统计软件系统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利用Excel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次、频率及丹参-当归配伍特征和主治中医病证频次,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统计共筛选出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390首,频次统计分析发现涉及中药504味,使用频次≥60的中药共22味,除丹参、当归外,核心高频药物为川芎、甘草、白芍、肉桂、地黄、牛膝6味。通过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中药组合有丹参-当归-川芎、丹参-当归-甘草、丹参-当归-白芍。主治病证涉及105种,频次≥10的中医病证10种,以瘀血疼痛病症、妇科病症为主。通过网络可视化得到治疗月经病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白芍-香附,治疗痹证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肉桂,治疗虚劳病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牛膝-肉桂-防风。结论 与丹参-当归配伍的高频中药为白芍、川芎、肉桂等,优势病证为月经病、痹证和虚劳病,揭示了丹参-当归药对的用药规律,为该药对在临床合理用药及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徐玉玲  白婷钰  付春梅  谭悦棋  郑燕  刘涛 《中草药》2016,47(24):4357-4363
目的研究三七与丹参配伍对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隐丹参酮、丹参酮IIA、迷迭香酸、丹酚酸B、固含物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醇提及水提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将三七与丹参配伍,采用HPLC法检测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参醇提最佳工艺为浸泡0 h、10倍量75%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丹参水提最佳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三七对丹参中主要成分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提取溶出无显著性影响,且三七对丹参中其他醇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溶出也无显著性影响。结论三七对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完成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PAL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1条红花PAL4基因编码区序列,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实现Ct PAL4在红花悬浮细胞中的过表达。方法在红花基因组测序基础上,对红花PAL家族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克隆1条红花PAL4编码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clustalW1.83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在Ct PAL4基因序列2端引入酶切位点BglII和Bst EII,构建含有35S启动子的植物超表达载体p CAMBIA3301-Ct PAL4,并在红花悬浮细胞中进行超表达。结果红花基因组中注释到6个PAL基因,分析显示5个基因具有典型的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功能结构域及活性位点,并进行启动子和进化分析。Ct PAL4基因编码70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6820,具有典型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的功能结构域及活性位点,编码蛋白的三维结构与PAL的X射线蛋白质晶体结构类似。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t PAL4基因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的亲缘关系最近。GUS染色结果证实,成功建立红花悬浮细胞遗传转化体系,并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