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化学白细胞除去疗法是指白细胞除去法与光化学法并用的新疗法。白细胞除去法是将末梢血分离成红细胞、棕黄层(淋巴细胞、多核白细胞、单核细胞)、血浆等三层;然后除去棕黄层,再将剩余的二层回输到体内。光化学白细胞除去法为预先服用光增感剂花椒毒内酯(8-methoxypsoralen,8MOP),分离出棕黄层中的淋巴细胞,将其在体外行长波紫外线照射,使淋巴细胞内的8MOP 经光活化,从而抑制淋巴细胞的DNA 合成。最后将照射过的淋巴细胞回输体内。Edelson 等报告用本法治疗红皮症型皮肤 T 淋巴瘤37例,每间隔1个月用本法连续治疗2日,仅并用少  相似文献   

2.
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实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实用性石田明一般来说,在血小板制剂中常混有106~1011白细胞(WBC),在血小板输血伴随的副作用中,有好几种其原因正是这种WBC成份。表1WBC成份所致血小板输血的副作用·HLA同种免疫的获得/血小板输注无效·非溶血性...  相似文献   

3.
川澄化学工业大体上完成了有选择性的血浆成分吸附器“biosynsorb”的临床试验。由于除去血液中抗体,解决了骨髓移植和脏器移植时的主要问题—AB、O血型不相符。尽管提供骨髓和脏器者与接受移植者A、B、O血型不同,移植也是可能的了。A、B、O血型,是由于红细胞抗原不同而分为四类。在血液中A型、B型、AB型分别具有A、B、AB抗原。O型无任何抗原,而在血浆中有与自身不存在的抗原相对应的抗体。A型有抗B抗体,B型有抗A抗体,O型有抗A、抗B抗体。不同型血液混合时,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输血的输血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强力的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普及,浓缩血小板(PC)的输血机会显著增加。在日本,输注的浓缩血小板,98%以上来自成份采血。输血是一种脏器移植,它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和免疫学等方面的副作用。目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通过导入各种筛选检查等已有大幅度地减少。但是,根据全国性感染性疾病的报告指出,应当对输注标本进行病毒核酸的检测。1998年报告,被认为是因输血而发生的感染性疾病中,HBV有22例,HCV有7例。其中输注PC的病例分别是4例和1例。血液中心为了降低感染病例,还打算通过核酸扩增法对输血用血液进行筛选检查。但是,因为…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内科疾病、手术等需要输血的情况并不少见。而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伴有脏器功能低下,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储备力与抗感染力的减退,以及肾功能低下等潜在不利因素多于成人。虽然输血适应证在老年人和成人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然而老年人的上述不利因素在输血中常可引出预料不到的恶果。近年来成分输血迅速普及,有效利用各种血液成分制剂的特点,对老年人的输血尤为必要。一、维持循环血容量的输血老年人因突然大量呕血、便血而出现休克,或外伤、大手术时常需要大量输血。这种短期大量出血时,一般宜用新鲜血或库存血的全血输血。但出血少于500ml者以输液为好,500~1000ml的中度出血可输红细胞浓缩液,它与全血比较,有容量负荷小,电解质、氨、乳酸等含量少,对心、肝和肾脏负担轻,及抗凝剂和血中抗原抗体含量少的优点,对老年人尤为适用。由于老年人的循环功能不全可能发展为不可逆的脏器损害,紧急情况下,在得到红细胞浓缩液之  相似文献   

6.
最近 ,日本输血学会为防止输血意外 ,制定了 输血实施守则 ,并下发至全国约万家医院。该 守则 还附有 输血同意书 、 使用血液记录 。 守则 还记载了输血的检查和血液出库守则以及紧急时的输血守则、ABO血型不合输血时的处理方法。其中指出 ,因失血性休克而来不及行ABO血型检查的紧急情况时 ,可先行不做交差配血试验的O型红细胞MAP输血 ,待判明血型时再更换为同型血输血。另外 ,当出现ABO血型不合输血的症状时 ,应进行以下处置 :①立即停止输血 ;②迅速给予乳酸Ringer’s液输液 ,以维持血压和利尿 ;③每 1 5分…  相似文献   

7.
粒细胞输血     
在血循环中有大量的粒细胞,它能吞噬病原体,为机体防御机构第一线的重要一员。在肿瘤、粒细胞减少症、化学疗法及其它原因引起末梢血液嗜中性白细胞剧减时发生的感染症,即使给与大量抗生素,也较难治,其死亡率亦高。Bodey等报道,粒细胞数在1,000/μl以下时,细胞数越少,感染率越高;在100/μl以下时,死亡率极高。若对粒细胞减少的患者输入足够量的粒细胞,则有可能提高感染的防御能力。末梢血液中粒细胞的半衰期约6.5小时,为了获得疗效,必须每日输入大量粒细胞,每次约需10~(10)个。目前白细胞分离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连续远心分  相似文献   

8.
关于输血     
输血技术在战争中得到了飞跃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空军轰炸英国本土期间,美国红十字会向各地战场运送了大量的血液、干煤血浆、白蛋白及储存血液,使伤员的死亡率下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1/2。日本在1943年开始献血运动,但为制作干燥血浆而采集的血量仅为美国的1/2000。日本在战后经过40年和平时期,输血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与免疫遗传有关的疾病逐年增加。如病毒性肝炎、肾病综合征、风湿病、支气管喘息等。这些多数是难治的。对这些难病曾被认为糖皮质类固醇疗效有希望,但以后逐渐认识到糖皮质类固醇并非根本治疗剂,而应做为对症治疗剂使用,同时糖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亦很成问题。为了不引起使用类固醇患者的副作用,而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输血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输血医学包括血小板输血,有以下两个课题:1.减少同种输血,改为比这更安全的方法。2.有效、安全地进行同种输血。以下就这两个课题以及造血系统疾病的血小板输血的展望作一探讨。一、如何能够减少血小板输血包括①预防性血小板输血的剂量以多少为宜;②一次输...  相似文献   

11.
成分输血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分输血是指只给患者输入必要的血液成分 ,从而避免输血并发症、有效利用血液资源。 1 996年 6月 ,厚生省颁布了《血液制剂的使用指南》(新指南 )。它是根据 1 3年前 ( 1 986年 )颁布的《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浓缩红细胞的使用标准》(旧标准 )修改而成 ,其内容更加符合现代输血医疗状况。本篇介绍了新指南中增加的内容———成分输血的一些新进展。另外 ,1 994年颁布的《血小板制剂的使用标准》中涉及到的血小板输血 ,因新指南中未包括 ,这里也将予以介绍。一、红细胞制品红细胞输注可以改善因出血或造血系统疾病所致的贫血 ,维持组织供…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输血事业发展较快,二次大战后,日本的血液治疗还在采用大型注射器直接采血和输血的方法。1952年东京和其他20个地区相继成立了血液中心,并开始使用ACD 保存液。1964年,日本政府确定:“血液事业是以红十字为主的献血事业”,从而逐步改变了卖血制度。到1969年,各地普遍建立了血液中心,并全部使用ACD 保存液。1974年,日本政府  相似文献   

13.
当受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时,接受了组织相容性不配合的同种异体的造血或血液成份并植活,植入的免疫活性成份在体内增殖,并排斥受体组织,出现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即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它是异基因骨髓移植的主要并发症,输血后也偶有发生,国外已有50多例报告,国内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报道过发生1例。随着国内骨髓移植的开展和输血事业的发展,GVHD的发生可能会增加,故必须对其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直到80年代中期,因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症并发重症感染的患者,经常采用颗粒细胞输血(GTX)。可是,供血者要应用类固醇药物,粒细胞采集时间也长,而且输注效果也不理想,还有副作用。尤其是基因重组型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研制...  相似文献   

15.
近来,随着成分输血的开展,血小板输血亦逐渐发展起来。血小板是从一些供血者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现在输血小板疗法并非少见。下面仅介绍一下有时发生的副作用: 抗血小板抗体所引起的输血副作用最常见的是发热,急剧者可有恶寒、战慄、有时甚至引起青紫症以及血压下降?比韧耸备颊呤溲“?经过相当一段时间也可引起副作用。(血小板一经崩溃,在血液中放出一种热原样物质,该物质总量超过了某种阈值。)  相似文献   

16.
宋冰 《日本医学介绍》1994,15(3):125-125
输血医学的最新动向输血医学的最新动向有两大课题①安全有效的施行同种输血;②减少同种输血,以更安全的方法取而代之。1.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同种输血同种输血一直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医学手段被采用,但由于存在同种免疫、感染、GVHD、免疫抑制等许多缺点,为此人...  相似文献   

17.
输血与肝癌     
据统计,日本1976年死于肝癌的人数剧增,达10万分之9,1987年增加一倍,为10万分之18。其中HBs抗原阳性者为10万分之4,无增加,骤增的病例均非乙型肝炎。非乙型肝硬化、肝癌病例40%有输血史。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可有肝硬化和肝癌发生。1988年Chiron社一个小组成功开发了用C_(100)-3抗原的抗体(HCVAb)测定方法,此抗原在酵母中发现,并作为HCV感染的特异标志。1989年2~3月检查了东大、山梨医大、信州大、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的感染途径目前可概括为:性接触、输血(血液制剂的输入及污染注射针的使用)和母儿感染。在日本被确诊的38名AIDS中,血友病患者24名,男性同性恋者11名,妓女2名,原因不明者1名。在其他各国,男性同性恋和妓女占绝大多数。相比之下,日本血友病者却占一多半。这是由于从美国输入的血液凝固因子Ⅷ,Ⅸ制剂被HIV 污染,通过输血而使AIDS 在日本蔓延。可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关于血液制剂被HIV 污染的问题,1983年在美国就有报告说,由于输入第Ⅷ因子制剂使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从1989年12月开始在日红十字血液中心通过丙型肝炎(HCV)抗体(C100-3抗体)测定,来筛检供血者血液的,并迅速推广于全国。这一措施有力地开辟了输血后丙型肝炎的预防途径。可是,摒除了 HCV 抗体(C100-3抗体)阳性的供血,仍未能完全预防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即采用C100-3抗体并不能达到识别  相似文献   

20.
自英国Blundell(1927)首次实施人血输血以来,输血已成为现代医疗中极其重要的一种辅助方法。然而,即使在血液制品安全性飞速进展的今天,仍然存在着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血铁黄素沉积症、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等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危险性。因此提供各种血液制品的日本红十字会血液中心,除了对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