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及评估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依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将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及对照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病灶侧局部密贴式降温带治疗,对照组使用全头颅密贴式降温帽进行亚低温治疗。对2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cC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进行动态浓度监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动态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量、发病时间、入院时NSE、hcCRP浓度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亚低温治疗后2组血清NSE浓度在第3天、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14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CRP浓度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SS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入院时及第7天、第1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出现明显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低血压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应激性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无差别(P>0.05);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为5.8%,对照组为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在达到理想的病变侧头部降温目的的,对健侧头部及全身影响和不良反应均较小,且复温无条件及时间的限制。而在减轻出血后神经元的损害、降低患者血清NSE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达到降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改善预后方面优于全头颅性亚低温治疗。  相似文献   

2.
头颅局部亚低温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1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 :亚低温治疗组 ( 2 0例 )和对照组 ( 2 1例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在不同时间对两组进行 NIH神经功能评分和 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 治疗组第 14天、30天、6 0天、90天NIH评分降低 ( P<0 .0 5 ) ,第 30天、6 0天、90天 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 ( P<0 .0 5 )。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 ,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全头额的密贴亚低温降温治疗,研究组予病灶局部亚低温降温治疗,对比2组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第21天和第28天的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0d恢复良好率39.58%,优于的对照组20.83%(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1.25%,低于对照组的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两组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亚低温组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d、第7d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皮质醇(CS)和醛固酮(ALD)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第21d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CTH、CRH、CS和ALD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治疗第3d、第7d逐步下降,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组各项指标下降更明显(均P<0.01)。治疗第21d亚低温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分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血糖、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BI)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血糖水平、血肿侧PI、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血肿侧Vm、BI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亚低温辅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常规组,亚低温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治疗,治疗后3个月进行GOS评估法测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3个月亚低温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脑出血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规组,亚低温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局部亚低温,在不同时间进行NIH神经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 治疗在14 d、30 d、60 d、90 d NIH评分降低(P<0.05),第30 d、60 d、90 d 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脑出血,对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有效.  相似文献   

8.
许多研究表明,亚低温(33~35℃)治疗具有多环节的脑保护作用[1],特别是对脑血管病引发的脑水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为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争取时机。然而,由于全身低温治疗所需条件高、不良反应多,难以在临床开展。近年来开展的局部亚低温治疗克服了全身低温的诸多缺点,为急性脑血管病找到了新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4年10月-2006年9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我院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应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后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出血后水肿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脑出血加局部亚低温组;凝血酶加局部亚低温组。应用Evans-Blue测定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应用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注血后6h开始出现脑组织水含量和BBB通透性的增加,在72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不同时程局部亚低温均可以显著降低脑出血后72h时脑组织水含量及BBB通透性(P<0.01),其中给以4h局部亚低温时,降低最明显。注射凝血酶6h后,脑组织水含量及BBB通透性显著增高(P<0.01),于24~48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凝血酶 局部亚低温组在各个时间点与凝血酶组相比,脑组织水含量及BBB通透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可能是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毒性作用来减轻脑出血后水肿的形成及血脑屏障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44例仅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对两组进行NIH神经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治疗组第2、4、8周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第4、8、12周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对于脑卒中和脑外伤有肯定的治疗效果。我们试对27例急性脑出血病人采用MHT治疗技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亚低温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40例病人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6~68岁,平均55岁。高血压病史10~15年,平均12年。发病至入院不超过8h,发病后所有病人均经头颅CT扫描明确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意识状态分级:Ⅰ级17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Ⅵ级5例,Ⅴ级2例。血肿的部位均为外侧型,血肿量为30~60ml,平均45ml。所有病人均急诊在全麻下行颞顶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于侧脑室额角置一硅胶引流管用于术后颅内压监测及采取脑脊液。术后病人被随机分成二组,每组20例,一组为亚低温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常规…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从临床角度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亚低温脑保护的疗效。方法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3例,其中脑出血分级Ⅱ级1例,Ⅲ级10例,Ⅳ-Ⅴ级22例,于患病后24 h内接受轻度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颅内压在20 mmHg以下者,治疗时间为24 h;颅内压高于20 mmHg以上者治疗72 h;而颅内压持续高于30 mmHg以上或短时间内迅速增高者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颅内血肿形成。常规治疗组:54例,脑出血分级Ⅱ级2例,Ⅲ级16例,Ⅳ~Ⅴ级36例,于患病后24 h内接受常规治疗。根据GOS预后评估系统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并作出对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亚低温治疗组轻残8例、中残12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恢复良好率为24.24%(8/33),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具有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降低颅压、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44例仅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对两组进行NIH神经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治疗组第2、4、8周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第4、8、12周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早期微创手术+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3月~2000年8月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其中31例重症病人术后配合亚低温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6例病人,平均年龄63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3例,以脑室为主者17例,脑叶6例。出血量:40~60ml 17例、61~90ml 14例。中线移位12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为重症。发病后2~10h内手术。1.2 手术方法 ①CT定位下血肿穿刺抽吸12例,对血肿抽吸不理想、术中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量大者,改用小骨窗清除血肿。②小骨窗清除血肿16例,骨窗直径约3cm,分离皮层,直视下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治疗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本文观察了32 ℃亚低温对脑出血大鼠脑 Na+ 、 K+ 、水含量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66 只大鼠随机分成三组: (1) 假手术对照组; (2) 常温脑出血组; (3) 亚低温脑出血组。结果常温出血组水、 Na+ 含量随时间而增加, 而 K+ 含量减少; 亚低温组水、 Na+ 含量比常温组低, 而 K+含量增加。超微结构显示亚低温组脑超微结构损害较常温组轻。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后脑水肿, 脑细胞结构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亚低温组(治疗组)及常规组(对照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治疗。在不同时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自体血注入法脑出血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局部亚低温减轻脑出血后水肿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0只,随机分为脑出血(ICH)组和脑出血加局部亚低温(ICH H)组。每组分为对照、脑出血后6h、24h、72h、5d、7d共6个亚组,ICH H组于注血后立即给以4h的局部亚低温治疗,各亚组分别进行血脑屏障(BBB)通透性、脑水含量的检测以及应用RT-PCR及Western印记对MMP-9进行测定。结果ICH组大鼠脑内注血后6h开始出现脑组织水含量(P<0.01)及BBB通透性(P<0.05)的显著增加,二者在72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ICH组MMP-9蛋白表达量与脑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呈正相关(r=0.88和r=0.96),ICH组MMP-9 mRNA表达量也与脑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呈正相关(r=0.78和r=0.85)。ICH H组大鼠脑组织水含量、BBB通透性以及MMP-9蛋白的表达与ICH组各时间点相比较,明显降低,而MMP-9 mRNA的表达与ICH组相比仅有轻度下降。结论脑出血后MMP-9的变化与BBB通透性和脑水肿密切相关,局部亚低温可以抑制脑出血后MMP-9蛋白表达的增加以及脑水肿的形成。提示局部亚低温可能通过影响MMP-9的变化来抑制脑出血后的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帖敷式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1:1配对并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同时给予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出血的脑水肿量或脑梗死体积变化值、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值[依据欧洲脑卒中评分(ESS)评价]的差异.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内环境各项指标,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治疗后第14天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量或脑梗死体积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第14、30天ESS变化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第3、7天亚低温组应激性高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帖敷式局部亚低温脑保护结合常规治疗能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脑水肿量,缩小脑梗死体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