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我院收集的217例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7例ADR中,男女患者比例为0.7∶1.0;≥60岁患者78例(占35.94%);静脉给药147例(占67.74%),口服给药59例(占27.19%);抗感染药致ADR 119例,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80例,占36.87%)。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合理、规范使用抗感染药,避免或减少严重的ADR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提示I临床医师关注ADR,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5月-2012年6月我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86例ADR报告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共81例,占94.19%,远高于严重的ADR;男性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4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为81.40%(70/86),远高于年轻患者;静脉给药致ADR发生率为60.46%(52/86),高于肌内给药和口服给药;单一用药ADR发生率为77.91%(67/86),高于联合用药;引起ADR的相关药物以病毒性肝炎治疗药物为主,共47例(占54.65%),药品种类数为34种,占所有药品种类数的64.15%。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14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集的147例AD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例ADR报告中,药物以抗茵药物居多(占52.38%)。≥60岁的老年患者居高(占46.9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55.1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51.02%)。结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近几年上报国家ADR监测网的226例报告,从临床科室、患者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50岁以上患者较多,有138例(占61.06%),其中女性(182例,占80.53%)多于男性(44例,占19.47%);静脉给药途径更易导致ADR(198例,占87.61%);ADR涉及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高(145例,占64.16%),其中以β-内酰胺类为主(91例,占62.76%);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2例,占39.02%);在关联性评价方面以很可能为主,有188例(占83.19%);严重ADR有2例(占0.88%),一般ADR有224例(占99.12%);经治疗或停药后患者均治愈或好转.结论:我院应加强ADR监测,提高ADR报告填报质量,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9年向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ADR报表135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ADR、ADR构成比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4类46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d139.26%);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1.1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8.15%);严重的ADR4例(占2.96%)。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龚善初 《中国药房》2012,(42):4002-4004
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进一步评价药品安全风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ADR报告142份,分别从ADR报告来源、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ADR关联性评价、ADR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分级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份ADR报告中,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0.99%);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1.83%);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2.25%)。结论:临床应充分评估用药安全风险,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1-2013年湖南省江永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原因,以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2013年住院部收集到的153份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ADR涉及的药品情况、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给药途径、ADR的类型情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5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ADR(占37.25%);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为主(占90.20%);所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41.83%);发生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9.05%);合用药品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结论: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护,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和宣传工作,提高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减少ADR的重复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上报的297份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类型、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0.98;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有128例,占43.09%;消化系统和皮肤系统、神经系统的损伤较为常见,分别为28.85%(90例)、26.90%(84例)、12.51%(39例);注射给药引起的ADR最多,为182例,占61.28%;ADR以医师报告为主,占64.65%.结论:ADR在临床药物治疗中较常见,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尽可能避免和减少ADR发生,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3年18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89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51例,占27.0%),其次为中药制剂(29例,占15.3%);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146例,占77.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62例,占32.8%),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57例,占30.1%)。结论: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保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10年收集的51例严重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例严重ADR报告中,中药注射剂所占比例最大(39.22%),其次为抗感染药物(21.57%),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多(54.54%),45例(88.23%)严重ADR由静脉滴注给药所致。结论:应重视严重ADR监测与报告,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收集上报的有效ADR报告420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0例ADR中,男性214例,女性206例,男女之比为1∶1.04;ADR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静脉滴注为ADR发生的主要途径,共290例(占69.05%),其次为口服给药,共81例(占19.29%);抗感染药导致的ADR为最多,共126例(占30%),其次是中药制剂,为59例(占14.05%);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共170例(占40.48%).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宣传工作,降低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26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3例ADR中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06%);抗感染药引发ADR居首位(75例,占28.52%),其次是中药制剂(56例,占21.2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03例,占39.16%)。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1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发ADR居首位(38.14%),中药制剂次之(28.81%);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1.35%);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8.14%);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1.45%),严重ADR有10例。结论:应充分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加强安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期减少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法对2013年我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收集的381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381例ADR报告中,发生ADR的男性患者(201例,占52.76%)多于女性患者(180例,占47.24%);51~70岁的中老年患者(240例,占62.99%)多于其他年龄段患者;住院患者(348例,占91.34%)多于门诊患者(33例,占8.66%);引发ADR的药物以抗感染药为主(173例,占45.41%);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327例,占85.83%);ADR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56例,占40.94%);ADR报告类型多为一般的ADR(342例,占89.76%),结果多表现为痊愈(303例,占79.53%),发生的因果关系多为“很可能”(171例,占44.88%)。结论:ADR的发生与临床密切相关,医院应予以重视,加强对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唐山市第三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上报的12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3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为96例,占78.05%;ADR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为64例,占52.03%;抗菌药物引起的ADR为35例,占28.46%;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共53例次,占总例次数(137例次)的38.69%。结论: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患者自身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应重视ADR的报告与监测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全年上报的209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途径更易发生ADR(占77.99%);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66.99%),其次为中药制剂;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59例,占42.14%),其中又以头孢匹胺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2009年收集的36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ADR性质、药品种类、抗菌药类别、涉及器官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8例ADR报告中,严重的ADR26例,占7.1%;抗菌药和中药制剂ADR报告占前2位;静脉给药引发的ADR300例占81.5%;ADR表现中以皮肤系统损害最多。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南省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肿瘤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393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所涉及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65岁中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297例,占75.5%);抗肿瘤药(98例,占24.9%)、中药注射剂和中成药(54例,占13.7%)、免疫调节剂(43例,占10.9%)发生ADR的例数居前3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382例,占97.2%);51.8%(213例次)的患者表现为全身性症状。结论:医院需重视临床用药合理性,加强ADR监测工作,降低药品使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我院35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规律,并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59例ADR中,女性患者发生概率较大(191例,占53.20%);0~10a(66例,占18.38%)婴幼儿及51~60a(65例,占18.11%)中老年人发生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179例,占40.50%)和口服给药(173例,占39.14%)为主;用药方式多为单一用药(336例,93.60%);抗感染类药物所占比例较多,占50.45%;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引起ADR例数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磷酸克林霉素;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结果多为治愈或好转。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发现漯河市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探讨ADR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和处理应对意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上报至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9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0岁患者ADR发生率较高(178例,占60.33%);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较多(241例,占81.69%);抗感染药发生ADR最多(111例次,占合计297例次的37.37%);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3例次,占合计373例次的43.70%);新的ADR为85例(占28.8l%),严重的ADR为3例(占1.02%)。结论:ADR报告与监测工作对确保临床合理用药至关重要,做好相关工作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