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活七十古来稀,古稀之人经历了七十年的风霜雨雪,尝遍了人间的苦辣酸甜,因此,对养生之道,也自有特殊的感概与见解。  相似文献   

2.
常虹 《家庭保健》2013,(11):34-34
翻译家杨宪益是长寿之人,享年95岁。可从他亲友的记述中,几乎找不出“养生之道”。人们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爱好烟与酒。  相似文献   

3.
德高寿长     
德,即为人的品行。道德如何不仅关系一个人的形象,而且对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养生之道,莫大于养德”,“德润身,仁者寿”,仁德万古春。 德是养生之本。大凡长寿之人,除了健身有法。更主要的是养德有道。明代医学家孙志洪认为:“德为福寿之本,若其刚恶不背好德,柔弱而急于修养,  相似文献   

4.
以气养生,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无求以培气 元气为生命之本。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不得,会气阴伤身。商品社会机会增多,但机遇运气各种因素并不均等。人应求其所能求,含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而培养元气和能“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欲望强烈之人有损元气,健康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5.
<正>从古到今,养生家们大都以《黄帝内经》为理论渊薮,但是读过的人都发现《黄帝内经》是一部论"道"的书,如"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句话讲的便是养生之道,在养生  相似文献   

6.
东汉的哲学家王充认为,延年益寿势在可行,益寿之道贵在顺乎自然,所谓“无为”者是也。他在《论衡》中说:“人生皆当受天长命”,“人生于天地,天地无为,人禀天性者,亦当无为”,“人本于天,天本于道,道本其然,顺乎其然,即是最上养生之道”。《内经》云:“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关  相似文献   

7.
正国医大师吕仁和,是中医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大家。虽已84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出口不凡,一言一行中无不透露出名医的风采。如此精气神十足,个中原因无疑跟吕仁和精通中医,深谙中医养生之道有很大关系。吕仁和认为养生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整天愁眉苦脸或惶惶不安的人会成为长寿之人。在他看来,喜、怒、忧、思、悲、恐、惊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但只要生活中加强修养、  相似文献   

8.
健康长寿人人渴求。纵观古今,凡是长寿的人,都得益于科学的养生之道,且大都有一曲行之有效的长寿歌。 古代圣人孔子在距今2500年的条件下能活到73岁,无不与他养生长寿的16字之道有关。孔子的养生要妙是:“不息则久,大德必寿,健身为本,食行有道。”意为:人应当象自然界一样运行不息方能强身;养生重养德,有德之人必得其寿;衣食住行要有规律,这才是健身长寿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孟子活了84岁,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可谓高寿之人。孟子提出人生在世要有“四心”:恻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恭敬之心(礼);是非之心(智)。这是处世之道,更是修身、养生之道。有了心理平衡,才有生理平衡,才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协调,才有脏腑生理功能的正常。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病例约30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心梗发病约60万例,心脑血管病死亡约260万人。最令人担心的是,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呈年轻化趋势,30岁左右发生心梗和脑卒中的已屡见不鲜。医学研究表明,除了饮食起居外,情绪的好坏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当人遇到精神压力而处…  相似文献   

10.
少食是一种养生之道少食本身就是一种养生之道。人吃下食物,在吸收营养时,氧化作用也在同时进行着,这个作用会产生自由基等毒素。也就是说,健康长寿的饮  相似文献   

11.
正古代诗人,饱经风霜。他们中有的人不懂延年益寿之道,遇事钻牛角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终日郁郁寡欢,以致抑郁而终,做了短命之人;而有的人善于养生之道,笑口常开,豁达而开朗,多健康长寿,诗人陆游就是后者中的一位。陆游是南宋的爱国诗人,忧国忧民,他以诗人的情怀坦然面对人世的风云变幻,一生历经坎坷,风霜扑面,他竟然活到了85岁,依然如青春常驻,步履轻盈,耳不聋,眼不花。耄耋之年,他还能攀越曲曲弯弯、陡陡峭峭的山路,悠然地做多种农活,砍柴摘果。他在古代文人中,算  相似文献   

12.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注重"养生"了。谈及养生,不外乎两点,一是不断地模仿他人的养生之道,二是不断地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所谓模仿,就是向那些总结出自己养生之道的高寿老人学习,学习人家成功的养生之道。从他人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中,学习借鉴,得出自己想要的。他人喜欢吃豆腐,你也可以常吃;他人是素食主义者,你也可以少吃肉;他人  相似文献   

13.
我的邻居张林是县医院聘用的退休老中医.张医生今年78岁,出门诊、查病房、会诊,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许多人不解,七十好几的人了,为什么还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他有什么样的养生之道?其实,在他看来,养生之道也是一个人对生命、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他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总结为"三乐".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在发展中形成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并特别重视清心与养生的研究。养生之道,贵在得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不但要有清心的健康精神,还要有适性适人的养生方法。因此,要掌握中华养生之道,还必须讲究具体的清心之术。  相似文献   

15.
娱乐也养生     
养生之道指修养身心,以期延年益寿,不同的人各有其自己的养生方法,无论从衣、食、住、行等皆与养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娱乐也能养生,而且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陆鸿 《现代养生》2011,(14):39-40
祖国医学在发展中形成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并特别重视清心与养生的研究。养生之道,贵在得"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不但要有清心的健康精神,还要有适性、适人的养生方法。因此,要掌握中医养生之道,还必须讲究具体的清心之术。  相似文献   

17.
中医养生之道很多,也很重视心身并养。《内经》“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的“天真”,是喻上古之人大多具自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亦是其长寿的原因。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不可能再保持上古之人的“天真”。某些老人对物质的攫取欲望,便成为养生的障碍。早在《论语·季氏》中就有“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的记载,告诫老人没有必要再去为攫取更大的财富而丧失平静和谐的心理;对于财富的多寡,应顺其自然。正如宋代名医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所言:“人居富贵,有厚已而薄于亲者,人所不录,天所不容,虽处富  相似文献   

18.
王颖 《健康天地》2010,4(2):80-81
<正>祖国医学在发展中形成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并特别重视清心与养生的研究。养生之道,贵在得"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不但要有清心的健康精神,还要有适性适人的养生方法。因此,要掌握中华养生之道,还必须讲究具体的清心之术。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膳养生是通过药膳达到养生的目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日常的饮食起居调节好,劳逸结合,才能形与神俱,尽享天年,此即养生之道。根据天人相应,结合冬季如何进行药膳养生呢?  相似文献   

20.
老友相聚。大家都说丁兄精力充沛,气色最好,虽年过七旬而看上去就像花甲之人,于是纷纷求询养生之道。丁兄声称,日常饮食等与众人无异,也说不出什么来。但他认为,他根据古今养生家的理论归纳而成的一日锻炼法,或许有人会感兴趣,于是详细做了介绍。众友莫不谓之受益匪浅。我觉得丁兄的每日养生锻炼法简便易行,有利无弊,特记录下来,与读者共享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