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总结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分别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和常规开放换药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总数、愈合时间。结果持续负压引流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均少于常规开放换药组。结论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愈合快、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降低了住院费用,建议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优先选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2.
单流向持续负压引流加间断冲洗治疗切口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口化脓感染是腹部外科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感染切口采用开放的方式换药是治疗腹部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的传统方法,其不足是治疗时间长,住院时间久,换药频繁,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近年来有采用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腹部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的报道,上述情况有所改善,但仍不够理想。作者自2000-07月开始,采用单流向持续负压引流加间断冲洗技术治疗腹部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下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技术在预防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60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实施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观察。结果全组60例腹部手术高危切口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及皮下积液,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9.2±2.3)d,平均换药次数为(3.5±1.8)次,平均住院天数为(12.5±1.6)d。结论皮下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治疗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效预防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切口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使用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了我院2010年3月~2016年7月共计30例出现腹部深层切口感染的患者,其中采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及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各15例.回顾性比较并分析两组的伤口缝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换药费用等方面差异.结果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组在换药费用项目上明显优于商业化负压封闭引流套装治疗组(P<0.05),在伤口缝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别.结论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的操作方法 简单易行,应用于腹部切口感染疗效满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封闭式负压引流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55例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手术结束前,将多孔引流管或蜂窝式引流管置于切口深处,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切口,引流管接50-60kPa持续负压吸引。同时采用传统方法引流80例同类患者手术切口,比较负压组与传统组的感染情况。【结果】负压组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率(10.9%)明显低于对照组(22.5%),在切121拆线时间、换药次数等方面,负压组与传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能有效引流创面渗出、消除感染、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妇产科腹式手术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本文分析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液化18例,采取持续负压吸引治疗10例,常规伤口清洗换药抗炎二期缝合治疗8例。结果: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的患者切口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缩短达13.5d(P〈O.05)。结论:使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常规方法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负压抽吸和抗菌薇乔缝线联用在腹部感染切口防治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40例腹部感染切口的患者随机分成A、B、C、D四组,A组采用传统的伤口清洗、换药、抗炎和用丝线缝线等治疗;B组采用伤口放置负压抽吸的方法,其他治疗与A组相同;C组采用抗菌薇乔缝线,伤口清洗、换药、抗炎等治疗与A组相同;D组采用伤口放置负压抽吸和抗菌薇乔缝线联用,伤口清洗、换药、抗炎等治疗与A组相同.观察四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及效果.结果 D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需二期缝合的切口显著减少(P<0.05).结论 负压抽吸和抗菌薇乔缝线联用能有效防治腹部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4年2月-2009年1月采用红油膏和生肌散换药治疗86例各种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腹部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分成负压引流组(简称引流组)和开放换药组(简称换药组),引流组切口全封闭负压引流;换药组清洁切口后,每日用高渗盐水纱布换药1~2次,观察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2组在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疗效显著,优于开放换药。  相似文献   

10.
熊世龙 《吉林医学》2010,(30):5356-5357
目的:探讨引流管持续负压冲洗吸引在腹部Ⅲ类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82例腹部手术术后属Ⅲ类切口的患者,按是否应用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分为A、B两组进行比较。A组:应用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40例。B组:常规缝合腹壁切口42例。结果:A组40例均于术后4~5d拔出引流管,有2例(5%)发生切口红肿、积液,其余38例均工期愈合(95%)。B组42例术后有7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达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流管持续负压冲洗吸引是一种满意防止腹部Ⅲ类切口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腹部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及营养不良导致切口经久不愈,是腹部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按常规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局部换药治疗,切口愈合缓慢,患者出现高热,住院时间长,增加病人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给病人带来了痛苦,本文采用白糖治疗此类伤口,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明  何敏君 《浙江医学》2007,29(7):747-748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传统方法治疗切口愈合时间较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各种腹部手术后共发生切口脂肪液化78例,其中39例采用皮下置管负压持续引流,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如何在出现感染的早期,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切口最终达到Ⅰ期愈合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希望的。自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糜蛋白酶等给予腹部切口局部封闭,治疗切口感染的早期征象,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预防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0例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根据术后切口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和对照组(传统方法),对比2组的切口感染率、换药总次数、切口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 研究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换药总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应用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能够有效降低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陈锦锋  张兰 《四川医学》2014,(2):173-175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预防腹部Ⅲ类切口感染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116例腹部Ⅲ类切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VSD组(切口持续负压封闭引流)60例,常规组(常规处理)56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费用、住院平均时间.结果 VSD组与常规组相比,切口感染率低(= 4.8023,P〈0.05)、换药次数少(t=7.3539,P〈0.05)、抗生素使用费用低(t=2.8471,P〈0.05)、住院平均时间短(t=2.5637,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能有效地降低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率,并能减少换药次数、降低抗生素使用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切口感染是腹部外科手术Ⅲ类切口常见的并发症,开放换药是治疗腹部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的传统方法,其不足是治疗时间较长,住院时间长,频繁换药,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是一种全方位、高效能的引流方法,能显著加快感染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防止细菌入侵,有效防止感染[1],我们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一次性注射器负压封闭引流的方法,2008年以来应用腹部外科手术Ⅲ类切口,无1例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严重的手术后切口感染,单纯用外科换药方法使切口愈合比较困难,且所需要时间也较长,给患者造成较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两年来,我们采用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联合微波治疗严重的手术后切口感染4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宁陵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行腹部切口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和对照组(未发生切口感染),每组30例。分析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患者营养状态、住院条件、基础疾病或感染、抗生素、体质量指数及手术时间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创造清洁舒适的住院条件,指导患者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掌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总结影响其作用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150例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换药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和抗生素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末次生活质量评分、住院天数、日引流量、换药次数、VAS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创面情况、VSD负压值、清创情况为影响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临床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20.
薛红册   《中国医学工程》2013,(6):86-86,90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60例腹部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切口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接受切口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有助于所缩短其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