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食蟹猴疟原虫一斯氏按蚊(Plasmodium cynomolgi—Anopheles stephensi)系统猴实验模型的生物学特性、用于对杀组织期抗疟药的试验方法及该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初步证明5-对氟苯氧基伯喹等药物对食蟹猴疟原虫红细胞前期有杀灭作用,并证明此动物模型适用于组织期杀灭药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使其与体内发育规律同步是筛选和研究抗疟药的重要方法。Trager等报道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体外连续培养成功后,Rieckmann又改进了体外微量测定方法,为体外培养的疟原虫用于抗疟药研究创造了条件。Lambros(1979)报道用5%山梨醇处理后达到同步发育。我们采用Lambros的方法,观察其同步发育的效  相似文献   

3.
体外连续培养恶性疟原虫的成功,为抗疟药筛选开辟了新的途径。国外用微量培养技术,测定恶性疟原虫虫株抗药性。近年来,国内已建立体外连续培养恶性疟原虫。以体外培养物为虫源,建立抗疟药体外筛选的常规方法,至今尚未见报道。 采用微量培养技术,耗量小、操作简便,符合体外药物初筛要求。但在一定的容器内培养时,适宜的培养物容量和其中所需含的  相似文献   

4.
筛选抗疟新药,寻找优于伯喹的根治间日疟药物,需要建立动物模型和筛选方法。国内过去曾用鸡疟愿虫感染小鸡进行根治间日疟药物的筛选,但鸡疟模型不能准确可靠地反映杀组织期化合物的疗效,而且小鸡容易死亡,故实用价值不大。为此,建立鼠疟和猴疟模型很有必要。我们用了相当长的时间,解决了建立鼠疟和猴疟模型的各项技术问题,主要的有:①从英国引进的斯氏按蚊(Anophelesstephensi Liston,1901)Hor株,在实  相似文献   

5.
弓蛔虫类是导致幼虫移行症的重要病原虫。虽然已有乙胺嗪和左旋咪唑用于治疗弓蛔虫病,但疗效并不满意。为此,我们用犬弓蛔虫Ⅱ期幼虫对160种尼泊尔传统药进行了杀线虫活性的筛选。方法如下: 用对斯里兰卡生药的杀线虫活性筛选的同样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时孵化所用药液的配制系将10g生药切碎,用热水(100ml×2)提取2h,提取液用棉花过滤后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冻干粉末溶于0.75%盐水配成10mg/ml的药液即成。若药液发浑则稀释至5mg/ml,仍发浑则用棉花过  相似文献   

6.
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发生及多药耐药性虫株的出现,促使人们寻找新的抗疟药,特别是从民间草药筛选抗疟植物药。作者对来自苏里南苦木 Quassia amara L.和波纹苦木(拟)Q.undulata(Giull and Perr)D.Dietr 的6种提取物进行了体内抗疟活性筛选。采用腹腔接种寄生有伯氏疟原虫的红细  相似文献   

7.
<正> 常用的抗疟药有氯喹、伯氨喹和奎宁,近年来发现,许多新型抗疟药或抗菌药防治疟疾,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 (一)(甲氯喹mefloquine)[1]本药是一种与奎宁相关的4—喹啉甲醇衍生物,对子孢子和红外期疟原虫无作用,但可杀灭  相似文献   

8.
我国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国热带医学》2002,2(3):285-286
为了疟疾防治工作的需要和规范全国抗疟药物的使用,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多次组织专家深入疟区调查研究和召开专门会议论证,制定了《我国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要求各地参照执行。为了便于各地卫生医务人员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科学地选择抗疟用药方案,做到合理、规范用药,本刊特将该方案刊出,并根据方案推荐使用的抗疟药物的各种制剂规格含量列表附录于后,供各级医药卫生人员了解、查对和正确地按规范的基质量计算抗疟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9.
戊巴比妥钠对鼠疟原虫红外期发育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鼠疟原虫红外期的研究中,为了观察其生物学特征、抗疟药物对红外期的作用、门静脉灌注子孢子以提高红外期原虫的密度等,常需在此期间将动物麻醉,以利操作。戊巴比妥钠是麻醉大白鼠常用药物,该药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但对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yoelii By265 strain)红外期  相似文献   

10.
为抗疟药物的筛选、杀虫剂毒力毒理试验以及疟疾虫苗的研制等试验提供成批标准化微小按蚊品系。用人工交配法 ,在室内饲养繁殖微小按蚊至 2 2代 ,同时对微小按蚊生态习性作了一些观察  相似文献   

11.
疟疾红内期免疫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疟原虫在宿主红细胞内的免疫调节机制其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归纳近几年来有关疟疾红内期免疫调节机制的部分文献、资料。结果疟原虫通过免疫逃避,诱导宿主免疫细胞凋亡及对免疫细胞的调节等手段得以在宿主体内存活。结论疟原虫对免疫系统调节机制的阐明将有利于疟疾疫苗及抗疟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体外抗螨有效的中药挥发油。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获取蠕形螨,镜下观察不同中药挥发油对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抑杀作用,并设立新肤螨灵软膏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进行体外抗螨活性筛选。应用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实验和急性皮肤毒性实验。结果:丁香、枳壳、细辛、桂皮、良姜和花椒6种中药的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抑杀蠕形螨效果,对2种蠕形螨均有明显的抑杀作用,其中丁香、细辛2种中药挥发油对毛囊蠕形螨的抑杀效果优于皮脂蠕形螨(P<0.05) 。丁香挥发油对家兔完整皮肤的刺激评分为0.2,破损皮肤的刺激评分为0.3,无明显毒性。结论:丁香、枳壳等6种中药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抑杀蠕形螨活性,其中丁香挥发油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蠕形螨活性且具有皮肤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青芳素是近年来我国首先从中草药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中提取出来的新型抗疟药。实验证明,青蒿素对红内期疟原虫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其特点为:血内原虫消失较其它抗疟药如氯喹等为快;疗后血内原虫复燃率较高。为了进一步探索青蒿素的抗疟作用及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我们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体内外的吞噬作用及溶酶体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两个方面,探讨了青蒿素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给予单一抗疟药治疗无效的皮肌炎患者联合使用抗疟药物,观察其皮肤症状和体征是否获得明显改善。设计:1991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期间,对接受治疗的17例患者进行系列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机构:学院中心的一所流动医疗皮肤病诊所。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症状的成年发病型皮肌炎患者,并在本诊所随访6个月以上。排除了无法评估其皮肤症状治疗效果的病例。干预: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疟药、强的松、甲氨蝶呤以及其他药物。主要观察指标:医师观察和患者汇报的红斑、瘙痒和受累皮肤范围的改善。结果:17例患者中有7例仅通过使用抗疟药物就使…  相似文献   

15.
<正> 本研究应用扫描电镜初次对约氏疟原虫约氏亚种(Plasmodium yoelii yoelii)的卵囊、成孢子细胞及子孢子的表面形态构造进行了详细观察,为对疟原虫蚊期生物学及抗疟药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病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较普遍,这一疾病与中间宿主水中小螺有关。目前,主要是通过杀灭这一地方病的传播者来控制血吸虫病。虽然化学疗法是控制血吸虫病的诸多方法之一,但在发展中国家合成化合物比天然制品如植物提取物昂贵得多。所以自从商陆皂甙的抗血吸虫病活性发现以来,从植物中分离天然杀软体动物成分已受到很大的重视。Adewunmi和S0fowora曾对尼日利亚的植物提取物的杀软体动物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结果杀软体动物活性多数可能是由各种皂甙的存在引起的,而萜类、查耳酮、黄酮甙也有杀软体动物性质。  相似文献   

17.
使用药物防治疟疾是消灭疟疾综合措施中的重要一环。自从发现奎宁能治疗疟疾以来,曾从奎宁的结构改造方面寻找出氯喹、伯喹等有效抗疟药。1959年在哥伦比亚发现有抗氯喹的恶性疟原虫后,世界各国更致力于寻找新的抗疟药。但迄今还没有找到较理想的新抗疟药。现在常用的抗疟药主要是氯喹、奎宁、伯喹和乙胺嘧啶。  相似文献   

18.
磷酸咯萘啶是我国自行合成的苯并萘啶类抗疟药,药理实验和临床结果均表明其抗疟作用明显,毒性远小于氯喹、哌喹、阿的平等抗疟药,与氯喹、哌喹、阿的平、青蒿素等抗疟药无交叉抗性[1]。是目前我国恶性疟流行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药物。其定量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2]、荧光分光光度法[3]。对其肠溶片,目前采用的是紫外分光光度法。本工作建立了RPHPLC法检测磷酸咯萘啶肠溶片含量的方法,测定过程中辅料或有关杂质无干扰,可用于磷酸咯萘啶肠溶片剂的质量监控。材料和方法药品与试剂 磷酸咯萘啶对照品和肠溶片均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上海…  相似文献   

19.
鼠疟模型已应用于抗疟药筛选、疟疾免疫和病原学等方面的研究,但宿主的体重增长及其免疫状态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小鼠品质规格对研究结果的科学评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用不同体重的小鼠接受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攻击或血传感染,了解上述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为该动物模型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自2010年实施消除疟疾行动以来,我国疟疾消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2017年全国首次实现无本地病例报告。以传染源管理为核心的“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的消除疟疾总体策略及“1-3-7”监测与响应工作模式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指导各级各地卫生医疗机构合理规范使用抗疟药,原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抗疟药使用规范》(WS/T485-2016)的卫生行业标准,对抗疟药的使用原则、药物选择及用药方案进行了规定。本文就该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解读,并对当前抗疟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消除疟疾产生的可能影响进行述评,为临床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抗疟药使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