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盆底肌功能X线解剖学分析之后,又详细分析了各排粪因素在粪便控制中的作用,提出了盆底复层鞘状肛管自制原理;进而对正常排粪与异常排粪作了定义并依据新的理论对排粪困难进行了初步分类;对肛直肠角等8种旧理论也进行了再评价。  相似文献   

2.
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排粪造影方法,报告160例造影结果。对照组52例中2例(385%)异常;排粪障碍组108例,仅18例(1667%)未见异常,提出了肛直角和肛上距正常测量值。报道主要异常X线表现。探讨了排粪造影检查对于肛管直肠部及盆底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排粪造影在排便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进行了38例排粪造影检查,其中对照组13例,异常组25例,结果:对照组排粪造影均无异常。异常组发现22例功能性出口梗阻疾病,另外还发现3例先天性巨结肠为器质性梗阻。结论: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排粪造影(Defecography)是对排便异常进行病因诊断的一种动静态结合的检查方法。目前国内应用尚不普及,我们从1991年开展了排粪造影检查,为便秘原因的诊断和治疗做了摸索应用。  相似文献   

5.
排粪造影座椅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初步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粪造影(Defecography)是在病人排粪时,对肛管直肠部及盆底进行动静态观察的一种新方法,它不仅能显示器质性病变,亦能显示功能性异常,与传统钡灌肠、内窥镜相比有独到之处。国外六十年代Philips首先报道,国内于1988年(上海卢任华)开始报道,迄今已有多家医院相继开展,且其应用逐渐被临床所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展排粪造影检查,我们研制了一种排粪造影座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讨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进行了38例排粪造影检查,其中对照组13例,异常组25例。结果:对照组排粪造影均无异常。异常组发现22例功能性出口梗阻疾病,另外还发现3例先天性巨结肠为器质性梗阻。结论: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仿真与钡液法排粪造影的效果,为诊断出口梗阻性便秘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方法:23例便秘者进行仿真与钡液法排粪造影,并对比两种造影方法。结果:仿真排粪造影比钡液法排粪造影更接近排粪的生理状态,在病变的检出及严重程度的判定等方面明显优于钡液法。结论:仿真排粪造影比钡液法的诊断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8.
李光辉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24-925
排粪造影能对直肠肛门部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特别是功能性病变所致的长期顽固性便秘作出明确诊断”。我院自2003年4月-2007年10月间,对36例顽固性便秘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共检出直肠前突32例,耻骨直肠肌肥厚5例,直肠黏膜脱垂3例,乙状结肠疝2例,会阴下降1例。通过对以上疾病的总结,我们认为对顽固性便秘(出口梗阻型)的诊断,排粪造影检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为开展仿真排粪造影的部门提供简便实用的方案。方法钡液法造影剂的配方用750g/L硫酸钡悬液。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配方为硫酸钡干混悬剂及医用超声耦合剂的混合物。对23例便秘患者进行钡液法排粪造影与仿真排粪造影检查并作自身对比。结果力排相排空时间仿真排粪造影显著大于钡液法排粪造影。使用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的直肠容积约为钡液的两倍。仿真排粪造影检查病变检出率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均高于钡液法排粪造影。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的性状与正常人粪便相似。结论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调配简便,更接近排粪的生理状态,诊断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影像系统在排粪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数字化影像系统在排粪造影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数字化影像系统进行排粪造影图像采集及图像后处理分析。结果:实时动态观察直肠肛门部运动情况,实时记录影像图片,通过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图像进行不同要求的处理。结论:提高放射科医师的影像诊断水平。实现诊断信息的数字化,方便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和确定在对顽固性便秘的诊断中,排粪造影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我们对39例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并结合临床诊治结果进行分析。认为排粪造影是对顽固性便秘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直肠前膨出和直膨粘膜套餐为顽固性便秘的常见病因。1.材料和方法我们自1996年3月-1996年9月,对顽固性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39例,其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14-70岁,全部患者均有排便困难。32例有大便不尽感,12例有下坠感,5例有排便中断,重复排便,4例有直肠胀感。检查前做清洁灌肠三次,后以70(W/V)的钡灌入400ml,令病人坐在自制排粪桶架上,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并分析其便秘的原因。方法对109例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109例便秘患者中23例表现正常,86例为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其中男19例,女67例。86例患者中直肠前突51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6例,会阴下降29例,内脏下垂26例,直肠黏膜脱垂24例,直肠内套叠5例,其中多种功能性出口梗阻异常并存46例。结论排粪造影对便秘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排粪造影是病人在排粪(钡)时,对肛管直肠部及盆底动静态观察的一种新方法。它不仅能显示该部的器质性病变,亦能显示该部的功能性异常,故该法比传统钡灌肠、内窥镜、临床指诊等检查方法有独特之处。该法20世纪60年代首次报道,70年代末始用于临床,80年代后期国外陆续开展,国内于1988年由卢任华首次报道。目前已有120多家医院开展此项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X线表现在分析便秘原因中的应用。方法对109例便秘患者先做结肠运输试验,再进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109例便秘患者,结肠运输试验异常者35例,排粪造影异常者86例,综合分析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诊断为结肠慢运输17例,功能性出口梗阻86例。结论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联舍应用,能够更加准确区分结肠慢运输与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的便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排粪造影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排粪造影 (Defecography)是在病人排粪时 ,对肛管直肠部及盆底进行动静态观察的一种新的X线检查方法 ,既能发现大肠的器质性病变 ,更能显示直肠肛门部的功能性异常 ,是一种比传统的钡灌肠、临床及内镜检查更为敏感的方法 ,越来越受到临床及放射科医师的重视 ,现将其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历史回顾该法 6 0年代由Phillips[1] 等首先报道 ,他将与粪便相同稠度的厚钡剂注入直肠内 ,然后在病人力排时进行直肠X线电影摄影并获得成功 ;70年代末 ,Mahieu[2 ]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X线检查方法—排粪动态摄影并…  相似文献   

16.
滕君  仇玕 《中外医疗》2010,29(4):25-25,27
目的应用排粪造影方法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进行造影分析;以期提高对排便困难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采用数字胃肠机对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50例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使用卢氏标准进行测量。结果直肠前突患者22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8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5例,内脏下垂及肠疝3例,肛管息肉2例。结论排粪造影方法目前是便秘患者理想的影像检查方法,对其病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优于传统的钡灌肠、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7.
黄铭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057-2058
目的:探讨仿真排粪造影对正确诊断直肠粘膜滑脱的重要意义。方法:对近1年来主诉排便困难、有排便不净感患者行传统排粪造影及仿真排粪造影X线检查。结果:376例经仿真排粪造影诊断为直肠粘膜滑脱导致排便功能障碍。结论:仿真排粪造影对正确诊断直肠粘膜滑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直肠排粪造影的方法及在排粪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临床上有排粪障碍的116例直肠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116例中男28例,女88例,年龄17~75岁,平均42.9岁.结果 直肠膨出(RC) 18例,直肠膨出(RC) 会阴下降(PD) 31例,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 7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AMP) 3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 1例,X线表现正常 24例.结论 直肠排粪造影是诊断排粪异常疾病的一种动静态结合的检查方法,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指导临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姜新 《实用医技》2008,15(2):174-174
目的:分析便秘的病因并评价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便秘患者作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结果:结肠异常运输46例,出口梗阻96例,两者均存在者42例。讨论:由于出口梗阻与结肠无力常合并相互作用,作者强调: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联合应用将有助于作出正确、全面的诊断和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排粪造影(defecography)是用钡悬液或钡糊进行直肠造影,观察排出过程中肛门、直肠、盆底组织形态变化,判断直肠排空障碍(出口功能性梗阻)原因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