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护士职业倦怠及其与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离职意愿量表对长沙市四所省级综合性三甲医院207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维度得分为(23.20±9.71)分、去人格化维度得分为(6.43±5.81)分,均属于中度倦怠;个人成绩感得分为(32.34±9.40)分,属于高度倦怠。76.3%(158名)的ICU护士存在离职意愿,其中17.4%(36名)的ICU护士离职意愿强烈。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与离职意愿呈正相关(r=0.531,r=0.384,P〈0.05),而个人成就感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r=-0.310,P〈0.05)。结论 ICU护士职业倦怠较严重,离职意愿率较高。应注意降低ICU护士的职业倦怠感,从而减弱离职意愿,以便有效预防ICU护士离职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黄健捷 《海南医学》2009,20(2):110-112
目的了解普外科护士工作倦怠感及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南通市区3家三级综合医院的132名普外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普外科护士工作倦怠感中情绪倦怠感得分为25.56±11.02,工作冷漠感得分为6.45±5.21,均为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0.79±9.67,属于高度倦怠。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53±0.49。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情绪倦怠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63,P〈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89,P〈0.01)。结论应重视提高普外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以便更有效地降低护士的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德州地区妇产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职业暴露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为职业教育、医院管理部门提供应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客观依据和合理建议。方法以单纯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德州市5所医院,采用护士职业倦怠感量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调查问卷,对这5所医院工作超过3年的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妇产科护士职业倦怠感量表结果显示,其工作冷漠感为中度倦怠,情绪倦怠感和个人成就感属于高度倦怠。职业暴露与情绪倦怠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职业暴露与个人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职业暴露与工作冷漠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预防和缓解妇产科护士职业倦怠,应减少和控制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民营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以期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方法 采用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量表,对唐山市6所民营医院中从事护理工作一年及以上的280名在岗执业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民营医院护士职业倦怠评分为61.32±22.78,情绪衰竭维度得分28.57±10.60,去人格化维度得分11.24±7.32,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21.51±9.50;与国外Maslach常模比较,民营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国外常模;45~54岁护士倦怠程度最低(P<0.05);本科学历的护士个人成就感最差(P<0.05);儿科和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体验最严重(P<0.05).结论 民营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并且倦怠程度不容乐观,需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对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实施具体干预措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观察、调查和分析护士职业倦怠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前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情绪枯竭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护士自我效能感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显著正相关,护士自我效能感与去人格化倾向维度无明显相关性。实施干预措施后,病房、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房、急诊科护士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得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房、急诊科、ICU护士个人成就感得分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高临床护士自我效能感,可以稳定她们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发挥她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工作能力,对降低职业倦怠,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驻海岛官兵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的相关关系,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职业倦怠感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对某海防部队的328名驻岛官兵进行调查。结果①驻岛官兵职业倦怠感中情感耗竭感、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得分依次为(20.68±6.52)、(7.08±3.8)、(33.78±9.65)分,提示中、低度倦怠;②自我效能感得分为(12.58±5.61)分;③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情绪衰竭感(t=-0.19~-0.23,P〈0.05)、去个性化得分呈显著负相关(t=-0.18- -0.22,P〈0.05),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t=0.18~0.23,P〈0.05)。结论驻岛官兵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提高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改善驻岛官兵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女性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精神病专科医院100名女性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性医护人员的情绪衰竭维度得分(16.25±7.72)及去人格化维度得分(8.46±4.01)高于Maslach常模,低成就感维度得分(15.54±6.49)低于Maslach常模,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自评量表得分(40.21±8.37)、抑郁自评量表得分(45.30±8.08),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性。结论:温州市某精神病医院女性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焦虑、抑郁水平与职业倦怠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自我效能和工作环境的关系,为对护士职业倦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连云港市2所三级医院护士239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个人资料问卷、护士职业倦怠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专业护理实践环境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分别进行测量.对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和自我效能、专业护理实践环境、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各维度进行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护士情感衰竭得分为(23.95±11.11)分,去人格化得分为(7.90±6.58)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个人成就感降低采用反向计分,得分为(27.51±10.96)分,处于高度倦怠水平.自我效能和工作环境均与护士职业倦怠有关(P<0.05或P<0.01).其中,个人成就感的首要影响因素为自我效能,而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境.结论 应重视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改善护士工作环境,以更有效地降低其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为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18例精神科护士,采取职业倦怠量表、一般情况问卷展开调查.结果:118例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成就感低落,且50.8%的护士得分为3分及以上,人格解体及情绪衰竭症状较轻.在不同年龄、性别、婚姻情况、工作年限间,护士总倦怠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成就感低落,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及工作年限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与人格的相关性。方法对411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职业倦怠调查、埃森克人格问卷调查,其中,独生子女209名,非独生子女202名。分析独生子女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以及其与人格的相关性。结果职业倦怠评分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在人格解体[(6.7±1.8)分]、低成就感维度得分[(13.9±3.4)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5.9±1.3)、(11.7±3.0)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情感耗竭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医护工作者在低成就感维度的分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独生子女在该维度的低倦怠分布较低(34.4%),而中倦怠(56.0%)和高倦怠(9.6%)分布相对较高;两者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维度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独生子女医护人员与非独生子女医护人员在神经质人格特征方面得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独生子女医护人员得分[(12.9±1.4)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医护人员[(10.3±1.5)分];两组在内外向和精神质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内外向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P<0.01);神经质和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精神质与人格解体、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结论独生子女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较严重,并且其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北京市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相关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2016年3—4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丰台区14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5家,把这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社区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社区护士一般情况,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MBI)调查社区护士职业倦怠情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回收率为97.8%。结果 北京市社区护士情感衰竭维度得分为(19.4±9.6)分,去个性化维度得分为(9.5±6.5)分,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18.2±5.6)分。北京市社区护士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较美国M常模降低,去个性化维度得分较美国M常模升高(P<0.05)。北京市社区护士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较深圳市社区护士降低(P<0.05)。北京市社区护士去个性化维度得分较武汉市社区护士升高,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较武汉市社区护士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社区护士去个性化维度得分与情感衰竭维度得分有回归关系;每周工作时间、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去个性化维度得分有回归关系;年龄、岗位工龄、每天与患者接触时间、去个性化维度得分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北京社区护士职业倦怠呈现中、重度水平,尤其体现在个人成就感下降方面。亟须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预防干预体系,改善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提高社区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及正负情绪状况.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问卷(MBI)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378名社区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①社区医生的情感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高于护士(t=2.00,2.11,P<0.05).②社区医生的负性情绪高于护士(t=7.86,P<0.05).③MBI与负性情绪的心烦、心神不宁、敌意、易怒、紧张、坐立不安、害怕等因子呈正相关(P<0.05).结论 社区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不容忽视,且职业倦怠与负性情绪明显相关,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减少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实习护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6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护生去人格化与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均高于杭州护士常模(P < 0.01),2组情感耗竭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自我效能感总均分为(25.76±5.05)分,处于中等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的(29.46 ±5.33)分(P < 0.01)。不同性别、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以及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间情感耗竭和人个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去人格化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性别、学历、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的护生间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与职业倦怠、情感耗竭及去人格化得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392、-0.375、-0.519,P < 0.01),与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03,P < 0.01)。结论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给予护生多方面支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感,避免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公共卫生应急相关护士职业倦怠现状,为预防或干预护士职业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宜宾市综合性医院120名公共卫生应急相关护士和120名普通内科护士,使用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对其进行测试.结果 公共卫生应急相关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得分为26.43±10.31,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8.18±8.67,去人格化倾向得分为7.66±5.19.公共卫生应急相关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和普通内科护士对照,情绪枯竭、个人成就感方面与普通护士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去人格化倾向得分与普通内科护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公共卫生应急相关护士职业倦怠较为明显,应予以重点预防及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调查工作压力、职业认同及职业倦怠在军队医院护士中的表现形式,探究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对军队医院护士的影响方式。方法 采用基础情况量表(自编)、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及职业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对上海某军队医院护士进行便利抽样调查,所得结果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总分达到(74.46±14.27)分,处于中高度压力水平。护士职业认同总分(102.75±18.35)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职业评价项目分值最高。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中,情感衰竭项目为(19.30±10.45)分,去人格化项目为(7.27±5.93)分,低成就感项目为(27.40±9.60)分。工作压力各项得分与职业倦怠中情感衰竭项目、去人格化项目呈正相关,相关度中等;与职业认同、低成就感项目呈负相关,相关度中等。职业认同项目得分与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项目呈负相关,相关度中等,而与低成就感项目呈正相关,相关度中等。结论 军队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处于中高度水平,可通过工作压力和职业认同的调节来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傅欢香  谭颖微 《中国现代医生》2014,(10):113-115,118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护士职业倦怠状态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我市10所二甲以上级别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共269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应付方式问卷等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常模(P<0.01).常被投诉、参加过专科培训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维度呈正相关,而参加过沟通培训与其呈负相关(P均< 0.05).常被投诉与职业倦怠的去人格化呈正相关(P<0.01).参加过沟通培训班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正相关,而常被投诉与其呈负相关(P<0.05).结论 常被投诉影响到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而参加过沟通培训则能改善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成都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和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调查中心66名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心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4.89±8.76)、(8.86±5.72)、(29.79±9.18)分.中心护士与武汉市社区护士常模比较,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美国M氏医务人员常模比较,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从事专业年限、年龄是影响中心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结论 中心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职业倦怠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措施以降低护士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自我效能感对降低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在急诊科实施具体干预措施,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之后对护士进行观察和调查,分析我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改善情况。结果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干预措施实施之前,我院急诊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低,护士均处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得分、去人格化倾向得分均比较高,而个人成就感评分比较低;在干预措施实施之后,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职业倦怠量表评分发生较大的变化,情绪枯竭评分、去人格化倾向评分明显降低,而个人成就感评分明显提高,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提高自我效能感有助于降低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邯郸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护一体化协作对降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效果,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降低职业倦怠,稳定医疗护理队伍.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择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个临床科室医生、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法,即对照组按照常规工作的方法,实验组采取医护一体化协作,包 括建立医护合作小组,医护同组排班,医护联合查房等措施,职业倦怠感采用MBI-GS量表进行调研,测量医护一体化协作前后医生、护士职业倦怠得分情况.结 果 对照组医生、护士均存在职业倦怠感,护士职业倦怠感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实验组医生、护士整体职业倦怠感程度不同,对照组医护人 员职业倦怠感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感随着医护一体化协作实施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 <0.01),护士职业倦怠感降低程度较 医生更显著.结论 采用医护一体化协作可以降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感,尤其显著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提高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WLST)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方法 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75名ICU护士,分为干预组(n=37)和对照组(n=38).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每周1次的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WLST),对照组不实施WLST.采用护士工作压力调查表( NWSQ)、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MBI)于干预前、后分别对护士进行评定,比较护士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护士NWSQ的评分[(74.09±11.04)分]比对照组NWSQ评分[(85.42±13.2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BI的情绪疲倦感分量表和工作冷漠感分量表得分[( 12.33±7.21)分、(3.45±2.76)分]低于对照组[(23.97±9.46)分、(7.03±5.51)分],工作成就感分量表得分干预组[(34.18±5.07)分]高于对照组[(29.31 ±5.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技能训练对减轻ICU护士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感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