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微小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性基因编码的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通过形成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与靶mRNA特异性结合,产生转录后基因沉默,参与胚胎早期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凋亡等,具有促进或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miRNA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有望成为诊断及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是调控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酶类之一,可能是参与胚胎着床过程中细胞外基质降解的重要调节因素.有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胚胎着床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否能调控子宫内膜细胞MMP及TIMP蛋白的表达,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浓度TNF-α作用于离体的子宫内膜后,子宫内膜细胞MMP-9及TIMP-3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在胚胎着床过程中,TNF-α调控MMP及TIMP蛋白作用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在体外条件下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GFP-mESC)分化为精原干细胞(SSC)的条件,建立有效的技术平台。方法:采用部分模拟胚胎早期发育的方法,将EGFP-mESC(XY)经体外悬滴培养,制备拟胚体(EB);使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EB中分离出表达原始生殖细胞(PGC)表面标志SSEA-1的细胞;获得的细胞经2μmol/L维甲酸(RA)诱导增殖,使之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对诱导的细胞采用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性基因及蛋白的碱性磷酸酶。结果:在诱导EGFP-mESC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采用RT-PCR方法检测到了雄性生殖细胞特异表达基因Sry、fragilis、stella、Tex14等mRNA的表达;利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到SSC表面标志蛋白Stra8、integrin-α6及Hsp90α的表达。结论:采用RA体外诱导EGFP-mESC定向分化为SS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人胚胎干细胞(hES细胞)是来源于着床前的囊胚或早期人胚胎的未分化多能干细胞,有无限增殖和分化的潜力。其有正常的核型,高端粒酶活性及表现标志灵长类ES细胞的表面抗原的特性。在体外可保持未分化状态。培养4-5个月,仍具有形成来源于3个胚层所有组织的能力。此外,ES细胞还有种系传递功能(即参与受体胚胎的各种组织器官形成并可形成生殖细胞)和体外遗传学上的可操作性。从hES细胞建系方法,细胞系特征和建系条件的探讨3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及相关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胚胎干细胞(ES细胞)可分化为成熟个体的任何一种细胞类型,因而可用作细胞组织替代治疗,甚至利用其形成器官作器官移植。但其应用需解决诸如诱导分化、区分并选出已分化细胞、免疫排斥等问题。同时,由于ES细胞主要来源于体外受精的胚胎,因而ES细胞的研究与应用也产生一系列的伦理学问题。认为在充分发挥ES细胞作用的同时,也必须给予其来源者-胚胎-必要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4-细胞胚胎卵裂球全能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ao S  Sun W  Wen J  Guan Q  Zhang Q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3):155-156,W002
目的 对体外培养的4-细胞人类胚胎卵裂球发育及分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 采用控制性促超排卵获取人类卵子,体外受精获得早期胚胎,待发育到4-细胞阶段时将透明带去除,分散成为单个卵裂球进行培养,观察卵裂球发育及分化的情况。结果 20个4-细胞、2个3-细胞人类早期胚胎分散后获得单个卵裂球83个,经体外培养后有35个发育成为扩张囊胚。结论 4-细胞人类胚胎卵裂球具有发育成为完整囊胚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信号转导途径是人体生理与病理反应的共同通路之一,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密切相关。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病因复杂,但近50%RSA原因不明。辅助性T细胞1型(Th1)和Th2失衡是RSA的重要特征,近年通过对小鼠研究发现,STAT4缺陷小鼠表现Th2免疫应答优势,STAT6缺陷小鼠表现Th1免疫优势,认为STAT4途径是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细胞向Th1分化的最主要的信号转导通路。白细胞介素12(IL-12)是维持Th1/Th2平衡的中心环节,与RSA密切相关。研究发现,STAT4是IL-12调节的关键媒介,其介导的IL-12信号通路可能是RSA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离体内膜组织IL-6的分泌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体外培养EM患者(12例)的异位内膜细胞和在位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并与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作对照;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异位内膜细胞分泌IL-6的影响。结果:三种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明显不同。异位内膜细胞分泌的IL-6显著高于相应的在位内膜(P<0.01),而后者又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即IL-6分泌量异位内膜细胞>在位内膜细胞>正常子宫内膜细胞。TNF-α作用24h后可明显促进异位内膜细胞IL-6的分泌(P<0.01)。结论:异位内膜细胞可自主分泌高水平IL-6,TNF-α进一步诱导其分泌,与EM患者腹腔免疫和炎症反应相关。EM患者在位内膜细胞分泌IL-6的活性明显升高,可能导致其异位种植。  相似文献   

9.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着床前的囊胚内细胞团或早期胚胎的原始生殖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全能性(多能性)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分化潜能.人类胚胎干细胞系的成功建立以及其体外诱导分化为特定细胞、组织甚至器官的研究进展,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诱人的前景.就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定向分化及临床应用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着床前的囊胚内细胞团或早期胚胎的原始生殖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全能性(多能性)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分化潜能。人类胚胎干细胞系的成功建立以及其体外诱导分化为特定细胞、组织甚至器官的研究进展,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诱人的前景。就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定向分化及临床应用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信号通路在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调节人滋养细胞体外生长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因非意愿妊娠6~9周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正常妊娠妇女的绒毛组织,体外分离培养获得滋养细胞,经CsA和/或FAK抑制剂Y15处理后,免疫荧光检测滋养细胞FAK的磷酸化水平;BrdU检测滋养细胞的增殖;Annexin V/PI检测滋养细胞的凋亡。结果:CsA可明显提高滋养细胞FAK的活化水平,FAK抑制剂Y15可阻断CsA诱导的FAK活化,阻抑CsA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P0.05)以及对滋养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CsA可通过活化FAK信号通路促进人早孕期滋养细胞的体外生长,从而有利于正常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s,RSA)患者血清及滋养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表达与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RSA患者血清及绒毛组织中SDF-1 mRNA的表达(n=36),同期选取因非意愿妊娠7~9周行人工流产患者的血清及绒毛(n=36)作为对照组。结果:RSA患者血清及滋养细胞中SDF-1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SA患者SDF-1蛋白及mRNA低表达与流产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胚胎细胞JAR与人子宫内膜细胞RL95-2之间黏附的影响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黏附实验分别观察RU486以及岩藻糖基转移酶IV(FUT4)对JAR细胞与RL95-2细胞之间黏附的影响。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米非司酮对RL95-2细胞以及流产妇女子宫内膜中FUT4表达的调控。结果:①米非司酮抑制JAR细胞与RL95-2单层细胞之间的黏附;②米非司酮抑制RL95-2细胞以及流产妇女子宫内膜中FUT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③FUT4质粒转染RL95-2细胞后,调节JAR细胞与RL95-2单层细胞之间的黏附。结论:米非司酮通过调节FUT4的表达抑制胚胎体外黏附。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病相关因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病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对PCOS患者47例以及同期作为对照的月经规律的患者42例进行临床体征评分、内分泌指标测定,采用调查问卷法搜集其家族史等发病相关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①PCOS组患者家族中糖尿病(DM)及女性月经失调(闭经或月经稀发)的患病率大于对照组(P=0.000),二组家族中男性秃顶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COS患者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低于对照组(P=0.000);③PCOS患者24h摄入食物能量大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之间初潮时间、运动情况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低出生体重及月经紊乱的家族史均为PCO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可能与PCOS发病有关,提示了家族遗传、BW及出生后的饮食状况都可能是PCOS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卵巢中等反应和高反应患者中,比较2 000 IU、3 000 IU低剂量hCG与5 000 IU hCG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诱导卵泡成熟及随后冷冻胚胎移植(FET)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 166例接受IVF/ICSI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CG的剂量分为3组:2 000 IU(A组,n=722),3 000 IU(B组,n=722)和5 000 IU(C组,n=722),观察比较成熟卵母细胞的比例、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累计妊娠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等。结果:3组患者获得成熟卵母细胞比例(89.92%,91.40%,90.20%)和受精率(79.80%,80.07%,80.5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hCG注射日E2水平、获成熟卵数及优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3组患者每次移植的临床妊娠率(45.95%,43.97%,44.25%)、继续妊娠率(43.17%,40.91%,42.53%)、种植率(30.74%,27.78%,29.86%)及每位患者的累计妊娠率(CPR)(58.31%,53.60%,54.85%)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的OHSS发生率很低(0.00%,0.14%,0.28%)。结论:对于卵巢中等与高反应患者,2 000 IU hCG与5 000 IU hCG在诱导卵泡的成熟中发挥同样的效果,2 000 IU hCG不仅不影响妊娠结局,而且阻止了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晚发型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患者胎盘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的表达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FGR组和足月正常妊娠组的胎盘组织标本各1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FGF的表达,2组标本各选取3例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2组均见bFGF表达于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绒毛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绒毛间质细胞的胞浆。FGR组胎盘滋养层bFGF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FGR组胎盘合体结节增多,胎盘绒毛变性,基底膜增厚,微血管内皮可见突起及钙化砂粒体,自体胞质脱落。结论:FGR胎盘组织有超微结构病理改变,bFGF的表达可能是继发性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孕激素(progestogen,P)、雌激素(estrogen,E_2)和8-溴-环磷酸腺苷(8-Br-cAMP)不同组合的3种方法对人子宫内膜细胞体外诱导蜕膜化的效果。方法:收集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子宫内膜,分离纯化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ESC),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并传代,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类型。分别采用P+E_2(PE组)、8-Br-cAMP(PC组)、P+E_2+8-BrcAMP(PEC组)3种不同组合方法蜕膜化诱导处理第3代ESC,并以空白对照为对照组。显微镜下观察蜕膜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化学发光法检测3种不同蜕膜化诱导方法处理24h.48h及96h后细胞培养液中催乳素(PRL)水平,比较3种蜕膜化方法的效果。结果:蜕膜化过程中ESC形态从长梭形逐渐变为圆形,细胞体积变大,胞核增大,部分出现双核或多核,细胞边界变模糊。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蜕膜化诱导组培养液中PRL呈不同水平升高。其中PC组PRL水平及蜕膜化细胞形态均较PE组和PEC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P+8-Br-cAMP法,较P+E_2、P+E_2+8-BrcAMP法能更有效地诱导子宫ESC体外发生蜕膜化,是高效可靠、更合适的蜕膜化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拟通过比较梗阻(OA)和非梗阻性无精子(NOA)症患者精液细胞DNA倍体分析与细胞学检查结果的特点,以期建立一种无创的诊疗方案以鉴别OA与NOA。方法:NOA患者20例和OA患者10例,按照WHO方法进行精液分析诊断,获取其精液标本,液化后离心取沉淀物,1份采用体积分数70%冰乙醇重悬精液沉淀,4~C固定后用PI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倍体分析。同时,取另1份精液沉淀涂片,进行Diff-Quick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DNA倍体分析结果表明,20例NOA患者精液中均存在单倍体(1Y)、二倍体(2N)和四倍体(4N)细胞,其中2N细胞含量最高,约占71.25±8.73%。1N细胞的百分比含量为5.46±2.93%,4N细胞含量为3.28±2.54%。10例OA患者精液中有8例只存在2N细胞,含量为71.67±13.09%,未检测到1N和4N,2例未检测到各种倍体细胞。精液细胞学检查结果表明,20例NOA患者中有15例患者精液中可检测出生精细胞,5例患者精液中未检出生精细胞。10例OA患者精液中均未检出生精细胞,其中2例没有任何细胞。结论:精液细胞DNA倍体分析与细胞学检查作为2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均可作为评估患者生精功能的辅助诊疗手段,两者结合可作为鉴别OA和NOA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行短效长方案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术患者的临床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CSI助孕术的200例患者,按传统标准的hCG注射日时间(有3个卵泡平均直径≥17 mm)比较推迟2 d(+2组,n=167)、推迟3 d(+3组,n=31)和推迟4 d(+4组,n=2)ICSI助孕过程中的临床参数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与+2d组比较,平均直径≥20 mm的卵泡数有上升趋势(6.1±2.4 vs 5.4±2.3);hCG注射日最大卵泡的平均直径达到25.0±2.6 mm,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20 mm/≥14 mm比值组间差异更大(0.52±0.16 vs 0.46±0.13,P0.05),P×1 000/E2有降低趋势(0.23±0.12 vs 0.42±1.44),E2/≥14 mm的卵泡数比值有上升趋势(276.73±93.55 vs 246.23±77.03)。卵子回收率、MII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周期取消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宫外孕率及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短效长方案患者适度推迟注射hCG时间是值得推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