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亚萍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3):1793-1794
腹腔穿刺对腹部闭合伤的诊断有实用意义,特别是多发伤、复合伤时,病情危重,常因伴昏迷或休克,不能确切提供病史,也不宜搬动的情况下,诊断性腹腔穿刺在确定是否剖腹探查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自1995年至2005年间我科共收治伴发闭合性腹部伤的复合伤68例,均经腹腔穿刺明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所致的腹部闭合性损伤院内抢救的术前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对患者治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8年治疗各类腹部闭合性损伤26例的治疗方法及临床资料。结果26例采用急诊手术和保守治疗,其中手术治疗20例(76.9%),保守治疗5例(19.2%),死亡2例(7.7%)。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及时正确的诊断、合理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提高其生存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包括腹部多脏器损伤.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如能得到及时诊断与处理.常可使病人转危为安。我院外科自1977年6月至1997年6月共收治腹部严重闭合性损伤51例.现将有关资料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朝清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5(5):10-11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对94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穿刺是早期诊断腹部损伤的简便可靠手段,结合X光、B超及CT检查,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在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后,选择性地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可显著提高临床确诊率,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时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对早期诊断的影响原因,讨论如何诊断与选择手术时机,结果:症状和体征不一定在每一个闭合性损伤病人都能全部显示出来,不少伤员即使经过仔细的、反复的检查,也可能仅有1-2个或少数几个阳性症状体征出现,此时临床医生就应该据此及时做出诊断,并进行剖腹探查,而不应坐待出现全部症状,徒失有利的治疗时机,结论:对腹部外伤的患者,通过全面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生命体征的观察结合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评价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13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136例病人术前诊断明确率为91.9%(125/136),全部手术治疗,治愈124例,死亡12例,死亡率占8.8%。死亡原因:出血量多、就诊晚、手术治疗不及时、严重复合伤休克不能纠正。死亡病历伤后距手术时间平均为9.3h,治愈者平均为4.2h。结论:明确诊断,及时手术,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98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腹部严重多发伤15例。该组病例病情来势凶险。抢救难度大 ,现将救治体会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 ,女3例。年龄11~59岁 ,平均32.7岁。二、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 (53.3 % ) ,锐器刺伤3例(30 % ) ,坠落伤2例 (13.3 % ) ,重物砸伤2例 (13.3 % )。三、损伤情况每例损伤器官最少2个 ,最多达6个。其中脾破裂9例次 ,肝破裂6例次 ,胰腺、十二指肠损伤2例次 ,小肠损伤7例次 ,结肠、直肠损伤5例次。肠系膜血管断裂3例次 ,腹膜后血肿4例次。… 相似文献
8.
损伤控制性外科理论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玉宏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4,(5):45-47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论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4年来本院就诊的合并腹部创伤的老年患者60例,所有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0)和存活组(n=50),入选患者按ISS评分分为3组:A组(n=25)16-24分、B组(n=23)25~34分、C组(n=12)〉35分,观察死亡和存活患者的颅脑损伤例数、ISS平均值和并发症例数,ISS评分与损伤部位数、手术部位数、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出现颅脑损伤和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评分平均值分别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B和C3组I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随着ISS评分增加而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出现并发症和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S评分能对临床合并腹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能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明显降低老年创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王孝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2(6):72-72
作者1995年1月-2001年1月共收治腹部外伤550例,其中严重多发伤176例(占32%),现将早期诊断及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腹部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总结64例腹部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并进行分析。结果 57例治愈,生存率89.1%;死亡7例,病死率10.9%。死亡原因腹腔大出血4例,严重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结论 腹部严重多发伤,伤情复杂,危急,不是单个损伤的相加,并发症常可致命,注意早期全面诊疗,尽早行确定性手术治疗。休克的抢救及腹腔大出血的处理,术后并发症早诊治,是提高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王孝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12):72-72
作者1995年1月~2001年1月共收治腹部外伤550例,其中严重多发伤176例(占32%), 现将早期诊断及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金瑜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1,3(2):109-109
腹部闭合性损伤在外科急腹症中占相当比例 ,本文对以往超声工作中所遇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资料和方法本文收集了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月 ,经B超检查并手术或随访证实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6 5岁 ,平均 36 .5岁。就诊时间为外伤后半小时到三天。采用AlokaSSD - 6 5 0实时超声诊断仪 ,频率 3.5MHz及7.5MHz,患者仰卧及配合体位 ,多切面全腹仔细扫查。结 果30例患者中 ,腹壁损伤 2例 ,肝破裂 5例 ,脾破裂 12例 ,其中肝脾真性破裂 7例 (图 1) ,肾挫伤 3… 相似文献
13.
14.
杨桂芳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13(2):117-118
目的:通过总结严重腹部多发伤的诊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8例严重腹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1例,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结合病史、体检、腹腔穿刺、腹部彩超、CT、X线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率.为腹部外伤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尽早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快速有效止血、术中探查避免遗漏脏器损伤、正确处理合并伤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交通事故和各类生产生活意外伤害事故明显增多的今天,严重多发性创伤合并阴道损伤的病人也呈增多趋势。我院急诊科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收治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分析腹部闭合性损伤107例。结果保守治疗34例,68例剖腹探查按不同疾病实施相关手术治疗,死亡5例。及时诊断、采用相应治疗是成功治疗本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腹部闭合性损伤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虽然只占2,5~5.0%,但因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手术处理困难,易出现漏诊、误治,术后死亡率高,合并症多,属外科急腹症中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Zo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例,重点讨论诊断及术中处理等问题。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年龄为8~67岁,平均31.6岁;男性16例,女性4例。致伤原因有坠落伤3例,车撞伤害8例,重物局部撞击9例。伤后病人均有上腹及全腹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胃管引流物带血6例,12例病人有典型腹膜炎表现。术中见复会伤主要有肝、脾、胰、肾及胃、结肠破裂,最严重的病人同时合…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到我院诊治的5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受伤史、症状进行详细询问,认真全面细致查体,以及必要辅助检查,从而快速准确诊断,并给予及时相应治疗通过对患者病情及时准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结果治愈56例,死亡2例(1例合并颅脑外伤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治疗有效率为96.5%。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病情进行快速准确诊断,并对其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符奉川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3):39-39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多发损伤容易漏诊、误诊的几个问题。方法:回顾我院一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收治67例腹部闭合性多发损伤诊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腹部闭合性多发损伤发生率高、容易漏诊,不能满足于发现一两个病灶而忽略系统完整的术中探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