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内,构端螺旋体(钩体)脑动脉炎主要在中南、华东地区诸省流行,迄今共报道了3000例左右,对儿童及青少年健康危害较大,湖北、江苏等省曾对本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有关问题介绍于下: 流行病学特点 1.病人均来自农村钩体病疫区。2.全年均有发病,10~12月是发病高峰,即距钩体急  相似文献   

2.
有关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的临床报道不少。以往诊断主要根据临床及血清学检查和脑血管造影。随着 CT的广泛使用 ,由于头颅 CT显示为低密度梗死灶或对本病认识不足 ,容易误诊为脑血栓形成、病毒性脑炎、多发性硬化、TIA等。我院收治钩端螺旋体脑血管炎 18例 ,其中误诊为脑炎 3例、脑血栓 2例、多发性硬化 1例 ,现分析报道如下。1 资 料1.1 一般资料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8~ 41岁 ,平均2 4.5岁 ,农民 8例 ,农村学生 4例 ,农场医生 1例 ,城市居民2例 ,工人 3例 ,全年均有发病 ,无钩体疫苗注射史。1.2 临床表现 发病时状态 :在睡眠中…  相似文献   

3.
烟雾病又称Moyamoya病或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致闭塞,脑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1]。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是神经系统感染钩端螺旋体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2],约占钩端螺旋体病并发症的87.16%。  相似文献   

4.
散发性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性脑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岚  张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5(6):347-348,346
对98例年轻脑梗塞患者行头颅CT及血清凝溶试验或钩体抗体检测,其中13例确诊为散发性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性脑梗塞(占13.26%),并对其临床表现,头颅CT,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提示当年轻人突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符合脑血管解剖定位时,无论是否来自疫情流行区,均应尽早行血清凝溶试验,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的脑血管造影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下称钩体脑动脉炎)的脑血管造影改变,国内外文献中均未见专题报导。1958年以来我省农村陆续发生此病,严重地影响贫下中农的健康。本文就1958~1975年8月门诊和住院的616例病人中80例  相似文献   

6.
分析70例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脑脊液的变化:大多数压力、常规、生化均正常。10%轻度压力增高,10—15%有蛋白,细胞轻度增高,钩体显凝,补体结合试验一项以上阳性者占76.19%,免疫球旦白增高占77.55%,尤以IgM居多。钩体培养均为阴性。并就此及其发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钩端螺旋体L型脑动脉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患者做钩体MAT检测,钩体L型培养,头颅CT扫描,结合文献分析总结。结果:本病多发生青少年,有钩体感染史,出现脑血管病变体征,其中偏瘫型25例,双偏瘫型8例,其它类11例。血和CSF钩体MAT(+)分别是87.5%(35/40)和72%(18/25)钩体L型培养(+)59.5%(44/74)。头颅CT显示梗塞灶27例,出血灶2例。青霉素等药治疗有效。结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钩体L型直接损伤脑血管密切相关,根据病史,体征,钩体L型培养,头颅CT扫描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青霉素、甲哨哒唑治疗可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8.
检测40例临床确诊为脑梗塞的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钩脑)病人和40例配对对照的健康人。发现钩脑组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解聚型图形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双相曲线型图形出现率和循环血小板计数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增高与钩脑的性别、年令、瘫痪程度和病程无关(P>0.05)。结果提示钩脑病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慢性持续性亢进。推测此改变是其对脑动脉广泛性病损的反应,但它又可进一步加重动脉病损,是发生脑梗塞的重要因素,是钩脑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钩端螺旋体L型脑动脉炎2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钩端螺旋体L型脑动脉炎20例报告马登宏吴国林汤郡朱德明林特夫张郁文刘晓林宋秀宇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型脑动脉炎系钩体感染后神经系统严重后发症。我院已经实验动物感染证实并在患者体液中培养出钩体L型。我科于1992年2月~1993年2月收治20例患者,...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国内外文献报导不多,有关治疗和预后目前尚无专题资料。自1958年以来,我们先后诊治住院和门诊病人616例,现将其中563例的治疗和311例的随访结果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误诊为散发性脑炎的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22例曾诊断为散发性脑炎(以下简称散脑)的病人,以后经流行病学调查,神经系统检查,钩端螺旋体免疫学检查和部分病人的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以下简称钩体脑动脉炎)。根据我们的体会,提出这两病鉴别诊断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的脑电图改变尚未见专题报道,现将我们观察的21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男12人,女9人。年龄最小5岁,最大30岁,绝大多数为15岁以下(20例)。16例新发病人,病程5~48天,5例随访患者为2~6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2例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患者的头颅CT表现进行了分析,其主要表现为双侧额顶区皮质及皮质下灰白质交界处多发性片状或扇形低密度梗塞灶,可有增强效应及脑萎缩现象,提示对表现为急性脑卒中的自来疫区青少年有此头颅CT表现者应高度怀疑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  相似文献   

14.
本组均经血清钩体凝溶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及脑血管造影确诊。15岁以下占40例,病程为40天~8年,51例均有完全性卒中发作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颈动脉造影均呈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和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35例并有颅底异常血管  相似文献   

15.
对1例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患者进行了较详细的临床和病理检查,在脑动脉压印片中见到三个疑似螺旋体的条状物,免疫荧光检查初步提示受损脑动脉壁内有特异性荧光。提出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的形成主要与复杂的免疫机制有关,也不排除钩端螺旋体本身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78年~1981年6月我科收治儿童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29例,就其脑电图的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诊断依据 1.病人均来自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区,有与病猪、羊或疫水接触史;2.发病与当地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季节相一致,半数病人有“上感”史,3.突然发生偏瘫、失语,部分病人瘫痪前有多次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其症状、体征,临床经过符合脑血管阻塞性病变;4.血清凝溶试验效价在1:400以上;5.脑血管造影显示脑动脉炎改变。  相似文献   

17.
脑底异常血管网与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oyamoya征与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对168例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病人长期随访中,56例在不同时期进行了脑血管造影。其中41例病人被发现Moyamoya征。对有无Moyamoya征的两组病人在临床症状和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脑血管造影越早Moyamoya征阳性率越低。②Moyamoya征出现越早,病人预后越好。结论:能引起SAH、癫痫、偏瘫的Moyamoya征是脑底的异常血管网征,但是对于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病人却是有益的代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癫痫首发钩端螺旋体(钩体)脑动脉炎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对102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102例,钩体L型脑动脉炎43例,有肢体瘫痪80例,共济失调7例;血清钩体MAT阳性72例,CSF钩体MAT阳性17例;体液培养;原形钩体31例,L型钩体45例;EEG异常94例;颅CT:示颅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44例;颅MRA:3例中有2例颅底异常血管网征,1例颅内动脉粗细不均  相似文献   

19.
分析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所致烟雾病101例,颈动脉造影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和中动脉始段均有改变,病程1年以内者病变逐渐波及C_1、A_(1~2)及M_(1~2)三部分,血管腔由狭窄逐渐发展为阻塞,而1年以后病变基本停止进展。认为早期确诊和治疗,在临床上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脑动脉炎恢复后遗期病人的钩端螺旋体(钩体)血清学调查结果作一分析,以进一步探讨脑动脉炎与钩体感染的关系。调查方法在本省三个县有脑动脉炎的生产队进行调查。经调查与体检确定曾患过本病者为调查对象。每个病人找一个同生产队的健康人作配对调查。配对的条件是: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