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慢性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的血脂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脂水平改变。方法:对上海市12家单位105例CAPD和1999例MHD患者血脂水平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CAPD和MHD患者血TG和apoB均显著增高,血HDL-ch、HDL2、apoA1和LCAT均显著低于正常,以上指标在血、腹爱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APD组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MHD组。结论:CAPD和MHD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以前者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后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其总血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所有尿毒症患者治疗前TCH,TG,LDL,ApoB显著上升,而HDL和ApoA明显下降,其中腹透治疗后明显升高,而血液透析组血脂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尿毒症患者脂质代谢已发生紊乱,腹膜透析后会进一步加重脂质代谢紊乱,降脂治疗对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同样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以下称“血透”)与腹膜透析(以下称“腹透”)对尿毒症患者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稳定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四组:糖尿病血透组及非糖尿病血透组,以及糖尿病腹透组及非糖尿病腹透组。在入选当时停用影响血脂及血蛋白质的药物,透析前与透析2个月后检测血脂、血糖,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及总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腹透组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均低于糖尿病血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血红蛋白、血糖、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腹透组血浆白蛋白低于非糖尿病血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透组较血透组更加容易出现低蛋白和高血脂的代谢紊乱,但透析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全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毒症透析患者血脂改变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入选尿毒症透析(HD)患者85例。腹膜透析(PD)患者46例.分别检测透析间期患者肾功能、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多种脂蛋白、载脂蛋白以及脂蛋白(a).统计透析至今发生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次数并计算其百分率。结果:PD患者血TG和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HD患者。其中高TG血症以及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缺血性并发症的百分率高于HD患者:而HD患者高TC血症以及脑出血等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PD患者。结论:尿毒症两种透析方式患者血脂紊乱方式有所不同,HD患者的肝素化以及PD患者显著的高TG血症可能是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类型及百分率差异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在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相比之下应用较少.1976年Popovich和Moncrief首次在临床上应用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方法治疗尿毒症以来,腹膜透析(PD)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及广泛临床应用.在美国,1979年CAPD患者不足1000人,1985年增殖12 189人,增加约12倍;在欧洲CAPD治疗从1978年的779人增至7529人,增加约10倍;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CAPD的开展更为广泛.CAPD在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疗法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为比较PD与HD的疗效做一小样本调查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钾的影响。方法对97例血液透析及45例腹膜透析均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血钾、血钠、血氯测定和比较,并调查当月患者的尿量及住院情况。结果腹膜透析组的低钾、低钠、低氯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0.0%、15.6%、37.8%,而血液透析组分别为2.1%、4.1%、1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为28.9%,而腹膜透析组为1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的血钾、血氯分别为(5.076±1.093)、(99.660±3.889)mmol/L ,腹膜透析组分别为(4.435±0.99)、(96.910±3.646)mmol/L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量>500ml者腹膜透析组占55.6%,血液透析组占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组低钾血症发生率高,血液透析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高,需要对不同透析方式的患者饮食状况进行相应的指导,不能忽视患者在使用一些药物时对血钾异常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治疗的尿毒症患者8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使用腹膜透析)和对照组(使用血液透析),每组4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钙磷代谢异常情况(包括低钙、高钙、低磷、高磷、低甲状旁腺激素、高甲状旁腺激素),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的血钙、血磷和钙磷乘积。结果:两组患者高钙、低磷、低钙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高磷和高甲状旁腺激素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发生低甲状旁腺激素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比于血液透析对于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56-59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采取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残余肾功能及并发症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州市第一医院肾内科收入尿毒症患者1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肾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6.32%,低于对照组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均是保护残余肾功能有效透析模式,但腹膜透析降低炎症指标水平更为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偏低,可考虑作为尿毒症患者首要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肾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数表法,将96例接受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PD组和HD组,每组各48例。分别于治疗前、透析3个月后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等指标,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透析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Cr、BUN、hs-CRP、IL-6、TNF-α和PCT水平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SCr、BUN、IL-6、TNF-α和PCT水平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PD组患者的hs-CRP水平低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的感染发生率(16.67%)、低蛋白血症发生率(20.83%)分别高于HD组的4.17%、4.17%;PD组的高血压发生率(10.42%)、心律失常发生率(6.25%)和充血性心衰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HD组的29.17%、22.92%、3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和HD均是保护尿毒症患者残余肾功能的有效透析模式,并发症方面也各有优势和不足,但PD对降低hs-CRP水平效果更为显著,可考虑作为尿毒症患者主要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法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监测透析 4个月和 12个月时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比积 (PCT)和血小板平均容积 (MPV) ,并与透析开始时 (0个月 )比较。结果 两种透析方式透析 4个月、12个月PLT、PCT较 0月时都有显著提高 ,但每次血液透析后血小板计数较本次透析前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腹膜透析期间PLT、PCT、MPV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提高血小板计数 ,但血液透析对患者血小板有较大影响 ,而腹膜透析可使患者血小板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2种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尿毒症病人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尿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膜透析组病人28例,血液透析组病人24例,测量病人治疗不满1个月(治疗0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的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2组透析病人的异常情况发生率.结果:腹膜透析组治疗0个月和治疗6个月的血磷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腹膜透析治疗0个月时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腹膜透析组的高磷发生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2组病人低磷、高钙、低钙、高甲状腺旁激素、低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病人而言,采用腹膜透析的方式,可对残肾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有效控制钙磷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微炎症及痛风发作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收治的尿毒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98例,其中接受血液透析51例(HD组),接受腹膜透析47例(PD组),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有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分为发作组(A组)和未发作组(NA组),按照其发生次数分为0次、1或2次、3或4次、≥5次4个等级,分别比较HD组与PD组、A组与NA组微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HD组和PD组患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例数的差异。结果 PD组体内微炎症因子水平低于HD组患者体内微炎症水平(P?<0.05);A组患者体内微炎症因子平均水平较NA组患者高(P?<0.05);PD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例数低于HD组(P?<0.05)。结论 腹膜透析相较血液透析可降低尿毒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其可能机制为腹膜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水平远低于血液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13.
比较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患者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发生率的差异,探讨不同透析方式造成血钾异常的原因。方法选取该院肾病内科HD患者32例,PD患者30例。随访6个月,每月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计算检测的血清钾离子平均数,以及发生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的次数。结果①PD组血钾平均浓度低于HD组;②PD高钾血症发生率(3.3%)小于HD 组(34.4%);③PD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10.34%)高于HD 组(0.00%)。结论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能更好地预防高钾血症,但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无论选取何种透析方式,均应防范血钾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探讨影响ghrelin水平的因素及它与炎症、营养等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名腹膜透析病人、30名血液透析病人和20名健康对照的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对透析患者的血浆ghrelin水平与营养指标、炎症指标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透析患者的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001),而腹膜透析患者和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浆ghrelin水平间无统计学差异(P=0.601)。透析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与体重指数(BMI)负相关(P=0.004),与血白介素6水平呈正相关(P=0.006),与血前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37)。另外,营养良好组、轻中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组间血浆ghreli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165),炎症反应明显组和低或无炎症反应组间血浆ghreli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423)。结论透析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间血浆ghreli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此人群的血浆ghrelin水平与体重指数负相关,而与年龄、其他营养及炎症指标等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稳定期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液透析治疗组(A组)患者50例,腹膜透析治疗组(B组)患者41例。血液透析组按患者治疗模式中有无血液灌流或血液滤过治疗再分为普通血液透析治疗组(27例)和组合型血液透析治疗组(23例)。采用麦吉尔疼痛问卷调查表对每位透析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同期的生化指标。结果:血液透析组患者瘙痒发生率及瘙痒程度显著低于腹膜透析组(P〈0.05)。组合型血液透析治疗组瘙痒发生率、瘙痒程度显著低于腹膜透析组(P〈0.01),而普通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患者比较在瘙痒发生率和瘙痒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全体透析患者中瘙痒的发生与透析方式及尿量、甲状旁腺素(PTH)和β2微球存在明显相关;在血液透析组患者瘙痒发生情况与透析方式、β2微球相关,腹膜透析组患者瘙痒发生情况与PTH相关。结论:组合型血液透析治疗模式的运用可以显著降低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瘙痒发生以及瘙痒程度。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肾替代治疗患者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卫刚  张苗  卢景奎 《现代医学》2011,39(4):419-423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的原因,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6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退出腹膜透析转向血液透析的患者设为转换组,继续行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行对比分析。结果:176例腹膜透析患者中有23例(13.1%)改为血液透析治疗,其中7例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6例为透析不充分,5例为腹透管功能障碍,3例为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其他2例。与对照组相比,转换组患者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较多,开始透析时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更低,营养不良及贫血程度较严重(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仍然是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早期肾脏替代治疗,规范患者操作程序,改善患者贫血及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技术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60例(病例组),按干体重给予EPO 100~150 u/kg,1周3次,隔d皮下注射.EPO应用前、用药2周、4周、8周抽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以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结果:EPO应用前病例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应用2周后血清瘦素水平开始下降,应用4周后,血清瘦素水平不再变化;EPO应用4周,病例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均较EPO应用前开始升高(P<0.05).结论: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正常人;EPO能有效降低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测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发生情况及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非糖尿病透析龄大于3个月规律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48人,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其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脂等生化指标,以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测定脂联素、瘦素、抵抗素等脂质因子。结果 非糖尿病腹透患者48人(男20,女28)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6.32±8.97,其中4位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展为糖尿病。根据IR中位数2.59分组,IR≥2.59组(n=24)与﹤2.59组(n=24)两组比较发现在BMI、三酰甘油、铁蛋白和脂联素、瘦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R与铁蛋白(P<0.01)、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分别成正相关(P<0.05)。结论 非糖尿病腹透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