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血供特点及术前导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术前对骨盆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导管栓塞.检塞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血管造影显示丰富、多支动脉供血,一次均成功给予选择性栓塞。栓塞后造影见肿瘤供血动脉闭塞,染色消失,手术时肿瘤均全部切除。结论术前靶血管栓塞能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增加肿瘤切除率,同时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  相似文献   

2.
曹维军  高芸  闫梅  赵立蜂 《当代医学》2009,15(9):99-101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血供特点及术前导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术前对骨盆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导管栓塞,栓塞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对于血管造影显示供血丰富、并有多支动脉供血,行一次性给予选择性栓塞。栓塞后造影见肿瘤供血动脉闭塞,染色消失,手术时肿瘤均全部切除。结论术前靶血管栓塞能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增加肿瘤切除率,同时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  相似文献   

3.
骨盆肿瘤术前导管栓塞供血动脉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盆肿瘤血供特点及术前导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术前对骨盆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导管栓塞 ,栓塞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丰富、多支动脉供血 ,一次均成功给予选择性栓塞。栓塞后造影见肿瘤供血动脉闭塞 ,染色消失 ,病变区可见碘油沉积 ,手术时肿瘤均全部切除。结论 :术前靶血管栓塞能降低手术的危险性 ,增加肿瘤切除率 ,同时也减少术中失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前栓塞供血动脉治疗骨盆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单发病灶的骨盆肿瘤动脉插管造影,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后24-72h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栓塞前血管造影显示多支动脉供血,栓塞后造影见肿瘤供血动脉闭塞,肿瘤染色消失,手术时肿瘤均全部成功切除,无1例发生手术中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栓塞可减少骨盆肿瘤手术中的出血,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骨盆肿瘤多支血供的DSA诊断和治疗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骨盆肿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表现 ,探讨骨盆肿瘤多支血供的诊断和治疗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栓塞治疗 4 8例骨盆肿瘤患者 ,观察其临床改善情况 ,计算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 :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及多支血供特点 ,术中失血量 (2 177 1± 96 9 8)ml,手术时间 (198 9± 97 4 )min。术前栓塞可减少术中失血量 ,并能缩短手术时间。肿瘤供血血管共 90支 ,栓塞 81支 ,栓塞率 90 %。组织学证实 :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和囊性变 ,部分肿瘤有假包膜形成。结论 :骨盆肿瘤术前栓塞时应考虑到多支血供的可能 ,力争栓塞肿瘤全部供血血管 ,以提高疗效。术前栓塞是骨盆肿瘤手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手术时机应选择在栓塞后 6d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在恶性骨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并同时为临床骨科择期保肢及截肢创造科学依据,提供有利条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方法:将收治的15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行介入治疗,其中6例行单纯动脉造影灌注化疗,9例行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其中6例患者介入术后1周后接受外科手术。观察术后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定期随访。结果:恶性骨肿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动脉造影病变范围明显大于X光、CT、MRI诊断范围,肿瘤血管消失,供血动脉闭塞,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未出现严重的栓塞综合征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术是诊断及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有效方法,诊断范围更明确,疗效显著,可作为恶性骨肿瘤诊断及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一种可行性方式。  相似文献   

7.
骨肿瘤特别是位于脊柱、骨盆的骨肿瘤 ,由于其本身及周围组织解剖结构复杂、位置深、肿瘤血供丰富 ,术中出血多 ,因而治疗十分困难。近 2 0年来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骨肿瘤的栓塞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使骨肿瘤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1 骨肿瘤的栓塞治疗   195 3年 Seldinger发明经皮穿刺插管选择性血管造影术之后 ,选择性动脉造影得到了迅速发展。本世纪 6 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Djindjinan开始行颈外动脉造影和脊髓血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 ,开拓了经导管栓塞治疗。 Feldman于 1975年首次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骨肿瘤以来 ,骨肿瘤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的术前栓塞对骨科手术的价值。方法:本组9例栓塞前先作造影,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将供血动脉用明胶海绵碎粒栓塞,并造影复查证实。结果:本组9例栓塞后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栓塞,肿瘤染色较前显著减少或消失,6例疼痛缓解:9例术中失血在730~3000ml,平均1640ml与传统未经术前栓塞失血少2倍以上。结论:骨盆肿瘤的术关栓塞能够有效地减轻疼痛和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是骨科手术前  相似文献   

9.
李荣富  王大健 《微创医学》2001,20(6):879-880
骨肿瘤特别是位于脊柱、骨盆的骨肿瘤,由于其本身及周围组织解剖结构复杂、位置深、肿瘤血供丰富,术中出血多,因而治疗十分困难.近20年来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骨肿瘤的栓塞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使骨肿瘤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骨盆肿瘤局部动脉内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介入治疗50例骨盆肿瘤患者,观察临床及放射学改善情况,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及血供特点,术中出血大大减少。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手术及病理证实。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和囊性变,并有假包膜形成。介入术后血管造影表现与病理结果相符。结论:骨盆肿瘤术前介入治疗的效果明显,其作用在于:使肿瘤缩小,分变清晰,减少肿瘤血供,有利于完整切除,提高手术成功率,介入治疗是骨盆肿瘤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有关肾肿瘤介入治疗的文章已有较多报道,但对术前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栓塞的意义仅存在着一些争议,本文通过近8年来我院和外院的34例肾肿瘤病例,从术前造影及栓塞的两方面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评价。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1990年至1997年共对34例肾肿瘤患者进行了术前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19—67岁,平均49岁。所有患者都经手术清理证实。12造影栓塞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引人导管先行腹主动脉造影以确定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供情况。然后选择患例肾动脉造影摄片以供术前诊断,证实后再进行栓塞,采用直…  相似文献   

12.
脑膜瘤术前动脉造影及治疗性栓塞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脑膜瘤术前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栓塞后手术切除.结果动脉造影能清楚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及供血动脉特征;栓塞后术中出血减少到(400±15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能进一步明确诊断并显示肿瘤的血供状况;术前栓塞能大大减少术中出血;若注意操作技巧.,栓塞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底脑膜瘤术前行供血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全部病例行CT或MRI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颅底脑膜瘤,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主要由颈外动脉供血,选择脑膜中动脉或颌内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颅底脑膜瘤术前行栓塞治疗可使术中出血明显减少,肿瘤质地变脆,有利于分块切除全部肿瘤组织。结论 颅底脑膜瘤术前栓塞治疗是肿瘤全切除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膜瘤手术切除中的意义及术前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膜瘤16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对1例颈外动脉主要参与供血者进行血管内栓塞。结果16例脑膜瘤中,血管造影显示肿瘤有双重血供12例,左右两侧同时供血7例。于血管造影、栓塞后1-3d手术,肿瘤全切13例,大部切除3例。栓塞后肿瘤出血明显减少,平均出血量800ml。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制定脑膜瘤手术方案的重要的依据之一,术前栓塞可使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研究介入性动脉栓塞在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经病理证实的骨肿瘤患者(治疗组)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动脉内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治疗;并与20例术前未栓塞骨肿瘤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病理改变.结果 治疗组所有患者疼痛不同程度减轻,肿瘤不同程度缩小;治疗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液化.结论 手术前DSA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骨肿瘤自身及其周边的血管分布和供血情况,有利于指导手术.术前动脉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更安全,肿瘤完整切除率更高,手术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肿瘤栓塞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骨盆肿瘤切除术中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拟行骨盆肿瘤切除术患者先行双侧髂总动脉造影,用明胶海绵颗粒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术前栓塞,然后留置球囊导管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肾动脉开口远端,于24小时内行肿瘤切除术,术前充盈球囊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每次阻断40~60分钟,间隔10~15分钟。结果15例肿瘤患者切除术都顺利完成,术中失血量在600~1000mml之间,平均750ml,未出现异位栓塞和缺血性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肿瘤栓塞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骨盆肿瘤切除术中联合应用能更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明显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颅内脑膜瘤术前血管造影与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6例脑膜瘤进行术前血管造影栓塞治疗,结果77例脑膜瘤手术全切治愈,9例未行手术。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病人恢复良好。认为术前血管造影栓塞治疗,不仅能了解肿瘤供血情况及与颅内肿瘤周围重要血管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对以颈外动脉供血为主的脑膜瘤行明胶海绵栓塞治疗,达到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脊柱肿瘤的术前血管造影及栓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体肿瘤位置深 ,周围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复杂 ,肿瘤血供较为丰富 ,术前栓塞被认为是以手术为主的椎体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1~ 4 ] ,近来国内报道 [5,6 ]开始增多。作者总结了我院 1994年以来 5 4例脊柱肿瘤的术前造影及栓塞 ,进一步探讨其意义 ,并就有关技术要点和经验予以讨论。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5 4例中 ,男 33例 ,女 2 1例 ,年龄 17~ 73岁 ,平均 4 1.6岁 ,均因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怀疑脊柱肿瘤后由 CT和 (或 ) MRI获得诊断 ,行术前血管造影以了解病灶血供并尽可能地进行栓塞。其中颈椎病变 13例 ,胸椎 17例 ,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减少骨盆肿瘤木中出血.以完整切除肿瘤,我们试尝施行木前髂内动脉栓塞术。方法;奉组12例各种骨盆肿瘤.术前进行髂内动棘造影及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结果:术前栓塞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出血.术野清晰.肿瘤完整地被切除,木手并发症.复发率明显减少。结论:术前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是减少骨盆肿瘤术中出血,完整切除肿瘤,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血管造影表现和血管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入路,分别进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采取超选择插管对肿瘤颈外系统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栓塞后7d内行手术切除.结果 11例患者,患侧颌内动脉分支供血7例,双侧颌内动脉分支供血2例,患侧颌内动脉及咽升动脉分支供血1例,患侧颌内动脉及颈内动脉分支供血1例;所有患者颈外动脉供血分支超选择性栓塞均获得成功;栓塞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栓塞后,11例7 d内行手术切除,术中出血少,手术平均出血约300 mL.结论血管造影和血管栓塞治疗鼻咽部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