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目的:减少全麻药用量,增强肌松效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轻对患者正常生理的干扰,保留硬膜外导管便于术后施行患者自控镇痛术(PCEA)。方法:首先作好相应间隙硬膜外穿刺,在确保穿刺成功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术中手术区的肌肉松弛及镇痛由硬膜外腔给药维持,全麻药用药的深度达到患者能耐受气管导管的刺激为度。结果:全麻药用量较全凭静吸复合麻醉减少(氨氟醚、氟芬合剂减少50%,长效肌松剂减少64.3%),经统计学处理P<0.05,手术区肌肉松弛较全凭静吸复合麻醉好,术毕患者苏醒快,呼吸恢复早,烦燥发生少,减少了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结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腔麻醉达到了较全凭静吸复合麻醉更佳的麻醉效果,是开胸及腹部大型手术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用静吸复合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 (肝、胆、脾、胃等 )时 ,哪一种麻醉方法更能满足手术要求 ,同时又能尽量减少用药量 ,以及满足部分患者术后镇痛的要求。方法 :2 4例上腹部手术的病人 (胆囊切除、胃大部切除等 ) ,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 (简称A组 ,n =12 ,芬太尼 /异丙酚 ,司可林麻醉诱导 ,1%普鲁卡因 /司可林 ,安氟醚维持 ,T8~T9或T7~T8穿刺 ,L D A合剂 )和单用静吸复合全麻组 (简称B组 ,n =12 ,芬太尼 /异丙酚 /司可林诱导 ,1%普鲁卡因 /司可林 /安氟醚维持 ) ,连续监测ECG、HR、sPO2 、BP ,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观察病人对刺激的反应。麻醉效果主要指病人对手术刺激的反应、肌松程度、术后苏醒快慢等及麻醉药用量的多少等。结果 :A组病人术中对手术反应轻 ,肌松程度好 ,术后苏醒迅速 ,同时可满足部分患者的术后镇痛的要求 ,且麻醉药用量显著小于B组。B组病人吸入麻药以及静脉给司可林用量都较A组用量大 ,且术中出现摇头、流泪、四肢抽动等反应 ,术后苏醒延迟普遍 (术后 0 5~ 1h苏醒 ) ,苏醒后肌张力恢复慢 ,又不能满足术后镇痛。两组麻醉诱导时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结论 :上腹部择期术病人 ,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3.
林晓玲 《西部医学》2006,18(4):469-470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静脉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及肌松情况.方法 54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静脉麻醉,B、C组分别单用全身静脉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并观察其镇痛、肌松效果.结果 A组与B组术中镇痛效果及肌松满意,术中循环功能A组比B组稳定,两组术中SPO2无改变,均在95.0%以上;C组术中镇痛效果不全和肌松不满意,需辅助用药,血压波动较明显,需使用升压药.结论硬膜外麻-全麻联合使用不但可使全麻用药量明显减少,且术中镇痛效果好,肌松满意,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术后患者能早清醒,早拔管,便于实施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一种较为适合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40例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静吸复合全麻,手术过程采用的麻醉方式为吸入异氟醚、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芬太尼及间中追加肌松药仙林;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麻,手术过程采用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吸入异氟醚、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芬太尼及间中追加肌松药仙林.两组病人根据BIS(脑电双频谱指数)调节麻醉深度.诱导前、插管后、术中1 h、拔管后分别抽血检查血糖及皮质醇.[结果]Ⅰ组的全麻用药量大,血压、心率在插管后、切皮、断肋及清醒拔管时明显升高,拔管时患者烦躁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血糖和皮质醇在手术后也明显增高.Ⅱ组全麻用药量小,手术过程血压、心率平稳,拔管时患者安静,手术后抽取的皮质醇及血糖升高不明显.[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BIS值的指导下,适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5.
张波 《吉林医学》2013,34(14):2670-2671
目的:对单纯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用药量以及血糖浓度进行比较。方法:选择50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单纯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对单纯全身麻醉组使用丙泊酚、维库溴铵以及异氟醚吸入;对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导管间断的给予利多卡因,并辅助丙泊酚和异氟醚吸入。结果:在手术中麻醉维持用药量,单纯全身麻醉组吸入异氟醚和丙泊酚、维库溴铵的用药量要大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的血糖浓度比诱导前都显著的升高(P<0.01),子宫切除及拔管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的血糖浓度都要低于单纯麻醉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有利于腹腔镜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和改善糖代谢,使全身麻醉用药量减少,苏醒和拔管的时间缩短。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是腹腔镜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芬太尼—卡肌宁—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并与芬太尼-本可松—异氟醚麻醉对比观察。芬太尼剂量为20~30μg/kg。卡肌宁0.3mg/kg或本可松0.2mg/kg维持肌松,并间断吸入异氟醚。结果发现气管插管后即刻本可松引起心率和血压增加,而卡肌宁引起血压轻度下降。芬卡组循环平稳,术后呼吸恢复快而满意。结论:芬太尼—卡肌宁—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是一种较理想的心脏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吸入全身麻醉和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开胸手术中肌松药量及全麻药量的使用,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肌松药及全麻药用量的影响。方法:20例因支气管胸膜瘘、肺脓肿、肺叶切除及全肺切除术,需开胸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异氟醚吸入全麻组(GI组)和异氟醚吸入复合硬膜外组(GIE组),每组各10例。GI组采用异氟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GIE组采用异氟醚/维库溴铵/胸部硬膜外1.5%利多卡因麻醉。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结果:GIE组的肌松药及全身麻醉药用量少;GI组肌松药及全身麻醉药用量多,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胸段硬膜外联合全麻的肌松药及全身麻醉药用量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不同配方的静脉复合液对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的影响,并讨论了利用静吸复合全麻药中诸药不同药理作用的特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种类,乃至手术步骤;刺激强度等加以调整,例如:对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复合安氟醚吸入,对手术刺激强,肌松要求高的手术可在静脉复合液中加入肌松剂,并复合适量的镇痛性强的全麻药,如氯胺酮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宫颈癌根治手术选择最佳麻醉方案和术后镇痛方法。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手术病人采用硬膜外并静脉复合联合麻醉。结果麻醉效果确切,有效,肌松满意,术后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阻滞并静脉复合麻醉,具有互补、单位用药量减少及麻醉副作用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寻在基层医院建立一合适有效的补救不完善硬膜外麻醉的方法,为手术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手术条件。方法 47例手术中后期出现的硬膜外麻醉效果不完善患者,给予面罩内紧闭吸入异氟醚进行补救措施,并与既往改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面罩内吸入异氟醚补救硬膜外麻醉,其镇痛完全、肌松充分,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稳定,而且节省费用。结论 面罩内吸醚是一在基层医院较安全有效的补救硬膜外麻醉不完善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伍堂洪 《吉林医学》2013,34(19):3843-3844
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效果。方法:对68例小儿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除手术完成时段,其余时段患儿的HR、SBP、DBP均显著低于麻醉前,各个时段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于术后5~10 min自主呼吸恢复并能呼之睁眼,15 min左右拔除管导管,30 min内定向力恢复。术后2例患儿出现呛咳,无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其他麻醉并发症。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可以为小儿手术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术中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小儿全身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宫颈癌根治手术选择最佳麻醉方案和术后镇痛方法。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手术病人采用硬膜外并静脉复合联合麻醉。结果:麻醉效果确切,有效,肌松满意,术后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阻滞并静脉复合麻醉具有作用互补、单位用药量减少及麻醉副作用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白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7):161-162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腹盆部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78例择期患者胸腹盆部疾病的手术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麻醉效果,术中监测ECG、NBP、SpO2、ETCO2、CVP和尿量等的变化。结果:患者术中经过顺利,呼吸循环稳定,肌松镇痛完善,手术结束后苏醒恢复快,并能进行有效地术后镇痛,使患者平稳的度过围术期。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腹盆部手术应用,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各种麻醉药用量均相对减少,麻醉过程平稳,术后可有效的进行术后镇痛,减少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Ⅰ组,n=60)和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n=60)。I组病人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以吸入安氟醚或异氟烷、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Ⅱ组病人首先行T12-L1硬膜外穿刺,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后无异常,硬膜外给予首次量7~10ml,静脉注入氟芬合剂2~4ml。两组病人均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记录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HR、MAP、SpO2以及术中体动、术后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组病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气腹后、拔管后HR、MAP明显增加(P<0.05),而Ⅱ组病人只有气腹后有轻微增加(P>0.05)。Ⅰ组病人术后30min~1h才能回病房,而Ⅱ组病人手术结束后即可回病房(P<0.05)。两组术后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氟芬合剂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可保持循环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使麻醉手术平稳,减少麻醉并发症及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的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降低麻醉风险的办法.方法 6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4例行持续硬膜外+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34例行静吸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用咪达唑仑注射液、维库溴铵、芬太尼、丙泊酚诱导,芬太尼、异氟醚维持麻醉;硬膜外麻醉用0.8%罗哌卡因.结果 在插管后、分离胆囊时、拔管前监测各点数据显示:试验组患者在术中的血压波动较小,牵拉胆囊时未发现心动过缓;对照组在术中血压波动较大,最大时超出基础值的30%;血压、心率变化及麻醉恢复时间等在两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项目无显著差异.结论 持续硬膜外+静吸复合麻醉对高血压有较好的可控性,能减少出血和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上腹手术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上腹手术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36例上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18例。两组连续监测诱导前、术中各组BP、HR、SpO2、ECG变化,记录用药剂量和术毕苏醒时间,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躁动。结果两组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血压、心率比基础值均下降。A组12例仅间断吸入异氟醚,6例未吸入麻醉气体;B组手术过程中均吸入异氟醚。B组与A组比较,全麻用药剂量多,术后苏醒时间长(P〈0.05)。B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烦躁,经镇静镇痛处理后缓解,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上腹手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不仅全麻用药量少,苏醒迅速,而且麻醉平稳,术中循环稳定,还可以术后硬膜外镇痛,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支气管内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支气管内麻醉在胸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胸内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支气管内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支气管内麻醉组(B组),每组30例。A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穿刺置管成功后给予试验量,平卧快速诱导插入双腔管,确定位置准确后固定导管,术中镇痛以硬膜外为主,辅以静吸麻醉药、肌松药和少量镇痛药。B组除不加用硬膜外阻滞、镇痛以芬太尼为主外,其余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MAP、HR值;全麻药、肌松药、镇痛药用量;术毕至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完全清醒时间和清醒质量。结果A组围术期MAP、HR较B组平稳;全麻药用量比B组减少(P〈0.05);肌松药、镇痛药用量比B组显著减少(P〈0.01);术毕至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完全清醒时间均比B组明显缩短(P〈0.01);清醒质量也比B组明显提高。结论支气管内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明显优于单纯支气管内麻醉,尤其适用于目前尚未建立麻醉恢复室和ICU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乳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效果。验证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用静吸复合全麻的优劣。方法:择期乳癌根治手术100例:I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Ⅱ组单用静吸复合全麻。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镇痛和肌松效果均较满意,但复合组术中循环功能明显比对照组稳定,对照组全麻药用量比复合组明显增多。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乳癌根治手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ASAⅡ~Ⅲ级胸腹手术病人30例,年龄30~72岁,麻醉过程如下①持续监测BP、MAP、HR、SPO2的变化并记录.②经T6~7、T8~9穿刺置管,并推注2%利多卡因实验量.③全麻诱导力月西0.1mg~0.2mg/kg、乙咪酯0.3mg/kg、芬太尼2ug/kg、司可林100mg插管,手术开始后,硬膜外推注利布合剂8~10ml,定时维持5ml/次,术中全麻转浅时酌情给芬太尼及吸入安氟醚、万可松维持肌松.④术中输血输液,维持生命体征平衡,术后常规PCEA.⑤与同期全凭静吸复合麻醉病人做BP、HR、麻醉药用量、平均拔管时间作对比.结果表明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用于胸腹部手术病人的麻醉,能减少全麻药用量,缓解手术麻醉所致的应激反应,术中循环功能平稳,术毕病人早期清醒,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靠,有利于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0.
周静芸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5):776-778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CEGA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8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镇痛效果、肌松效果等方面优于全身麻醉,对RR、MAP的影响小于全身麻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外科手术中有起效快、肌松好、麻醉用药少、麻醉效果好、麻醉后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