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2例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予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口服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评价近期疗效、生存期、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CR1例、PR11例、SD18例、PD12例,有效率为28.57、临床受益率为71.43、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1年生存率为45.23;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者占61.90;药物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皮疹及腹泻。结论:吉非替尼应用于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二线或三线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适合化疗或者经过化疗进行治疗但是失败的患者49例,给予吉非替尼口服治疗,250 mg/次,1次/d,直至患者病情出现好转或者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对患者进行3~18个月的随访,客观有效22例(37.29%),临床获益35例(59.32%),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虽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是不良反应较小。结论:吉非替尼是一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良好的靶向细胞,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Gefitnib)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毒副作用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不能耐受化疗或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32例,15服吉非替尼250mg,1次/d,服药至出现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或疾病进展,定期进行疗效及毒副作用的评价。结果32例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D)11例,进展(PD)7例,有效率(RR)43.8%(14/32),疾病控制率(DCR)78.1%(25/32)。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42.9%(6/14)和44.4%(8/18)(P〉0.05)。男性患者吸烟与不吸烟对其生存期有明显影响(P〈0.05)。18例存活患者的中值生存时间(MST)为10.4个月,PR患者的MST为14.1个月。治疗后32例患者的KPS评分提高(20±4)分,症状改善者23例(71.9%)。无Ⅲ-Ⅳ度毒副反应。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明显,并町用于KPS评分差的患者,其不良反应轻,有较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研究显示吉非替尼(gefitinib),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轻。本研究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既住接受过化学治疗的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吉非替尼250mg(1片),1日1次,口服,空腹或与食物同服。结果:全组50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22.0%(11/50),其中完全缓解(CR)2.0%(1/50),部分缓解(PR)20.0%(10/50),无变化(NC)50.0%(25/50),疾病控制率(CR+PR+NC)72.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4月。无治疗相关死亡,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腹泻。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的晚期NSCLC疾病控制率较高、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是治疗晚期NSCLC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吉非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分子靶向抗癌药物,它选择性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而发挥作用。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吉非替尼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并能较快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晚期生活质量。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吉非替尼具有瞄准特定的分子靶点、不良反应小和特异性强等优点。2003年5月,美国FDA通过快速审批程序,批准吉非替尼应用于临床。目前它主要用于终末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和三线治疗。 相似文献
6.
7.
8.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7例,评价其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7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62.2%,总疾病控制率91.9%;出现不良反应包括:痤疮样皮疹48.6%,皮肤干燥32.4%,腹泻24.3%,恶心13.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29.7%,甲沟炎2.7%,无间质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吉非替尼治疗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或不适于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9.
10.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Gefitinib,ZD1839)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自2005年2月-2006年2月用吉非替尼250mg,每日口服,治疗失去手术机会及放化疗无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结果:32例患者均可评价,获得CR2例(6.25%),PR5例(15.63%),有效患者共7例(21.88%);SD15例(46.88%),其中持续时间≥24周者14例;故临床获益率为65.63%[(2 5 14)/32];PD10例(31.25%)。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皮疹15例(46.88%),恶心8例(25%),腹泻7例(21.88%),皮肤干燥4例(12.5%),乏力2例(6.25%),其它如发热、口腔溃疡及关节痛等副反应发生率均<5%。实验室指标未发现异常。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毒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吉非替尼治疗2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难治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例,给予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总的疾病控制率为52.4%,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72 d。结论:吉非替尼可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且耐受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将53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吉非替尼联合WBRT治疗;对照组18例,单用WBRT治疗。吉非替尼均采用治疗第1天开始口服,每日250 mg,直到病变进展或其他原因停药。WBRT均从治疗第1天开始,单次周边剂量2 Gy,治疗总剂量为40 Gy,治疗次数20次,5次/周。于治疗前后对比两组间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35例患者中,PR 21例,PD 1例,RR 77.2%,DCR 97.2%,中位生存期12.1个月,1年生存率68.6%;对照组PR 5例,PD 5例,RR 38.9%,DCR 72.2%,中位生存期9.8个月,1年生存率27.8%;吉非替尼联合WBRT组在近期疗效(RR及DCR)及远期疗效(1年生存率)方面均高于单纯WBRT组(P=0.014,0.016,0.000)。结论吉非替尼联合WBRT治疗NSCLC脑转移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肺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68例有肺部疾病入院患者其中肺癌108例,肺部良性病变(BLD)60例以及45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SCC-Ag、NSE、CEA的含量。结果:肺癌组SCC-Ag、NSE和CE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和良性肺病组(P〈0.01);肺癌组SCC-Ag、NSE和CEA升高与肿瘤病理学类型具有相关性,并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SCC-Ag检测阳性率以鳞癌最高,CEA检测阳性率以腺癌最高,NSE检测阳性率以小细胞癌最高。结论:SCC-Ag、NSE、CEA 3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大的辅助诊断价值并对病情和预后具有判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25、CA15-3)水平与肿4瘤分期、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IMMULITE酶放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肺癌、肺部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者各30例外周Jb-CEA、CA19-9、CA125、CA15-3的水平。患者随访2年。结果:肺癌患者外周Jb-CEA、CA125、CA15-3水平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肺癌患者血CA19-9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分期肿瘤患者间血清CEA、糖类抗原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CEA和CA125呈阳性的肺癌患者转移、复发的机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随访期间共有14住复发或转移肺癌患者死亡。血清CEA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阴性患者,两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CEA、糖类抗原(CA125)水平的动态检测对肺癌的转移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肺癌患者50例作为肺癌组, 同期收治的肺部良性疾病50例作为良性病变组, 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对象血清中CEA和CA125水平, 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肺癌组CEA和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 而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CEA和CA125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和CA125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结果与CEA和CA125单独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CEA和CA125水平会明显升高, 检测CEA和CA125能够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细胞自噬对吉非替尼(Gefitinib)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LC3抗体检测自噬标志物LC3Ⅱ的含量,判断Gefitinib是否诱导NSCLC Calu6和H460细胞自噬。采用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LC3b质粒转染NSCLC细胞系Calu6和H460,再用40 μmol/L Gefitinib处理细胞48 h,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分布情况。分别采用细胞自噬诱导剂依维莫司(Everolimus)、Gefitinib和Gefitinib联合Everolimus处理H460细胞,药物处理10 d后用结晶紫染色,显微镜下统计克隆数,计算不同药物刺激后细胞克隆形成数和药物对H460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Gefitinib 40 μmol/L处理细胞48 h后,明显增加LC3Ⅱ的积累,绿色荧光呈散点状分布。经Everolimus、Gefitinib和Gefitinib联合Everolimus处理后,H460细胞克隆形成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efitinib联合Everolimus处理对H460细胞的抑制率最强,两者之间有协同作用。结论 Gefitinib能够诱导NSCLC细胞自噬,并且增加细胞自噬能增强Gefitinib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56例肺癌(腺癌组24例,鳞癌组20例,小细胞肺癌组12例)、34例肺部良性疾病(良性疾病组)、3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CEA、CYFRA21-1、NSE、CA724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5组血清CEA、CYFRA21-1、NSE和CA72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癌组CEA、鳞癌组CYFRA21-1和小细胞肺癌组NSE均明显高于相应其他4组(P<0.01).腺癌组CA7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P<0.01).腺癌组CEA、鳞癌组CYFRA21-1、小细胞肺癌组NSE和腺癌组CA724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P <0.05 ~P<0.01).4种标志物单项检测时,特异性为88.9%~ 94.4%,敏感性为28.6% ~41.1%.联合检测后,特异性略下降(83.3%),但敏感性明显提高(87.5%).结论:血清CEA、CYFRA21-1、NSE、CA724水平和肺癌的病理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其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肺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在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疗效差异。方法按
照入组标准选择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吉非替尼250 mg/d治
疗,一组接受厄洛替尼150 mg/d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次要观察指标为总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
(DCR)。结果共入组50例患者,其中吉非替尼组27例,厄洛替尼组23例,吉非替尼和厄洛替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0个月和
10.0个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293),但厄洛替尼组略显优势。ORR分别为55.6%和60.9%(P=0.711);DCR分别为85.2%和
87.0%(P=0.861)。无论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还是21号外显子的L858R错义突变均可以从EGFR-TKI治疗中获益,且突变位
点的不同不能导致EGFR-TKI疗效的差异(P=0.072)。结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均是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L患者
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厄洛替尼略显优势。无论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还是21号外显子的L858R错义
突变均可以从EGFR-TKI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照入组标准选择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吉非替尼250 mg/d治
疗,一组接受厄洛替尼150 mg/d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次要观察指标为总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
(DCR)。结果共入组50例患者,其中吉非替尼组27例,厄洛替尼组23例,吉非替尼和厄洛替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0个月和
10.0个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293),但厄洛替尼组略显优势。ORR分别为55.6%和60.9%(P=0.711);DCR分别为85.2%和
87.0%(P=0.861)。无论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还是21号外显子的L858R错义突变均可以从EGFR-TKI治疗中获益,且突变位
点的不同不能导致EGFR-TKI疗效的差异(P=0.072)。结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均是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L患者
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厄洛替尼略显优势。无论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还是21号外显子的L858R错义
突变均可以从EGFR-TKI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