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何对药品中存在致癌风险的亚硝胺类杂质进行控制,已成为企业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热点。本文对亚硝胺类杂质的常见类型、来源、致癌性作用特点进行梳理,并结合EMA、FDA、ICH及我国相关遗传毒性杂质控制指导原则,对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亚硝胺类杂质的监管限度和监管工作提出建议。尽管国外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药品中亚硝胺类杂质的含量限定的指南性文件,但众多亚硝胺类杂质的毒性剂量、人体暴露量尚不明确,且药物合成工艺存在差异,我国无法完全照搬欧美等国的监管方法。当前应深入研究亚硝胺类杂质的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从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限度值和药品中亚硝胺杂质监管策略;此外,本文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讨论如何根据已有指导原则,确定在已知毒理学数据、毒理学数据不足和短期使用药物不同情况下亚硝胺类杂质的监管限度。本文将为药物生产和杂质评价与研究和监管领域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遗传毒性物质亚硝胺类杂质是近年来化学药品质量控制重点关注和检验指标之一。对比分析中国、欧盟、美国等药品监管机构对亚硝胺杂质的监管策略,分析各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机构的亚硝胺杂质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提出应加强亚硝胺杂质来源的监管科学研究、完善基于风险评估的监管策略、强化监管机构间监管策略和标准的协调、加快检验技术开发和利用好抽样检验监管手段保障药品供应链安全,为做好我国化学药品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仿制药大国,在整个化学药品市场中仿制药占比约三分之二,其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杂质控制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仿制药在杂质控制方面不仅要关注其参比药物中存在的杂质,更应结合实际生产工艺确定可能存在的需要加以控制的杂质。近年来,行业内对于仿制药中遗传毒性杂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本文在宏观上对遗传毒性杂质的来源、检测方法等进行总结,以期对行业内的仿制药研发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替格瑞洛原料药中3种N-亚硝胺类杂质N-亚硝基二异丙胺(NDIPA)、NDMA和NDEA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VF-WAXms毛细管柱(30 m×0.25 mm,1.0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50℃,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为1.0 mL/min,进样方式为不分流,进样量为1μL。离子源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溶剂延迟7 min;电压为70 eV,离子源温度为250℃;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定量离子质荷比(m/z)为130→88(NDIPA),74→44(NDMA),102→85(NDEA),检测定性离子m/z为130→42(NDIPA),74→42(NDMA),102→56(NDEA)。结果 NDMA,NDEA和NDIPA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09~20.88 ng/mL(r=1.000 0,n=5),0.61~6.14 ng/mL(r=0.999 9,n=5)和0.58~5.83 ng/mL(r=0.999 9,n=5)范围内与各自和内标物峰面积的比值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  相似文献   

5.
药品中被报道可能出现亚硝胺类杂质是近年来医药领域的新热点问题。目前,因可能存在亚硝胺杂质而被报道的药品共有5类:沙坦类、含二甲双胍类、雷尼替丁类、利福平类和酒石酸伐尼克兰片。本文介绍了“亚硝胺类杂质形成的来源和潜在的根本原因”,“原料药和药品中潜在或已发现的亚硝胺杂质”,以及“对这些杂质建议的可接受摄入限度”,并总结了目前药品中涉及亚硝胺杂质的情况,以及FDA和EMA采取的相应控制策略,以期为中外医药企业以及监管部门提供参考,对药品中亚硝胺类杂质进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DNA反应性杂质在上市药品中屡见不鲜,引起国内外药品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基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或草案,2017年ICH M7 (R1)采用决策树法对DNA反应性杂质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分类及控制策略.本文就ICH M7 (R1)的底层设计科学逻辑和亚硝胺类杂质的可接受摄入量的确定方法展开论述,结合杂质限度、杂...  相似文献   

7.
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缬沙坦事件”之后,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药物中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和相关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药物中基因毒性杂质监管指南的完善历程。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作为一类高反应活性的基因毒性杂质,主要来源于药物合成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以及药物在储存或者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氧化或还原等反应。所有的动物实验表明,N-亚硝胺类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在理论上,所有药物都存在N-亚硝胺类杂质或被N-亚硝胺类杂质污染的风险,由于该类化合物在药物中常以痕量形式存在,在分析检测过程中药物基质干扰大,因此建立便捷、高效的分析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伴随大量创新及仿制药面世而来的是对遗传毒性杂质加强监管的迫切需求。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指南性文件的出台,弥补了我国杂质监管的空白,但难点尚存。传统评价方法具有局限性,新方法与传统方法间缺乏一致性比较,药物特定合成路线实际产生的大量含警示结构杂质缺乏毒理学评价数据支持,毒性预测软件的预测效力不足等。本文就国内外杂质遗传毒性杂质监管科学现状、遗传毒性杂质控制策略、杂质遗传毒性评价方法进行论述,并提出充分结合计算机毒理学、毒性评价方法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限度制定三个维度开展杂质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药品杂质遗传毒性评价的进展.药品遗传毒性评价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药品杂质限度的制定,各种杂质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迅猛,在现阶段条件下,使用计算机预测药品杂质的遗传毒性;探索以γH2AX为代表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替代传统的体内外遗传毒性检测体系;并使用斑马鱼模式动物对其遗传毒性进行验证是行之有效的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缬沙坦中潜在的遗传毒性杂质2-氰基-4''-溴甲基联苯(杂质1)和2-氰基-4'',4''-二溴甲基联苯(杂质2)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 (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乙酸(700:300:1),检测波长210nm,流量0.8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20 μL。结果:杂质1和杂质2与主成分之间分离度良好,在0.045-~0.18 μg?mL-1的浓度范围内杂质1和杂质2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和0.999 5);杂质1和杂质2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57%和107.38%,RSD(n=9)分别为1.9%和7%。结论:所建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缬沙坦中的遗传毒性杂质检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建立奥格列汀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进样量:20 μl;流动相为0.1%乙酸水-乙腈(65:35);流速为1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25℃,色谱乙腈为溶剂。结果 该方法专属性良好,测得苯磺酸异丙酯在4~6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56%(n=9,RSD=3.78%),溶液在8 h内稳定。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奥格列汀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综述药品遗传毒性杂质控制相关指南和法规,为制药企业执行国际标准和准则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方法 通过查找数据库如Pubmed、Medline及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U.S.FDA)、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等网站,比较各指南法规关于遗传毒性控制限度和控制措施的异同点,为遗传毒性杂质的控制提供一个可行性步骤。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EMA、U.S.FDA和即将出版的ICH M7指南在关键原则的应用方面如毒理学关注阈值(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TTC)、风险评估步骤、杂质5分类法等基本相同,但现行EMA和U.S.FDA法规存在分歧,不利于其有效执行,而ICH M7将为遗传毒性杂质的控制提供一个可行框架。结论 目前还缺乏完善有效的遗传毒性控制指南,ICH M7将解决U.S.FDA 和EMA 指南间分歧,更好地指导制药企业遗传毒性杂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介绍原料药(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中基因毒性杂质控制的法规要求、评估方法和控制方法。方法通过学习欧美法规发展历史,理解国际高端市场对基因毒性杂质控制的监管期望,提出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风险评估方法。结果与结论企业基于半定量评估,结合清除研究数据,建立科学的控制策略,使实际工艺中所有可能涉及的基因毒性杂质风险得到明确鉴别和控制,是达到监管期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LC-MS法测定草酸右旋西酞普兰中对甲苯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方法 采用Zorbax Eclipse XDB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A为20mmol·L-1乙酸铵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 柱温为35℃;采用Ultimate 3000 HPLC-AB Science 4000 QTrap 三重四极杆串联离子阱液质联用仪和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二级质谱 MS/MS(ESI 源)检测,正离子模式采集数据。结果 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和对甲苯磺酸异丙酯均在5~100 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1.19e 004x-140(r=0.9995)和y=1.27e 003x-156(r=0.9994);检测限分别为1ng和2ng;定量限分别为2ng和4n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和101.0%;RSD分别为3.5%和4.7%(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草酸右旋西酞普兰中对甲苯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HPLC-MS/MS测定阿哌沙班中基因毒性杂质胺化物、开链酰胺和肼基物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Zobax Eclipse XDB C18(3.0 mm×150 mm,3.5μm);胺化物和开链酰胺测定采用梯度洗脱法,流动相A为10 mmol·L-1乙酸铵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肼基物测定采用等度法,流动相为水-甲醇(30∶70)。电喷雾离子化法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多重反应离子监测结构确认。结果 胺化物、开链酰胺和肼基物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92.2%和97.5%,RSD分别为3.8%,1.9%和7.2%(n=9);定量限分别为0.05,0.05,0.05 ng·mL-1结论 该方法有效地消除了分析中出现的基质效应,可用于阿哌沙班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