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统计分析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的住院患者ADR监测报告110例,对年龄分布、ADR因果关系、严重程度分级、转归、药物情况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结果:患者年龄分布广泛(2~92岁),≥65岁者占27例(24.55%);肯定ADR 17例,很可能为ADR 58例,可能ADR 31例,可疑4例;重度ADR占20.91%,中度占77.27%,轻度占1.82%,全部治愈;ADR发生率为抗菌药物77.27%,中药制剂14.55%,其他8.18%;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48.84%),血液系统最严重(3.1%)。结论:我院住院患者中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ADR以皮肤及其附件的不良反应为主,处方时需注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107例静脉滴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门急诊患者静脉滴注使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给药方案。方法统计2005年1月~1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所有门急诊静脉滴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及发生ADR的情况。结果抗菌药物总体ADR发生率为0.39%。女性ADR的发生率略高于男性,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附件,占44.54%。临床表现为红斑疹、斑丘疹、荨麻疹、水疱疹。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剂量和滴速,减少和避免A D R发生。  相似文献   

3.
药物在对人类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会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甚至有害或意外反应(ADR)[1], 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伤害.有资料表明,在住院患者中有10%~20%发生ADR[2].随着临床用药数量及种类日益增多, ADR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3], ADR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作者收集285例ADR, 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临床各科室上报的447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447例抗菌药物ADR中静脉滴注为412例(92.2%);头孢菌素类为211例(47.2%),其次是氟喹诺酮类为94例(21.0%);ADR累及器管和(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为270例(60.4%),消化系统为126例(28.2%)。结论: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2009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数量达到了化学药品的55.2%.作者对本院2008年7月~2009年7月发生的抗感染药物ADR进行分析,旨在研究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关系,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到的89例小儿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 89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1~6岁患者比例最高(占62%);单一用药37例,合并用药52例(占58.4%);超剂量用药3例和不合理用药33例(占40.4%);静脉给药引发ADR占79.8%;抗生素所致ADR居多,占46.7%。ADR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59%)。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为临床小儿安全、合理、有效用药,减少ADR对小儿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10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药品新剂型及新品种的不断上市,临床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其给病人带来的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5年9月所发生的102例ADR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更加合理安全地使用药物,减少ADR的发生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2例ADR中,男性53例,女性49例,年龄为4~80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20岁组6例,占5.89%;20~35岁组22例,占21.57%;≥35~60岁组30例,占29.41%;≥60岁组44例,占43.14%。102例中门诊患者为31例,其中5例因发生较为严重ADR而住院治疗,住院患者为7…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院2008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警示.方法 对6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为75.38%(49/65);ADR的临床表现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有25例,占不良反应的38.46%.结论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2005-2011年上报的3 704例抗感染药物ADR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ADR分类、药品的药理分类、ADR涉及的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药品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704例ADR报告中,以<11岁年龄段患者最多,占26.92%;男女比例相近,其中21岁以下和7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ADR的男性更多于女性。发生ADR抗感染药物中以β内酰胺类出现频次最多(55.02%),且有增多趋势;其次为氟喹诺酮类(25.00%)。注射剂型引起的ADR最常见,占85.29%。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表现最为常见,占35.05%。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恰当地选择剂型和给药途径,注重未成年人和7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男性)抗感染药物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药物不良反应3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8-01-2009-10378例ADR报告,对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所致器官损害、ADR患者的不良反应史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8例ADR报告中,抗生素ADR占37.3%,静脉滴注给药时发生ADR占88.62%。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头晕、头痛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应结合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护,采取有针对性地监测和管理,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引发的相关因素,警示医药人员,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ADR发生率.方法 对北京朝阳医院2005~2006年758例.ADR报告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758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2,40~59岁213例,≥60岁324例;抗感染药物的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抗肿瘤药物、中成药、循环系统药物等;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ADR的临床表现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等;重度ADR 17例.结论 进一步加强对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重视对临床表现隐匿的ADR进行监测,尽量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易杰灵 《临床荟萃》2015,30(3):331-334
<正>药物在发挥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时,往往也可能出现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不良作用。药品不良反应(ADR)是药品本身的一种属性,即使在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仍会有一部分人出现ADR。严重ADR可能导致患者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留有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及时发现高风险药物的安全隐患,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收集我院呈报的严重ADR报告410  相似文献   

13.
193例门诊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门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患者发生的ADR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门诊患者发生ADR 193例,涉及药品33种。抗菌药物引起的ADR 136例(70.47%)居首位;其次为中药类针剂42例(21.76%)。用药途径发生的ADR以静脉给药最多158例(81.87%);其次为肌内注射21例(10.88%)。结论:加强对门诊ADR监管,避免抗菌药物滥用,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是减少ADR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在发展中国家调查表明,有5%的住院患者是由ADR引起的,住院患者ADR发生率达到10%~20%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2003~2007年间收集到的168份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涉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尤以老年患者居多(52.97%);涉及药物有5大类21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最多(占76.42%);ADR发生频率最高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较严重的ADR有9例。引起较多ADR的药品及例数有68例。结论: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时对高敏体质患者和老年患者应重点监护,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做到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巴彦淖尔市医院108例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08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1例肺癌、23例胃癌、22例肝癌、18例乳腺癌、14例宫颈癌。从患者性别、年龄、抗肿瘤药物给药情况等方面对ADR的发生情况与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62例、女46例。50~70岁共85例,占比78.70%;其次为≥70岁共14例,占比12.96%;再次为<50岁共9例,占比8.33%。10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共发生75例不良反应,其中肺癌的化疗药物共诱发23例不良反应,占比30.67%(23/75);胃癌占比17.33%(13/75),肝癌占比21.33%(16/75),乳腺癌占比14.67%(11/75),宫颈癌占比16.00%(12/75)。抗肿瘤药物所致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静脉滴注为主,共28例(37.33%),其次为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共14例(18.67%)。抗肿瘤药物所致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全身系统,占比28.70%(31/108),之后依次为皮肤及其附件22.22%(24/108)、消化系统12.04%(13/108)、呼吸系统9.26%(10/108)。结论 抗肿瘤药物所致ADR多见于静脉滴注给药后,可累及全身系统,临床医师在应用抗肿瘤药物时需加强ADR监测,并结合药物基因检测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此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调取2010年2月6日~2012年2月26日的175份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其中男98例,女77例,年龄10~78岁,将其作为研究组;另调取我院实施专职临床药师工作前2年内的30份住院患者ADR报告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的ADR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DR报告中由抗菌药物和静脉给药诱发的例数较多。对照组ADR报告率为0.5‰,研究组为2‰,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判断和处理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提高了ADR的报告率,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8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8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82例ADR中,女性(53.6%)多于男性(46.4%);60岁以上患者占总例数的41.5%;抗菌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56.1%;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为73.2%;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总例数的48.8%。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某肿瘤医院2013—2019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为制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常见感染类型及抗菌药物使用率等相关指标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住院患者8 30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1.01%~2.2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手术部位感染为主,构成比分别为46.51%和27.9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9.22%~23.32%,治疗性用药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55.32%~81.48%。结论 该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在较低的稳定水平,抗菌药物管理取得一定成效,需进一步加强手术部位感染日常监测和术后肺炎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0.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在不同年龄、系统和严重程度的分布、构成及影响因素,为双黄连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和上市后再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1~2009.9)、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1~2009.9)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1~2009.9),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按不同类别(年龄、过敏史、涉及系统、联合用药等)计算出双黄连注射剂ADR总数、构成比,根据临床研究中可获得的用药人数与ADR病例数估算ADR发生率。结果①共纳入452篇文献,合计2799例ADR病例,近20年发表文献以病例报告为主(84.51%),根据69篇文献报告的31165例用药人数和1013例ADR数,计算出ADR总发生率为3.25%。②ADR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13?1,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32.71%。③ADR病例药物过敏史以青霉素最多(占13.38%),其次为磺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④ADR病例原患疾病中呼吸系统占91.75%,其次为消化系统(5.17%)、泌尿系统(1.11%)等。⑤药物联用以青霉素最多,发生ADR的风险是单用的3.14倍[95%CI(2.58,3.81)]。⑥ADR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皮肤、消化系统、全身反应、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局部反应、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及其它。⑦按WHO药物ADR严重程度分级,Ⅰ、Ⅱ、Ⅲ、Ⅳ级分别占6.36%、5.48%、45.62%、2.12%;52.42%的ADR病例未描述具体临床表现与转归。⑧12例死亡病例除1例因疼痛诱发心肌梗死致死外,其余均因过敏性休克致死,2例曾合并用药,ADR出现最快者1分钟内。⑨双黄连粉针剂ADR发生率(2.25%)低于注射液(4.1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黄连注射剂ADR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和消化道反应为主,联合用药会增加ADR风险,粉针剂比注射液安全性高。建议加强对双黄连注射剂从生产到临床应用过程的监管与监测,严格规范ADR报告,分级风险评估与管理AD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