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眼轴>27.41mm的31例(36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其中Ⅱ级核5眼,Ⅲ级核30眼,Ⅳ级核1眼,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3月视力≥0.5者29眼(80.6%).并发症主要包括后囊破裂2眼(5.6%).高度近视合并视网膜病变是引起白内障术后视力差的主要原因.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高度近视白内障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44-1446
目的:通过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评分分析高度近视患者干眼和眼表状况。方法:选取高度近视患者35例(70眼)为高度近视组,同期31例(62只眼)非高度近视患者为非高度近视组;分别进行OSDI问卷调查及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记录泪河高度、泪膜首次破裂时间(NITBUTf)、泪膜平均破裂时间(NITBUTav)、脂质层厚度分级、睑板腺缺失程度、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结果:OSDI检测出高度近视组干眼患病率(54.29%),明显高于非高度近视组的干眼患病率(19.34%)(P<0.05);Keratograph 5M眼表分析仪检测高度近视患者干眼患病率(54.29%),高于非高度近视患者患病率(29.03%)(P<0.05)。高度近视组和非高度近视组泪河高度均在正常范围内(泪河高度>0.20mm)。高度近视组与非高度近视组相比,NITBUTf、NITBUTav缩短,睑板腺完整度的评分下降,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可以客观、精确地用于评估高度近视患者泪膜的功能变化,这类患者是干眼的高发人群,要重视其防治。  相似文献   

3.
1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 2方法 采用 PRK治疗高度近视 2 45例 (4 31眼 )。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为 - 6 .12~ - 2 1.5 0 D,散光度为 0~ - 5 .5 0 D.按近视程度将病人分为 A,B两组进行观察 ,术后随访 1年以上。 3结果 术后 1年裸眼视力≥ 0 .5 ,1.0者 :A组分别为 97.4% ,78.0 % ;B组分别为 83.3% ,30 .2 % .431眼中 ,73.5 %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81.2 %实际矫正度在预测矫正度± 1.0 0 D范围内 ;2级以上角膜雾样混浊 (HAZE)者占 6 .42 % ;一过性眼压升高者占 15 .5 % .4结论  PR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对屈光度在 - 10 .0 0 D以内者其稳定性及预测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新近认识的一组高度近视患者的视乳头周围病变,即病理性近视性视乳头周围脱离(PDPM)的患病率和临床特征。方法:共纳入324例高度近视患者(632只眼)。观察这些患者的PDPM发病率、病变范围、荧光素和吲哚青绿造影检查结果及OCT结果。并对PDPM患者进行视野检查(Goldm ann动态视野检查法和H um phrey30-2程序)。结果:632只高度近视眼中有31只(4.9%)眼存在PDPM。通过PDPM病变部位的OCT扫描显示有视神经邻近部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局限性脱离。PDPM常位于视盘下方,但一些患者的病变几乎环绕整个视盘。邻近PDPM的下方近视弧…  相似文献   

5.
李德全  邬永娟  罗毅 《河北医学》2013,19(3):386-388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31例(62眼)高度近视患者,对其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进行治疗。结果:31例高度近视患者经过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后,上皮愈合的平均时间为(3.56±1.5)d,术后第1天0级疼痛的眼数为25,占40.32%;Ⅰ级疼痛的眼数为18,占29.03%;Ⅱ级疼痛的眼数为16,占25.81%;Ⅲ级疼痛的眼数为3,占4.84%。术后半月平均裸眼视力为0.80±0.15;一个月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93±0.2;三个月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95±0.31。结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L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远期效果观察其手术的预测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连续随访 2~ 3年的高度近视患者按高度近视组 (- 6 .0D~ 10 .0D)超高度近视组 (- 10 .2 5D~- 15 .0D)及极高度近视组 (- 15 .2 5D~ - 2 5 .0D)分为 3组 ,观察其术后裸眼视力及术后屈光状态等。结果  378眼术后裸眼视力全部优于术前。其中 36 8眼术后裸 (占 97.4 % )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BCVA) ,有 30眼 (7.94 % )出现欠矫与回退。高度近视组回退率 4 .0 4 % ,超高度近视组和极高度近视组回退率分别为 10 .79%和 17.0 7%。屈光状态在 0~± 0 .5D有 2 95眼 (78.0 4 % ) ,2 0眼呈过矫状态(> 1.0D)。角膜层间浑浊 2眼 (0 .5 % ) ,眼底黄斑出血 2眼 (0 .5 % )。结论 L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远期疗效稳定 ,但由于受角膜厚度等因素的限制 ,极高度近视的回退率明显增加 ,故认为LASIK手术最适宜 - 15 .0D以下的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7.
高度近视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的遗传规律和特征。方法 对 19个先征者直系亲属作屈光检查 ,并作家系图谱进行遗传分析。结果 调查 19个家系共 12 6人 ,患高度近视者为 51人 ,占 4 0 .5% ,其中三代连续患病有 5个家系 ,二代连续患病有 9个家系 ,患者共 4 4人 ,占高度近视者的 86 .3% ;有 4个或 4个以上患者有 6个家系 ,有 2~ 3个患者有 10个家系 ,患者共 4 8人 ,占高度近视者的94 .1%。结论 高度近视为外显率不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并且有家族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干眼发病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屈光度及术后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使用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LASIK术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屈光度及术后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使用情况与术后干眼发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按照患者年龄、性别分组,术后干眼发病率情况,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干眼发病率,≤30岁女性较>30岁女性明显要低( P 〈 0.05),并且女性明显要高于同龄男性(P 〈 0.05).按照患者术前屈光度分组,术后干眼发病情况:高度近视组术后3月及术后1年干眼发病率,明显高于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P 〈 0.05或P 〈 0.01).LASIK术后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使用1个月以内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干眼发病率分别为30.8%,11.1%,明显低于使用1个月以上患者的43.1%,24.5%.结论 LASIK术后干眼发病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屈光度及术后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使用情况密切相关;年龄大于30岁的高度近视女性患者LASIK术后更易发生干眼症,术后避免长时间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对减少干眼症的发生有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刘秋慧 《北京医学》2007,29(5):268-268
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发病率为8.8%~31%.痛经和月经量过多为其主要表现,但有35%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术前误诊、漏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超声诊断脂肪肝的统计和分析,研究脂肪肝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超声诊断349例脂肪肝中与发病年龄、饮酒、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结果:349例脂肪肝中16~30岁发病率11.46%,31~45岁发病率53.01%,46~60岁发病率20.06%,60~70岁发病率15.47%;同时发现有饮酒史28.07%,合并肥胖27.22%,合并高血脂26.65%,合并高血糖24.36%,合并高血压17.8%,与服药有关5.44%,合并其他疾病8.60%.结论:脂肪肝在31~45岁年龄段发病率高;与饮酒、肥胖及合并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1991~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与死亡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近3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强度和病死情况及其趋势。方法利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每年疫情年报数据进行常规的对比分析。结果中国31省市区15年合计年均发病率为1.02/10万,病死率3.85%。每5年年均发病率、病死率均有逐步下降趋势。环基比发病率降幅分别为47.20%和33.62%,病死率降幅为10.04%、9.08%。定基比分别下降64.95%和18.21%。结论中国31个省市区中30个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前5位为贵州、重庆、陕西、四川和河南。疫苗的合理应用是乙脑发病率下降的重要原因;病死率下降则是由于医疗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加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泽森 《海南医学》2007,18(7):70-71
200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国人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发病率为18.8%,患者人数达1.6亿,较1991年增长了3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将继续攀升!回顾以往众多的临床试验,高血压治疗的益处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少年高度近视的发病状况及矫正视力情况.方法:对视力异常者做散瞳验光检查,对屈光度在-6D以上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4例中-6D~-8D 346例(71.49 %),-9D~-10D 117例(24.17 %),-11D~-20D 21例(4.34 %),21岁以下者高度近视142例(29.34 %),22岁以上者高度近视342例(70.66 %).结论:高度近视的屈光度愈高矫正视力愈差,近视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7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26 mm)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5者31眼,占39.74%,≥0.5者47眼,占60.26%。术中后囊破裂2眼,悬韧带断裂1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PPV)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和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眼科中心因视网膜脱离行PPV患者227人228只眼。纳入黄斑前膜患者36人36只眼作为对照组。比较视网膜脱离患者性别、术中处理、眼内填充物和是否伴有高度近视等因素,了解高眼压的发生率,分析术后早期发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结果:视网膜脱离行PPV患者中有65只眼出现高眼压,发生率为28. 5%。术中行单纯光凝、冷凝和光凝+冷凝联合治疗以及对照组患者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27. 9%、10. 5%、34. 4%和2. 8%(P<0. 01)。视网膜脱离术中行硅油填充和空气填充患者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32. 2%和13. 3%(P<0. 05)。伴有高度近视和不伴有高度近视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48. 6%和19. 8%(P<0. 01)。视网膜脱离术中行光凝+冷凝联合治疗、硅油填充和伴有高度近视的患者发生高眼压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视网膜脱离PPV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与眼内填充物以及有无高度近视有着密切关系。伴有高度近视可以增加视网膜脱离患者PPV术后发生高眼压的风险。术后应长期随访,以避免术后短期眼压升高和长期慢性高眼压带来的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具有黄斑牵引的高度近视患者的光学相干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OCT、B超确诊具有黄斑前膜和黄斑牵引综合征的高度近视患者的黄斑部OCT图像特征. 结果:30例患者31只眼大致可分为5种特征:单纯性黄斑部正增厚10例,视网膜劈裂5例,黄斑裂孔4例,黄斑囊样水肿7例,视网膜脱离5例. 结论:高度近视患者具有黄斑前膜或黄斑牵引的特征主要是黄斑前膜或玻璃体反射带牵拉视网膜,OCT能更好地观察其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前视网膜潜视力(PVA)测定的可靠性.并与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作比较.方法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95例102眼,术前应用视网膜计检测术眼的PVA.根据PVA值,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术前PVA≤20/60,45例49眼;B组,术前PVA>20/60,50例53眼.结果 术前PVA与术后3个月BCVA基本一致者54眼.一致率为52.9%.术前PVA与术后3个月BCVA差异大者31 眼(30.4%):25眼为假阴性,其中16眼晶状体混浊度为Ⅲ~Ⅳ级;6眼为假阳性,其中2眼为视网膜脱离刚复位,3眼为黄斑区色素上皮萎缩灶,1眼为角膜不规则.A组术前PVA与术后3个月BCVA基本一致者18眼(36.7%),差异大者26眼(占53.1%);B组术前PVA与术后3个月BCVA基本一致者36眼(67.9%),差异大者仅5眼(9.4%);A组术前PVA与术后3个月BCVA的偏差显著大于B组(P<0.01).结论 LAMBDA100视网膜计能比较准确地反映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视网膜黄斑区的视功能状态,对PVA≤20/60者,应结合其他临床检查作出评价,以减少预测偏差.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性表现,对132只眼的高度近视患者行眼底FFA检查分析。结果,根据FFA表现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可分为6种类型:①漆样裂纹性黄斑病变,42只眼,约31.8%。②新生血管性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37只眼,约28%。③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19只眼,约14.4%。④高度近视性Fuchs斑,14只眼,约10.6%。⑤高度近视性黄斑萎缩,14只眼,约10.6%。⑥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6只眼,约4.5%。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呈现复杂多样的病变特征,根据近视眼黄斑病变的FFA检查分析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透明晶状体摘除曾用于治疗高度近视,由于受当时手术技术和设备的限制,术后并发症较严重,尤以视网膜脱离为重,高达3.0%~8.0%,严重影响视力恢复.自KelMan于1967年首次报道超声乳化技术,随着现代晶状体超声乳化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度近视超声乳化晶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降至1%以下,使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得到推广.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共矫治60只高度近视眼,现将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艾琼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22-512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对50例(78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术前(P<0.05);脱盲率94.9%;患眼屈光度偏差值<-3.00D占61.5%,偏差值为±1.00D~±2.00D占1.3%,偏差值>±2.00D占37.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