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DZY-B型三叉神经定向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0年12月至1998年10月,135例三叉神经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立体定向仪经皮穿刺注射甘油治疗;另一组用Hartel徒手穿刺法注射甘油治疗。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和解痛疗效。方法定向组:将定向仪固定在病头上,摄X线颅底及侧位片,测算卵圆孔的三维坐标值,在立体定向仪的导引下,穿刺针通过卵圆孔进入三叉神经池。缓慢 99.5%甘油(0.2-0.4ml)。徒手组:则用Hartel法进行穿刺,然后  相似文献   

2.
应用立体定向仪与徒手穿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应用三叉神经立体定向仪与徒手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应用DZY-C型三叉神经立体定向仪穿刺组(定向组)及应用Hartel法徒手穿刺组(徒手组)进行治疗。结果定向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均明显优于徒手组(P<0.01);而复发率与徒手组比较有降低的趋势(P=0.0986)。结论应用立体定向仪(DZY-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徒手穿刺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治疗三叉神经痛,使穿刺卵圆孔更加快捷与准确,获得好的解痛疗效,减少术中疼痛,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研制成一种新的三叉神经立体定向仪(DZY-C型)供临床应用。方法 首先将病人头部固定在定向仪上,用普通X-线机摄取颅底片及侧位片,测算卵圆孔的位置,在定向仪的引导下穿刺针经卵圆孔进入三叉神经半月节及三叉神经节池。然后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如射频热凝法、甘油注射或酒精注射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结果 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该定向仪精度高,穿刺卵圆孔靶点的误差小于0.3mm。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高达100%。结论 三叉神经立体定向仪(DZY-C型)的结构设计合理,精密度高,达到临床应用的要求。手术操作简易,调节灵活,组织损伤少,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治疗三叉神经痛,使穿刺卵圆孔更加快捷与准确,获得好的解痛疗效,减少术中疼痛,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研制成一种新的三叉神经立体定向仪(DZY—C型)供临床应用。方法 首先将病人头部固定在定向仪上,用普通X—线机摄取颅底片及侧位片,测算卵圆孔的位置,在定向仪的引导下穿刺针经卵圆孔进入三叉神经半月节及三叉神经节池。然后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如射频热凝法、甘油注射或酒精注射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结果 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该定向仪精度高,穿刺卵圆孔靶点的误差小于0.3mm。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高达100%。结论 三叉神经立体定向仪(DZY—C型)的结构设计合理,精密度高,达到临床应用的要求。手术操作简易,调节灵活,组织损伤少,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简易三叉神经定向仪(DC—Ⅲ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治疗三叉神经痛,获得好的解痛疗效,减少术中疼痛,术后并发症和夏发率。我们研制成DC-Ⅲ型简易三叉神经定向仪供临床应用。方法;自1992年6月至1996年12月,采用立体定向此导下经皮半月神经后根甘油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200例,从颅底X线摄片上测算卵圆孔的立体坐标数值,将定向仪固定在双侧颧弓上,在立体定向导引下,可顺利地把针经卵圆孔穿入三叉神经池,缓慢注射99.5%甘油。结果:术后一个月内  相似文献   

6.
简易三叉神经定向仪(DC-Ⅲ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治疗三叉神经痛,获得好的解痛疗效,减少术中疼痛、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我们研制成DC-Ⅲ型简易三叉神经定向仪供临床应用。方法:自1992年6月至1996年12月,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经皮半月神经节后根甘油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200例。从颅底X线摄片上测算卵圆孔的立体坐标数值,将定向仪固定在双侧颧弓上。在立体定向导引下,可顺利地把针经卵圆孔穿入三叉神经池,缓慢注射99.5%甘油(0.2~0.4ml)。结果:术后一个月内的近期解痛率98%;随访170例,期限6~36个月,平均25个月,远期解痛率91.7%,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此手术的主要优点是:解痛效果佳,无严重感觉缺失及眼角膜的并发症。手术技术简易,可获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应用DZY-C型三叉神经立体定向仪对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寻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良好方法。方法 将病人头部同定在定向仪上,用普通X线机摄取颅底片及侧位片,测算卵例孔的位置,在定向仪的引导下穿刺针经卵圆孔进入三叉神经半月节及三叉神经节池,注射甘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结果 穿刺治疗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高达99.17%。结论 应用立体定向仪定向穿刺,可将凭借经验性的不确定的穿刺变为标准化的穿刺,较徒手穿刺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期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应用三叉神经立体定向仪行三叉神经半月节穿刺定向组(简称定向组)120例和经皮徒手三叉神经半月节穿刺徒手组(简称徒手组)80例,定向组应用自行研制的DZY-c型三叉神经立体定向仪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手术46例,根据CT定位徒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122例,保守治疗65例。结果保守治疗组患者的血肿吸收和住院时间均显著较长(P<0.05),恢复率(41.5%)则明显低于立体定向组(84.8%)和徒手穿刺组(70.5%),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亦最差(P<0.05)。立体定向组和徒手穿刺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死亡率和ADL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徒手穿刺组的病残率(22.1%)显著高于立体定向组(8.7%)(P<0.05)。各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尽早实施穿刺引流术对于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残死率具有积极意义。立体定向技术可明显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减少脑部损伤,从而提高恢复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内血肿(ICH)穿刺引流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穿刺引流手术方法,对两个医院两年来脑内血肿穿刺引流65例进行分析.方法一徒手穿刺引流23例,其中皮层下血肿18例.方法二CT定位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36例,其中皮层下血肿3例.方法三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6例,无皮层下血种.结果将实际穿刺点距目标靶点≤6mm定为有效.方法一有效13例(56.5%),为皮层下血肿11例(61.1%),方法二有效32例(88.9%),皮层下血肿3例(100%),方法三有效6例(100%).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肿部位的不同,可选择后两种方法进行穿刺引流.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是可行的,CT定位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安全、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无创CT脑立体定向仪,在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中的手术指征、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使用自制无创CT脑立体定向仪行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78例,采用立体定向穿刺部分清除血肿、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的方法.结果78例无创CT脑立体定向手术病人,总死亡率7.6%.结论使用无创CT脑立体定向仪行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快速、使用方便、方法简单、创伤小、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半月节立体定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附1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RW立体定向导航系统以及三维CT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采用CRW立体定向系统辅助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再在三维CT辅助下进针到达半月节切迹,方波刺激及预毁损确认穿刺到位后,采取逐渐加温的方式进行毁损.结果 12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穿刺副损伤所致并发症.一次穿刺成功89例(71.8%),二次穿刺成功33例(26.6%),2例(1.6%)因颅底骨质结构有变异,经多次穿刺成功.术后即刻总体有效率为98.4%.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感即浅感觉减退87例(70.2%),1例患者出现角膜炎(0.8%),未出现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3月~2年,复发7例(5.6%).结论 采用立体定向导航系统及三维CT重建可以大大提高穿刺卵圆孔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个体化穿刺策略的制定可以进一步确保疗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RW立体定向导航系统以及三维CT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采用CRW立体定向系统辅助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再在三维CT辅助下进针到达半月节切迹,方波刺激及预毁损确认穿刺到位后,采取逐渐加温的方式进行毁损.结果 12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穿刺副损伤所致并发症.一次穿刺成功89例(71.8%),二次穿刺成功33例(26.6%),2例(1.6%)因颅底骨质结构有变异,经多次穿刺成功.术后即刻总体有效率为98.4%.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感即浅感觉减退87例(70.2%),1例患者出现角膜炎(0.8%),未出现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3月~2年,复发7例(5.6%).结论 采用立体定向导航系统及三维CT重建可以大大提高穿刺卵圆孔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个体化穿刺策略的制定可以进一步确保疗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CT定位卵圆孔在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方法对155例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反戴立体定向仪CT定位对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毁损术。结果 151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有效率97.4%,并发症12例。结论 CT立体定向技术为定位穿刺靶点提供了客观依据,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脑立体定向CT定位卵圆孔在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反戴立体定向仪CT定位下行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结果 18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有效率9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CT立体定向技术为定位穿刺靶点提供了客观依据,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明显降低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额立体定向碎吸术与经颞徒手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40 ml)的疗效、预后、安全性和经济负担。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7例高血压脑出血(20~40 m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5例采用了经额立体定向碎吸术(经额碎吸组),72例接受了经颞徒手穿刺引流术(经颞引流组),分别根据手术操作时间评价其简易性,动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价其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其临床安全性,平均住院日及费用评价其社会经济负担;全部随访6个月,根据死亡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其远期预后。结果经额碎吸组与经颞引流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2.2±0.5 VS 1.0±0.3)小时、发病后7天的血肿排空率(91.37±4.31 VS 75.23±5.29)%、住院期间再出血率(5.5 VS 8.3)%、颅内感染率(7.3 VS 9.7)%、平均住院日(10.5±2.5 VS 15.3±4.1)天、平均住院费分别为(18230.7±2035.2 VS 20386.3±4781.2)元、治疗后6个月死亡率(3.6 VS 5.6)%及mRs(2.32±0.28 VS 3.07±0.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40 ml),经颞徒手穿刺引流术简易快速,但经额立体定向碎吸术近期疗效及长期预后更好、临床安全性更高、社会负担更低,因此推荐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rainlab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及图像融合技术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甘油注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常规行MR扫描,头部安装Leksell立体定位头架后行CT扫描,将CT及MR图像输入Brainlab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进行图像融合,直接定位半月神经节并确定穿刺路径。结果所有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无穿刺损伤所致并发症,术后疼痛立即消失,疗效优良率100%,术后面部感觉减退5例,均无特殊不适感。术后随访半年~1年,无继续服药患者及复发病例。结论立体定向图像融合技术能直接定位三叉神经半月节,并能对穿刺路径进行设定,结合术中电生理定位,确保能快速准确穿刺靶点,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显著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3年5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93例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采用立体定向血肿腔穿刺抽吸,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并于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8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定向治疗组死亡率为6.45%(6/93),ADL I~III级者占78.49%(73/93);保守治疗组死亡率为20.69%(18/87),ADL I~III级者占45.98%(40/8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无框架立体定向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系统引导下,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行经前入路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术中电刺激验证靶点,而后进行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随访6~36个月,疼痛完全消失29例,疼痛减轻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8例,咀嚼力减弱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明显减少盲穿过程因深度或方向掌握不当产生的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仪指引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2017-01-2018-09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立体定向仪指引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组(观察组)及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情况,对比血肿清除情况、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经治疗后的3个月均显著降低(P0.05),ADL评分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立体定向仪指引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愈率相对较高,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少,操作便捷简单,是一种实用性较高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