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重组人白介素-11对猕猴的长期毒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猕猴的长期毒性。方法:18只猕猴分别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高剂量组6只,余均为4只。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1、0.3和1.0mg/kg.每天sc给药1次,连续90d.停药观察30d.观察症状和检测项目有:一般状况、心电图、血液学及生化指标、尿液、免疫、骨髓、脏器质量、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给药组猴猴食量明显减少。体质量有所减轻,并有短暂性发热,低剂量组有1只猕猴肢全活动受限,震颤,高剂量组1只猕猴出现呕吐,1只死亡,给药组RBC、Hb、Hct、MCV、MCH和MCHC均明显降低,Plat则明显增高。ALT、SAT、LDH活性明显下降,TP和Alb含量明显下降,ALP活性明显升高,给药90d各给药组猕猴均出现抗IL-11抗体,免疫复合物也明显增高。高、中剂量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给药组心、肝的绝对质量有增大的趋势,相对质量明显增大,给药90d时,给药组猕猴肝、肾出现明显的细胞变性,中、高剂量组重于低剂量组,停药后30d上述变化的均趋向恢复。结论:rhIL-11对猕猴的毒性靶器官及系统有:血液系统、肝脏、肾脏、肾脏、免疫系统、骨髓。其毒性损害均为可逆性。rhIL-11对猕猴的3个月长期毒性安全剂量为每次0.1mg/kg。  相似文献   

3.
李志英  马建全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843-2844
本文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85例,探讨其CT表现与预后关系。结果:表明血肿量、脑移位程度及闭塞型脑室内出血与预后明显相关。随着血肿量增加重残死亡率亦增加,>50ml组与≤50ml组差异显著(P<0.01);脑移位>10mm组死亡率明显高于≤10mm组(P<0.01);闭塞型脑室内出血者与非闭塞型者相比,重残死亡率明显增加(P<0.01);侵入脑室系统血肿的物理状态是影响生命预后的决定因素;环池-四叠体池消失是提示预后不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征象。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预后较差,致死率高。国外报道住院患者病死率为58%,国内报道为24.5%~81.6%。而幸存者往往留下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等后遗症。因此,研究其死亡原因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泰  吕玉宝 《医学综述》2006,12(24):1511-1513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高发病,其血压调控的好坏对患者的病情转归及预后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回就其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454例自发性脑出血(CH)起病时症状及伴发异常显示,急性期意识障碍、发热、心动过速、高血压、白细胞总数升高、抽搐、肺内感染、消化道出血等预后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对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宋亚颀  刘华  王万伟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0):2430-2432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rIL-11)对肿瘤放疗引起的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诊治的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现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采取的治疗措施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出现1级及以上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后,在淡盐水漱口后使用普庆合剂含漱,试验组出现1级及以上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后,予rIL-11雾化吸入,至放疗结束次日为止。记录放疗过程中最严重时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以放疗结束1周后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与其最严重时口腔黏膜反应分级的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和肿瘤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9,P<0.05)。两组口腔黏膜反应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73,P<0.05)。结论 rIL-11可阻止放疗引起的口腔黏膜反应进一步加重,治疗效果优于普庆合剂。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症及预后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收集1993~1997年以来住院病例65份,对其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来源本文收集1993~1997年高血压性脑出血(以下简称脑出血)住院病例65份,依据病史、定位体片、CSF和CT等检查确诊,符合诊断标准,并设存活组(34例)和死亡组(31例)进行对照。1.2 并发症1.2.1 心电图异常 ST-T改变40例(61-5%),其中存活组为58-8%,死亡组为64-5%;心律失常36例(55-3%),存活组为38-2%,死亡组为74-2%,其中:AVB3…  相似文献   

10.
HepG2被认为是一种研究肝细胞蛋白及脂肪代谢较理想的模型。为此,我们选择HepG2细胞系研究白介素11(IL11)对apoB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以期探索IL11促进造血以外的生物学功能,寻找其新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材料与方法1HepG2...  相似文献   

11.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初次和再次脑出血发生部位、防治和预后。方法:对6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既往病史、入院后CT,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再出血发生率7.3%,3年内再出血约占77%,再出血以基底节-基底节占大多数约为60%,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未正规抗高血压治疗是主要原因,再出血病死率高。结论:长期正规抗高血压治疗对预防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征  叶祖森  韩钊  曹云刚  黄良通 《浙江医学》2011,33(10):1477-147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导致脑出血青年患者(〈45岁),比较其与对照组(≥45岁的中老年患者)在出血危险因素、影像学、临床特点、治疗、并发症及短期预后情况有无差异。结果青年脑出血患者的舒张压(DBP)、平均动血压(MAP)及深部脑出血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出血体积、治疗及预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DBP、MAP及脑深部出血比例均高于中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2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按发病—手术间隔时间分为〈7 h、7~24 h和〉24 h 3组,分别进行术后并发症、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比较。结果 3组近期疗效(COS评分)及远期疗效(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h组中有37例(39.8%)术后血肿复发或增大,高于7~24h组(11.4%)和〉24h组(7.2%)(P〈0.05);〉24h组中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98.5%)高于〈7 h组(52.7%)和7~24h组(53.4%)(P〈0.05);3组近、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发病后早期(7~24 h)是最佳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传统内科治疗、早期骨瓣开颅手术争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传统内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10例,与早期骨瓣开颅手术128例争超早期小骨窗手术350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其病死率、预后、并发症争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超早期小骨窗手术组比传统内科治疗组争早期骨瓣开颅手术组在病死率、重残率、并发症争平均住院时间等均有一定的优势。结论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方式可能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预后的适宜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及铁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5例脑出血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及铁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转铁蛋白及铁蛋白水平与脑出血量和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转铁蛋白在脑出血发病后24h内迅速升高(P<0.05),第3天达到最高水平(P<0.05),随后缓慢下降,发病第7天已接近对照组水平(P >0.05),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清铁蛋白水平在发病2d内无显著变化,然后逐渐上升,在第7天达到高峰水平(P<0.05),随后在高水平持续较长时间,在第21天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脑出血量及NIHSS评分与血清铁蛋白水平(第3天)呈正相关(r=0.654、0.514,均P<0.01),但与24h血清转铁蛋白水平无相关性(P >0.05).结论 血清转铁蛋白和铁蛋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过量铁离子的清除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性脑出血及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无创性检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Wang J  Yang H  Wang P  Dong WW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6):471-474
目的 探讨脑出血及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无创性脑电阻抗检测方法 ,测定了 10 0例正常志愿者和 2 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双侧脑电阻抗 ,并将其与头颅CT检查作对比研究。结果 在不同测定频率下 ,正常人两侧大脑半球电阻抗基本对称 (P >0 0 5 )。左右两侧脑电阻抗值在测定频率为 2 0kHz时分别为 11 5± 1 3kΩ和 11 4± 1 8kΩ ,5 0kHz时分别为10 2± 1 0kΩ和 10 3± 1 1kΩ ,10 0kHz时分别为 9 1± 0 8kΩ和 9 2± 0 8kΩ。年龄、性别及测定时间等因素对脑电阻抗无明显影响。脑出血患者血肿侧脑电阻抗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 2 4h内血肿侧电阻抗变化率与血肿体积呈负相关 (r=- 0 895 3 ,P <0 0 1) ,而血肿侧电阻抗变化率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体积呈正相关 (r=0 8811,P <0 0 1)。结论 脑电阻抗是反映人脑组织电学性质的一种较稳定的物理学参数 ;无创性脑电阻抗检测可较敏感地反映脑出血后血肿及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变化 ,有助于指导脑出血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CT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根据CT初定头皮穿刺点并作标记,再行CT扫描修正,钻颅穿刺抽吸血肿,术后辅以纤溶治疗。结果穿刺引流时间14h-4d。治疗40例,术后血肿完全清除8例,清除70%以上29例,清除50%~70%3例。结论微创引流治疗简单、安全、创伤小,能较快清除血肿,解除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18.
孟宜良  宣海仙  金杨 《浙江医学》2004,26(3):177-178,208
目的了解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脑出血患者80例,正常对照组20名.脑出血患者分别在起病后第1、3、7、14d时采集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血清NSE的含量.结果脑出血组各时间血清NSE均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NSE含量与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NSE含量与出血部位无关(P>0.05),与预后有关(P<0.001).结论测定血清NSE含量,可以了解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Tan GL  Duan WT  Yang SY  Li SX  Sun ZY  Guo MG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640-2642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的相关因素,指导脑出血的治疗及判断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63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年龄、Glasgow昏迷指数、出血量、NIHSS评分、平均动脉压、出血有无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发病时随机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不良组平均年龄71岁、平均血肿体积29 ml、平均GCS评分11.2,而预后良好组分别为65岁、15 ml、15.1,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出血量、意识障碍是脑出血发病3个月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32、8.66、1.08.结论 ICH发病诱因较多,维持血压正常是预防ICH的重要措施.血肿体积、意识障碍、年龄可用于预测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诊断及防治经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处理。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1.9%(34/286),手术二次手术清除血肿者24例,保守治疗7例,预后良好率61.8%(21/34),预后不良率38.2%(13/34)。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预后不良率很高,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