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强  范列英 《外科》1996,1(4):131-135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含有透明质酸钠和人体白蛋白的卡铂复合液对腹腔内化疗后腹腔粘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卡铂复合液对大鼠腹腔内化疗后腹膜组织I型和Ⅲ型胶原mRNA水平影响。结果: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后第21天和第48天大鼠腹膜组织中α1(I)和α1(Ⅲ)胶原mRNA水平明显低于卡铂液组(P〈0.01),其腹腔内粘连发生率和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卡铂液组(P〈0.001)。原位杂交结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内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探讨在骨质疏松发生过程中骨合成的改变,检测去势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 切除SD大鼠双侧卵巢,复制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从骨组织内提取RNA,以地高辛标记的点杂交方法检测去势和对照组Ⅰ型胶原mRBA的表达。结果 去势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mRNA的滴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骨质疏松发生过程中有风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下降,提示骨质疏松不仅涉及骨吸收,还有骨合成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持续恒压组织扩张术(CPTE)和常规间断组织扩张术(CITE)对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能力的影响.方法:用12只白色小家猪制作CPTE和CITE动物模型,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成纤维细胞前胶原mRNA和前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扩张中成纤维细胞内前胶原mRNA和前胶原蛋白的表达增强,扩张皮瓣移植后进一步增强,皮肤厚度恢复后下降,CPTE组的表达强度高于CITE组.皮瓣形成后CTPE组的真皮厚度恢复时间早于CITE组.结论:终止扩张后成纤维细胞前胶原mRNA和前胶原蛋白的表达高于扩张期.持续恒压扩张能更有效地诱导皮肤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皮肤伸展术对真皮组织中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从分子学水平解释皮肤伸展术后皮肤间质生物性生长的机理。方法:分别于皮肤牵张1周时及牵张后1、2、3、4、6、8周的皮肤和正常皮肤取1cm×1cm×0.5cm皮肤组织块,用Ⅰ、Ⅲ型前胶原cD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真皮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内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结果:皮肤伸展术后成纤维细胞的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以2~4周时最强。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高于Ⅲ型。对照组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在1、2周时高于正常皮肤,此后逐渐减弱。结论:伸展术能刺激真皮中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并持续较长的时间。这是皮肤伸展术能够获得生物性增长的分子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胃癌患者卡铂腹腔化疗时体内药物浓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ang J  Chen J  Wu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8):472-47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卡铂腹腔化疗时体内不同组织中药物浓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例可切除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卡铂腹腔化疗药代动力学研究。卡铂300mg/m2加生理盐水750ml快速腹腔注射,注射后160~180分钟取腹腔液、门静脉及外周血,240~270分钟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腹膜、大网膜、阴性淋巴结,测定总铂浓度。结果腹腔液药物浓度最高,门静脉次之,分别是外周血的8倍、16倍。被测组织中,腹膜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5),癌组织高于正常组织。结论卡铂腹腔化疗不仅提高腹腔及门静脉药物浓度,而且在腹膜、癌组织内有一定聚积性。  相似文献   

6.
胃癌是全球致死率第二高的恶性肿瘤,而胃癌发生腹膜转移复发是导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胃癌一旦出现腹膜转移则临床病理已属Ⅳ期,提示预后极差,通常中位生存期仅为3.5个月,即使切除原发肿瘤,中位总生存期也仅为9.5个月[1-2]。因此,对于胃癌腹膜转移复发的治疗已成为临床上十分棘手的难题,亟待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胃癌病人整体疗效。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腹腔内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大肠癌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和全身化疗疗效的比较。方法 15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分2组分别进行腹腔内化疗和全身化疗,观察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肝转移、局部复发及3年生存率。结果 腹腔内化疗较全身化疗毒副作用小,肝转移、局部复发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7.6%、2.5%、78.5%和13%、15.7%、63.6%。结论 大肠癌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较全身化疗毒副作用小,肝转移和局部复发低,3年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原位表达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基于瘢痕疙瘩浸润,增生和老化部组织形态学上的差异,为了明确瘢痕疙瘩不同部位及正常皮肤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4例瘢疙塔和2例正常皮肤通过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观察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中生长因子和Ⅰ型胶原的影响 ,探讨螺内酯改善心肌重塑和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作用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 :选用 6周龄雄性SHR18只 ,体重 ( 82 .67± 11.3 7) g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各 6只 ,分别设为SHR阳性对照组、缬沙坦治疗组、螺内酯治疗组 ,6只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2 .药物及给药方法 :两治疗组分别给予缬沙坦 (诺华公司 ) 3 0mg·kg-1·d-1、螺内酯 (江苏盐城制药厂 ) 2 0mg·kg-1·d-1溶于饮水灌胃 ,每天 1次 ,连续治疗 13周 ;两对照组不…  相似文献   

10.
在腹膜癌肿而无远处转移的病例中 ,肿瘤减负荷手术后加用腹腔内温热化疗灌注常可提供治愈或姑息性疗效的机会 ,尚待第 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胃癌手术治疗已进入近于合理化、规范化阶段的今天,彻底杀灭腹腔脱落癌细胞是提高胃癌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我们自1999年4月起选择顺铂作为化疗药,配成低渗液作腹腔内灌注,并利用温热效应与化疗药的协同抗癌作用来防治胃癌的腹膜播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癌术中腹腔内灌洗化疗和腹膜内注射化疗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洗化疗(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chemotherapy,IHPC)加腹膜内注射化疗对胃癌术后腹膜转移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胃癌患者58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单行手术治疗,B组手术加IHPC及丝裂霉素-活性炭混悬液(MMC-CH)腹膜内注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的并发症及1,3年生存率为36.67%,B组为57.14%,P<0.01,两组病人术后3年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癌手术中辅以IPHP及腹膜内注射化疗对于防治胃癌的腹膜淋巴转移,腹膜复发,提高生存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Ⅰ、Ⅲ型前胶原 mRNA的原位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瘢痕疙瘩浸润、增生和老化部组织形态学上的差异,为了明确瘢痕疙瘩不同部位及正常皮肤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4例瘢痕疙瘩和2例正常皮肤通过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瘢痕疙瘩的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比正常皮肤明显增强,尤以Ⅰ型为甚,导致Ⅰ/Ⅲ型前胶原的比率增高,且其表达在瘢痕疙瘩浅层多于深层,浸润及增生部多于老化部,浸润和增生部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瘢痕疙瘩的不同病理部位和正常皮肤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存在差异,是形成瘢痕疙瘩不同病理部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瘢痕疙瘩浸润、增生和老化部组织形态学上的差异,为了明确瘢痕疙瘩不同部位及正常皮肤Ⅰ、Ⅱ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4例瘢痕疙瘩和2例正常皮肤通过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Ⅰ、Ⅱ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瘢痕疙瘩的Ⅰ、Ⅱ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比正常皮肤明显增强,尤以Ⅰ型为甚,导致Ⅰ/Ⅱ型前胶原的比率增高,且其表达在瘢痕疙瘩浅层多于深层,浸润及增生部多于老化部,浸润和增生部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瘢痕疙瘩的不同病理部位和正常皮肤Ⅰ、Ⅱ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存在差异,是形成瘢痕疙瘩不同病理部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结肠癌术后腹腔内化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腔内化疗是通过腹腔内注入大量的化学药物以提高腹腔内癌灶周围局部抗癌药物的浓度 ,增加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并可减轻肌体的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自 1998年以来 ,我们开展了腹腔内化疗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2 0例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32~ 78岁 ,平均 6 1岁。均为结肠癌 ,术中见肿瘤侵出浆膜层16例 ,肿瘤浸润至周围组织 3例 ,腹膜癌转移结节 1例。DukesB期 8例 ,DukesC期 12例。所有病例行根治性切除后植入腹腔内化疗泵 (drugdeliversystem ,由美国Bard…  相似文献   

16.
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5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波  朱彦仁  应青山 《腹部外科》2000,13(4):241-242
目的 总结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的实施经验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院 1993~ 1996年 5 2例行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的实施情况及疗效随访结果。结果  5 2例均利用右上腹引流管顺利完成早期腹腔内化疗 ,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3年生存率为 6 1.5 %。结论 早期腹腔内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胃癌术后辅助治疗手段 ,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持续恒压组织扩张术(CPTE)和常规间断组织扩张术(CITE)对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能力的影响。方法:用12只白色小家猪制作CPTE和CITE动物模型,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成纤维细胞前胶原mRNA和前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扩张中成纤维细胞内前胶原mRNA和前胶原蛋白的表达增强,扩张皮瓣移植后进一步增强,皮肤厚度恢复后下降,CPTE组的表达强度高于CITE组。皮瓣形成后CPTE组的真皮厚度恢复时间早于CITE组。结论:终止扩张后成纤维细胞前胶原mRNA和前胶原蛋白的表达高于扩张期。持续恒压扩张能更有效地诱导皮肤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内化疗的价值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川例胃肠道癌术后腹腔内化疗。 结果3例出现肝转移,一年生存率89%。结论 腹腔内化疗能降低胃肠道癌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腹腔内化疗对胃肠道肿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腹腔内化疗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对腹腔化疗在胃肠道肿瘤治疗的价值进行分析并加以综述。结果 腹腔注射化疗后,可以在腹腔液内及门静脉血里有较高、恒定和持久的抗癌药物浓度;术后早期给药最佳。Port-A-Cath可以提供一个方便的导管系统。腹腔化疗并发症少。结论 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方法可以担高腹腔内肿瘤的治疗效果,尤其可以预防或治疗术后复发和肝等远处器官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腹腔热灌注化疗(chemotherapeutic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CHIP)对防治腹腔内肿瘤复发及肝转移的疗效已得到多数专家的肯定[1].应用奥沙利铂( Oxaliplatin,L-OHP)在胃癌根治术后行CHIP的报道较少.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对25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给予L-OHP行CHIP,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