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肘后正中切口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传统入路中需将肱三头肌舌形或“V”形切断[1],肱三头肌是伸肘的主要动力,切断后对术后早期活动关节不利。我们在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手术时不切断肱三头肌,将骨折以克氏针顺行穿入交叉固定,术后短时间石膏固定即早期活动肘关...  相似文献   

2.
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关节损伤,约占小儿肘关节损伤的60%~70%、全身骨折的27%。临床上多数可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优点是方法简单,骨折愈合快,功能影响小,但固定不当容易导致肘内翻畸形发生。因此,控制肘内翻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本科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1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5例。结果随访1年以上,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肘内翻发生率低,是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治第2讲肱骨小头骨折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肱骨小头骨折又称之为Kocher骨折 ,临床上不太常见 ,约占全部肘部损伤的 0 5%~ 1 %。肱骨小头骨折分为两类 :Ⅰ型 :包含一个较大块骨质的肱骨小头 ,亦可累及相邻的滑车唇部。Ⅱ型 :主要累及关节软骨 ,几乎不包含骨组织。比Ⅰ型少见。应将肱骨小头骨折与肱骨外髁骨折鉴别。肱骨外髁的一部分即关节内部分是肱骨小头骨折 ,不包括上髁和干骺端 ;而肱骨外髁骨折除包括肱骨小头外 ,还包括非关节面部分 ,常累及外上髁。1 损伤机制常由桡骨头传导的应力所致 ,桡骨头象一个“活塞”样对肱骨小头进行剪切 ,故某些学者又将此骨折称之为“肱骨…  相似文献   

5.
金荷娣 《全科护理》2014,(31):2909-2910
[目的]总结经皮穿针结合石膏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病人的护理干预。[方法]对35例肱骨髁上骨折病人采取屈肘前臂旋前位经皮穿针结合石膏固定治疗,同时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优3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7%。[结论]加强肱骨髁上骨折病人经皮穿针结合石膏固定治疗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6.
背景肱骨外侧髁骨折是最易发生的肘部损伤之一,属关节内骨骺骨折,临床上对其骨折发生和其治疗的力学机制并不完善.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肱骨外侧髁在不同体位加载下的应力分布规律,探讨其骨折发生治疗机制.设计计算机模拟应力研究.单位福州大学实验力学教研室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0-01/2002-12在福州大学福建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完成,选择6岁儿童尸体肱骨标本(福建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使用仪器包括计算机,SUPER-SAP93软件,材料切割机,骨角度测量仪等.方法模拟伸屈肘及前臂旋前、中立、旋后等多种体位加载在三维有限元模型上,计算分析相应部位的应力分布状况.主要观察指标肱骨外髁和肱骨滑车部位的平均Mises应力值.结果半屈肘位时肱骨外侧髁区平均应力值最大,而伸肘时的伸肌腱作用节点应力值大于外侧髁区.结论半屈肘位时肱骨外侧髁骨折的发生以尺桡骨撞击力与重力的上下剪切作用为主;伸肘位时以伸肌腱牵拉为主的弯力偶矩可拉脱外侧髁形成骨折.肱骨外侧髁骨折的复位可利用伸肌腱的牵拉作用,而固定则尽量避免伸肌腱的牵拉.  相似文献   

7.
背景:肱骨髁部骨折是创伤骨折较难处理的骨折,由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所引起,置入内固定治疗是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目的:探讨肱骨髁部骨折后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后的力学特点以及不同方法后肘关节的功能情况。方法:交叉克氏针固定的病例分析选取2005年5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患者32例,采用后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外用肘前"8"字绷带包绕固定的方法治疗,通过肘后侧单一切口入路,直视下行骨折解剖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毕外用肘前"8"字绷带包绕固定。结果与结论: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4个月,4-7周骨折全部愈合。按Flynn评定标准,优1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3.75%。肘关节后侧入路对骨折部位显露充分,骨折易于解剖复位,且便于克氏针准确钻入固定,术后采用可微动的肘前"8"字绷带包绕固定,取得较好的疗效。由于肱骨髁部骨折的力学特点,金属植入物治疗的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决定,当肱骨髁部发生粉碎性骨折时,建议使用交叉克氏针的方法内固定,当髁部骨折块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选用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用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8例肱骨髁问骨折均采用肘后侧尺骨鹰嘴截骨翻转入路,骨折复位后用Y形钢板内固定,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按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进行评定,优11例,良14例,可3例,无差病例,优良率为89.3%。结论经鹰嘴截骨入路采用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问骨折具有显露清晰、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观察,探讨儿童髁上骨折的较为合理治疗方法。方法:本组2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外侧或肘后正中切口,处理骨折断端,清除折断间血凝块及嵌入之软组织,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1根钢丝“8”字缠绕形成张力带固定。结果:25例患儿骨折均一期愈合,随访6~15个月,优良率96%,无肘内翻发生,无神经损伤发生。结论: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可靠,能有效防止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肱骨外侧髁骨折是最易发生的肘部损伤之一,属关节内骨骺骨折,临床上对其骨折发生和其治疗的力学机制并不完善。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肱骨外侧髁在不同体位加载下的应力分布规律,探讨其骨折发生治疗机制。 设计:计算机模拟应力研究。 单位:福州大学实验力学教研室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材料:实验于2000-01/2002-12在福州大学福建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完成,选择6岁儿童尸体肱骨标本(福建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使用仪器包括计算机,SUPER-SAP93软件,材料切割机,骨角度测量仪等。 方法:模拟伸屈肘及前臂旋前、中立、旋后等多种体位加载在三维有限元模型上,计算分析相应部位的应力分布状况。 主要观察指标:肱骨外髁和肱骨滑车部位的平均Mises应力值。 结果:半屈肘位时肱骨外侧髁区平均应力值最大,而伸肘时的伸肌腱作用节点应力值大于外侧髁区。 结论:半屈肘位时肱骨外侧髁骨折的发生以尺桡骨撞击力与重力的上下剪切作用为主;伸肘位时以伸肌腱牵拉为主的弯力偶矩可拉脱外侧髁形成骨折。肱骨外侧髁骨折的复位可利用伸肌腱的牵拉作用,而固定则尽量避免伸肌腱的牵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肘后外侧小切口有序骨折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2007年,对76例手法复位失败、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术中采取有序的骨折复位方法,先复位固定肱骨远端外侧柱,后复位固定肱骨远端内侧柱。术后患肢石膏托外固定2~3周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1~6年)。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其中优61例,良15例,优良率为100%,无肘内翻发生。【结论】肘后外侧小切口及有序骨折复位固定适用于闭合复位不满意但不伴有明显神经、血管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本术式具有解剖关系简单,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便于骨折复位、固定,能有效防止骨折远端内移、内旋、内倾及预防肘内翻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肱骨髁上骨折是发生在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2~3 cm位置的相关骨折,在儿童肘部损伤中约占75%,能引起缺血挛缩、神经血管损伤、肘内翻等相关并发症,影响患儿活动及学习、生活[1-2]。目前,临床治疗小儿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多以传统石膏固定、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夹板固定等方式为主,但临床疗效存在差异[3]。本研究探讨克氏针平行固定治疗小儿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尺骨鹰嘴V形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19例。结果本组19例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17例经过1~2年的随访,手术后半年至1年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术后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3%。结论尺骨鹰嘴V形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可获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肱骨外髁骨折常发生于儿童肘部,患病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一般多发生6岁左右,最常见的的肱骨远端骨骺骨折。肱骨外侧髁骨折属于关节内骨骺骨折(Salter-Harris IV型骨骺损伤),其诊断十分困难。骨折块因受前臂伸肌总腱的牵拉而使手法复位和对位十分困难。肱骨外髁骨折如果处理方式不当,可导致肘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效果及方法。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98例明显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诊患者82例,时间为1个月~4年,肘关节屈伸功能正常,无血管神经损伤,肘内翻2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复位固定,减少再发移位及肘内翻的发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与预后结构及功能重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预防肘内翻的出现,近年出现了多种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探讨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与预后康复的关系.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2-01/2006-12本科6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年龄不大于14岁且经过X射线影像学表现确诊,所有病例均为伸直型,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n =22)和手术复位内固定组(n =47).按Gartland提出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将各组骨折分为Ⅰ、Ⅱ、Ⅲ型.②试验方法及评估: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在复位时遵循桡侧嵌插,尺侧分离,尺偏型矫枉过正成轻度桡偏,桡偏型不矫枉过正的原则;同时长臂石膏托固定患肢.手术复位内固定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克氏针固定远端.所有病例经过9~36个月的随访,通过摄患侧标准肘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治疗前后测量Baumann角及参照Flynn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评定标准分析各组Ⅰ、Ⅱ、Ⅲ型骨折的疗效.结果:纳入6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Ⅰ、Ⅱ型骨折治疗优良率无差别(P =0.455 > 0.05);Ⅱ型骨折治疗的优良率高于Ⅲ型(P =0.036 < 0.05);Ⅰ型骨折治疗的优良率亦高于Ⅲ型(P =0.002 < 0.05);手术复位内固定组Ⅱ、Ⅲ型骨折疗效结果相比较,骨折治疗优良率没有差别(χ2=0.502,P =0.479 > 0.05);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和手术复位内固定组Ⅱ型骨折疗效相比较,优良率无差别(P =1.000 > 0.05);Ⅲ型骨折疗效相比较,手术复位内固定组的优良率高于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显著(χ2=7.636,P =0.006 < 0.05).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优良率与治疗方法有密切关系,而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骨折的分型及有无并发症作出相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手法复位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关节损伤,多见于5~10岁儿童.如果治疗不当,易发生肘内翻畸形和骨化性肌炎等,甚至前臂Volkmann挛缩,手部功能丧失,造成终身残废.治疗方式有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等,治疗效果各有优缺点.2004~2009年,作者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中医整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两枚细克氏针外侧放射状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8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科2006-10收治右肘髌骨骨折患者误诊为尺骨鹰嘴骨折1例,现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0岁。主因右肘部砸伤、疼痛、活动受限2个月入院。拍X线片当时报告:尺骨鹰嘴后方有一长半弧形骨块,并有一横行透亮区。右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对位可。诊断为:(1)右肱骨内上髁骨折;(2)右尺骨鹰嘴骨折。在外院石膏固定1周后手术,术中发现尺骨鹰嘴后方表面光滑,未做内固定,行石膏屈曲90。位固定。1个月去石膏后行功能锻炼。右肘部不能完全伸直,局部疼痛,以屈肘时显著。就诊仍以尺骨鹰嘴骨折收住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方法采用手法整复,屈肘90°、前臂旋后90°和外展15°~25°用超肘夹板矫形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78例。结果经9个月至8年随访观察,75例外形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占96.15%;3例发生不同程度肘内翻畸形,占3.85%,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可降低肘内翻、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是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乐国平  张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8,12(7):1209-1212
目的: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预防肘内翻的出现,近年出现了多种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探讨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与预后康复的关系。 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2—01/2006—12本科6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年龄不大于14岁且经过X射线影像学表现确诊,所有病例均为伸直型,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n=22)和手术复位内固定组(n=47)。按Gartland提出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将各组骨折分为Ⅰ、Ⅱ、Ⅲ型。②试验方法及评估: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在复位时遵循桡侧嵌插,尺侧分离,尺偏型矫枉过正成轻度桡偏,桡偏型不矫枉过正的原则:同时长臂石膏托固定患肢。手术复位内固定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克氏针固定远端。所有病例经过9—36个月的随访,通过摄患侧标准肘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治疗前后测量Baumann角及参照Flynn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评定标准分析各组Ⅰ、Ⅱ、Ⅲ型骨折的疗效。 结果:纳入6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Ⅰ、Ⅱ型骨折治疗优良率无差别(P=0.455〉0.05):Ⅱ型骨折治疗的优良率高于Ⅲ型(P=0.036〈0.05):Ⅰ型骨折治疗的优良率亦高于Ⅲ型(P=0.002〈0.05):手术复位内固定组Ⅱ、Ⅲ型骨折疗效结果相比较。骨折治疗优良率没有差别(r=0.502,P=0.479〉0.05);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和手术复位内固定组Ⅱ型骨折疗效相比较,优良率无差别(P=1.000〉0.05):Ⅲ型骨折疗效相比较,手术复位内固定组的优良率高于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显著(x^2=7.636,P=0.006〈0.05)。 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