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酒精室间隔消融(ASA)能减少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 O CM)患者左室流出道(LVO T)的压力阶差,该过程可导致左室重构。本研究试图通过心脏磁共振(CM R)研究重构早期到中期的变化及其调控因素。方法和结果:29例H OCM患者(年龄52±16岁)在基线和ASA后1个月及6个月接受CM R检查。对比增强CM R显示在靶室间隔区之外无梗死相关的高增强。室间隔质量从基线的75±23g降至1个月后的68±22g和6个月后的58±19g(P<0.001)。远离梗死处的非室间隔质量从141±41g分别降至132±40g和111±27g(P<0.001)。时间趋势分析显示,1个月和6个月后室间隔…  相似文献   

2.
目的:肥厚型心肌病的许多临床特征是由舒张功能受损所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中药物治疗改善症状疗效差者,采用室间隔乙醇消融(ASA)可减少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伴随左室舒张功能短期改善。但ASA对舒张功能的长期影响却所知甚少。方法与结果:作者评价了基线水平、成功施行ASA后1年及2年随访时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Suzuki  T.  Ohye  R.  G.  Devaney  E.  J.  韩瑞娟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56-57
目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仍然是主动脉弓中断和室间隔缺损修复后的早期和晚期并发症。作者回顾了在一期修复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时选择性矫治室间隔漏斗部的经验。方法:1991—2001年间,对所有27例主动脉弓中断/室间隔缺损和漏斗部向后移位的患者进行分析。对15例主动脉瓣下面积最小的患者,在行主动脉弓中断/室间隔缺损修复的同时进行漏斗部肌(部分)切除术或切开术。结果:行肌(部分)切除术-肌切开术的患者(1组)与仅行主动脉弓中断/室间隔缺损修复的患者(2组)比较,主动脉瓣下直径指数显著减小(0.83±0.16cm/m2vs0.99±0.13cm/m2,P=0.012)。1组…  相似文献   

4.
我科2004年6月~2006年6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用恩纳、咪唑安定麻醉在介入科行封堵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5例,房间隔缺损(ASD)1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0例,不伴随其他疾病。随机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室间隔化学消融术(alcohol septal ablation,A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ASA的成年(≥18周岁)HOCM患者44例.术中实时监测静息和激发状态下的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gradient,LVOTG),并于术后3d,1、3、6、12、24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程度、左房和左室容积、估测静息状态下LVOTG值,以及心功能状态、并发症和死亡率情况.结果 44例HOCM患者ASA术后即刻,静息LVOTG由术前(79.9±37.9) mmHg下降至(33.8 ±30.2)mmHg (P <0.01),激发LVOTG由术前(112.4±43.8)mmHg下降至(36.8±30.0) mmHg(P<0.01).术后常规给予β受体阻滞剂,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舒张末期左房容积由术前(113.8 ±50.3)mL下降至(97.6±45.7)mL(P <0.01),收缩末期或舒张末期左室容积均有明显增加,左室各节段收缩同步性升高,NYHA心功能分级有明显改善,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HOCM的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结合药物治疗可使患者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室间隔缺损患儿在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是否应对此类患儿制定更为合理的麻醉诱导方案。方法选择行择期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个月的患儿50例,根据是否存在室间隔缺损分为室间隔缺损组和非室间隔缺损组,每组25例。两组患儿均予依托咪酯0.2~0.3mg/kg、罗库溴铵0.6mg/kg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室间隔缺损组患儿给予镇痛药舒芬太尼2μg/kg,非室间隔缺损组患儿给予镇痛药芬太尼2μg/kg。分别在麻醉诱导即刻、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2min、气管插管后5min各时间点,记录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输出量(CO)。结果气管插管后2、5min,室间隔缺损组的HR均显著低于同组麻醉诱导即刻和气管插管时(P值均<0.05),MAP均显著低于同组麻醉诱导即刻(P值均<0.05);室间隔缺损组气管插管后5min的HR显著低于同组气管插管后2min(P<0.05)。非室间隔缺损组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2、5min的HR和MAP均显著高于同组麻醉诱导即刻(P值均<0.05),气管插管后2min的HR和气管插管后2、5min的MAP均显著高于同组气管插管时(P值均<0.05)。室间隔缺损组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2、5min的CO均显著低于同组麻醉诱导即刻(P值均<0.05),气管插管后5min的CO显著低于同组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2min(P值均<0.05)。非室间隔缺损组气管插管后5min的CO显著低于同组麻醉诱导即刻(P<0.05)。结论室间隔缺损患儿的麻醉诱导方案可能需要进一步改进,以使患儿在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前外侧入路(A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2例为ASA组,经后外侧入路(P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为PSA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5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SA组与PSA组相比,切口长度短、出血量及输血量少(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组手术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与PSA组相比均缩短(P0.05);ASA组术后5个月Harris评分达(92.45±2.51)分,明显高于PSA组的(86.63±2.23)分(P0.05);而ASA组手术优良率95.24%(40/42)高于PSA组的79.31%(46/58)(P0.05);ASA组术后1例发生皮肤切口感染且无术后脱位发生,PSA组1例发生皮肤切口感染及1例术后脱位,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经前外侧入路(A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手术,且创伤小恢复快,预防术后脱位方面存在优势,可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并且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儿室间隔缺损筛查中断层超声显像技术的应用及其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7月于本院行产前超声筛查中疑似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100例,分别进行一次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超声断层显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室间隔缺损、两种方式室间隔缺损符合率、室间隔缺损图像。结果: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诊断室间隔缺损的检出率高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漏诊率低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断层声显像技术检查室间隔缺损直径≤4 mm及直径4 mm的符合率均高于二维超声心动图的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检查心动图室间隔缺损敏感性为86.9%,断层超声显像技术检查胎儿室间隔缺损敏感性为96.7%。结论:胎儿室间隔缺损使用断层超声显像技术的准确性较高,能够更加直观的筛选胎儿室间隔缺损,尤其在小型室间隔缺损、肌部室间隔缺损诊断具有较高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3种不同的个体化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手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Q值优化的非球面像差切削(aberration smart ablation,ASA)模式、波前像差引导下的ASA模式(WASCA)、波前像差联合虹膜定位双重引导的ASA模式(IR+WASCA)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选取96位近视患者,随机选定患者的某一眼参与研究,共96眼。其中30眼行ASA手术(ASA组),32眼行WASCA手术(WASCA组),34眼行IR+WASCA手术(IR+WASCA组)。术前3组等效球镜值(SE)、年龄、性别、瞳孔大小及高阶像差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裸眼视力、屈光度及波前像差。结果:术后三组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0.8者均为1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中WASCA组术后裸眼视力100%≥1.0。三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屈光不正均在±0.50 D范围内。术后1个月、3个月三组间SE、高阶像差均方根及其改变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模式下LASIK术后总高阶像差、总彗差、总球差均增大,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 exnbrane venticu lar septal defect,PMVSD)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2003年11月-2004年12月,采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23例膜周部VSD行封堵治疗,平均年龄(18.6±5.4)岁(4~34岁)。封堵术前常规行左室造影,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透视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于术后1、3个月随访复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即刻发生少量残余分流2例,其中1例1个月是访。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左室舒张末径(LVEDD)由术前的(45.1±8.4)mm缩小为术后的(42.9±8.9)mm,缩小明显(t=3.94,P=0.002)。结论:经导管置入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和重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ASAⅠ级或ASAⅡ级行剖宫产手术产妇90例,随机分成两组.BG组(n=45)重比重组:布比卡因10 mg+葡萄糖66.7 mg(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1 mL)和BF组(n=45)等比重组:布比卡因10...  相似文献   

12.
陈荣林 《安徽医学》1998,19(2):42-43
<正>自1989年12月~1994年6月我们行室间隔缺损(下称室缺)修补16例,其中3例合并室间隔膜部瘤(下称膜部瘤)。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使用小剂量无水乙醇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例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HOCM患者行PTSMA术,无水乙醇用量均小于2 ml[平均(1.8±0.2)ml],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室间隔(IVS)厚度、射血分数(EF),同时询问患者主观症状并进行心功能评价。结果:术后7 d、6个月LVOTG分别为(20.6±4.7)mmHg、(17.7±4.3)mmHg,较术前[(67.2±14.1)mmHg]均显著下降(P<0.01);室间隔厚度分别为(18.3±3.8)mm、(14.1±1.5)mm,较术前[(23.4±4.7)mm]均明显变薄(P<0.01);心功能分别为(1.8±0.4)级(、1.4±0.5)级,较术前[(2.6±0.7)级]明显改善(P<0.01)。EF值无明显变化。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未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使用小剂量无水乙醇行PTSMA治疗HOC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的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益。方法:选择成功行体外循环下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分为CP组和非CP组。对两组患者的医疗临床指标及医疗质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4例患者(男92/女112)成功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CP组106例,非CP组98例。CP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术前评估天数、平均抗菌药使用天数、平均住院总费用、平均药品费用均低于非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CP组甲级病历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临床路径是提高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医疗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室间隔折叠加Dor或Cooley术式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室前壁并前间隔巨大室壁瘤的效果。方法:23例心肌梗死后左室前壁并前间隔巨大室壁瘤采用室间隔折叠、前壁室壁瘤行Dor或标准线性缝合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比患者术前、出院前、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NYHA分级、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与术前相比,出院前、术后3个月NYHA分级从3.21±0.62分别提高到1.72±0.31和1.57±0.23(P<0.05),LVEDVI从(102.31±18.71)mL/m2分别减少到(62.11±6.21)mL/m2和(54.63±4.54)mL/m2(P<0.05),LVESVI从(69.32±17.48)mL/m2分别减少到(30.23±3.25)mL/m2和(28.34±3.12)mL/m2,LVEF从(32.92±8.12)%分别提高到(48.78±4.51)%和(50.52±4.68)%(P<0.05)。结论:冠心病左室前壁并前间隔巨大室壁瘤室间隔采用折叠术、前壁室壁瘤行Dor或标准线性缝合术能明显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右室流出道(RVOT)室间隔起搏心电图(ECG)分析,探讨QRS波群主波方向与右室流出道(RVOT)室间隔起搏定位的关系。方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92例,全部使用主动螺旋电极行RVOT室间隔起搏。术中在X线透视后前位(AP)及左前斜位(LAO)40°下确定导线的位置,术后记录患者的ECG(起搏状态下),观察12标准导联的QRS波群主波方向,尤其是I导联、avF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并分别统计它们的百分比。结果92例RVOT室间隔起搏患者中,I导联QRS波方向正向有83例(90%),负向仅为6例。26例高位RVOT室间隔起搏患者中,avF导联QRS波方向正向有25例(96%),仅1例负向:66例低位RVOT室间隔起搏患者中,avF导联QRS波方向正向有52例,7例QRS波方向负向,7例QRS波方向正负双向.结论RVOT室间隔起搏I导联、avF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均以向上为主,有助于RVOT室间隔起搏定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普外科腹腔镜胆囊手术与泌尿科经后腹膜手术对呼吸力学及血流力学的不同影响,对40例(ASA 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与40例(ASA Ⅰ~Ⅱ级)行后腹膜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对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L)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各项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腔镜手术人工气腹后PETCO2增加,但经后腹膜组增高较大;经腹腔镜手术较之经后腹膜腔镜手术Ppeak、Pplat升高、CL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判定巨大室间隔矛盾位移度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再同步化治疗(CRT)无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CRT治疗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CRT术前、术后及1年期随访室间隔位移度、LVEF、RVEF等心脏彩超指标变化,同时观测患者心血管死亡率、6个月再住院率、CRT无应答率的相关关系。结果:19例患者入选,在随访过程中,其中10例CRT应答,9例CRT无应答。多变量回归性分析室间隔矛盾位移度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无应答的独立预测因子。在CRT应答与无应答分组的比较中,RVEF、LVEF及肺动脉高压CR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以室间隔为分组的比较中,巨大室间隔位移组6个月在住院率、CRT应答率、心血管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室间隔矛盾位移度与终末期心衰患者CRT无应答密切相关,它将是CRT无应答的强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回顾性分析了行PTSMA治疗的24例HOCM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室间隔厚度及心功能(NYHA分级)的变化。2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TSMA是有效治疗HOCM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胸外科房或室间隔缺修争眯适用对象:房或室间隔缺损拟行:房或室间隔缺修补术东有〔小夜单病种限价治疗临床路径@肖志坚$河南新乡医学院一附院 @孙乾峰$河南新乡医学院一附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