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hen SL  Wang CX  Xiao LS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1):869-870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的发病机理一直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提出细胞介导的免疫和T细胞激活在MCNS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新发现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诱导干扰素γ(IFN-γ)作用,主要诱导TH1型细胞免疫反应,并可刺激T淋巴细胞释放血管通透因子(VPF),与肾病综合征(NS)蛋白尿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最近的研究亦发现NS患者血及尿中IL-18水平持续升高。提示IL-18在N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可能是治疗MCNS的重要靶分子。本实验拟对阿霉素(ADR)诱导的肾病小鼠给予抗IL-18抗体(IL-18Ab),以观察其对实验性MCNS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中水平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72例VM患儿及25例健康儿童血清IL-18、TNF-α、IFN-γ水平。结果1.VM组血清中IL-18、TNF-α、IFN-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2.VM组血清中IL-18与TNF-α呈直线正相关(r=0.35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8、TNF-α、IFN-γ参与VM发病免疫过程,IL-18具有抗病毒作用,与TNF-α同样具有心肌免疫损伤可能。  相似文献   

3.
Peng T  Feng M  Fang GY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8):627-628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种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的周围神经炎性脱髓鞘疾病。许多研究已证明,炎性细胞因子在髓鞘损伤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IL-18、IL-13在免疫调控和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我们通过测定GBS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IL-18、IL-13水平来观察其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5(IL-15)是1994年由Grabstein发现的可溶性细胞因子,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它是T、B、NK、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等细胞活化因子及诱导分泌细胞因子,有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增强免疫和抗肿瘤等作用。IL-15也与一些血液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不论是在加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还是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IL-15均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克罗恩病(CD)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细胞因子水平紊乱在儿童克罗恩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育英儿童医院(我院)儿内科住院的确诊CD患儿(病例组,根据CD活动度分为不同亚组)和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采用流式分析技术检测晨起空腹静脉血血清中IL-2、IL-4、IL-6、IL-10、TNF-α、IFN-γ和IL-17A的水平。 结果 病例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8.5±4.3)岁,其中CD轻度活动亚组12例,CD中重度活动亚组20例;对照组30名,男18名,女12名,年龄(10±3.5)岁。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血清IL-2、IL-4、IL-6、TNF-α和IL-17A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10和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根据儿童CD活动指数(PCDAI)评分为中重度活动亚组患儿的血清IL-2、TNF-α和IL-17A水平高于轻度活动亚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健康儿童相比,CD患儿存在明显的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而且疾病活动度不同其细胞因子水平亦有差异,提示细胞因子水平紊乱在儿童CD发病及病情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锦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2):1725-1725,1741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10、12、18水平,为评判肝脏炎性反应活动性、肝损害程度及预测药物抗病毒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6例CMV肝炎患儿治疗前后及21例健康婴儿血清IL-10、12、18水平。2组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CMV肝炎患儿血清IL-10、12、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01),且均与血清ALT呈显著正相关(Pa〈0.01)。治疗有效者治疗结束血清IL-10、12、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a〈0.001),无效者IL-10、12、18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a〉0.05)。结论血清IL-10、12、18检测可作为婴儿CMV肝炎炎性反应活动性和肝损害程度和药品疗效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对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干扰素1(IFN-γ)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TIMP-1干预组、细胞因子刺激组和对照组。细胞因子刺激组应用细胞因子(IL—1β 10ug/L,TNF—α 50ug/L,IFN-γ 50ug/L)诱导大鼠胰岛瘤细胞株RINmSF细胞凋亡;TIMP-1干预组在细胞因子刺激前予以TIMP—1(50ug/L)预处理1h;对照组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同步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Caspase-3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和Caspase-3活性,采用DNALadder进行凋亡鉴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FN-α联合刺激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并呈时间依赖性(Pa〈0.05,0.001);TIMP-1干预组较细胞因子刺激组细胞活力上升约14%,Caspase-3活性下降约38%,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a〈0.001)。DNALadder检测,细胞因子刺激组可见特征性的梯状条带,TIMP—1干预组梯状条带不明显,出现与对照组相似的2条基因组大分子条带。结论IL-1β、TNF-α和IFN-γ联合刺激可诱导RINm5F细胞凋亡,TIMP-1对细胞因子诱导的RINm5F细胞的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IL-1β、IL-12、IL-18、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与感染、起病时间等临床指标相关性。方法:选择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33例为病例组,依据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将33例患儿分为WBC增高组和WBC正常组;另选取健康体检儿童27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IL-12、IL-18、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检测病例组患儿血气pH值、血糖、血乳酸、果糖胺、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各临床指标水平。结果:病例组细胞因子 IL-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病例组IL-18水平与发病时间呈负相关(r=-0.413,P=0.015);中性粒细胞与IL-1β水平呈正相关(r=0.413,P=0.023);外周血WBC与IL-18水平亦呈正相关(r=0.352,P=0.038)。WBC增高组细胞因子IL-1β、IL-12、IL-18水平高于WBC正常组(均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存在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紊乱,感染可进一步提高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可能推动了早期糖尿病起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患者肝组织中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探讨其在BA发病和肝纤维变中的意义和可能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选用40例BA患者肝组织标本和10例非肝脏疾病死亡婴儿尸检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肝组织进行IL-17染色,观察IL-17在两组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BA组肝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平均秩次为30.28,对照组肝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平均秩次为6.4,经秩和检验,Uc=4.773,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A组肝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8714,P<0.01)。结论 IL-17在胆道闭锁发病过程及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诱导痰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探讨NGF和IL-4在小儿CVA中的作用。方法:34例CVA患儿纳入研究,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对受试者进行痰诱导,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诱导痰液上清中NGF和IL-4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痰液沉淀细胞中NGF和IL-4 mRNA的表达。结果:CVA组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为(13.4±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1.7)%(P<0.01)。CVA组患儿诱导痰上清中NGF和IL-4的表达水平及诱导痰沉淀细胞中NGF和IL-4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诱导痰上清中NGF和IL-4的表达水平及诱导痰中NGF和IL-4 mRNA的表达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均P<0.05)。CVA患儿治疗后诱导痰上清中NGF和IL-4的表达水平及诱导痰中NGF和IL-4 mRNA的表达水平均出现了显著的减低(均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炎性介质NGF、IL-4的升高参与了小儿CVA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小儿CVA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