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对纤溶系统的影响,对37例AMI患者入院即刻、溶栓治疗(或非溶栓组一般治疗)后1、6、24h,第2、3、5、15d测周围静脉血中D-二聚体(DD)水平、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PA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A)、纤溶酶原活性(PLGA),进行动态观察,并分析其与梗死相关冠脉(IRA)再通的关系。结果表明,AMI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浆DD水平显著升高(P<0.01),PAA无变化,PAIA显著升高(P<0.01),PLGA亦显著升高(P<0.05);溶栓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溶栓前差异非常显著(P<0.001);溶栓治疗后IRA未通组与再通组相比,溶栓后6、24hPAIA前者较后者显著升高(P<0.05),PAA、PLGA及D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PAI在AMI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的病理意义,部分血栓之所以出现溶解抵抗可能与溶栓后血浆中PAI大幅度回跳有关,而IRA再通组与未通组血浆DD水平无显著差异,表明DD不能作为监测IRA是否再通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前列环素(PGI2)及血栓素A2(TXA2)变化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将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10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60例与未溶栓组44例;溶栓组连续3日测定外周血PGI2和TXA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的浓度;并计算6ketoPGF1α/TXB2比值(K/T)。结果:溶栓血管再通组(42例)的6ketoPGF1α和TXB2水平均高于溶栓血管未通组(18例)和未溶栓组,以TXB2增加的幅度更大,表现为溶栓血管再通组K/T比值显著低于后2组(P<0.01);而溶栓血管未通组与未溶栓组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另外,溶栓血管再通组中有再灌注心律失常者的K/T比值(0.77±0.07)显著低于无再灌注心律失常者(0.88±0.14,P<0.05)。结论:AMI时PGI2与TXA2平衡失调,其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冠状动脉再通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溶栓治疗时,使用药物纠正PGI2与TXA2平衡失调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不同梗塞部位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再通评价的意义。方法:对160例首次AMI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最小幅度(IVSA和LVPWA)、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距离(EPSS)和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最大速度与E峰最大速度比(A/E)。结果:①溶栓治疗者再通率为58.82%(70/119)。②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AMI)患者的LAD、EPSS和A/E在溶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1,P<0.01);溶栓再通组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患者LVPWA溶栓再通组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再通组A/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④AAMI+AIMI患者EF在溶栓再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P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治疗可限制梗塞面积,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在梗塞部位上,前壁优于下壁,AAMI+AIMI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冠脉)再通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4例AMI患者接受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为研究对象,再通组14例,未通组10例,于发病后3~4周在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或经皮穿刺冠脉内成形术(PTCA)的同时行X线左心室造影。结果:再通组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未通组(P<0.05);室壁异常活动积分未通组明显高于再通组(P<0.01),其中室壁瘤发生率再通组显著低于未通组,分别为7.14%与30.00%(P<0.05)。结论:监测LVEF及室壁局部运动是判断AMI时溶栓治疗使梗塞区冠脉再通效果的有效指标;AMI后及时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可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心功能,对改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硫酸镁(MS)对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影响。方法:100例AM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MS+UK组(MU组,52例)和UK组(48例)。MU组在静滴UK前后加用MS。结果:2组的再灌注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MU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率、4周病死率显著低于UK组(P<0.01,P<0.05);开始治疗后并发的严重心律失常(SA)、心力衰竭(HF)及梗塞后心绞痛(PIA)的发生率显著低于UK组(P均<0.05);休克、再梗塞(RI)及梗塞延展(IE)的发生率也均低于UK组(但P均>0.05)。结论:在UK静脉溶栓前后加用MS,可提高UK溶栓疗效,缩小梗塞面积,减少并发症,并有益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内溶栓(ICT)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8月~1996年12月AMI胸痛后45分钟~6小时〔平均(3.4±1.6)小时〕入院患者52例临床资料,其中1995年8月前24例行国产尿激酶ICT,1995年8月后28例行直接PTCA,以AMI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为血管再通标准。结果:ICT与直接PTCA2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41.7%和89.3%(P<0.001),再通血管残留狭窄平均为90.4%±6.7%和14.5%±10.3%(P<0.001),血管再通距胸痛发病时间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通存活患者梗塞后早期(起病后30日内)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30.0%(3/10)和4.3%(1/23),P<0.05。结论:在条件和设备允许的医院,可优先考虑直接PTCA治疗AMI,以获彻底可靠的血管再通,ICT可作为PTCA失败后的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7.
栓体舒、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栓体舒(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rtPA)和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方法:将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38例,应用rtPA溶栓)和B组(42例,应用UK溶栓)。结果:2组冠状动脉(冠脉)血管总再通率为60.0%。A组与B组冠脉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3.6%和47.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死率分别为5.3%和11.9%,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继发内脏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14.3%,A组明显低于B组(P<0.01)。溶栓再通患者病死率(0)明显低于未溶通者(21.9%),P<0.01。溶栓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发病6小时以内溶栓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8.3%,明显高于6小时~24小时溶栓者(35.3%),P<0.01。结论:rtPA用于AMI紧急溶栓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UK,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观察5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QT间期离散度(QTd)及JT间期离散度(JTd)在溶栓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溶栓成功血管再通组38例,溶栓前后QTd、JTd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溶栓失败血管未通组14例,溶栓前后QTd,JTd差异无显著意义;且溶栓后24小时QTd,JTd延长最大,发病1周后两组QTd,JTd基本恢复,提示AMI溶栓后QTd,JTd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某些心血管疾病时血浆内皮素(ET)、胆固醇(TC)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胆固醇酶法分别对34 例正常人与34 例急性心肌梗塞(AMI) 、43 例不稳定心绞痛(UAP)、25 例高血压病(HT)及21 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患者分别进行了外周血浆ET水平及TC浓度的测定。结果:AMI、HT及CHF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UAP及HT组TC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结论:血浆ET浓度与AMI、CHF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TC浓度与HT、UAP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心电图T波倒置及其意义赵洛沙魏经汉李明超刘瑞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病因。溶栓治疗的关键是使梗塞相关动脉再通,尽早恢复心肌灌注。本研究对照分析AMI患者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心电图T波倒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分24小时内T波倒置组(14例)和未倒置组(16例)。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住字期间临床表现。结果:①两组再通分别为85.7%(12例)和37.5%(6例)P〈0.01)。②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1%(1例)和37.5%(6例)(P〈0.05)。结论:早期T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地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成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检测AMI早期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丙二醛(MDA)浓度的动态变化,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探讨AMI早期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家兔AMI即刻及AMI后1、3、5、6小时民LDA前相比,血浆ET及血清MDA均升高(P〈0.05或P〈0.01)。ET峰值与MDA峰值呈正相关(r=0.7925,P〈0.01),与心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 静脉溶栓再通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把82 例AMI静脉溶栓的病人分为再通组48 例,未通组34 例,在AMI发病后(6±5.1) 月,用心脏彩超对不同部位室壁运动、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 、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 等观察。结果:前壁心肌梗塞两组间室壁运动幅度、梗塞区的室壁厚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而下壁心肌梗塞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左室形态与功能差异显著(P< 0.01)。结论:AMI早期再灌注可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与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和53例足月窒息新生儿血浆ET1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生后24小时内、第3日和第7日)。结果:患儿生后3日内重度窒息组血浆ET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均<0.01),且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0.01);第7日窒息组ET1浓度逐渐下降,轻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重度组仍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均<0.01)。生后24小时内ET1浓度最高的5例患儿4例死亡,第7日ET1浓度高于正常值上限的14例中5例3个月后头颅CT显示有脑萎缩。结论:ET1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呈正相关;ET1在24小时内显著升高及第7日持续不降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对25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进行两次测定。结果表明:PRA、AⅡ在梗塞早期(<3天),均显著高于正常(P<0.05),而梗塞后7~10天降至正常(p>0.05);出现严重合并症的AMI患者的PRA、AⅡ在早期(<3天)均显著高于无合并症组(P<0.005及P<0.01),且两者存在明显相关关系(r=0.90,P<0.001)。  相似文献   

16.
贾永平  高蕙英 《山西临床医药》1995,4(4):330-330,336
观察观察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血浆内皮素(ET)、肾素一血管紧张素浓度,结果显示第1、2周ET及肾素一血管紧张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第4,5周差异无显著性。提示这些激素水平与AMI病情演变有密切关系 。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犬急性心肌梗塞(AMI)时的左肾动脉(LRA)和左颈总动脉(LC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用二维超声动图及多普勒血流图(DE)检测冠脉支结扎前后LRA、LCCA收缩期最大肌梗塞后LRA、LCCA的RI、PI值显著升高(LCCAP〈0.01;LRA,0.05〉P〉0.01),Vmax、TVI、HR参数值有变化但无统计学差异。且心梗后30和60分钟时的参数值接近。结论:AMI后LRA、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AH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1例AHCVD合并MODS患者(MODS组)、20例AHCVD患者(AHCVD组)及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中ET1和CGRP水平。结果:MODS组及AHCVD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MODS组ET1水平又明显高于AHCVD组(P<0.01)。AHCVD组血浆CG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MODS组血浆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ET1/CGRP(E/C)比值明显高于AHCVD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浆ET1水平升高、CGRP水平降低、E/C比值严重失衡与MODS的发生相关;检测血浆ET1和CGRP水平对评估AHCVD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18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二尖瓣口面积(MVA)及血液动力学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血浆ET-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显著降低(与术前P〈0.001)。血浆ET-1水平与平均左房压(MLAP)、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MVPGmean呈显著正相关(r为0.6  相似文献   

20.
吕小平  詹灵凌  姜海行 《临床荟萃》2000,15(11):483-484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抗利尿激素(ADH)在肝硬化中的变化与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用比色法测定58例肝硬化患者血浆的NO;用ELISA法分别测定58例肝硬化患者血浆的ET和ADH。结果 NO、ET和ADH在肝硬化时均显著升高,肝功能越差,升高越明显,有腹水患者较无腹水患者显著升高:NO、ET与门、脾静脉宽度呈显著正相关(r=0.61、0.58,P〈0.05);ADH与24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