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是脑血管意外疾病,病死率高。它包括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缺血性中风(脑血栓形成)。该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而引起脑血管损伤所致,中老年人由于用药不当也可成为中风的诱因。因此决不可掉以轻心。易诱发中风的药物有: 降压药与升压药:高血压病病人擅自加大药物用量,致使血压过低或过高。前者造成供血不足,脑血流减慢,血液粘滞性提高,易形成脑血栓;后者因咳喘严重服麻黄素较多,导致脑内血压升高,诱发血管破裂,引起出血性中风。  相似文献   

2.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至今日,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服用一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联合使用降压药已成为共识,即使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一种药物虽然可使60%的患者降压达标,但也可选择两种低剂量的降压药联用,因为联合用药有协同降压作用。可及早控制血压,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热中风"是指夏天由于气温升高而导致的中风。热中风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种。出血性中风是指由于气温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引起血压急剧升高而导致的中风;缺血性中风是指由于身体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以致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而导致的中风。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是一种新型降压药,除降压外还有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作用[1]。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依那普利白天和夜间减少尿白蛋白排泄作用及与动态血压的关系。对象与方法对象  相似文献   

5.
脑中风急性期高血压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是脑中风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在中风过程中血压起重要的作用 ,中风急性期对血压的有效控制是救治中风的基本原则之一 ,血压能否调整在一个合理水平在很大程度影响患者的预后 ,中风后特别是急性期患者血压的控制程度一直存在很大争议。理论上 ,脑中风后降血压可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减轻脑水肿 ,以及减少梗死的出血性转化 ,但降压不当有可能导致脑灌流不足 ,使脑缺血加重[1] ,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存在过分强调降压的作用 ,而忽略其对患者的不利影响 ,因血压处理不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死亡的病例常有发生 ,我们认为无论对缺血性中风和…  相似文献   

6.
张钊  李惠霞 《农垦医学》2000,22(5):312-314
高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1/3以上患高血压。我们自1996年1月至1999年4月,通过对60~75岁老年人的体格检查,发现了大量Ⅱ期高血压患者,这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只是停留在“已经治疗服药”或“服降压药有效”阶段,因此有很多人血压控制并不理想。为了判断不同用药的降压效应,观察比较了A、B两组患者降压谷峰比值(trough:PeakA(ratio),以下简称T/P比值,此比值是1988年美国FDA提出的对降压药降压效应进行评价的临床指标,要求降压药降压T/P比值≥50%,以达到平稳降压,合理地控制血压,以防治高…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由于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影响血压稳定的因素较多,而降压药物的作用部位又比较局限,故降压药单独应用时疗效多不满意.因此,联合用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已变的越来越重要,临床研究也发现任何一种降压药物都无法对所有病人有效,只有50%~60%病人的血压得以,而联合用药可使80%以上的病人血压得到控制.本文将讨论几种联合用药的方案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卒中也称中风,是指一部分脑组织因为供血突然中断,其中的脑细胞由于缺氧而坏死的情况。引起脑组织坏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血性中风,即供应某一区域的一条脑动脉出现血流明显减少或完全受阻,大多数脑梗死是因此而发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出血性中风,这是由于脑组织内或脑周围出血,造成压迫和脑组织的损伤。 脑梗死患者在发生较大面积、持久性梗死之前,常常出现一些小的中风或警告信号应引起人们注意。 短暂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短暂性中风,可以发生于脑组织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活血熄风方对缺血性中风大鼠大脑皮层血流量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化学法复制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观察活血熄风方对模型大鼠神经症状、体质量、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大脑皮层梗死中心脑血流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较假手术组体质量下降,出现明显的神经损伤症状及脑组织水肿,梗死灶明显,大脑皮层脑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活血熄风方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症状,增加体质量,减轻脑组织水肿程度,增加脑血流量(P<0.05或P<0.01)。结论:活血熄风方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增加脑血流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维奥欣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先用降压药物如尼群地平10mg,po,tid和(或)卡托普利25mg,po,tid,连用4w,作为降压药组,然后在保持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维奥欣胶囊160mg,po,tid,同样应用4w为维奥欣组。结果:降压药组用药后血压有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与用药前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加用维奥欣治疗的血压无明显变化,血流流变学指标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维奥欣可降低高血压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赵雪君 《大家健康》2015,(2):140-141
研究发现,人体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血压在24小时内也有所不同。通常在清晨觉醒后血压持续上升,上午8~10时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下午3~6时会稍有波动。人在入睡后,机体大部分处于休息状态,新陈代谢减慢,血压也相应下降,午夜至觉醒前血压最低,血流缓慢,脑组织供血不足,血液中的某些凝血物质,如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也极易粘附在血管内膜上,聚集成凝块,特别是老年人有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内膜粗糙,则更易形成栓子,阻塞脑血管发生脑梗塞,所以脑梗塞发病在清晨为多。由此不难看出,传统的1日3次服用降压药不尽合理,而晚间尤其在睡前服用降压药更危险(当然不是指全部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2.
正脑中风为老年常见多发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一旦发病就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以防"二次中风""三次中风"。预防脑中风发作,涉及到用药、康复、饮食和运动锻炼及心理精神等多方面,其中须警惕几大误区。老年性中风分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种。缺血性中风的病因在于某支脑动脉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  相似文献   

13.
《大家健康》2013,(4):47-47
人们习惯通过服用降压药来单纯地降压,这样往往会导致两种后果,药物直接损害脏腑,以及高血压并发症相继出现。高血压是种综合性系统性疾病,病因复杂,而且与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在病理上、病因上互为因果,如动脉硬化可引发高血压,而高血压同样可导致动脉硬化,像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都是与高血压互为因果的。因此,单纯降压,只是控制血压,治标不治本,做的只是表面文章,其最后结果只能是损  相似文献   

14.
克果 《大家健康》2012,(6):26-26
脑梗死又叫脑卒中、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通常表现是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常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偏瘫等症状,患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大家健康》2013,(9):45-45
人们习惯通过服用降压药来单纯地降压,这样往往会导致两种后果,药物直接损害脏腑,以及高血压并发症相继出现。高血压是种综合性系统性疾病,病因复杂,而且与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在病理上、病因上互为因果,如动脉硬化可引发高血压,而高血压同样可导致动脉硬化,像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都是与高血压互为因果的。因此,单纯降压,只是控制血压,治标不治本,做的只是表面文章,其最后结果只能是损害  相似文献   

16.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单独口服甲巯丙脯酸(CAP)和 CAP 与阿魏酸钠(SF)联合服用后肱动脉血压、尿中 TXB_2浓度及血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CAP 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中 ACE 活性减低,有显著降压作用。但尿中 TXB_2排泄增加;SF 无降压作用,与 CAP 联合应用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 CAP 后尿中 TXB_2排泄增加受到抑制,降压作用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中风是指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外或颅内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一系列的急性临床症状。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方案贴近临床实际,对中风病有积极的综合治疗作用,具有独特优势;各种评价量表在中风病不同时间点具有不同的评价作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18.
压宁定治疗术中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压宁定术中降压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3年回顾应用压宁定降压560例,本文仅对36例原发生高血压患者麻醉前,麻醉中使用压宁定降压效果进行统计,结果 压宁定降压作用缓和,血压降至一定程度后不再过度下降,对心率影响轻微,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结论压宁定是一种安全理想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正常人在入睡之后新陈代谢的速度会减慢,血压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当高血压患者在睡前服用了降压药,特别是加量服用了降压药后,就会使降压药的作用时间与人体自调血压下降的时间相重叠,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患者的血压降得过低,甚至可因此而诱发缺血性脑中风。  相似文献   

20.
脑中风是因脑血管异常而引起的脑血管障碍的总称。脑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又称脑梗死,它是由血液凝块阻塞脑血管而发生的。这种血液凝块,可能来自脑部血管,也可能是来源于心脏、颈动脉、大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