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公远 《健康生活》2012,(12):40-40
古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在冬季这个进补的大好时机,如何从自身健康状况出发,把食补、药补、神补三者有效地配合应用,是冬季进补的一门学问。因此,进补也是颇有讲究的。  相似文献   

2.
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此时人们的食欲大开,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比药补既经济实惠,又无副作用之虞.  相似文献   

3.
秋收冬藏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冬季是储蓄的最好季节。冬季进补,是养生家和医学家一贯的主张:冬季少汗,无论是药补还是食补,其中有效成分易于被吸收,不会随汗水排出体外;冬季人的活动量小,静大于动,最适宜进补。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为了健康长寿,应适当进补。但要科学进补才能受益。下面提供一些老年人进补的原则和方法。 食补为主,药补为辅 一般来说,食物品种多,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并且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进补时要以食补为主,需要时再药补。 分体质论补 祖国医学将人体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及阴阳平和五大类,阴寒、阳虚、痰湿、  相似文献   

5.
正从立春开始就已经进入春季了,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此时正是进补的好时机,无论是食疗或是药补都易于发挥效能。说起进补可有两类,一类为食补,一类为药补,但"药补不如食补"。春季食补宜食粥,在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热呼呼、味美可口的御寒粥,是下班回家的大人们、放学归来的孩子们以及在家休养的老人们的美餐。一碗暖彻全身的热粥,既能驱散阴寒之气,又可为人体补充养分,强身壮体,若是在其中加入一些入药食材,还有防病疗  相似文献   

6.
正国人历来有冬令进补的传统习俗。每年冬季来临,很多人的进补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而很多女性不知该如何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及生理特点科学进补,这就需要掌握女性科学进补的方法。药补不如食补:冬令进补与其服用大量补品,不如先从食补开始。因为只有食补才是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关键。而女性在食补中又可根据不同的体质,分为4种不同的食补方法。  相似文献   

7.
谈到冬季进补,古往今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以致许多人对药补或食补产生偏见。但笔者认为,既然是补,只要选择适宜,服用得当,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生活中,中老年虚证患者都十分重视进补。但一些中老年朋友在进补时,首选总是药补,花许多钱买来名目繁多的参茸膏丹,却收效甚微,或出现许多不良反应,旧病未除,又添新病。因此,进补中的"两补",即食补和药补,各有所长,不可偏废。选择进补方法,中证为优。只有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辨证选用,两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食补即饮食进补,在古代是非常受重视的,历代医家都极为推崇以食物特有的性能防治疾病是中医治疗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章磊 《健康人生》2009,(1):44-44
食补人人皆可选,药补应该有侧重 冬季进补,可以分为食补和药补两种。 食补指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进食不同品种食物,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应用的是日常饮食品种,适用的范围较广,各年龄组的人都可以通过食补方式增强体质,没有特别严格的限制,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药补不如食补”常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以致使许多对“药补”或“食补”产生不必要的偏见。 中药学家叶显纯教授认为“药补”、“食补”既然都是补就不应该厚此薄彼,只要选用适宜、服食得当,都能发挥各自的效应,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进补时看其“验”、“便”、“廉”和是否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张文 《医药与保健》2004,12(1):54-54
俗话说:“今冬进补,来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强,能让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来年开春乃至全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我国古代素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的说法。如何把食补、药补、神补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产生最大的  相似文献   

12.
食补、药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你知道按摩进补吗?所谓按摩进补,就是用手法刺激有关的经络穴位,从而达到扶正固本,祛病延年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们提起养生,都会津津乐道于健康饮食、运动健身以及时令进补。其实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古时养生家把养心神、调情志作为养生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药。  相似文献   

14.
魏俊 《健康向导》2016,(2):52-53
生活中,中老年虚证患者都十分重视进补.但一些中老年朋友在进补时,首选总是药补,花许多钱买来名目繁多的参茸膏丹,却收效甚微,或出现许多不良反应,旧病未除,又添新病.因此,进补中的“两补”,即食补和药补,各有所长,不可偏废.选择进补方法,中证为优.只有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辨证选用,两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药膳对健康人和病患者都有相当的益处,以膳为补,是一种有益的进补方法。下面介绍六则滋肾强身药膳,供君选用。  相似文献   

16.
民谚讲:"冬季进补,上山打虎。"冬季进补在我国可谓深入人心。余先生常年体弱多病,也想趁着立冬调理一下,于是食补、药补双管齐下,一个月后,身子却越来越虚弱,而且经常头晕、口唇暗紫、牙龈出血、胸口闷、四肢麻木,进补难道也能"补"出毛病?  相似文献   

17.
古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在冬季这个进补的大好时机,如何从自身健康状况出发,把食补、药补、神补三者有效地配合应用是冬季进补的一门学问,同时,补也有讲究。 1.食补:选用一些适当的食物以滋补气血,固本健身。气虚者宜多食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鲢鱼、扁豆、大枣、糯米、黄米、栗子、胡萝卜、山药等;偏于阳气不足的则可多食些羊肉、鸡肉、狗肉、鹌鹑、海虾、海参、鳗鱼、黑枣、雀肉等;偏于气阴不足的,应多食些益气养阴的食物,龟、鳖、兔肉、鸭、鹅、燕窝、木耳、莲藕、百合等但食无妨;脾胃肾虚者冬季食补还应多吃些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豆浆、鱼汤、牛奶、肉汤等。  相似文献   

18.
冬令进补汤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能量消耗增大,抵抗力相对较低,多种疾病(如感冒、哮喘、风湿、关节炎等)进入高发季节,同时,机体对营养的要求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这时,如能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冬季多发病,还能增加机体的能量储备,利于来年健康。进补的方法有食补和药补二种,以食补为佳,食补又以汤为上,古今中外都把汤视为餐桌上的第一佳肴,重视汤的营养和滋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冬天天气寒冷,是匿藏精气的季节,民谚有“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之说。对精气不足的老年人,冬季进补尤其重要。冬季进补,通常以冬至开始为宜,直至立春。进补又分食补与药补,人们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分情况选用补法。对于年轻体壮的年轻人,对寒冷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注意冬季饮食上的调整即可。其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常常想用补品补一补身体。但由于不注意进补的时间、方法和对补品的选择,盲目进补,结果有服人参而致鼻衄、四肢软弱、食欲不振等不适;不少儿童服补品而致性早熟……所以古人有“补药不可妄用”,“药补不如食补”之说。但若是身体亏虚、或大病久病之后,适当进补也是必要的,只是进补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注意进补时间。何时进补才能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