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CAR的表达;分析CAR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肺癌组织中表达是否有差异:分析CAR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有无相关性。结果(1)75例癌旁组织有7例CAR表达,75例肺癌组织有44例CAR表达,肺癌与癌旁组织CAR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1;(2)在不同的临床病理因素中,CAR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患者不同性别、年龄、吸烟与否、肿瘤大小、TNM分期等因素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组织间CAR表达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小细胞癌组织中CAR表达阳性率较高;(3)CAR的表达在肺鳞癌、腺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FHIT在大肠癌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首诊大肠癌患者60例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15例,术前均未行其他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FHIT的表达,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NM分期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HIT在大肠癌组织阳性表达率51.7%与正常大肠组织9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下调,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NM分期负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的FHIT的表达明显下调,提示FHIT作为抑癌基因,起到了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FHIT蛋白的表达下调与大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提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越差,恶性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检测肺癌手术标本、纤支镜活栓和痰液标本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41例肺癌手术标本癌组织和9例良性肺疾病肺组织手术标本以及80例肺癌和30例良性肺疾病纤支镜活检标本及全部的160例患者痰液标本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并与病理组织学、刷检细胞学和痰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肺癌组织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的阳性率[70.7%(29/4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41)和良性肺疾病组织(0/9)(P〈0.005);纤支镜活检标本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阳性率[70.0%(56/80)]高于良性肺疾病(2/30)(P〈0.005);痰液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联合痰液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敏感性(73.6%)高于单独痰液细胞学(47.1%)或痰液中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52.1%)(均P〈0.005)。与单独痰液细胞学相比。两者联合检测使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由原来的47.1%提高至73.6%(P〈0.005).阴性预测值由原来的37.9%提高至54.9%(P〉0.05),特异性不变。结论:在肺癌组织中检测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可能成为肺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痰液中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检测为肺癌无创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辅助指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FHIT(fragile histidine triadgene)基因缺失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检测42例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和p53蛋白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28/42)和76.2%(32/42).FHIT基因缺失肺癌的p5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FHIT基因正常表达的肺癌(P〈0.01)。FHIT基因缺失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FHIT基因缺失和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p16基因的表达和高危 HPV 感染(HR-HPV)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 p16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上皮肉瘤组织(CIN)、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上述标本中 HR-HPV感染。结果p16基因在宫颈癌组织、CIN、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34、0.70±0.36、0.26±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对其无显著影响(P >0.05);HR-HPV 阳性患者的 p16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HR-HPV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16基因在宫颈癌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且与 HR-HPV 感染密切相关,基因的高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I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CIN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中的阴性率分别为0%(0/20)、24.4%(11/45)、10.0%(2/20)、36.0%(9/25)和66.7%(40/60),各组间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抑制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组、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20.0%(4/20)、31.1%(14/45)和95.0%(57/60),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CIN和宫颈癌中,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FHIT和PCN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I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CIN组、CINI组、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中的阴性率分别为0%(0/20)、24.4%(11/45)、10.0%(2/20)、36.0%(9/25)和66.7%(40/60),各组间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组、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5.0%(13/20)、93.3%(42/45)和98.3%(59/60),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CIN和宫颈癌中,FHIT和PCNA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PCNA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相对定量大肠癌组织中Midkine(MK)基因的表达,探讨MK基因在大肠癌不同病理状态中的意义。方法提取34例临床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总RNA,经寡聚脱氧胸腺嘧啶逆转录,RT—PCR扩增,以内标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的mRNA相对定量MK基因的mRNA表达,比较癌组织与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K表达差异。结果34例样本中癌组织较之癌旁正常组织,MK基因表达降低(P〈0.01);其中在Duckg分期中C期、女性组、淋巴结转移、管状腺癌和浸润浆膜层组中癌组织较之癌旁正常组织表达降低(P〈0.05),其余组大肠癌组织较之癌旁正常组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癌病程晚期癌组织中MK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groupboxlprotein,HMGBl)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5例NSCLC和27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HMGBl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HMGBl在转移组的高表达(65.5%)显著高于非转移组(21.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1)。HMGBl在不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患者中,其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MGBl在NSCLC癌组织中的高表达(48.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l在鳞癌组织间质高表达率为78_3%。腺癌组织间质高表达率为40.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Bl高表达与NSCLC的转移有关,可作为肺癌患者转移、治疗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MUC1基因在不同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转移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30例乳腺癌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UC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UC1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80.8%,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8%)(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MUC1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UC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是诊断乳腺癌的指标之一,可作为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在乳腺癌病理分型的诊断方面无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NA聚合酶ε的第二大亚基(POLE2)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唐都医院胸外科实施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共20对,详细记录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信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进行POLE2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POLE2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等的关系。结果20例患者的肿瘤组织中,POLE2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高于癌旁组织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LE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OLE2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癌旁组织,与肿瘤病理特征未见明显相关性。POLE2基因可能成为未来治疗肺癌的一个潜在靶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HIT基因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对FHIT基因住点上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LOH的检测。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0例肿瘤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7.5%的原发性乳腺癌存在LOH,45%的肿瘤样本发生Fhit表达的缺失或明显下降,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FHIT基因位点的LOH及Fhit蛋白表达的缺失及下降是乳腺癌早期的和频发的事件,FHIT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HIT在40例颊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颊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FHIT蛋白在颊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5.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76.7%)。癌旁组织FHIT蛋白阳性率(76.7%)明显低于正常颊粘膜组织(90.0%,),Ⅰ+Ⅱ期者阳性率(70.58%)明显高于Ⅲ+Ⅳ期者(30.43%)。颊癌高、中分化FHIT蛋白阳性率(66.7%)明显高于低分化者(31.25%),淋巴结转移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33.3%)明显低于无淋巴转移组(60.0%),经统计学处理三者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 FHIT基因在颊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α)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子宫颈鳞癌组织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7例宫颈鳞癌患者的新鲜标本(宫颈鳞癌1组)与5例正常妇女的新鲜标本(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C/EBPαmRNA与Ki-67mRNA表达情况;35例宫颈鳞癌患者的石蜡标本(宫颈鳞癌2组)与3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石蜡标本(宫颈炎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EBPα与Ki-6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C/EBPαmRNA表达水平高于宫颈鳞癌1组;Ki-67mRNA低于宫颈鳞癌1组;宫颈炎组C/EBPα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宫颈鳞癌2组(P〈0.01),Ki-67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宫颈鳞癌2组(P〈0.05);宫颈鳞癌2组C/EBPα蛋白与Ki-6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59,P〈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C/EBPα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C/EBPα基因对子宫颈鳞癌组织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2(N-myc downstream-regulatedgene 2,NDRG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行根治性切除术子宫内膜癌患者77例,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为子宫内膜癌组,癌旁正常组织为癌旁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NDRG2基因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对数生长期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随机分为NDRG2抑制组(转染NDRG2干扰序列)、NDRG2正常表达组(转染NDRG2干扰对照序列)、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组转染48 h NDRG2基因表达,CCK-8法检测3组转染48、96 h增殖活力,划痕试验检测3组转染后培养12、24 h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3组转染48 h侵袭能力。结果子宫内膜癌组NDRG2 mRNA相对表达量(1.30±0.11)低于癌旁组(1.95±0.15)(P<0.05);FIGO分期Ⅱ~Ⅳ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者NDRG2 mRNA相对表达量(1.16±0.07、1.14±0.10、1.24±0.07)低于FIGO分期Ⅰ期、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者(1.52±0.13、1.56±0.17、1.48±0.12)(P<0.05);转染48 h,NDRG2抑制组NDRG2 mRNA相对表达量(0.48±0.11)低于NDRG2正常表达组(1.07±0.08)、空白对照组(1.09±0.16);转染48、96 h,NDRG2抑制组增殖活力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值(0.47±0.06、0.76±0.03)高于NDRG2正常表达组(0.33±0.07、0.58±0.03)、空白对照组(0.36±0.08、0.61±0.02)(P<0.05);NDRG2正常表达组、空白对照组转染48 h,NDRG2 mRNA相对表达量及转染48、96 h增殖活力O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DRG2抑制组转染后培养12、24 h划痕愈合率[(14.32±2.17)%、(34.28±4.95)%]及侵袭细胞数[(122.91±8.87)个]均高于NDRG2正常表达组[(7.14±1.52)%、(12.73±3.02)%、(104.21±2.94)个]、空白对照组[(6.82±1.24)%、(11.64±2.86)%、(99.71±5.40)个](P<0.05),NDRG2正常表达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RG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下调NDRG2基因表达可促进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6.
肺鳞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缺失与临床病理生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鳞癌组织中脆性组胺酸三联体 (FHIT)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生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33例肺鳞癌组织中 FHIT基因的表达,并分析这种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论 FHIT表达缺失是肺鳞癌的常见事件,而且与吸烟明显相关.通过检测 FHIT蛋白可能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宫颈癌诊断中价值。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45例宫颈癌组织及血浆中、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FHIT基因在宫颈癌组织及血浆中CpG岛甲基化率分别为55.6%和35.6%,正常宫颈组织中未检测出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宫颈癌组织及血浆中CpG岛甲基化改变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FHIT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与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1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设为研究组,60例良性病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肺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表达,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研究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情况,对研究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表达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肺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阳性表达率(35.0%、54.7%)显著高于对照组(19.0%、15.5%)(P<0.05或0.01);研究组女性、高分化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率高,肿瘤分期Ⅲ期、Ⅳ期患者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表达阳性率高,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呈显著正相关,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表达阳性较阴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缩短(P<0.05或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表达阳性率高,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显著相关;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可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