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方案、手术方法。方法:27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根据AO分类:B1型4例,B2型4例,B3型8例,C1型5例,C2型4例,C3型2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背侧Barton骨折,采用桡背侧切口,其余均采用前臂掌侧Herry氏切口,根据骨折线走向及骨折粉碎情况,选择T型或斜T型钢板。术后所有患者均用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2~3周。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0~1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疗效根据Dienst功能评估表进行评定:优2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结论: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从1999年6月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6例,按照AO分类,B1型4例,B2型6例,B3型3例,C1型7例,C2型12例,C3型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8~24月随访,按照Dinest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13例,良1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6.1%。结论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的恢复桡骨远端长度,掌倾角,尺偏角,以及关节面的平整性,可较快的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以掌侧或背侧入路,切开复位AOT形钢板或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36例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周,按改良Mcbride腕关节评估标准:优18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1.7%。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有效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常见,占全身骨折的1/6[1]。研究发现骨折后常可合并腕关节不稳,然而在治疗中往往被临床医生所忽略,导致不同程度的腕关节功能障碍[2]。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其X影像学表现为桡骨远端背侧粉碎的范围超过掌背侧距离的50%;干骺端掌侧骨折粉碎;原始背倾角小于200;原始骨折移位(横向移位)大于1 cm;原始骨折短缩大于5 mm;关节内骨折;合并尺骨骨折[3]。通常用石膏活夹板无法维持远端良好对位和对线的骨折,常遗留腕关节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诸多并发症。自2002年3月~2006年3月我院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2~71岁,平均62岁。按AO骨折分类[4]:C2型12例,C3型8例;按受伤机制分;摔伤13例,高处坠落伤2例,车祸5例。20例术前均行手法整复石膏或夹板固定失败。且符合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影像表现。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2天(0~10天)。手术方法:臂丛麻醉,仰卧位,上止血带:先行闭合手法复位,纠正侧方移位、成角及缩短畸形。助手维持牵引下,腕关节尺侧加垫保持腕关节尺偏稍掌屈位,自第...  相似文献   

5.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常见,占全身骨折的1/6。研究发现骨折后常可合并腕关节不稳,然而在治疗中往往被临床医生所忽略,导致不同程度的腕关节功能障碍。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其X影像学表现为桡骨远端背侧粉碎的范围超过掌背侧距离的50%;干骺端掌侧骨折粉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98例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尺偏角、掌倾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时,观察组尺偏角、掌倾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腕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的调节,改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A3型4例,B2型4例,B3型4例,C1型8例,C2型6例,C3型5例。均采用进口Orthofix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进口Synthes桡骨远端钢板内固定8例,结合克氏针内固定23例。结果随访6~17个月,平均9.3个月。全部病例均骨愈合,腕关节功能评估(Gartland与Werley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3%。未出现外固定针松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运用Orthofix单侧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可以有效的进行骨折的复位,维持腕关节正常位置,保护早期的功能锻炼;同时结合克氏针及钢板有限内固定,恢复腕关节正常解剖,修复关节面的平整,使骨折达到相对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8月以外固定支架或辅以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7例。结果:31例获得4~28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17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3.9%。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桡骨远端波及关节面的骨折临床比较多见,约占急诊骨折的17%。这类骨折的处理方法较多,但后遗症也多。本科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对6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内固定还是外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本科同一术者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共44例,平均年龄61.5岁;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9例,C型24例。外固定(external fixation,EF)2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23例,EF组行闭合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架固定,ORIF组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1年、2年随访,测量桡骨长度、尺偏角和掌倾角,评估Gartland-Wertley(GW)腕关节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记录所有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44例患者均获随访,1和2年获得随访患者分别为40和36例。ORIF组有愈合延迟1例,螺钉断裂1例;EF组有愈合延迟1例,针道感染1例。E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小于ORIF组。术后3个月随访,ORIF组GW评分、腕关节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和握力均好于EF组;1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和握力好于EF组;2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好于EF组。影像学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手术创伤较小,而内固定术后2年内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按A0分型为B、C型,使用"T"形或斜"T"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1例经4~33个月随访,按照Dinest腕关节功能评估,总优良率90.4%.[结论]"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此术式对恢复桡骨相对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的平整及腕关节功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现将外固定支架在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术中的应用10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20~36(平均28)岁,均为机器致伤。6例为开放性,4例为闭合性。X线示:尺骨中远段骨折,桡骨远端粉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下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同时加强术后处理。结果经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桡骨下端不稳定型骨折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3个月,治疗效果优18例,良1例,优良率为95.0%。结论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下端不稳定型骨折,手术效果满意,患肢功能恢复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按AO分类为B或C型的103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评定临床效果。结果:随访6~18个月,均获骨性愈合,功能优良率86.4%。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9月通过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6例病例进行分析。按AO分型分为C2或C3型,采用支撑钢板掌侧固定17例,背侧固定9例。结果: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诊,功能满意21例(80.78%),可4例(15.36%),差1例(3.86%)。结论: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C型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于不稳定骨折中的完全关节内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多为粉碎并伴有明显关节面塌陷和移位,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很难复位并维持复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有限切开内固定加支架外固定治疗挠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法牵引撬拔复位,克氏针交叉将骨折固定.在患肢第二掌骨外侧和桡骨外侧以外固定支架固定,随访6~9个月(平均7.5个月).对患者临床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评分.结果:优14例,良5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86.4%.结论:支架外固定可保持桡腕之间关节间隙的宽度,利于腕关节早期活动,避免腕关节僵硬;有限内固定可使关节面复位满意,创伤小,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桡骨远端骨折指桡骨远端关节面以内3cm的骨折,为临床常见骨科急诊,尤其在老年人中非常多见,且多为低能量跌倒伤所致[1]。绝大多数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治愈;少部分采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无法维持桡骨远端良好对位对线的骨折称为不稳定骨折[2],不稳定骨折的治疗需跨关节固定,且固定难度大。本次研究收治的68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采用闭合复位腕关节支架固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4303-4305
探索早期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差异。在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出11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采取的治疗时间分成观察组(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对照组(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关节屈伸活动度、掌倾角、尺偏角上差异不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7.93%,对照组为85.0%(P0.05)。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也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早期手术或是延期手术。  相似文献   

20.
黄站珠  彭小忠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826-1827
目的分析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共27例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愈合佳,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92.59%。结论外固定器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