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微创切口行胸腺扩大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希  王治平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5):W006-W007,F003
目的:将微创小切口应用于胸腺扩大根治术,以减少手术创伤、创造美容效果。方法:重症肌无力患者10例,其中胸腺增生9例,胸腺瘤1例,全部经胸骨下段下中小切口实施胸腺扩大根治术。结果:所有病人皆顺利施行胸腺扩大根治术,无死亡和其他并发症。手术出血少,术后疼痛反应轻,恢复快,伤口愈合满意。结论微胸骨正中小切口可安全地用于胸腺扩大根治术,手术疗效好,创伤小,美容效果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微创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1例病人接受手术 ,其中房间隔缺损 3例 ,室间隔缺损 4例 ,心内膜垫缺损 1例 ,双腔右室并亚急性心内膜炎 1例 ,房间隔并室间隔缺损 1例 ,房间隔缺损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1例。皮肤切口长 6~ 9cm。【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进行手术 ,阻断时间 15~ 76min ,平均 31.3min。术中术后无死亡 ,无严重并发症 ,2 4h内全部脱离辅助呼吸 (平均 8h) ,疼痛反应轻。随诊 2周~ 8个月 ,无残余瘘 ,心功能恢复到Ⅰ级 ,疤痕隐蔽。【结论】微创胸骨正中小切口可安全地应用于多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 ,保持了常规手术的效果 ,创伤小 ,病人恢复快 ,美容效果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第二肋间胸骨横断微创伤小切口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85例行第二肋间胸骨横断微创小切口胸腺完整切除治疗的M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70.4±18.6)min;术中出血平均(50.6±19.4)mL;术后多功能监护24~72 h;术后引流量平均(90.9±32.6)mL;无术后活动性出血需2次手术者,引流管均在术后48 h内拔出;未因疼痛而用镇痛药者;伤口Ⅰ/甲级愈合;术后发生危象21例,危象发生率为4.3%(21/485),其中18例治愈,2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全组失访6例,其余病例随访6~82个月,无胸骨畸形愈合,完全缓解率46.8%(227/485)、部分缓解率40.9%(198/485),本组总有效率为87.6%(425/485).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后经第二肋间横断胸骨微创伤小切口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容、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第二肋间胸骨横断微创伤小切口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5例行第二肋间胸骨横断微创小切口胸腺完整切除治疗的M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0.4±18.6)min;术中出血平均(50.6±19.4)mL;术后多功能监护24-72h;术后引流量平均(90.9±32.6)mL;无术后活动性出血需2次手术者,引流管均在术后48h内拔出;未因疼痛而用镇痛药者;伤口I/甲级愈合;术后发生危象21例,危象发生率为4.3%(21/485),其中18例治愈,2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全组失访6例,其余病例随访6-82个月,无胸骨畸形愈合,完全缓解率46.8%(227/485)、部分缓解率40.9%(198/485),本组总有效率为87.6%(425/485)。结论充分术前准备后经第二肋间横断胸骨微创伤小切口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容、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先天性心脏病在常温不停跳下,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下,不阻断主动脉进行心内矫治术。包括房间隔缺损(ASD)7例,室间隔缺损(VAD)3例,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狭窄(PS)1例,肺动脉狭窄1例。年龄4~44岁,中位数16.1岁。【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4~48min,中位数30min,7例术后即拔管,平均辅助呼吸时间1.8h,术中平均用血140mL,术后平均输血110mL,无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栓塞、肺部和脑部并发症及伤口感染发生。病人恢复快,疤痕隐蔽。随访无残余漏。【结论】在常温不停跳下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可提高心肺保护效果,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和取得良好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6.
胸骨横断第二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365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胸骨横断第二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方法:胸骨横断第二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MG365例,总结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70. 4±18. 6)min,术中出血(60. 6±21. 4)ml,术后多功能监护 24~72h。术后引流(90. 9±32. 6)ml。48h内均拔引流管,未因疼痛而用镇痛药者。无术后活动性出血需 2次手术者。伤口Ⅰ /甲级愈合。术后发生危象 36例,其中 28例治愈, 5例自动出院, 3例死亡。随访 1~7个月,无胸骨畸形愈合。结论:上述术式疗效好,创伤小,美容效果佳。  相似文献   

7.
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 连续11例病人在低位正中皮肤小切口、部分劈开胸骨下段、不横断胸骨情况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该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与切口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部分经挑选的心脏手术,有明显的美容效果,损伤小,是一种可以推广的心脏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及医疗机械的发展,微创技术在胸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多。胸腺瘤的微创切除主要包括小切口手术方法、胸腔镜辅助胸腺瘤切除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机器人辅助下胸腺瘤的切除等手术方式。微创胸腺瘤切除术相对于传统胸骨劈开有以下优势:创伤小、术中出血少、胸腔引流液少、切口感染机会小、切口美观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微创胸腺瘤切除术得到广大医师及患者的认可,能够完成大部分胸腺瘤的切除。本文就胸腺瘤的微创外科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骨上段“J”型小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经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行胸腺切除术,观察开关胸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皮肤切口长度平均5.6±2.4cm。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比较开关胸时间(31±5min vs 45±8min)短(〈0.05)。没有发生与小切口相关的并发症。3例(12%)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8例(72%)患者症状明显缓解;4例(16%)患者症状轻度缓解。结论胸骨上段“J”型小切口胸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微创,存留体内钢丝少,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美观,有利于维持术后胸廓稳定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采用“J”型胸骨上段小切口切除胸腺。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无围术期死亡,无肌无力危象发生。结论“J”型胸骨上段小切口具有切口小,视野充分,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效果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胸腺切除及前纵隔淋巴清扫治疗重症肌无力35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34例随访2个月至5年,缓解14例,改善16例,无变化2例,死亡3例。结论;胸腺切除及前纵隔淋巴脂肪清扫治疗重症肌无力效果满意。延迟拔管或早期气管切开术,是防止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措施。胸腺肿瘤已侵及包膜或有局限性恶变的术后放疗可以减少复发,延长了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自1984年11月至1993年6月,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行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11例。年龄24~48岁。术后并发呼衰1例,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1例,气胸1例。对病情严重者于扩大胸腺切除术后时吸功能的支持,围手术期药物的应用,手术时机选择及有关围手术期处理问题作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3.
The pathophysiological role of the thymus in myasthenia gravis,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ymectomy, are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Nevertheless, thymectomy is a valuable treatment modality in selected patients with generalised myasthenia gravis. There are several types of thymectomy operation, but no one operative approach is clearly superior to the others. Total removal of the thymus gland is essential. Additional excision of associated mediastinal and cervical tissue, that may harbor ectopic thymic rests, is a controversial surgical issue. Surgeons that advocate thymectomy through small, cosmetically favourable, incisions usually believe that simple removal of the thymus gland is an adequate operation. Surgeons that emphasise the importance of removing extrathymic tissue, in addition to the thymus gland, usually favour greater operative exposure through a median sternotomy. To minimise operative morbidity, surgery for myasthenia gravis requires a multidisciplinary (neurology, surgery, anaesthesia) approach to peri-operative care.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侵袭性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的双侧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手术操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双侧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1例侵袭性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患者,双侧入路完整切除胸腺瘤及前纵隔脂肪组织,观察其疗效。结果:双侧胸腔镜手术切除侵袭性胸腺瘤达到了根治效果,术后患者肌无力症状明显缓解,同时避免了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以及单侧胸腔镜下不能清扫对侧脂肪及遗留迷走胸腺的弊端。结论:双侧胸腔镜下微创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侵袭性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同样能达到根治的效果,证实了手术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13例重症肌无力胸腺扩大切除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项咏梅  王树军  张道忠  王义 《安徽医学》2010,31(12):1454-1456
目的探讨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远期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9年7月13例重症肌无力胸腺扩大切除术的病例资料以及术后的远期疗效。结果在平均为5年(0.5~10年)的随访期内,1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2例,完全缓解率为61.5%,有效率为84.6%。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病程短和Ossermann分型为I型I、Ia型的患者有效率更高。术后病理中胸腺囊肿或增生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胸腺瘤者。结论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术前病程、Osserman分型以及胸腺病理为胸腺瘤者可能是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我科自1999年2月-2001年12月共急诊施行重症肌无力危重的外科治疗8例,其中恶性胸腺瘤4例,胸腺增生4例,结果:术后1例死亡于重症肺部感染,其余7例随访疗效满意。症状完全缓解4例,症状改善2例,症状反复1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吴克 《吉林医学》2010,(30):5271-5272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对50例胸腺切除术患者应用胸腺切除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经过顺利,手术时间60~160min,平均1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20ml,平均80ml,住院时间7~15d,平均8.5d。本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无肌无力危象发生,无气管切开,手术无上腔静脉、无名静脉损伤,无纵隔、胸骨感染。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治愈27例,改善17例,无效6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88.0%。结论:重症肌无力发病与胸腺异常有密切关系,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最本质、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胸腺增生的和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一旦明确且有手术适应证,主张尽早手术治疗,提高术后缓解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方法:1987年1月至2003年8月,我科共收治重症肌无力患才42例,运用统计软件对年龄、性别、病程、临床分型、病理类型、手术时间、术前吡啶斯的明用量、术前激素的使用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影响机械通气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临床分型、病理类型,且呈正相关.结论: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临床分型、病理类型等因素可作为是否延长机械通气的选择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胸腺瘤切除术后的重症肌无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预防术后重症肌无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金华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92例胸腺瘤切除术患者,观察并记录术后重症肌无力的发生情况,统计发生率,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重症肌无力将患者分为重症肌无力组(A组,11例)与未发生重症肌无力者(B组,81例),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整理临床资料,对比2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的危险因素。 结果 92例患者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11例,发生率为12.0%;2组患者的术前病程、合并免疫疾病、手术路径、合并前纵隔脂肪清扫术、术后肺部感染、术后放化疗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病程(>12个月)、合并免疫疾病、手术路径(开胸)、术后肺部感染是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的危险因素,合并前纵隔脂肪清扫术、术后放化疗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 胸腺瘤切除术后的重症肌无力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也较多,常见如术前病程长、合并免疫疾病、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等,因此行胸腺瘤切除术时应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对症处理措施,以降低重症肌无力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e results of 14 years' experience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myasthenia gravis are reported. Twenty-one patients (14 female, 7 male) underwent thymectomy for myasthenia gravis between 1971 and 1984.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33 years (range 14 - 57 years). The median duration of symptoms prior to surgery was 18 months (range 5 months to 35 years). The mean follow-up was 5.3 years. There were no post-operative deaths: 76% obtained benefit from thymectomy. The patients' age, sex, duration of symptoms and histology of the thymus gland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result of treatment. This series suggests that, while thymectomy is often beneficial in the treatment of myasthenia gravis, there are no accurate predictors of the outcome following surg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