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旭  曹薇 《中医药信息》2007,24(3):31-31
目的:探讨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性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口服补肾强脊汤,日1剂,并配合腰功能锻炼,观察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总有效率达94.4%。结论: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2.
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强脊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的消炎、镇痛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从湿、热、毒、瘀四方面确立治法 ,组成强脊汤。从临床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血液流变学等多方面观察对照研究 ,并设消炎痛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 .0 %。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消炎痛对照组 (P<0 .0 5 ) ;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强脊汤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和体液免疫调节作用 ,对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高效、安全、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补肾强脊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肾强脊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口服补肾强脊丸,日3丸,并配合功能锻炼,观察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论:补肾强脊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4.
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以骶髂关节炎和脊柱强直为主要特点的风湿性疾病,属中医”痹证”等范畴。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较好疗效,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补肾强脊颗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补肾强脊颗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血瘀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前瞻性研究,将68例AS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予以补肾强脊颗粒治疗,中西医结合组予以补肾强脊颗粒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连续用药6个月,选取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作为评价时点.结果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和86.8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第1个月,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5.15%和27.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Bath病情活动指数、Bath功能指数、疼痛、晨僵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指地距、ESR、CRP亦有改善;补肾强脊颗粒治疗AS疗效具有明显的时效性,随治疗时间延长,疗效逐渐增强(P<0.05或P<0.01);中西医结合组起效时间早于中药组.结论补肾强脊颗粒治疗AS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与依从性好,服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肾强脊汤联合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益赛普,观察组加用益肾强脊汤.结果:治疗后两组关节、腰骶脊背、夜间背痛、总体背痛VAS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hs-CRP水...  相似文献   

7.
强脊通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8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卫周  张振东  陈敏 《中医正骨》2001,13(12):50-50
强直性脊柱炎 (AS)是一种原因不明 ,侵犯脊柱及骶髂关节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好发于 16~ 30岁男性 ,到目前为止 ,尚无明显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自1993~ 2 0 0 1年 3月 ,我们采用自拟强脊通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85例 ,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5例 ,男 78例 ,女 7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5 8岁 ,其中 2 0岁以下 8例 ,2 1~ 30岁 38例 ,31~ 40岁 18例 ,41~ 5 0岁 12例 ,5 1~ 6 0岁 9例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38年 ,本组病例均符合 1998年昆明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8.
强脊汤为主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12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996~ 1999年 ,我们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12 0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0例中男 10 8例 ,女 12例 ;发病年龄11~ 2 0岁 2 4例 ,2 1~ 30岁 6 4例 ,31~ 40岁 32例 ;职业农民 33例 ,工人 84例 ,其他 3例。1.2 临床表现  12 0例都具备腰痛 3个月以上的病史 ,其中腰痛伴腰僵 99例 ,单纯腰痛不伴腰僵者 2 1例 ;腰椎活动受限者 2 4例 ,腰椎活动正常者 96例 ;12 0例双侧骶髂关节检查 (包括骨盆分离试验、挤压试验、4字试验 )均为阳性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偏低者 5 8例 ,偏高者 …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补肾强脊颗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补肾强脊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TTD数据库获取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靶点,并借助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蛇灸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60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的基础上给予长蛇灸治疗(选取两组经穴:一组以脊柱督脉经穴大椎穴至腰俞穴为主,另一组以两侧华佗夹脊穴颈1至骶髂关节部为主),两组交替使用,每次灸3壮,3日1次,2次之间间隔1日,连续治疗8次(1月);对照组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的基础上给予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治疗,每日2次,每次100mg,连续口服治疗1月。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 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IL-17、TNF-α、CRP、ESR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17、TNF-α、CRP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蛇灸能有效降低AS细胞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AS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长蛇灸具有抗炎作用有关;长蛇灸能有效改善AS关节功能活动度,防止关节畸形,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补肾强督汤联合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椎功能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烟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3)。2组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补肾强督汤联合督灸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关节痛感、中医症候积分、体征以及ESR水平、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治疗后,2组功能评分、脊柱痛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指地距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活动度、Schober试验比较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SR、血清TNF-α、IL-6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强督汤联合督灸可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ESR、TNF-α、IL-6水平,减轻疼痛,提高关节功能,进而改善中医症候及体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肾强脊加减汤结合穴位贴敷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证候改善及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7年6月于该院收治的2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补肾强脊加减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炎症因子,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ASDAI、BASFI和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针刺与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关节炎(AS)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针灸风池、华佗夹脊、肾俞穴治疗60例,并与药物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加双氯灭痛6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者之间疗效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无一例出现副作用。结论:针灸治疗本病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银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银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 将 84例患者随机分为银针灸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 ,比较两组同期疗效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 银针灸组总有效率为 90 .74 % ,对照组为 73.33%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 5 )。银针灸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2 0 m步行时间、胸廓活动度变化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P<0 .0 1)。结论 银针灸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铺灸加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铺灸加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纽。治疗组13例用铺灸加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13例以常规针刺疗法治疗。以3个月为1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2.3%、3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铺灸加针能显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症状,疗效较常规针刺疗法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肾强脊颗粒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AS髋关节囊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为实验对象,分正常组,AS对照组,AS诱导组,兔空白血清组,补肾强脊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和SASP对照组。在细胞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诱导刺激下,观察补肾强脊颗粒对细胞因子诱导后的AS成纤维细胞增殖(样本5个,采用酸性磷酸酶法)、细胞周期(样本3个,采用PI法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凋亡率(样本3个,采用Annexin V法流式细胞术)的影响。结果补肾强脊颗粒含药血清作用后,对细胞因子诱导下的AS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使细胞因子诱导下的AS成纤维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S期的细胞比例降低(P<0.01);促使细胞因子诱导下的AS成纤维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1)。结论补肾强脊颗粒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而达到抑制成纤维细胞进一步向成骨型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舒脊颗粒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关节液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共同孵育,选择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与AS患者膝关节液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并与空白血清,SSZ血清组作对照。结果:AS成纤维细胞周期中G1、G2期细胞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显著减低,统计学有差异显著(P0.05);AS成纤维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显著升高,统计学有差异显著(P0.01)。与空白血清组相比,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成纤维细胞的S期比例均明显减少,G1、G2期细胞均明显比例增加,统计学均有差异显著(P0.01)。结论:补肾舒脊颗粒可以改变成纤维细胞各期细胞所占百分比,调控成纤维细胞DNA的合成,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发挥抗炎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督通痹方督灸联合针刺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观察组选择针刺(取穴以华佗夹脊穴为主)配合特制灸粉(自拟温督通痹方)行督脉艾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ASAS20改善达标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Bath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AS功能指数(BASFI)及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2%(P<0.05)。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指地距、枕墙距、BASDAI、BASFI及CRP、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督通痹方督灸联合针刺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口服西药,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挖掘并分析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取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自1990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中搜索的核心期刊中有关针灸治疗AS的文献,选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并录入"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采用系统中的频次分析、穴对分析、关联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针灸处方104首,涉及腧穴113个,取穴总频次926次。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夹脊(67次,65.05%)。高频穴对有肾俞-夹脊、大椎-夹脊、大椎-腰阳关、腰阳关-夹脊、足三里-夹脊等。并组合有主要核心处方和次要核心处方。结论:根据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分析总结的针灸治疗AS取穴规律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取穴以督脉穴位为主,仍需结合临床实践,随病情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