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常规与序贯治疗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序贯治疗组(n=30),常规治疗组给予维生素K 1和K 4常规治疗,序贯治疗组给予序贯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2组凝血相关指标变化。结果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凝血因子I(F I)、凝血因子VI(F VI)、凝血因子IX(F IX)、凝血因子X(F X)、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I),治疗前序贯治疗组为:(90.78±22.45)s、(96.92±23.14)s、(17.36±5.20)s、(5.36±1.39)、(9.19±3.48)、(7.10±2.65)、(26.14±6.59)、(17.11±6.70)、(1.20±0.43)AU/mL,常规治疗组为:(89.66±23.04)s、(95.80±24.75) s、(17.43±5.25)s、(5.38±1.34)、(9.21±3.40)、(7.12±2.60)、(26.17±6.50)、(17.14±6.53)、(1.22±0.44)AU/mL,2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序贯治疗组为:(31.32±8.74)s、(40.55±8.79)s、(16.97±5.23)s、(2.18±0.23)、(84.24±16.36)、(72.55±18.63)、(70.51±10.72)、(82.35±15.84)、(3.28±0.79)AU/mL,常规治疗组为:(52.10±11.37)s、(52.14±13.65)s、(16.50±5.99)s、(3.57±0.48)、(64.57±21.15)、(51.88±21.67)、(61.78±13.56)、(62.57±21.18)、(2.46±0.58)AU/mL,治疗后PT、APTT、IN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 I、F VI、F IX、F X、PIVKA-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序贯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采用常规和序贯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短期治疗时间内序贯治疗措施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邱华 《当代医学》2011,17(23):103-104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方法,并期待找到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收入儿科治疗的80例新生儿早期DIC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试验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双嘧达莫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值。结果 (1)PLT:试验组在治疗前为(123.30±29.65)×109/L,治疗后为(168.60±19.8)×109/L,对照组在治疗前为(122.45±29.45)×109/L,治疗后为(150.10±17.45)×109/L;(2)APTT:试验组在治疗前为(53.01±17.54)s,治疗后为(19.89±9.65)s,对照组在治疗前为(52.10±18.6)s,治疗后为(25.63±5.89)s;(3)AT-Ⅲ:试验组在治疗前为55%,治疗后为85%,对照组在治疗前为58%,治疗后为80%(;4)D-dimer:试验组在治疗前为(2.81±1.89)g/L,治疗后为(0.98±0.56)g/L,对照组在治疗前为(2.83±1.76)g/L,在治疗后为(0.98±0.56)g/L。各组在治疗前后的比较,以及2组之间的比较,经t检验,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新生儿早期DIC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林劲榕 《西部医学》2017,48(6):59-60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肺心病合并胃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胃肠道功能障碍治疗药物,疗程10 d。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0天采用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动态测定病人胃排空功能。结果(1)治疗组治疗第10天的胃窦收缩频数(ACF)为(3.42±1.06)次/2 min,优于对照组的(2.54±0.98)次/2 min(P<0.05)。(2)治疗组治疗第10天的胃排空时间(GET)为(101.48±66.14)min,较对照组的(130.32±90.26)min缩短(P<0.05)。(3)治疗组治疗第7、10天的胃窦收缩幅度(ACA)为(0.49±0.23)和(0.52±0.12),均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治疗第7、10天的胃窦运动指数(MI)分别为(1.29±0.38)和(1.77±0.72),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能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动力各项指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4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晓勇 《当代医学》2011,17(6):161-161,164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中药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在经过TACE治疗前、后服用健脾活血中药;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治疗。结果 (1)肿瘤客观疗效比较:治疗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12例,恶化(PD)5例,有效率32%;对照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12例,恶化(PD)6例,有效率2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临床症状比较:治疗组中,治疗前的症状积分为(6.8±1.14)分,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为(4.56±1.58)分,治疗前的Kamorfsy评分为(70.76±6.75)分,治疗后的Kamorfsy评分为(76.76±5.21)分;对照组中,治疗前的症状积分为(6.4±2.17)分,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为(5.76±2.64)分,治疗前的Kamorfsy评分为(74.07±4.54)分,治疗后的Kamorfsy评分为(75±4.07)分。经治疗后两组对于临床症状改善和Kamorfsy评分改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治疗前的体重为(56.84±7.88)kg,治疗后的体重为(58.11±99.1)kg;对照组中,治疗前的体重为(57.45±7.83)kg,治疗后的体重为(55.71±7.23)kg。经过治疗后两组体重相比较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体重有上升趋势,而对照组则呈下降趋势。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疗效.方法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给予1 Hz(低频)和10 Hz(高频)的rTMS治疗4周,每周治疗5d.中间休息2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和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ESES)评定,评分变化作为疗效和副反应评价指标.结果 低频组经rTMS治疗后只有上肢的不自主运动改善[治疗前(2.6±1.0)分,治疗后(1.8±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经rTMS治疗后多个量表分下降,其中上肢[治疗前(1.9±1.2)分,治疗后(0.8±0.9)分]、唇及口周[治疗前(1.0±0.8)分,治疗后(0.3±0.5)分]和舌[治疗前(2.6±0.9)分,治疗后(1.7±0.9)分]及总量表分[治疗前(7.7±3.0)分,治疗后(4.2±1.7)分]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另外,两组间在下肢和总量表分减分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治疗TD有效,且高频(10 Hz)组治疗TD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以奈普生胶囊、别嘌醇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两组连服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χ^2=3.987,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积分、压痛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和P〈0.01);血尿酸(BUA)、血沉(ES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TG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敏 《医学综述》2013,(24):4582-458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牙周基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入住垫江县人民医院的100例Ag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为广泛型AgP(G-AgP),余下42例为局限型AgP(L-AgP),对G-AgP与L-AgP两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CAL)、探诊出血指数(BOP),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治疗前后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进行对比。结果①G-AgP组患者治疗前PD、CAL与BOP分别为(4.38±0.71)mm、(2.60±0.36)mm及(3.11±0.60)mm,治疗后分别为(2.33±0.31)mm、(1.29±0.21)mm及(2.02±0.39)mm,本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gP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分别为(4.56±0.81)mm、(2.69±0.39)mm及(3.19±0.60)mm,治疗后分别为(2.45±0.37)mm、(1.39±0.28)mm及(2.22±0.41)mm,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L-AgP组治疗后与G-AgP组治疗后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IL-4水平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AgP组治疗前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分别为(7.73±1.38)ng/L、(31.52±5.36)ng/L,治疗后分别为(3.72±0.91)ng/L、(61.83±16.52)ng/L,本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gP组治疗前上述指标分别为(7.97±1.52)ng/L、(33.37±11.09)ng/L,治疗后分别为(3.90±1.33)ng/L、(62.76±15.78)ng/L,本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是侵袭型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固齿胶囊结合牙周基础治疗治疗重度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123例牙周病患者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系统治疗组62例,进行牙周系统治疗,疗程结束后分别从中医症候疗效和牙周临床指标,如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AL)及其牙槽骨平均灰度值(MGVs)等几个方面观察比较两组之间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5.1%,牙周系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牙周系统治疗组.牙周临床指标统计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牙周系统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PD值分别为(3.30±0.90)、(3.60±0.70)mm,BI分别为(2.05±0.23)、(1.97±0.5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D值:(6.46±1.09)、(6.72±0.84)mm,BI分别为(3.43±0.47)、(3.47±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系统治疗组MGVs为(110.06±34.74),与治疗前(105.89±3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MGVs为(122.73±26.91),较治疗前(109.17±28.2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L值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MGVs改善较牙周系统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I、PD、PAL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牙周系统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结果与术后3个月情况相同,而两组间比较发现,牙周系统治疗组PAL为(5.42±1.04)mm,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5.12±0.7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系统治疗组BI为(2.22±0.36),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1.91±0.19),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监测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0例,分为单独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单独治疗组,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基础上D-二聚体水平监测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组(联合治疗组,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两组,每组各50例,分析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栓弹力图、临床疗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D-D水平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长于单独治疗组(P<0.0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长于单独治疗组(P<0.05),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全血中切黏度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全血高切黏度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血浆黏度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R值、K值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MA值、α角度均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8.00%(49/50)高于单独治疗组72.00%(36/50)(χ2=13.255,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单独治疗组20.00%(10/50)(χ2=6.061,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DD水平监测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阿德福韦酯(代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丹参(3片tid)和阿德福韦酯(10mg qd〉联合治疗(治疗组),选择24例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10mg qd〉治疗(对照组),共治疗1年。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下降幅度、肝功稳定好于对照组(P〈0.05),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度)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