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锐 《当代医学》2008,14(24):158-159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ACEI硝酸酯类,a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措施外,加用丹红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钠.观察两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2.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ACEI硝酸酯类,a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措施外,加用丹红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钠.观察两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3.
棓丙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棓丙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5例行棓丙酯+低分子肝素治疗,23例行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棓丙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副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棓丙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和心电图改善均有明显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仅给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经红花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显效和有效比例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改善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是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刘蔚玲  孟林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8):1061-1063
目的:探讨棓丙酯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棓丙酯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62例,并设对照组62例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棓丙酯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彭登高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871-87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及葛根素,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每日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秦林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45-46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包括静脉用硝酸甘抽、消心痛等)、β受体拮抗剂或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口服普伐他汀。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0%,观察组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普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药、抗高血压药、降糖药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5000U脐周皮下注射,1次/12h,疗程1周。治疗前后查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量、心电图,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改变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心电图表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而且安全,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刘芹 《当代医学》2011,17(34):118-119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及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心电图改善、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1.3%,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2.6%,心绞痛持续时间为(5.2±0.3)min,发作频率为(4.1±0.6)次/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肝素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天宇 《当代医学》2009,15(9):131-13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和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药物。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及辛伐他汀,并常规应用治疗心绞痛药 物;对照组采用消心痛、阿司匹林、川芎嗪等常规治疗。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 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使抗凝、溶栓及降脂达到较好的统一,为一种 疗效迅速、可靠且临床缓解期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包括静脉用硝酸甘油、消心痛等)、13受体拮抗剂或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U,2次,d,共14d,口服普伐他汀20mg,1次/日,连服14d。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观察组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普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使用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和依诺肝素钠4000 I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14 d后分别观察两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心绞痛控制、心电图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发作,近期疗效优于单用依诺肝素钠,不良反应无增加.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住院的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3例),治疗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加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疗程为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6%,对照组为76.4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能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丹参酮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加用丹参酮注射液治疗组各28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症状缓解,心电图改变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丹参酮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1例单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低分子肝素组);41例应用杏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治疗组).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和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变化.结果:杏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依那普利、美托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生理盐水250 mL加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点滴,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和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脂水平、CRP浓度治疗前后均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比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输注,1次/d,连用14 d;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7 d。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67.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0.
韩剑树  栾岚 《当代医学》2014,(12):77-77
目的:探讨巯血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3月黑龙江省电力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32)。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