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的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浆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 ,PGF1α)和血栓素B2 (TXB2 )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 2 0例 ,随机分两组 :Ⅰ组为硬膜外麻醉组 ;Ⅱ组为全身麻醉组。于麻醉前、诱导后、手术 10min、手术 5 0min及术毕采静脉血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PGF1α和TXB2 的含量。结果  ( 1)PGF1α在Ⅰ组麻醉后升高 ,术毕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 ) ;Ⅱ组诱导后下降 ,然后渐升 ,术毕达高峰 (P <0 .0 5 )。 ( 2 )TXB2 在Ⅰ组麻醉后均明显降低 (均为P <0 .0 1) ;Ⅱ组诱导后显著降低 (P <0 .0 1) ,但术毕却明显升高 (P <0 .0 5 )。 ( 3)PGF1α与TXB2 的比值 (K/T值 )在Ⅰ组麻醉后均显著升高 (均为P <0 .0 1) ,而Ⅱ组仅见诱导后显著增高。结论 硬膜外麻醉对减轻术后早期应激反应优于全麻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讨加减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观察了加减射干麻黄汤对实验性哮喘豚鼠血浆血栓素 B2(TXB2)、6-酮前列腺素 F1α(6-酮-PGF1α)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豚鼠哮喘发作时血浆 TXB2 含量升高(P<0.001),而 6-酮-PGF1α含量下降(P<0.001);治疗组用加减射干麻黄汤治疗 8 d 后,血浆 TXB2 含量及 TXB2/6-酮-PGF1α比值降低(均P<0.001),而 6-酮-PGF1α含量升高(P<0.001).提示该方具有拮抗 TXB2 的合成和释放,促进前列环素 (PGI2) 生成的作用,从而发挥其解痉、平喘的药理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行全麻诱导复合硬膜外麻醉时两者用药量的配伍变化对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  40例限期手术食道癌患者 ,ASA分级Ⅰ~Ⅱ级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例。取T8~ 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置管 ,硬膜外腔内注入 10g·L-1lignocaine 3 75 g·L-1bupivercaine 5ml,5min后痛觉减退平面确定后行全麻诱导 :A组咪唑安定 0 1mg·kg-1、异丙酚 1mg·kg-1,B组咪唑安定 0 1mg·kg-1、异丙酚 1 5mg·kg-1,C组咪唑安定 0 15mg·kg-1、异丙酚 1 5mg·kg-1,D组咪唑安定 0 2mg·kg-1、异丙酚 2mg·kg-1。各组使用相同量的芬太尼 (0 0 0 4mg·kg-1)及维库溴胺 (0 1mg·kg-1)。观察 4组患者心血管反应。结果 A组血压波动最小 ,B组次之 ,C组又次之 ,D组最大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行全麻诱导复合硬膜外麻醉时 ,咪唑安定 0 1mg·kg-1、异丙酚 1mg·kg-1的用量患者心血管反应最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静吸复合全麻醉组、硬膜外复合全麻组;于麻醉前、切皮前、切皮后2 h及术后第1天、3天、5天分别检测外周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水平.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3组sIL-2R、IL-6和TNF-α没有明显变化;切皮后2 h、术后1天和3天硬膜外阻滞组、静吸复合全麻组sIL-2R明显升高(P<0.05),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在术后1天增高(P<0.01).切皮后2h、术后1天硬膜外阻滞组、静吸复合全麻组IL-6较麻醉前增高(P<0.05);TNF-α在切皮后2h、术后1天硬膜外阻滞组增高(P<0.05);三组间比较:硬膜外阻滞组、静吸复合全麻组在施术2h、术后1天的血清sIL-2R高于硬膜外复合全麻组,IL-6和TNF-α三组间无差别.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sIL-2R、IL-6和TNF-α的影响,有利于肿瘤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三种麻醉方法用于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三种麻醉方法用于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优缺点。方法:老年患者60例,择期行全胃切除,ASAⅠ-Ⅱ,随机分为:A(单纯硬膜外)、B(单纯全麻)、C(硬膜外复合全麻)三组,每组20例。B,C组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阿曲库铵全麻诱导,麻醉维持吸入安氟醚,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追加芬太尼,阿曲库铵;A、B组选择T8、9间隙施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局麻药用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心率;记录术中知晓、术后躁动及麻醉药用量;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胰岛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血糖浓度。结果:三组术中血皮质醇、血糖浓度均升高,但C组低于A、B两组(P<0.05);切皮后120min时均达高峰;血胰岛素水平术中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B组术中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A、B组于切皮后30及60min MAP、HR显著升高,并于拔管时达高峰;而同期C组MAP、HR无明显波动。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5 g/L或10 g/L利多卡因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病人血压、心率、血液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年龄60~78岁拟行肺叶切除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5 g/L利多卡因组(A组)和10 g/L利多卡因组(B组),每组20例.麻醉过程中每5 min测量血压、心率1次至手术结束.于麻醉前、切皮后5 min、切皮后30 min、术后1 d分别抽静脉血5 mL测定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 两组病人切皮后5 min、切皮后30 min及术毕收缩压明显低于麻醉前(t=2.482~11.261,P<0.05),B组在切皮后30 min和术毕收缩压明显低于A组(t=2.269、6.066,P<0.05),B组切皮后5 min、30 min心率均明显低于麻醉前(t=2.290、2.635,P<0.05);两组切皮后30 min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t=3.561、4.030,P<0.05);两组切皮后30 min和术后1 d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t=2.171~4.849,P<0.05、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中有5例病人须用升压药物维持血压.结论 硬膜外与全麻联合应用不能完全抑制胸部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硬膜外应用利多卡因浓度高则应激反应抑制程度高;对老年病人,尤其是并缺血性心脏病病人,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时,硬膜外用药以选用低浓度利多卡因为宜.  相似文献   

7.
杨建军  胡文晟 《吉林医学》2005,26(8):798-799,801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子宫次全切除术病人血浆内皮素与血栓素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I ̄II级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各10例。于麻醉前、诱导后开皮前、术中牵拉子宫时及术毕时采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TXB2的水平。结果:硬膜外麻醉中血浆ET无明显变化,TXB2显著降低(P<0.05);全麻诱导后血浆ET、TXB2显著降低(P<0.05),血浆TXB2在术毕显著升高(P<0.01)。结论:①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地抑制术中应激反应,减轻术后早期应激反应,有助于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②应注意全麻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硬膜外麻醉对术后早期应激反应的抑制优于全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静脉快通道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围术期血浆内皮素(ET)及血栓素A2(TXA2)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8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静脉快通道全麻组(A组)与静脉快通道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分别于麻醉前(T0)、插管后5min(T1)、切皮后5min(T2)、进腹探查(T3)时和术毕拔管后(T4)在非输液侧各采集静脉血6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TXB2含量,同时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总麻醉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从静脉停止给药至睁眼时间、术毕至离开手术室时间及拔管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P<0.01).Steward评分:术毕10min A组≥4分者(25例)少于B组≥4分者(34例),P<0.01.A组T3时间点SBP高于T0时(P<0.05)、T4时间点SBP及MAP显著高于T0时(P<0.01);A、B两组在T1、T2时间点SBP、MAP、HR均低于T0时(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3、T4时间点SBP、MAP及HR显著低于A组同时间点(P<0.01).两组患者血浆ET水平T1 ~ T4时间点与T0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在T1、T2、T3时血浆TXB2水平均低于T0时(P<0.05);B组T2、T3、T4时血浆TXB2水平低于A组(P<0.05).结论 静脉快通道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浆TXB2调控优于静脉全麻,能有效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血瘀证与血液流变、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α(6-Keto-PGF1α)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中医血瘀证诊断标准分为血瘀证组(56例)与非血瘀证组(20例),分别检测血液流变、血浆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α(6-Keto-PGF1α),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瘀证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均高于非血瘀证患者(P0.05),血浆黏度测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组TXB2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而6-Keto-PGF1α指标血瘀证组明显低于非血瘀证组(P0.05)。结论 MCI血瘀证组患者的红细胞变形状况、聚集性较非血瘀证组患者差,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普通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接受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每组各59例,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血清学指标.结果:(1)血流动力学:观察组的低切、中切、高切全血粘度以及低切、中切、高切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炎症因子和补体: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C3、C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小板功能:观察组的血栓素B2(TX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低于对照组,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可以发挥更好的麻醉效果,有助于改善血液动力学和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激活.  相似文献   

11.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剑秋 《广西医学》2007,29(7):1004-1005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咪唑安定、瑞芬太尼或芬太尼,气管插管全麻.麻醉维持:A组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B组持续静脉泵注芬太尼和异丙酚.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 min、气管插管后2、5 min MAP、HR的变化,同时观察麻醉效果、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后1 min,A、B两组MAP、HR均有所降低(P<0.01),但在正常范围.插管后2、5 min与诱导后1 min比较,A组MAP、HR变化不大(P>0.05),B组变化明显(P<0.01).两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A组短于B组(P<0.01);拔管后呼吸道梗阻、SpO2<90%A组低于B组(P<0.05),但躁动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插管全麻中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阳和汤对心肌损伤大鼠血浆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a的影响。方法:在应用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急性心肌损伤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加味阳和汤对心肌损伤大鼠血浆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a的影响。结果:心肌损伤模型组大鼠血浆血栓素B2含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6-酮-前列腺素F1a含量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麻醉方法对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不同麻醉方法时对病人围术期促炎/抗炎性细胞因子及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40例胆囊切除手术病人,ASA评分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全凭静脉麻醉组(R组,n=20)和静吸复合麻醉组(F组,n=20)。R组以咪唑安定、异丙酚、维库溴铵和瑞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用微量泵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术中根据需要调节输注速度。F组麻醉诱导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术中静脉给予芬太尼及吸入异氟烷。手术结束时停止给药。两组均间断追加维库溴铵来维持肌松。在全麻诱导前,诱导后麻醉前,切皮后90 min,4 h,每次采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量法(ELISA)测定细胞因子IL-6,IL-10。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麻醉期间MAP,HR,SpO2,呼出气PaCO2浓度及手术持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在切皮后,4,12 h两组IL-6和IL-10浓度较麻醉前均有显著增加,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控制术中炎症反应程度全凭静脉麻醉组优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帮助减少手术的损伤,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张冰  曹艳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1,(9):79-79,81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直肠癌手术中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两组全麻诱导方法相同,维持用持续静注丙泊酚5~7mg/kg.h,间断静注芬太尼、阿曲库胺。GEA组于诱导前取L1-2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3mL,测定麻醉平面后开始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诱导麻醉平稳后开始追加适量硬膜外药量(1%利多卡因5~10mL不等),以保持循环稳定为准。切皮前给予适量芬太尼完善镇痛。于麻醉前、切皮后10min、30min、2h、术毕时采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E)及血糖浓度。结果 GEA组血清皮质醇在切皮后10min、30min明显低于GA组;E在切皮后各时点明显低于GA组;血糖在术毕时低于GA组。GEA组MAP、HR在切皮后各时点显著低于GA组。GEA组全麻药用量及术毕清醒时间显著低于GA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直肠癌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术期的麻醉管理.方法 本组60例,分为二组.即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全麻组(B组);A组患者入室后,选择T8-9硬膜外穿刺,使阻滞平面控制在需要范围.在全麻诱导下进行插管全麻;B组只进行全麻.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血管功能.高血压患者术中静注硝酸甘油1~5μg/(kg·min)或硝普钠0.5-6.0μg/(kg·min),手术前切皮后和结束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结果 A组麻醉诱导时,血压下降经过补充液体后可纠正;气腹后血压均升高,血管紧张素ⅡA组较B组在切皮后有明显下降;手术结束时虽A组较切皮时升高,但较B组有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术中需要泵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调整血压.A组手术部位的应激反应轻,心血管功能稳定.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应用于老年胆囊切除患者,麻醉管理质量的要求高,A组方法优于B组.  相似文献   

16.
林云才  笪庆  郑鹏 《四川医学》2008,29(4):439-440
目的 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循环、麻醉用药量、血糖浓度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对照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研究组).两组全麻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研究组与诱导前行T9~10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2%利多卡因3~5ml,麻醉平面显现后给予诱导插管,测量诱导前、切皮后30min、病灶切除后30min、拔管后15min血糖、记录循环指标、全麻用药量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两组围麻醉期MAP及HR变化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切皮及术中各时点MAP、H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维持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各时点血糖浓度较诱导前均显著升高,病灶切除及拔管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躁动患者低于对照组.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循环状况稳定,可减轻应激反应,麻醉苏醒质量较高且平稳,是目前可行且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性脑病(HE)患者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HE患者62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3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19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TXB2和6-K-PGF1α.另选献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 所有患者均肝肾功能异常.与正常对照比较,无论肝硬化还是慢性重型肝炎引起的HE,血浆ET和TXB2均明显升高(P<0.01),而6-K-PGF1α则明显下降(P<0.01),但肝硬化和慢性重肝炎之间血浆ET,TXB2和6-K-PGF1α变化无差异(P>0.05).血浆ET和TXB2升高与6-K-PGF1α降低呈负相关(r=-0.456 2,P<0.05). 结论 HE患者血浆ET,TXB2和6-K-PGF1α可发生明显改变,这一变化对研究HE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椎管内麻醉方式对BIS引导异丙酚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妇科择期开腹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镇静组(A组)与硬膜外麻醉镇静组(B组)。两组病人均控制无痛阻滞平面T6~T8水平,阻滞平面固定后,异丙酚靶控输注镇静,血浆靶控起始浓度为1.2mg/L,达到预期血浆靶浓度后,每30s上调血浆靶浓度0.2mg/L,使BIS值达到70,术中维持BIS值在65~75范围内。比较两组切皮(T0)、腹腔探查牵拉子宫(T1)、冲洗腹腔(T2)及术毕(T3)异丙酚效应室浓度;比较两组异丙酚镇静初始用量、异丙酚总用量、手术时间、镇静时间;比较两组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与输液量、出血量。结果与B组比较,A组各时间点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均明显降低(t=2.201~2.920,P<0.05);异丙酚镇静初始用量、异丙酚总用量减少(t=2.473、2.639,P<0.05);麻黄碱使用率增高(χ2=9.130,P<0.05);两组手术时间、镇静时间、输液量、出血量及阿托品使用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可降低BIS引导异丙酚镇静的效应室浓度及用量,具有更明显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麻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2例上腹部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I组、n=16)、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II组、n=16)。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前、手术1h、术毕、术后1d血清皮质醇(Cor)、血管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I组患者的Cor和ET在术毕及术后1d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II组患者变化不明星。两组患者的血浆TNF-α水平无显著性变化,IL-6、IL-8在手术lh、术毕均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I组升高较早,在手术开始时即已升高,且持续时间长至术后ld。结论:单纯全麻不足以减轻老年上腹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硬膜外加全麻可明显减轻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研究静脉全麻对小儿血糖和糖代激素的变化。②方法 选择 4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 ,每组 2 0例 ,Ⅰ组异丙酚全身麻醉组 ;Ⅱ组氯胺酮全麻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 1 0min、切皮后 30min、切皮后 1 2 0min、手术后 1天各抽取静脉血 4mL ,测定其血浆中血糖、胰岛素、皮质醇的浓度。③结果 异丙酚组患者血糖水平均于切皮后 30min稍有升高 ,切皮后 1 2 0min恢复麻醉前水平 ,与麻醉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氯胺酮组患者血糖水平均于切皮后 30min开始升高 ,切皮后 1 2 0min达高峰 ,与麻醉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④结论 小儿异丙酚静脉全麻比氯胺酮静脉全麻更能有效消除术中手术操作的伤害性刺激的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