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传统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多数中医医家认为温病演变过程中的危重症发生在邪入血分时,并未意识到气分证阶段也可以发生危重症。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提出“温病气分危重症”的新观点,结合“状态辨治”理论,详细阐述气分危重症的理论依据、病机演变规律以及防治方法,指出气分危重症的发生与肺气的生理功能严重失调密切相关。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气分危重症的病机演变为:湿毒疫邪袭肺,宣肃失调,肺气虚损,气不行津,气不摄津,肺气将绝;治疗原则为宣肺开痹、补气摄津。  相似文献   

2.
步玉如老师是全国著名老中医,学验俱丰,造诣精深,擅治脾胃病。笔者有幸跟师步老临床学习,获益非浅。本文兹将所学步老治疗脘痛经验择要介绍如下。一、疼痛分气、血、寒、热论治。 (一)气痛:中医认为“气痛多为初病,血痛多为久病,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步老强调初病在经从气治,久病在络从血治的原  相似文献   

3.
《李聪甫医案》议论精辟,审病用药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所收集的案例虽仅属李老诊治的很少部分,然却能藉以领会其学术思想的概貌。现就其医案选中有关理血的经验,撷要作一浅析。一、益气摄血方取归脾古云:“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临床中持续时间较长、久治而一时不能遏止的出血,大多因气虚,而尤以脾虚所致。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则  相似文献   

4.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真实记录,收录医家成功治疗案例的经验和心得,体现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文章通过清末名医沈菊人的3则医案,从气生血、行血、摄血浅谈"气为血帅"理论在临床上如何指导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陈意教授的“调气理论”与遣方用药特色,以期启迪临床。[方法] 通过跟师侍诊、揣摩精要,从中医病因病机、汤药方义、随证加减方面分析陈教授临床灵活运用“调气理论”的辨证论治方法,并列举陈教授治疗的疑难杂症医案三则。[结果] 陈教授的“调气理论”内涵广泛,重视调畅中焦之气,用药遵循“疏、行、清、灵”四法,辨邪之所在循“散、行、泻、补”四法,处方遵标本缓急,务虚求衡,执中致和。所举验案一为月经淋漓不尽两年余患者,辨为阳气虚、气不摄血,治以益气温阳摄血之法,此乃“虚羸困惫,补即调气”。验案二为经行腹痛患者,辨属寒邪入中,治以活血化瘀、散寒祛风之法,此乃“邪气在表,散即调气”。验案三为黄疸病面色如金患者,治以清热利胆、疏利气机之法,以柴胡疏肝散合五金散加减,用药充分体现“疏、行、清、灵”四法。三则病案虽病情复杂,然收效甚佳。[结论] 陈教授以八纲、脏腑辨证为基础,明辨内外表里,重视“调气理论”,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疑难病症的优势所在,其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认为,环卧胞宫,郁而化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以致经行量多;或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气虚摄纳无权,冲任不能制约经血所致。临床治疗以摄血治其标,而平时采用安冲、固冲治其本,可用清热止血、凉血止血、益气止血、化瘀止血之法。因热易动血,故少用或不用辛温之品,从而使“冲气安则血海宁”。  相似文献   

7.
中医之血证是指以出血为主的病证。正常人血液系运行于络脉之中,凡血液不循经脉而溢于络外的表现称为血证。因此,络脉损伤是出血的原因,而络脉损伤又与中医的“气”、“火”有关,故《景岳全书·血证》说:“……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迫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所藏”。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较为常见的一类出血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此病属“发斑”、“红疹”,“肌衄”,“血证”范围。以中医中药为主治疗血水板减少性紫癜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不仅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可靠,且能使大部分病人血小板数量回升,临床症状改善。对西药治疗无效的病人,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治疗,急性发作时多采用凉血止血法,慢性则用补气摄血法、温补脾肾法。中医按辨证将它分为血热妄行型、阴虚内热型、气不摄血型、瘀血阻绺型、脾肾阳虚型等五型。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病多属于中医的温热病范畴,对其传变规律和治疗大法医者多遵叶桂“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以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余通过临证认识到,温热病,发生急剧,传变迅速,临床上常舜间卫气营血证并见,尤其气营血分证互见较多,再固执古训,按步就班治疗,常致措手不及,贻误病情。因此,流行性出血热病初现的治疗首先是早治疗,病在卫气分时即  相似文献   

10.
举元煎为《景岳全书》之方剂。其方由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组成,原书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等证。余在临床上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崩漏、产后恶露不绝、胎动不安、产后小便失禁及阴挺等妇科疾病颇效。今举验案四则,以资印证。配养血敛阴之品治崩漏重证崩漏属妇科急症范畴,其证型名目繁多,临床各型又多相兼为病。人身气根于血,血附于气,两相维系。崩漏日久气随血衰,必然导致气不摄血,两者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故崩漏反复难愈。据此,余临床每用大剂举元煎为主补气摄血,稍佐养血敛阴之阿胶、白芍等急治其标。俟血止后,再宗“澄源”、“复  相似文献   

11.
一、“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动血之由,惟火惟气耳。”是谁提出的?你如何理解?(15分) 答:是明代张景岳提出的。其意思是治疗血证应明确出血的原因不外火与气两方面。因于火者,有实火与虚火之分,实火迫血妄行,治宜清热泻火止血;阴虚火旺,灼伤血络出血,治宜滋阴降火止血。因于气者,有气苑、气虚、阳虚、气虚血瘀之分。气血并苑于上者,应清气降气以止血;气虚不摄者,当益气摄血;阳虚经脉失于温煦者,应温经止血;气虚血瘀者,宜益气活血以止血。二、简述脾胃气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泄泻的证治要点。(20分) 答:脾胃气虚由中气不足、运化功能减退引起。临床以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舌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燕 《中原医刊》2005,32(12):61-61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过敏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血管炎。其特征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和黏膜均可出现瘀点、瘀斑,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和肾脏的改变。病因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与感染、药物、食物、花粉、尘埃有关,临床上多见于儿童,但也可见于青壮年和成人。中医多将其归属于“血证”、“紫斑”、“肌衄”的范畴,认为多由外感风湿热毒之邪,内伏血分,迫血妄行或禀赋不足,素体气血亏损,脾胃气弱,气不摄血,血不循经而致。我院病区于2002年3月-2003年9月收治过敏性紫癜患者4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气血理论是中医的独特理论体系之一 ,在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治疗中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仅就有关气血理论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AO)的治疗中的指导作用作一阐述。中医气血理论认为 ,气为血之帅 ,其功能以推动、温煦为主 ;血为气之母 ,其功能以营养、滋润为主。气与血 ,阴阳相依 ,相互为用。气存在于血中 ,血能载气运行 ,血液的运行又依赖于气的鼓动。若血液瘀阻 ,脉道不通 ,则血不能载气运行 ,气也随之不能往来而致气滞。而血为气之母 ,气有赖于血的濡养 ,血为水谷精微所化生 ,是气的化生之本 ,是气的功能活动源泉 ,故气…  相似文献   

14.
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吐血证范畴 ,病因复杂 ,对其治疗 ,历代医家方法颇多。尤以清·唐容川《血证论》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乃通治血证之大纲 ,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本人多年临床应用经验 ,特总结如下 :1 止血之法止血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一要法。《血证论》曰 :“存得一分血 ,便保得一分命”。在其治疗方法上 ,唐氏认为“血入胃中 ,则胃家实…… ,故必亟夺其实 ,釜底抽薪……”。言汉代张仲景用泻心汤治吐血 ,泻心实质是泻胃 ,为釜底抽薪之法。唐氏借鉴此法 ,提出“止血之法独取阳明”之论点 ,只有釜…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大致属中医文献中的“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中医学之“痹”与“痛”的概念,皆为“不通”所致,即心脏络脉血凝而不流,以致血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故有胸痹心痛之谓。然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指出人体内之元气是推动血行的动力,因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等明确表明血瘀的形成与气滞密切相关。2002年-2006年间,笔者用益气活血法自拟“冠心舒”治疗冠心病93例,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紫癜性肾炎26例,在中医辨证治疗基础上加用西药综合治疗,对血热妄行型给犀角地黄汤加减,气不摄血型给归脾汤加减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作者认为:中药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补气健脾强肾使气能摄血,故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的经络气血运行理论是贯穿在整个中医的临床实践和理论中的。气在人的身体中循环运行“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以维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气又躯使血运行在脉中,左右着血的活动,所谓“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气旺则血营而调润,气绝则血枯而灭形。”但另一方面,根据“阴阳互根”原理,气如果失掉了血,也就会无所依附而散越,所以二者是形影不离,息息相关的。我们在应用针刺治疗疾病时强调“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又说“用针之类在于调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大致属中医文献中的“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中医学之“痹”与“痛”的概念,皆为“不通”所致,即心脏络脉血凝而不流,以致血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故有胸痹心痛之谓。然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指出人体内之元气是推动血行的动力,因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等明确表明血瘀的形成与气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及疑难病症,中医多从脏腑冲任角度对其认识、治疗。蔡连香教授从事妇科临床科研五十余载,在临床中创新采用胞宫藏泻理论认识和治疗崩漏疾患,对于崩中,迅速补气摄血止崩,恢复胞宫“藏”之功能;对于漏下,则“藏”时固冲止血,“泻”时祛除瘀血,新血归经,疗效甚佳。本文意在总结蔡老治疗经验,并谨录临床病案以供同道参习。  相似文献   

20.
《景岳全书》说 :“血本阴精不宜动也 ,而动则为病 ;血主营气不宜损也 ,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 ,火盛则迫血妄行 ;损者多由于气 ,气伤则血无以存 ,故有七情而动火者……或外邪不解而热郁于经……或乘风热则为斑为疹”。《血证论》说 :“血与火原一家 ,知此乃可言调血矣。”由此可见 ,许多皮肤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血热有关。因此凉血法是治疗皮肤病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则 ,现将临床常用的十法简述如下。1 凉血消风法“风为百病之长” ,凡人体腠理不实 ,卫外不固 ,风邪乘隙侵入郁于肌表 ,使毛窍阻闭 ;不得宣泄 ,郁久化火 ,遂动血分。症见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