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1年113例实施各种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113例手术中儿童斜疝5例行疝囊高位结扎并内环修补,21例中斜疝、斜疝嵌顿、直疝、股疝行经典的Bassini、Ferguson、McVay手术,87例斜疝、直疝行Lichtenstein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根据疝的类型行不同术式,达到了最佳的修补效果,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股沟疝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合适的车术方支.可以取得受好酌效果。  相似文献   

2.
屠政斌 《吉林医学》2011,(6):1247-1247
<正>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当同侧直疝和斜疝并存,又可称为马鞍疝[1]。《外科学》教材及《黄家驷外科学》等专著均认为斜疝疝囊可突入阴囊而直疝疝囊不突入阴囊[2-3]。但江苏省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近期收治1例腹股沟疝患者,术中发现系腹股沟马鞍疝,且以直疝疝囊突入阴囊为表现。现针对这个问题就此少见病例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院自1997年开始采用疝囊残端旷置术对94例腹股沟斜疝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4例中年龄最大为10岁,最小为6个月,平均年龄5.3岁,其中右腹股沟斜疝59例,左侧24例,双侧11例;1岁以内12例,1.1~2岁44例,2.1~10岁39例,术后残留疝囊积液3例,没有发现阴囊血肿、切口血肿。1.2手术方法进入疝囊前按常规切开分离各层组织,提起疝囊后直向颈口剪开至颈部组织增厚处为止,顶端用1把止血钳夹住留作标志,将疝囊周围组织向疝囊切口两旁推开,用7号带针丝线在紧靠精索的疝囊颈部进入疝囊内,以内荷包缝合方式跨越精…  相似文献   

4.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一种常见病,传统的手术方法多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我们自1995年3月~1998年9月采用疝囊旷置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0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们自1995年3月~1998年9月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106例,此106例患儿中无营养不良和巨大疝囊斜疝患儿,其中男79例,女27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6岁,平均2.9岁。其中嵌顿疝8例,复发疝3例,滑疝2例。均为首次就诊。疝囊直径最小者约2.0cm,最大者约5cm;均采用疝囊旷置法手术治疗,时间最短者8分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74年9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治的122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平均年龄18个月,均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内环超过2.5cm者,行内环修补。结果122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其中发作嵌顿来诊者37例(占30%),其中仅1例发生绞窄性肠坏死,均经手术治愈,平均13年随诊中未见复发。结论婴幼儿斜疝嵌顿性发生率高,急症手术治疗应持积极态度;确认外环是切开腹股沟管,保证疝囊高位结扎的前提;选择性修补扩大的内环,对防止小儿斜疝术后复发可能是有益之举。  相似文献   

6.
微小切口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是小儿腹股沟斜疝很好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这种手术切口长度很短、视野小,寻找疝囊有一定难度。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用手指经阴囊或阴唇底部上顶至切口外可快速寻找分离出疝囊。我院2007年7月—2009年2月采用此方法,快速寻找疝囊行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理灵疝装置(Polypropylene Hernia System,PHS)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合并直疝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8例腹股沟斜疝合并直疝的患者,其中6例先采用Hoguet法,2例采用Callander法处理两疝疝囊后再行PHS术式修补。结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73~87min,平均77min,术后住院时间3~6d,平均4.2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32个月,平均20.3个月,无复发。结论 PHS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合并直疝安全可行,具有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斜疝的治疗方式和体会,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32例的治疗和手术情况.结果 32例手术成功,无尿潴留、无阴囊积血等并发症,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斜疝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对14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在良好的护理配合下,腹腔镜下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正>小儿腹股沟斜疝甚为多见,是所有出生缺陷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而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是儿童外科最为常见的手术,手术方法较多,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达到疝囊的高位结扎[1]。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11年3月共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08例,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经腹股沟管入路与经皮下环入路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院在进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中,不做疝囊全部游离,仅进行疝囊高位结扎常规修补术,5年来共施行手术380例,无1例复发,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配合的方法及要点。方法:对152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配合进行分析。结果:151例斜疝患儿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1例中转开放手术。无阴囊水肿、血肿。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及良好的仪器设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李琰  安群 《中国伤残医学》2011,19(10):16-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适应征。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763例,男孩614例,女孩149例;年龄6月~14岁,平均6岁;左侧289例,右侧376例,双侧98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6分钟,发现隐匿性疝203例,复发2例。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无明确禁忌,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凡腹内脏器经腹壁薄弱处向体表突出者均称为疝,疝的组成有疝口、疝颈、疝体三个部分。根据疝的部位不同有:腹股沟斜疝(简称斜疝)、腹股沟直疝(简称直疝)、股疝、脐疝、腹壁切口疝。临床上以斜疝和直疝发病多见,但早期斜疝和直疝因不易辨别,易发生诊断错误,须经手术后方可确诊。现将我院近七年共做各种疝手术72例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寻找疝囊的技巧.方法 小儿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278例(299侧),采用增大疝囊冠状面寻找疝囊.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找到疝囊,平均寻找疝囊时间40s.结论 增大疝囊冠状面是寻找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的好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安全.  相似文献   

16.
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斜疝3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9月~2009年6月期间对34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经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40例全部治愈,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2年,仅1例复发。结论:经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疤痕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成人绞窄性腹股沟斜疝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2004年12月52例成人绞窄性腹股沟斜疝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一期疝修补占92.3%(48/52),其中回肠切除吻合后作疝修补占一期疝修补的66.7%(32/48),术后残留疝囊积液2例,深部切口感染致手术失败后疝复发1例,二期疝修补困难转上级医院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愈。单纯疝囊高位结扎4例(经腹2例,经腹股沟1例,经腹股沟加作腹部切口1例)。结论正确掌握一期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绞窄性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腹股沟斜疝在基层手术中是较常见的疾病,在手术中经常遇到远端疝囊的处理问题。以往我们采取水可能将远端疝囊切除的方法,但因切除的多数疝囊较大,剥离而广泛,术后易发生阴囊的血肿和水肿,如远端疝囊不预切除,因囊袋较大,易形成疝囊积液。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治疗128例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林 《中外医疗》2010,29(13):104-104
目的推广外科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方法采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128例。结果 128例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操作时间平均25mim,术中出血少,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d,随访无复发。结论经下腹横纹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适合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尤其是4岁以下患者,具有疗效确切,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腹外疝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以腹股沟斜疝及直症多见,其次为股疝及切口症等,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手术修补为主,传统修补主要是除去已形成的疝囊,同时加强腹壁的薄弱部分,借以消除形成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