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探析新安医家对李杲脾胃学说的发展与继承情况。提炼李杲《脾胃论》一书中脾胃学说的主要学术思想,并研究新安地区代表性新安医家相关的学术思想,探明各代表性新安医家脾胃学说的理论源流,探析新安各家对李杲脾胃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新安医家受李杲脾胃学说影响深远,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挥与创新,如汪机受其影响首创“固本培元”学说,孙一奎结合医易之理,创“命门动气说”,罗周彦首“将元气分元阴、元阳”,创培补元阴元阳四方;吴澄著《不居集》,首倡“理脾阴”一说;新安医家形成了临床以调理脾胃为基本的治法,近现代新安医家王仲奇、程雁宾也在前人之基础上有所发挥。  相似文献   

2.
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元代·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王氏先与李杲同师于张元素,而王氏年辈较晚,元素逝世后,又习业于李杲。因此,王氏的学术思想,渊于《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又受历代诸医家,尤其是张元素的脏腑议病和李杲的脾胃学说的深刻影响。他敷陈李杲的医学理论,如“用药法象”和“伤寒辨证”都有独特见解。王氏所著《汤液本草》,总结了李杲的用药法则;所著《此事难知》、《医垒元戎》,阐述了李杲的伤寒辨证及其治伤寒的大法。其理论和用药都超出和发展了仲景论治的范围。又著有《阴证略例》等书,其中《阴证略例》是其代表作。兹将其对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3.
自《脾胃论》问世,历代医家对李杲创导的“脾胃学说”奉为要旨,叶天士称誉:“脾胃为病,最详东恒。”(《临证指南》)毋庸置疑,《脾胃论》在中医学术发展中具有深远影响。然追本溯源,  相似文献   

4.
论李杲“阴火”学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胃内伤”学说是李杲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而“阴火”论、“甘温除热法”,以及在方药配伍上重补益阳气与升阳散火相结合,也是李杲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认为:“阴火”论、“甘温除热法”,以及在方药配伍上重补益阳气与升阳散火相结合,构成了李杲“脾胃学说”的三纲鼎立之势,这些既是李杲“脾胃学说”的主要精华,也是李杲丰富、发展祖国医学的重要贡献。本文就李杲“阴火”的形成、性质以及治疗等主要内容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诊断与脾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胃学说是李杲基于《内经》、《难经》,从学于易水张元素,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系统理论。他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要论点,对疾病多种证候,综合分析其机理,得出规律性的辨证方法,这正是中医诊断学与脾胃学说相关的主题。今从脾胃学说的角度,就诊断学源流及其内容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李杲是我国“脾胃学说”的创导者,而“阴火”论又是李杲内伤脾胃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李杲提出“阴火”学说后,七百多年来,古代医家根据各自的学术见解、医疗环境以及师承关系等,阐释“阴火”者代不乏人。清·林佩琴说:“‘阴火’,五脏六腑游行不归经之火”。“治‘阴火’,气从脐下起,大补阴丸,坎离既济丸”(见《类证治裁·火门》)。晚清荆州宝辉在其《医医小草》中讲“阴火”、“阳火”时说:“阳火可釜底抽薪,阴火宜导龙归海。”这些论述对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7.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著名医学家李杲所创立的名方,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很多后世著作均将其作为益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但如何正确理解补中益气汤的方剂配伍关系,确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笔者据李杲有关著作,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李杲在其所著的《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诸书中,强调了脾胃在人体内的重要性,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为升降之枢,在人体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治疗疾病时,多从脾胃入手,后世称他为“补土派”的代表.但是,李杲在这一学说中,提出来气虚发热的理论认识,由于论述简洁,后世医家对此展开了广泛的争论,至今仍未达到统一.尤其对李杲提出的“阴火”概念,更是各抒已见.笔者认为,李杲所论“阴火”,应包括心火和肝肾相火,因在其著作中既有“心火者,阴火  相似文献   

8.
李杲(1180~1251),字明之,世居真定(今河北省保定市)的东垣地区,因此晚年自号“东垣老人”。李杲一生著作颇多,集中反映他最主要的医学理论脾胃学说的则是《内外伤辨惑论》和《脾胃论》。由于他重视脾胃,并强调脾气升发的一面,因而他在治疗上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对脾胃升阳益气药物的运用和处方。处方遣药中有许多是3味药组合应用的,我们将这种3味组合形式暂且称之谓“角药”。  相似文献   

9.
李杲,字明之,元代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东垣为真定古地名,故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人称李东垣。从学于易水张元素,著《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等。脾胃内伤学说是李杲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而“阴火论”、“甘温除热法”,以及在有关方剂的创制上,也是李杲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及研究相关资料,兹就“阴火”的来源和治疗择要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阴火学说溯源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李杲),宗《内经》要旨,根据《素问·调经论》“阴虚生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薰胸中,故生内热”的理论.继承并发展了刘元素的相火学说。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龚琼模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年,现任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导师。笔者跟随龚老多年,受益匪浅,现将龚老多年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特点总结如下。1 效法张、李、叶,脾胃有独见 在脾胃学术上,龚氏推崇张机、李杲、叶桂三大医家,认为张氏《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脾胃病证治之先河,李氏《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等著作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脾胃理论,堪称脾胃学派之正宗,叶氏补充了脾胃学说,提出了“胃阴”观点,  相似文献   

12.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宋金时真定(今河北省保定市)人。李杲从张元素学医,继承了张氏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并有所阐扬和发展。他在张氏脏腑议病的启示下,深刻研讨了《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并通过长期临证实践,积累了治疗内伤病的丰富经验,独树一帜,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形成了“脾胃学说”,成为补土派的创始人,为充实和发展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杲的著述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在这些著作里,  相似文献   

13.
赵瑞占  杨荣利  董淑兰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69-1170
纵观脾胃学说发展,以李杲代表作《脾胃论》问世为标志,诸多医家论及脾胃,多重在生发脾胃阳气,而少论及脾胃之阴.笔者认为:脾胃毕竟是一脏一腑,其生理病理特点有别,临床表现、治疗法则等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杜洋 《山西中医》2009,25(7):1-4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创立脾胃学说,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不足则内生火热之邪,即阴火,是由饮食不节,形体劳役,七情内伤所致,这种阴火内盛的病证称为“热中”。后世医家对于热中证及阴火的实质有诸多争议,影响对脾胃学说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根据李杲医著及其他医家论述分析,热中证的实质是由于脾胃内伤,化生风、湿、热、燥邪气,致使经络营卫运行不利而产生;阴火的治疗侧重于培补中气,除热祛邪。  相似文献   

15.
冉青珍  路洁 《陕西中医》2013,34(5):613-614
<正>国医大师路志正崇尚脾胃学说,在李杲《脾胃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70余载的行医经验,形成了在当今社会因时制宜的脾胃治疗大法,提出了调理脾胃十八字诀:"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可谓其脾胃升降学说的精髓。路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相似文献   

16.
李杲师从张元素,继承张氏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并有所阐发和发展.他在张氏脏腑议病的启示下,深刻研讨了《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并通过长期临证实践,积累了治疗内伤病的丰富经验,独树一帜,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见解,形成“脾胃学说”,成为补土派的创始人,为充实和发展中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杲重视脾胃的思想对四时养生影响深远,其突出了调理脾胃在四时养生中的重要性,认为养生尤当注重饮食,而饮食与脾胃运化有着重要关联,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脾胃学说,并由此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笔者通过对李氏学说的研究,认为李杲注重脾胃调养和四时养生的关系与提高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密不可分,故将李杲重视脾胃思想融入当代大众生活,对丰富和发展中医养生学说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杲,著名的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学医于易州张元素,于处方用药有较深的造诣。他提出了“胃气为本”及“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治疗中强调脾胃,自制补中益气汤等方剂,为充实和发展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据《元史·方技传》载:“李杲字明之.镇人也。”又光绪十年《畿辅通志·艺文略》载:“李杲,字明之,自号东垣老人,真定人.”古  相似文献   

19.
脾胃内伤学说始创于李杲(1180-1251),其代表作有《脾胃论》与《内外伤辨惑论》.脾胃内伤学说,在当时战乱频繁,劳役内伤,发病众多的情况下,经过实践考验,证明其行之有效.在以后几百年里,虽然有少数医家对脾胃内伤学说提出过不同的看法,但还是得到多数医家的肯定和推崇,甚至与张仲景的《伤寒论》并列,有"外感宗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而辨别内伤与外感,也就成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关键.近几年来,跟随金寿山老师从事中医教学和临证,听了金老师的见解,他认为,脾胃学说主要内容有三:一是补脾胃,二是升阳气,三是降阴火.缺少一个不成其为脾胃学说.现在把我们对脾胃内伤学说的认识及临床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继承金元时期李杲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脾胃当分论、分治”,首创“胃阴学说”,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脾胃学说.叶氏医案中有大量治疗木土关系失调的病案,注重木土关系是叶氏治疗脾胃病的又一大特点.通过对清代医家叶天士脾胃病医案的研读,对其治疗脾胃病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例举出叶氏的典型案例.从中可以充分学习和了解叶氏的学术思想、辨证规律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