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的变化,探讨CgA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不同程度CHF患者(CHF组,49例)血清cgA、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1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CHF组血清CgA与BNP水平及LVMI的相关性.结果 CHF组血清CgA、BNP水平及LV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加;CgA与BNP、LVMI分别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8,P<0.01;r=0.61,P<0.01).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CgA水平分别与BNP水平、LVMI、NY-HA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检测CgA水平有助于判断CHF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7,(4):258-261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可溶性ST2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连续纳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依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为Ⅱ~Ⅳ级]206例及同期住院的非CHF患者(对照组)296例,均抽取静脉血检测生化常规以及血清B型尿钠肽(BNP)和s ST2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CHF组血清可溶性ST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程度加重其水平显著升高;血清可溶性ST2水平与BNP水平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2,r=0.75,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6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5,P<0.05),BNP和可溶性ST2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和0.875。结论:血清可溶性ST2水平与心力衰竭具有相关性,可以为心力衰竭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测定63例老年男性CHF患者血清T、E2水平,同时设23例同龄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①CHF组血清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组间比较T水平依次递减(P<0.05);②血清T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543,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正相关(r=0.399,P<0.05),但与血清E2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男性CHF患者血清T水平测定对其CHF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血清E2与男性CHF心功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CysC和CgA在CH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CHF住院患者共48例,其中心功能Ⅱ级组15例、Ⅲ级组17例和Ⅳ级组16例。正常体检者20例设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CysC和CgA水平。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CHF患者中CysC和Cg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并且心功能Ⅳ级高于Ⅲ级;Ⅲ级高于Ⅱ级;Ⅳ级高于Ⅱ级(P<0.01)。②血清CysC和CgA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③血清CysC水平与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CHF患者血清CysC和CgA均显著升高并且随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增高。CysC含量的增高与CgA的增高呈正相关。CysC与LVEF具有相关性,表明其参与了CHF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可以反映CHF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不同NYHA分级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脑钠肽(BNP)、钙离子(Ca2+)的相关性,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不同NYHA分级HF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入选对象的血清25(OH)D及BNP、Ca2+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D、C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25(OH)D及Ca2+水平并不随心衰严重程度逐级减少;线性回归分析发现,HF患者25(OH)D与BNP、BNP与Ca2+均呈负相关(r=0.75、r=0.55,P均<0.01),25(OH)D与Ca2+呈现正相关(r=0.49,P<0.01)。结论 HF患者25(OH)D与Ca2+水平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5(OH)D水平与BNP、Ca2+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联合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亲环素A(Cy 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表达,探讨三者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组为慢性心力衰竭(CHF)50例,选取我院同期体检证实为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Cy PA及BNP浓度,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hs-CRP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y PA、BNP和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y PA与BNP浓度呈正相关(r=0.45,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y PA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48,P<0.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BNP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76,P<0.0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血清中Cy PA、BNP和hs-CRP浓度显著升高,其可能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情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CHF组,依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为Ⅱ~Ⅳ级)及同期住院的非CHF患者(对照组)各60例,均抽血检测常规生化项目以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和H-FAB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详细记录入选者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CHF组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NT-pro BNP水平及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r=0.72,r=0.56,P<0.05);血清H-FAB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2,P<0.05)。结论:血清H-FABP水平与CHF具有一定相关性,参与了CHF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可以为CHF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和氧化应激水平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CHF)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101例,并选择同期体检者21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总抗氧化物(TAS)、过氧化脂质(LPO)及BNP水平,分析血清TAS、LPO和BNP水平变化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级别心力衰竭组之间比较,随着心力衰竭度的增加,血清TAS水平明显降低,BNP和LPO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AS与BNP和LPO均呈负相关(r=-0.910,P=0.0002;r=-0.859,P=0.000),而BNP与LPO呈正相关(r=0.956,P=0.0004)。结论血清TAS、LPO和BNP水平变化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心肌酶(CK、CK-MB)及肌钙蛋白I(c Tnl)的水平,探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ICU确诊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各30例,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入选者的性别、年龄及当天的APACHEⅡ评分。血清PCT水平的监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血清NT-pro BNP、心肌酶(CK、CK-MB)及c Tnl水平的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脓毒症休克组血清PCT水平较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PC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评分较脓毒症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休克组血清NT-pro BNP及c Tnl水平较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NTpro BNP及c Tnl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休克组和脓毒症组血清CK及CK-MB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CK及CK-MB与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呈正相关(r=0.912,P<0.01);脓毒症患者血清c Tnl与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895,P<0.01;r=0.752,P<0.01);脓毒症患者血清NT-pro BNP与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716,P<0.01;r=0.708,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能较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血清c Tnl水平及NT-pro BNP水平升高说明脓毒症患者存在心肌损伤和心功能不全,且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B型脑钠利肽(BNP)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相关性,并观察拉西地平治疗对LVH和BNP水平的影响。方法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LVH)和无左室肥厚组(NLVH),给予拉西地平治疗6个月,观察血清BNP水平和LVHI治疗前后及组间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结果拉西地平治疗前,LVH组和NLVH组血清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并LVH组高于NLVH组(P<0.01);治疗后LVH组LVMI、血清BNP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NLVH组治疗后仅LVMI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血清BNP水平与BNP和LVMI均呈正相关(r=0.31,P<0.05,r=0.45,P<0.01)。结论拉西地平不仅可以平稳降低血压,还可逆转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Hb水平对心力衰竭(CHF)患者BNP、LVMI、MWS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CHF贫血组、CHF非贫血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测定每个研究对象的Hb、BNP,LVEF,计算LVMWS和LVMI。结果CHF贫血组BNP水平、LVMWS和LVMI与CHF非贫血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LVEF低于CHF非贫血组(P〈0.01);CHF患者的Hb水平与BNP、LVMWS和LVMI呈负相关(P〈0.01)。结论CHF患者Hb水平参与心室重构,Hb水平越低心室重构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的变化,探讨sST2对心功能的评价作用及其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患者70例,将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心脏神经官能症或心律失常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sST2、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sST2、BNP水平及LV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级别越高,血清sST2、BNP水平及LVMI也越高。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ST2与BNP、LVMI均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 sST2可作为心力衰竭的标志物,且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变化及其监测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患者人院前和治疗后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采用ELISA法监测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3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心功能不全血浆BNP水平明显偏高,二者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较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水平和LVEDD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和LVEF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血浆BNP水平越高。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升高是患者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对快速诊断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迅速判断心衰严重程度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CHF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案分为Ⅰ、Ⅱ、Ⅲ、Ⅳ级,同时检测100例CHF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NT—proBNP、hs—CRP和cTnI水平。结果C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血清NT—proBNP、hs—CRP和eT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NYHAI级患者的血清NT-proBNP、hs—CRP检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检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NT—proBNP是诊断CHF较好的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hs—CRP和cTnI水平可为慢性心力衰竭(cHF)提供诊断依据,且其升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血清脑钠肽(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70例NYHA分级II~IV级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力衰竭组,25例心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的血清BNP和HCY水平,分别比较两组间血清BNP和HCY的水平,并比较不同NYHA分级患者之间的血清BNP和HCY的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BNP和HCY水平都有显著的升高(P〈0.01),不同的NYHA分级的患者组之间的比较发现,血清BNP水平在任意组之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血清HCY水平只在NYHA II级组和IV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I级组和III级组与III级组和IV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BNP和HCY水平都较正常的水平显著升高,血清BNP水平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而逐步显著提高,而血清HCY水平只在II级和IV级之间有显著的升高。血清BNP水平可能成为预测老年心力衰竭进程的重要的监测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吴贞云  宁超值 《现代医药卫生》2014,(18):2745-2746,274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261例老年CHF患者(CHF组),同时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级61例、Ⅲ级156例、Ⅳ级44例三组;另选60名心功能正常非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四组血浆NT-proBN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组与对照组比较,NT-proBNP水平、LVEDD显著升高,L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89,P〈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760,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对CHF患者心功能有重要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余飞  张珺琳  李斌  张艳  汪丹丹 《安徽医药》2011,15(12):1575-1576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对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影响。方法将54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疗程12 d。给药前及治疗后12 d分别测定血浆BNP浓度,并观察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分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浓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可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浆和肽素(copeptin)、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00例CHF患者按NYHA分级分组,NYHAⅡ级组35例,Ⅲ级组32例,Ⅳ级组33例,并设立30例健康对照组,测定Copeptin、NT-proBNP水平和LVEF,将各级心功能患者的Copeptin、NT-proBNP水平和LVEF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Copeptin、NT-proBNP水平和LVEF的关系.结果 CHF患者血浆Copeptin、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并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Copeptin与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641,P<0.01),Copeptin与LVEF呈负相关(r=-0.497,P<0.01),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 -0.518,P<0.01).结论 血浆Copeptin、NT-proBNP对CHF患者的诊断、病情判断、愈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