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对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研究组)及56例腹膜后副神经鞘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并行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CT值及强化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CA125对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242.37±28.29)kU/L vs.(205.71±22.18)kU/L,t=7.974,P<0.001]。在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面,研究组周边囊变/坏死比例高于对照组(20.83%vs. 3.57%,P<0.05),两组类圆形或圆形病灶、钙化、囊变/坏死、出血、边界清楚、均匀度为均匀的比例及病灶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动脉期强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静脉期...  相似文献   

2.
3.
脑膜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发生率仅次于脑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0%[1],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表现与其他颅内良恶性肿瘤有相似之处,常造成诊断困难。现就我院2003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并确诊的23例脑膜瘤的征象作一分析,探讨脑膜瘤MSCT的诊断价值。1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危和高危组胸腺瘤及胸腺癌的增强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胸腺瘤及胸腺癌患者,分为低危组胸腺瘤组(n=20)、高危组胸腺瘤组(n=18)和胸腺癌组(n=23).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检查,分析肿瘤最大径、最小径、形态、密度、边缘、是否存在坏死及钙化、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是否存在周围组织结构侵袭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转移瘤放疗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ECT骨扫描诊断为肋骨转移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根据三维重建图像确定肋骨转移瘤的具体部位和范围,并在模拟定位机下精确定位后实施放疗.结果 50例患者的99处经ECT骨扫描诊断的肋骨转移瘤中,有86处经多层螺旋CT扫描并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单发,其中女性11例,男性1例;肿瘤位于胰头6例,胰颈1例,胰体尾部5例;肿瘤呈圆形、类圆形,部分分叶状,呈囊实性;7例肿块内可见钙化,1例肿块内可见出血;12例均未见胰、胆管的扩张;肿瘤边界清晰,均有纤维包膜;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呈延迟强化,囊性部分无明显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结合临床,可与胰腺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高慧  刘虎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5):964-966
目的:通过分析胃间质瘤(CST)64层螺旋cT的影像特点,旨在探讨其对胃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GST的影像表现,包括常规扫描、横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重组(NPR)图像。结果:该组病例中病变主要位于胃体8例、胃窦4例、胃底3例。其中良性4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7例。良性直径多〈5cm,边界清楚,恶性直径多〉5cm,边缘分叶。病理示肿瘤多为梭形和上皮细胞,CD117(+)100%,CD34(+)80%。结论:64层螺旋cT对GST定位准确,对肿瘤良、恶性的判别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胃间质瘤(GST)64层螺旋CT的影像特点,旨在探讨其对胃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GST的影像表现,包括常规扫描、横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重组(MPR)图像.结果:该组病例中病变主要位于胃体8例、胃窦4例、胃底3例.其中良性4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7例.良性直径多<5cm,边界清楚,恶性直径多>5cm,边缘分叶.病理示肿瘤多为梭形和上皮细胞,CD117(+)100%,CD34(+)80%. 结论:64层螺旋CT对GST定位准确,对肿瘤良、恶性的判别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骨肿瘤患者,先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后经MRI诊断.观察并记录2种诊断方式对骨肿瘤的确诊率,对恶性骨肿瘤临床分期确诊情况,评估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确诊率为88.8%,MRI确诊率为73.8%,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确诊率明显高于MRI(P<0.05).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恶性骨肿瘤进行临床分期与病理、X线联合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诊断骨肿瘤病理性质,也能有效确诊恶性骨肿瘤的临床分期,为后续手术提供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Wang XM  Wu LB  Zhang YT  Li ZJ  Liu C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1):876-87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结肠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对16例结肠淋巴瘤患者进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观察分析MSCT轴位图像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及CT仿真内窥镜(CTVE)等重建图像,进行诊断。同时行双对比钡灌肠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16例结肠淋巴瘤患者中B细胞型淋巴瘤14例,MSCT动脉期增强扫描见病灶呈轻、中度均质强化,诊断为结肠淋巴瘤;T细胞型淋巴瘤2例,MSCT动脉期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质强化,诊断为结肠癌。MS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7.5%,高于双对比钡灌肠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图像在结肠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其诊断符合率高于双对比钡灌肠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MSCTU)在尿路上皮癌患者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1月~2010年7月我科共行2800例MSCTU检查,其中413名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随访共行466例MSCTU检查,包括平扫、肾实质期和排泄期三期扫描。顺序注射造影剂100ml(370mgI/ml)和100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均为4.5ml/s。对MSCTU轴位及三维后处理图像进行前瞻性诊断,以评价是否有肿瘤复发。分析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参考标准为病理学结果和随访临床资料。结果对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术后随访中,MSCTU诊断肿瘤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99.0%、97.1%、97.2%和97.1%。结论MSCTU对随访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检查,并经针吸组织病理学或(和)手术切除后病理得到最终诊断。观察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和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观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HRCT检查的CT征象检出率。结果:243例患者检出周围型肺癌197例,炎性假瘤19例,炎性肉芽肿15例,结核球12例,肺癌的病理类型包括:腺癌114例,鳞癌47例,小细胞肺癌23例,其他类型13例。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178例,漏诊34例,误诊15例;HRCT诊断肺癌186例,漏诊19例,误诊8例;多层螺旋CT和HRCT阳性诊断肺癌157例,漏诊43例,误诊3例;多层螺旋CT或HRCT阳性诊断肺癌209例,漏诊6例,误诊18例。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2.74%、90.36%、78.17%和96.95%,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异性分别为67.39%、82.61%、93.48%、60.87%。HRCT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棘突征、细支气管气相、短毛刺征、分叶征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扫描(P<0.05)。197例肺癌患者CT值增加幅度18~84 HU,平均(35.82±13.74)HU,CT值增加幅度>20 HU的为189例(95.94%),增加幅度超过30 HU的为132例(67.01%),强化均匀的患者153例(77.66%),有21例处于静脉期的时候在边缘点或结节中间出现高密度条状影。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均是周围型肺癌有效诊断方法,HRCT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具有优势,依据影像学征象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AUC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但螺旋CT增强扫描后肺癌CT值增幅明显,对肺癌的确诊具有参考价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进展期大肠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经手术治疗的进展期大肠癌患者16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16层螺旋CT和纤维大肠镜检查。其中42例经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行手术治疗。阅CT图像,诊断病变的Borrmann类型、T-分期,判定新辅助化疗疗效,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应用MSCT判定进展期大肠癌Borrmann分型的准确率为95.8%(P〈0.01);判定T-分期的准确率为82.4%(P〈0.05);判定新辅助化疗疗效准确率为88.1%(P〈0.05)。结论:MSCT影像因反映了进展期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而与病理所见具有一致性。MSCT在诊断进展期大肠癌的Borrmann类型、T-分期、新辅助化疗疗效上具有明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与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6年43例均行EUS和MSCT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pNENs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比较EUS和MSCT对pNENs的检出率和敏感性,并分析EUS和MSCT在肿瘤最大径≥2 cm或<2 cm、功能性或无功能性pNENs诊断中是否存在差异.结果:43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pNENs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57.2±13.6)岁(28~75岁),肿瘤最大径(2.6±2.1) cm(0.6~7.3 cm),其中19例≥2 cm、24例<2 cm,功能性pNENs 26例、非功能性pNENs 17例.总体而言,EUS和MSCT检出率分别为90.7%(39/43)和69.8%(3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EUS和MSCT敏感性分别为71.8%(28/39)和73.3%(2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按肿瘤最大径不同比较:EUS和MSCT对肿瘤最大径≥2 cm 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9/19)和100%(1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敏感性分别为73.7%(14/19)和78.9%(1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EUS和MSCT对肿瘤最大径<2 cm 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83.3%(20/24)和45.8%(1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敏感性分别为70.0%(14/20)和63.6%(7/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7).按肿瘤有无功能比较:EUS和MSCT对功能性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88.5%(23/26)和53.8%(1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敏感性分别为73.9%(17/23)和64.3%(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EUS和MSCT对非功能性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94.1%(16/17)和94.1%(1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敏感性分别为68.8%(11/16)和81.3%(1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4).结论:MSCT对直径≥2 cm 的pNENs检出率和敏感性较好,但对直径<2 cm的pNENs检出率和敏感性较低,有必要联合EUS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肿瘤样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部肿块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诊断为肿瘤样病变35例(肿瘤样病变组)和恶性肿瘤200例(肿瘤组),记录两组的多层螺旋CT特征与三维重建后处理灌注参数,判定诊断价值。结果:肿瘤样病变组的病灶最大径为(3.11±1.24) cm,增强幅值为(27.33±8.19) Hu;肿瘤组分别为(5.68±1.49) cm和(31.40±9.44) Hu,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样病变组的病灶BV、BF与PS值分别为(2.84±1.93) ml·100 g-1、(2.14±1.33) ml·min-1·100 g-1和(12.89±5.29) ml·min-1·100 g-1,都明显低于肿瘤组病灶的(33.87±11.49) ml·100 g-1、(25.39±12.49) ml·min-1·100 g-1和(127.40±34.91) ml·min-1·100 g-1(P<0.05)。在235例患者中,CT判断为肿瘤样病变30例,恶性肿瘤205例,为此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肿瘤样病变鉴别诊断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97.6%。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肿瘤样病变中的应用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清楚显示病灶情况,能通过灌注参数进行病情判断,是鉴别肺部肿瘤样病变与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胃肠道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2年2月到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胃肠道淋巴瘤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经病理确诊的消化道其他类型肿瘤7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给予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与多平面重建技术分析,判断鉴别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的表现特征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7±0.15)分和(4.59±0.21)分,两两对比无明显差异(t=-0.451,P>0.05).观察组的SD与SNR值分别为7.99±1.34和8.56±1.94,对照组分别为8.78 ±0.99和7.24±0.81,两两对比都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有2例被误诊为腺瘤与结肠癌,而对照组中有1例被误诊为黏膜相关淋巴瘤.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淋巴瘤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发现病变,而且扫描获取的容积数据资料,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有利于进行临床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7.
金剑  白峻虎 《现代肿瘤医学》2017,(13):2148-215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动脉期、全肝静脉期、病灶平衡期扫描,对照组采用119]多层螺旋CT平扫.观察两种扫描方式在病灶显示率及病灶阳性诊断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CT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病灶显示率分别为95.56%、91.11%、95.56%,对照组CT平扫显示率为75.56%,研究组各期显示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诊断肝癌42例,诊断阳性率为93.33%,对照组诊断肝癌26例,诊断阳性率为57.78%,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不同类型肝癌诊断率方面,研究组对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93.10%、87.50%,对照组对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50.00%、20.00%,其中结节型、弥漫型诊断准确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肝癌进行多期扫描,能够为早期临床诊断肝癌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有助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特别对于结节型、弥漫型等类型的肝癌早期诊断,能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各常见参数对胰腺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多层螺旋胰腺灌注检查的患者47例,其中15例为无胰腺疾病的正常患者,16例病理诊断为胰腺癌,16例病理或临床诊断为胰岛细胞瘤。分别采用最大斜率法及去卷积法测量得到正常胰腺、胰腺癌和胰岛细胞瘤的灌注参数值血流量、血容量、达峰时间、渗透性及平均通过时间。比较胰腺癌组与正常胰腺组及胰岛细胞瘤组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大斜率法示胰腺癌组的BF、BV均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的rrrP大于正常胰腺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PM在胰腺癌组和正常胰腺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癌组的BF、BV明显小于胰岛细胞瘤组,差异非常显著;胰腺癌组的1rrP大于胰岛细胞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在胰腺癌组和胰岛细胞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去卷积法:胰腺癌组的BF、BV均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胰腺癌组的TTP大于正常胰腺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MTT在两组样本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癌组的BF、BV明显小于胰岛细胞瘤组,差异非常显著;胰腺癌组的MTF、TTP大于胰岛细胞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CT灌注算法的部分参数均能够帮助对胰腺癌与正常胰腺、胰岛细胞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0例肝细胞肝癌根治术患者,依据病理学诊断的微血管侵犯结果分为侵犯组和非侵犯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MSCT检查。肝细胞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SCT预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9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中,微血管侵犯42例,非微血管侵犯48例,微血管侵犯率为46.67%(42/90)。依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侵犯组(n=42)和非侵犯组(n=48)。侵犯组和非侵犯组肝细胞肝癌患者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动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犯组和非侵犯组肝细胞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直径、Edmondson Steiner分级、肿瘤边缘情况、肿瘤包膜情况、晕征情况、门静脉期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dmondson Steiner分级为3~4级、光滑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高门静脉期CT值是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光滑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门静脉期CT值诊断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AUC分别为0.690、0.603、0.667、0.853,四者联合的AUC最高为0.900,优于单独检测的AUC。结论 Edmondson Steiner分级为3~4级、毛糙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高门静脉期CT值是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影响因素。光滑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门静脉期CT值四者联合检测诊断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急诊老年性的血管源性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就诊于我院的30例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患者,其被临床或者手术判定为血管源性急腹症,所有入选的患者经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已采用多种血管成像方法进行血管成像。包括多平面重组法、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且入院病例的影像资料保存完整。结果腹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6例,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栓塞3例,门静脉广泛癌栓5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4例,肠系膜结构扭转2例,髂动脉瘤并出血2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老年性血管源性急腹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血管源性急腹症的定位、病变范围及其周围情况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因此,临床上对于疑似血管源性急腹症的患者可以将多层螺旋CT作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