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进针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方法,在前管内侧与腕横纹皮肤纹方向呈垂直的进针方法,患者有撕裂样疼痛。近年来我采用与腕模纹皮肤效手行进行针方法做皮内试敏,患者感觉做痛甚至无痛。经120例门诊观察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1.1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液用生理盐水配制一不要用其它注射用水配制。1.2注意部位应有前臂腕横纹上王横指正中处(患者同身指)与脱横纹皮纹平行进针注射0.1ml,患者无撕裂样疼痛或有一点微痛。2讨论2.1生理盐水配制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是等渗溶液,对皮内局部刺激小,而其它注射用水…  相似文献   

2.
2003~2004年我院内科病房采用5号小儿静脉头皮针及普通5号一次性头皮针为患者做皮试,在患者前臂掌侧下1/3处随机采用与腕横纹皮肤垂直及平行两种方法作比较,发现平行进针法,患者感觉疼痛较少。经过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青霉素皮试为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皮试结果决定着患者的用药情况。影响着病人的身体健康。所以皮试结果的判断必须严肃认真。准确无误。皮试结果分阳性和阴性。阳性又可分真阳性和假阳性,真阳性与病人自身体质有关。说明该病人对青霉素过敏,而假阳性多数与消毒液有关。所以在做皮试时消毒液会直接影响皮试的结果。因此。选择一种高效、价廉、适用的皮试消毒液在临床上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检索有关护理文献。没有发现哪种消毒液最适用于青霉索皮试的皮肤消毒,为了降低假阳性率。减轻病人因做对照试验带来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我们于2000年2月.2001年12月对2869例需做青霉素皮试的患者,分别用75%的酒精和1:80的mf—1消毒液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mf—1消毒液用于青霉素皮试皮肤消毒假阳性率明显低于75%酒精(P<0.005)。因此mf—1是用于皮试皮肤消毒最经济、最安全的消毒液。  相似文献   

4.
夏冬梅 《护理研究》2004,18(3):527-528
青霉素是临床常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其高效、低毒、价廉的特点受到重视,但使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教科书上规定过敏试验(皮内注射)部位为前臂掌侧下段内侧,但这种皮试法疼痛剧烈,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手腕掌侧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为皮试部位,与腕横纹皮纹平行进针的方法做过敏试验,显著减轻了病人的疼痛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青霉素以其杀菌消炎效果好,毒副作用小而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在临床中,我们常遇到对青霉素皮试呈假阳性反应的患者。几年来,我们对961刘青霉素皮试中呈阴性反应的患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其中:呈阳性反应的9例,占0.94%;呈假阳性反应的132例,占13.8%。现将出现假阳性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报告如下。 1 原因分析 1.1 假阳性反应中试敏过程中的不正规因素。针头刺入过深,注入药量过多、浓度过高均可造成吸收不好,皮肤发红。 1.2 患者自身的假性病状。有些护士怕担风险或经验较少,皮试部位皮肤微红或吸收不好,或者患者主诉与皮试无关的症状,即判断为阳性。 1.3 假阳性多发生在儿童,特别是周岁以内的儿童,因其皮肤柔嫩,对刺激反应敏感,患儿皮试时与操作人员不易配合,致使局部摩擦受到更大刺激,其结果也易出现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关于减轻青霉素过敏试验引起疼痛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关于减轻青霉素过敏试验引起疼痛的探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265500)康胜男,王甲,丛淑丽青霉素过敏试验在临床广泛应用,在试敏中我们发现按教课书上所讲的操作方法(即前臂内侧与腕横纹皮肤纹方向呈垂直的进针方法)进针 ̄〔1〕,病人有撕裂样疼痛。近...  相似文献   

7.
减轻青霉素皮试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霉素由于有高效、低毒、剂量选择幅度大,价格低廉等优点,迄今仍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对敏感细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但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必须做皮内试验,在试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按传统的方法,即前臂掌侧下1/3处与腕横纹皮肤方向垂直进外的方法,临床上最普遍的征象与症状是病人感觉有撕裂样疼痛,因而使该药的使用遇到了某种程度的障碍。为此我科在1996年7月一1998年10月,在查阅有关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后,根据医药学的理论,采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根指(病人的同身指)正中处与脱横纹皮肤的皮纹平行进针的方法,病人感觉有微痛,…  相似文献   

8.
青霉素皮试阳性与皮试仪结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霉素皮试阳性与皮试仪结果对照分析解放军152医院(平顶山467000)杨淑平,王志敏,刘迎利青霉素临床应用广泛,应用前需常规皮试,传统的皮试方法为皮内试验法,由于小儿皮肤柔嫩且富于血管,故易出现假阳性,且因局部疼痛,小儿不易接受。我科自1990年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碘伏对小儿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将364例病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2例,分别用0.5%碘伏和75%酒精作为皮肤消毒液,在皮试后20分钟对皮丘进行观察,并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实验组出现假阳性2例,对照组出现假阳性11例,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0.5%碘伏对皮肤无刺激,不影响皮试结果判断,能降低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可代替75%酒精作为小儿青霉素皮试的皮肤消毒液.  相似文献   

10.
碘伏对小儿青霉素皮试结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碘伏对小儿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364例病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2例,分别用0.5%碘伏和75%酒精作为皮肤消毒液,在皮试后20分钟对皮丘进行观察,并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实验组出现假阳性2例,对照组出现假阳性11例,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0.5%碘伏对皮肤无刺激,不影响皮试结果判断,能降低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可代替75%酒精作为小儿青霉素皮试的皮肤消毒液。  相似文献   

11.
夏冬梅 《护理研究》2004,18(6):527-528
青霉素是临床常用抗生素类药物 ,以其高效、低毒、价廉的特点受到重视[1] ,但使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教科书上规定过敏试验 (皮内注射 )部位为前臂掌侧下段内侧 ,但这种皮试法疼痛剧烈 ,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在临床实践中 ,选择手腕掌侧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为皮试部位 ,与腕横纹皮纹平行进针的方法做过敏试验 ,显著减轻了病人的疼痛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月 ,来我院注射输液中心接受青霉素过敏试验的病人 498例 ,其中男 2 46例 ,女 2 5 2例 ,年龄 13岁~ 68岁 ,平均 44 .7岁。随机将单日皮…  相似文献   

12.
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素是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只有皮试阴性者才可以用药。但在皮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患者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此类患者在试验后按常规观察20min,无全身反应,但局部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即为疑似阳性[1]:皮丘无增大,周围红晕大于1 cm,并有密集的小红点;皮丘增大,较硬,周围红晕大于1 cm;皮丘增大,较硬,周围有伪足;皮肤消毒处出现整片红晕。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4月~12月青霉素皮试共计4321人次,儿科980人次,其中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阳性53例,约占皮试患者数1%;假阳性424例,约占皮试患者数8%。其中3个…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与各种新型抗生素相比 ,青霉素虽然应用于临床已有 5 0多年的历史 ,具有抗菌作用强、疗效高和毒性低等优点 ,在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中 ,仍为首选药物 ,但在使用中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1 皮试阳性的问题青霉素皮试阳性结果的判定有关书籍已有明确标准。由于部分医务人员怕担风险而放宽了青霉素皮试阳性的判断 ,使某些患者本来可以选用此药而不能应用 ,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对10 0例青霉素皮试患者进行观察 ,结果皮试阴性者占 86 % ,阳性者占 4% ,假阳性者占 10 % ,对青霉素假阳性患者中 ,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 ,而从未使用过青霉素药物者…  相似文献   

14.
叶时英  黄水雅 《护理研究》2005,19(3):538-539
青霉素是临床应用较普遍的一种抗生素,多年来一直为临床医生所青睐。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受某些因素的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造成不良后果。为提高青霉素皮试结果判断的准确率,我院门诊注射室护理人员对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皮肤消毒液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霉素族药物为目前使用最多的抗生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多种因素尤其是皮肤消毒液可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增加假阳性率。作者选用1%聚维酮碘与75%酒精作青霉素皮试的皮肤消毒液,观察比较其对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假阳性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 890例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阴性1 630例,阳性50例,可疑阳性210例(其中假阳性190例)。假阳性病例与全部青霉素皮试患者比较年龄小、女性比例高、夜间皮试多(P<0.05)。结论:青霉素过敏试验假阳性率高,与受试者个体差异、皮试液的配制、医务人员等因素有关,应正确判断受试者反应、提高业务水平、培养护士责任心及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我们随机对1000例青霉素皮试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皮试阴性占84.3%,阳性者占5.1%,假阳性者占10.6%,现就其假阳性反应原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6例青霉素皮试假阳性患儿中男54例.女52例、年龄1个月~1岁42例,2~3岁30例,4~6岁21例,7~12岁13例.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而从未使用过青霉素类药物者79例(占75%),青霉素皮试结果阴阳交替出现,而曾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无过敏反应者27例(占25%).  相似文献   

18.
青霉素皮试期间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们多年的用药经验 ,将青霉素皮试期间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归纳如下 ,供临床参考。1 皮试消毒液对结果判别的影响青霉素皮试前 ,采用何种消毒剂做皮肤消毒 ,对皮试结果判断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如采用传统的消毒剂 (75 %酒精 ) ,假阳性的出现机率明显增多。据笔者随机观察 ,可占受试者的10 %~ 15 %。主要表现为局部皮丘隆起、偏硬 ,红晕直径可≥1cm。其产生原因可能系注药时消毒区酒精尚未完全挥发 ,残留者随穿刺动作渗入针孔 ,刺激局部皮肤所致。小儿因皮肤细嫩 ,皮下组织松弛 ,更容易出现假阳性。我们将 10例被基层卫生所判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科学准确实施婴幼儿青霉素皮试的方法。方法:对256例接受青霉素皮试的婴幼儿中的56例可疑阳性进行对照试验,分析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判断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结果:影响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判断结果的因素依次为生理特点、皮肤消毒剂、操作因素等,通过采用规范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判断标准及操作方法、对照试验等方法,使婴幼儿青霉素皮试阳性率由文献报道的16.2%下降到5.4%。结论:通过护理干预,采用正确的皮试方法,可有效减少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356例青霉素皮试局部潮红假阳性的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际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青霉素皮试结果呈阳性特征或接近阳性特征,但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患者可以使用青霉素而不出现过敏反应,这种阳性称为假阳性。怎样在皮试之后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是护理工作者经常面临的问题。本文根据作者积累的临床资料,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临床资料自1985年以来笔者对356例青霉素皮试呈阳性或接近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统计如下: 356例中男性128例,女性228例;1—16岁171例,17—30岁14例,31—50岁47例(见附表1)。皮试操作均用1ml注射器,41/2号皮试针头。稀释液为生理盐水,皮试液浓度为500单位/ml。在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