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封管方法在肿瘤患者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行美国巴德单腔三向瓣膜式PICC的10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选择SAS法(S:生理盐水10 ml,A:给药,S:生理盐水10 ml);观察组采用SASH法(S:生理盐水10 ml,A:给药,S:生理盐水10 ml,H:50 U/ml肝素盐水10 ml)。置管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堵管情况和不良反应,并通过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两种封管方法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堵管发生率为19.61%,而观察组仅为3.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指标APTT [(35.02±4.95) s、(33.98±8.95) s]和PT [(13.05±1.82) s、(13.35±1.02) s]都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均未出现血小板、粒细胞明显降低和出血倾向。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行SASH封管法安全、效果好,可明显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采用不同液体封管差异。方法将70例行PICC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观察组采用稀释肝素盐水以脉冲式封管,对两组的堵管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经卡方检验计算器1.61检验两组导管堵管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34.3%,观察组0.0%,χ2=14.49(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可来福无针密闭接头加稀释肝素盐水脉冲式封管堵管发生率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发生堵管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本院肿瘤内科268例应用PICC患者发生堵管的原因。结果:发生PICC堵管52例,堵管发生率为19.4%。堵管原因包括:静脉输注高营养液及化疗等刺激性药物后冲洗不彻底14例(5.2%);封管液剂量不足12例(4.5%);封管操作不当9例(3.4%);导管体外端扭曲、打折8例(2.9%);静脉置管时间过长及未定期冲管5例(1.9%);患者凝血功能等体质异常和患者置管手臂活动过度或摆式不恰当各2例(0.7%)。结论:PICC发生堵管的原因与选择封管液的种类、剂量不恰当,封管、冲管方法不正确,置管操作、固定不规范,置管时间过长及患者保护意识不强等有重要关联。同时与导管质量、穿刺部位及患者的疾病种类和年龄等亦有关系。护理人员应针对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便降低PICC堵管发生率,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肝素钠和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福徕喜)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封管的效果。方法:将50例PICC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用福徕喜封管;对照组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对PICC回血堵管、封管时间、导管相关感染、护理人员损伤、静脉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PICC回血堵管、静脉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导管相关感染、封管时间及护理人员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福徕喜封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福徕喜)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封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素钠脉冲式正压封管液预防乳糜性胸腹水患者中心导管(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行PICC置管的乳糜性胸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两组均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方式,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试验组采用肝素钠作为封管液。探讨肝素钠脉冲式正压封管液预防乳糜性胸腹水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血栓标志物D-D和v WF水平,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33%vs 31.67%)(P0.05)。试验组D-D水平(2.02±0.33)低于对照组(5.52±0.33)(P0.05)。试验组v WF水平(63.13±6.33)低于对照组(85.52±8.33)(P0.05)。试验组患者导管堵管、静脉炎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乳糜性胸腹水患者PICC置管时,采用肝素钠脉冲式正压封管,可以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还可改善血栓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素钠加地塞米松预防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血栓的作用。方法:115例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分为2组,均使用超声引导穿刺。观察组采用50单位/ml肝素钠稀释液40ml加5毫克地塞米松预浸泡导管,再置入导管;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40ml浸泡导管后置管。2组病人置管后均采用超声监测PICC血管,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比较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肝素钠稀释液地塞米松浸泡导管可降低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144-147
目的探索一种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预防血栓性静脉炎及血栓形成的有效、安全、方便方法。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科采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置管时将导管予125 U/mL低分子肝素钠溶液浸泡10 min再植入,输液后及带管维护期间予0.9%NS 20 mL脉冲式冲管,再予125 U/mL低分子肝素钠盐水10 mL正压封管;对照组在置管时将导管0.9%NS浸泡湿润后再植入,输液后予0.9%NS 20 mL冲管和正压封管。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穿刺侧肢体有无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青紫和浅静脉曲张等症状,记录辅助检查的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及带管时间。结果治疗组PICC置管后的静脉炎、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同步应用于肺癌患者PICC置管时肝素化导管、全程应用于PICC置管后的封管能较好地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活酶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堵管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149例肿瘤化疗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堵管的危险因素。结果肿瘤、导管尖端位置、冲管、封管不规范是PICC堵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针对堵管高风险患者给予针对性防治措施,能延长PICC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周期性预防性抗生素封管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长期带管患者中预防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价值。方法将因临床需要PICC置管并长期带管治疗的8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每隔30d采用5mg万古霉素和300U肝素钠加于5ml生理盐水封管连续封管6d,其他时间采用300U肝素钠加于5ml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采用300U肝素钠加于5ml生理盐水封管。比较两组间导管留置时间和CRBSI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77.1±33.8)d,与对照组的(68.2±28.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1,P=0.187)。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0.28/1000导管留置日,对照组为1/1000导管留置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6,P=0.232)。结论采用周期性预防性抗生素封管不能提高PICC留置时间和降低CRBSI的发生率,由于高浓度抗生素封管有潜在产生耐药菌的风险和增加患者医药费支出,不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邱玉梅 《甘肃医药》2012,(9):705-708
目的:比较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肿瘤患者输注化疗药物的静脉通路的方法。总结导管维护的有效护理措施,降低导管感染的风险。方法:对于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2例为PICC置管组,50例为CVC组。两组患者均按时完成化疗,总结置管期间的并发症。结果:PICC组中7例出现导管堵管,4例出现导管感染,PICC组置管时间为129天,每个置管维持1.8个化疗周期。而CVC组5例出现导管堵管,3例出现导管感染,置管时间为102天;比较发现年龄、性别、疾病的种类(P<0.05)无明显差异,导管感染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患者免疫力低,留置时间长,导管感染机率增加,输液接头的使用均可增加导管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B超引导改良穿刺法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 将199例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PICC常规置管化疗(常规组)85例,B超引导改良穿刺法PICC化疗(观察组)114例。观察2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并评价患者置管后舒适度。结果: 常规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置管后舒适度和首次穿刺成功率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 B超引导改良穿刺法PICC置管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小,是肿瘤化疗的理想置管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给予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45例患者采用综合PICC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PICC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管时间、舒适度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PICC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PICC置管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改进PICC封管手法及采用尿激酶封管在化疗间歇期中的运用.方法 2011年1-10月,采用1ml注射器抽取尿激酶稀释液(0.5ml生理盐水含尿激酶5000u)缓慢推注PICC导管进行封管,使尿激酶稀释液在整个化疗间歇期(不需输液)保留在PICC管腔,防止管腔堵塞,从而使患者在整个化疗间歇期内不再常规冲管且能保持导管的通畅.结果 采用新手法对15例33次PICC导管运用尿激酶封管显示,尿激酶封管能维持PICC管通畅长达22d,平均15d,通畅率达93.9%,无感染无出血发生,患者封管前后检测外周血出凝血(DIC)各项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采用新手法运用尿激酶封管能维持PICC导管通畅,经检测对患者出凝血系统无影响,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预防及处理导管堵塞的有效方法,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探索不同浓度肝素钠盐水的安全性.方法:将研究对象按置管前后日期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预防与处理导管堵塞.对照组日常使用50U/ml肝素钠生理盐水冲、封管;观察组日常使用125U/ml肝素钠生理盐水冲、封管.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使用不同浓度肝素钠盐水对PLT、APTT影响方面无差异性,P>0 05;观察组导管轻度、中度、重度堵塞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无1例因堵塞而拔管;对照组有12例因完全堵塞而拔管.结论:观察组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能预防或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并能减轻导管堵塞的程度.观察组日常使用125U/ml肝素钠生理盐水冲、封管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纽曼护理模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0月期间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纽曼护理模式,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比较2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试验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理弹性中坚韧、精神影响、忍受消极、控制、积极接受变化5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置管感染、导管破损堵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纽曼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降低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兰琳  荣秀华 《西部医学》2013,25(1):142-143
目的观察两种冲管封管方式对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1次/12h静脉输液的患者用抛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实验组采用10ml生理盐水,先8ml脉冲式冲管,剩余2ml正压封管;对照组采用5m1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2ml生理盐水肝素钠稀释液正压封管。两组平均观察72~96h,观察两组患者留置针堵管情况、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静脉留置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堵管率、静脉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理盐水封管具有和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同样的效果,而采用一管式生理盐水冲封管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降低成本,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合理使用并保护患者静脉,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可行性,保证肿瘤患者化疗准确、及时进行.方法 在行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后,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对导管进行换药、冲管、封管、输液.结果 112例患者成功置管,除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完成化疗.结论 PICC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治疗信心,便于护理,适合肿瘤患者,可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置管方法在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60倒,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在降低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80例PICC置管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PICC盲穿,而观察组则实施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效果[穿刺点渗血率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a PTT、Fbg、PT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仅对照组a PTT、Fbg、P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置管时间明显长,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中,对患者凝血功能无较大影响,其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明显降低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导管堵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复合定位法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PICC外测量法与置管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复合定位法。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包括一次置管成功率、尖端位置最佳率、导管最终到位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P<0.05;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P<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采用PICC复合定位法测量准确性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尖端位置最佳率、导管最终到位率高,能够有效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并预防及调整PICC导管异位,提高患者满意度,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