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Guan Y  Xu BH 《中华肿瘤杂志》2008,30(3):196-199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10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长期生存状况.结果 中位发病年龄47岁.108例TNBC患者中,有乳腺癌家族史者8例,卵巢癌家族史者3例,自身曾患卵巢癌者1例.浸润性导管癌占87.0%,组织学分级多为Ⅱ、Ⅲ级.T1、T2期患者占92.6%,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49.1%,Ⅰ、Ⅱ期患者占75.0%.5年无病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8.1%、70.9%、72.1%和7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与TNBC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TNB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R=5.944,P=0.001).结论 TNBC在我国的发病情况与白色人种相当,较黑色人种低.散发性乳腺癌可能是我国TNBC发病的主体.淋巴结转移是TNBC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经放疗和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化疗后,我国TNBC患者的生存率与白色人种患者接近,较黑色人种患者高.  相似文献   

2.
Wang SL  Li YX  Song YW  Wang WH  Jin J  Liu YP  Liu XF  Yu ZH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7):520-52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与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835例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ER、PR和Her-2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Rec-/Her-2-(三阴性)组、Rec-/Her-2+组、Rec+/Her-2+组和Rec+/Her-2-组,比较其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835例患者中,三阴性组141例,Rec-/Her-2+组99例,Rec+/Her-2+组157例,Rec+/Her-2-组438例.Rec+/Her-2-患者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为6.2%,低于其他患者(12.9%,P=0.004).与受体阳性组(Rec+/Her-2+和Rec+/Her-2-)比较,受体阴性组(Rec-/Her-2-和Rec-/Her-2+)有较高的5年远处转移率(26.4%和19.7%,P=0.0008)、较低的5年无瘤生存率(66.7%和75.6%,P=0.0001)和较低的5年总生存率(71.4%和84.2%.P=0.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状态是乳腺癌患者局部区域复发、远处转移、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ec+/Her-2-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风险低,受体阴性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和死亡的风险高.结论 ER、PR和Her-2是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双阴性、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4年12月间,经免疫组化检测ER和PR双阴性、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学指标、治疗方式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11例ER和PR双阴性、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9岁.浸润性导管癌97例(87.4%),腋窝淋巴结转移54例(48.6%),Ⅰ、Ⅱ、Ⅲ期患者分别为25例(22.5%)、44例(39.6%)和36例(32.4%).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0.7%和7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大小(P=0.000)、淋巴结转移状态(P=0.000)、分期(P=0.003)及有无曲妥珠单抗治疗(P=0.000)是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状态(P=0.002)和原发肿瘤大小(P=0.012)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ER和PR受体双阴性、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是一种特殊亚型乳腺癌,具有较差的临床生物学特征,淋巴结转移数和原发肿瘤大小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1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结果 311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和PR,分别为87例(27.97%)、185例(59.49%)和195例(62.70%).与非浸润性乳腺癌相比,ER、P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ER的表达随乳腺癌TNM分期增加而减少(P<0.05),而PR和Her-2的表达与TNM分期无关(P0.05).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明显减少,Her-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ER、PR、Her-2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乳腺痛的生物学行为调控,常规检测ER、PR、Her-2的表达可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1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结果 311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和PR,分别为87例(27.97%)、185例(59.49%)和195例(62.70%).与非浸润性乳腺癌相比,ER、P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ER的表达随乳腺癌TNM分期增加而减少(P<0.05),而PR和Her-2的表达与TNM分期无关(P0.05).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明显减少,Her-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ER、PR、Her-2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乳腺痛的生物学行为调控,常规检测ER、PR、Her-2的表达可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1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结果 311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和PR,分别为87例(27.97%)、185例(59.49%)和195例(62.70%).与非浸润性乳腺癌相比,ER、P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ER的表达随乳腺癌TNM分期增加而减少(P<0.05),而PR和Her-2的表达与TNM分期无关(P0.05).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明显减少,Her-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ER、PR、Her-2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乳腺痛的生物学行为调控,常规检测ER、PR、Her-2的表达可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1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结果 311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和PR,分别为87例(27.97%)、185例(59.49%)和195例(62.70%).与非浸润性乳腺癌相比,ER、P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ER的表达随乳腺癌TNM分期增加而减少(P<0.05),而PR和Her-2的表达与TNM分期无关(P0.05).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明显减少,Her-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ER、PR、Her-2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乳腺痛的生物学行为调控,常规检测ER、PR、Her-2的表达可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1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结果 311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和PR,分别为87例(27.97%)、185例(59.49%)和195例(62.70%).与非浸润性乳腺癌相比,ER、P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ER的表达随乳腺癌TNM分期增加而减少(P<0.05),而PR和Her-2的表达与TNM分期无关(P0.05).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明显减少,Her-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ER、PR、Her-2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乳腺痛的生物学行为调控,常规检测ER、PR、Her-2的表达可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具有高侵袭性、恶性程度高、治疗棘手等特点.如何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的407例患者,根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表达情况,将其分为3组:三阴组(ER阴性、PR阴性、Her-2阴性)、非三阴组(除三阴组的其他乳腺癌)、Her-2阳性组(Her-2阳性),比较3组间就诊时淋巴结转移数率、术后复发转移率等病理特征以及术后肿瘤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全部乳腺癌患者中TNBC的比例为13.7%(56/407),三阴组患者就诊时处绝经前比例较高(P=0.01).3组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组T1期淋巴结转移率达50.0%,远高于T1期非三阴组11.1%及Her-2阳性组8.7%(P<0.05).三阴组术后3年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非三阴组及Her-2阳性组,分别为:57.1%(32/56)、40.5%(142/351)和44.2%(3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三阴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三阴组及Her-2阳性组,分别为58.9%(33/56)、76.4%(268/351)和74.8%(7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TNBC患者诊断时非绝经期比例高、直径小的肿瘤亦有高淋巴结转移率、术后3年内复发率高、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无病生存期.方法 对1998至2003年间在上海长海医院确诊的77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确立三阴性乳腺癌表型,并且与Her-2过表达乳腺癌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p53和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状态以及发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AJCC分期、是否化疗和手术方式之间的差异.对影响两组患者尤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70例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96例,占12.5%;Her-2过表达乳腺癌164例,占21.3%.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p53和E-cadherin状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阴性乳腺癌(71.9%)较Her-2过表达乳腺癌(58.5%)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34),并且三阴性乳腺癌中淋巴结转移≥10枚患者所占的比例(26.0%)明显大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12.2%,P=0.034).三阴性乳腺癌中组织学分级为3级的患者比例(67.7%)明显高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42.1%,P<0.0001).三阴性乳腺癌的肿瘤直径与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0.024).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阴性乳腺癌的无病生存期(61.85个月)明显短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78.69个月,P=0.047).结论 与Her-2过表达乳腺癌比较,三阴性乳腺癌的侵袭性更强,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更短,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9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及湖北省肿瘤医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560例,对比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情况。结果三阴性乳腺癌多见于绝经前女性,肿瘤直径大,组织学分级高,淋巴结转移率高,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绝经与否、肿瘤直径大小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与其预后相关。 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类预后差的乳腺癌亚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阴性年轻乳腺癌患者雄激素受体(AR)表达与乳腺癌瘤体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三阴性乳腺癌(TNBC)年轻患者7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有患者的AR表达情况,同时分析AR的表达与患者乳腺癌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76例TNBC患者中,AR表达阳性的患者15例,阳性率为19.74%。AR表达阳性的患者可见细胞核着黄色颗粒,并且随着表达程度的增强,染色细胞也逐渐增多。AR表达阴性的患者则无细胞核着黄色颗粒。合并肿瘤家族史的患者AR阳性率为20.00%,组织学分级G1/G2的患者AR阳性率为66.67%,淋巴结阳性的患者AR阳性率为53.33%,肿瘤瘤体直径在2cm以上的患者AR阳性率为20.00%,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AR阳性率为13.33%。结论:TNBC患者AR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较之AR表达阴性的患者具有更恶性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1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长期生存状况。分析其临床
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4例。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155/178,87.1%)。组织
学分级多为Ⅲ级(53.1%)。中位肿瘤最大径2.8 cm(0.2~12 cm),T1、T2期患者160例占89.9%。108例(61.7%)
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分期为Ⅰ、Ⅱ、Ⅲ期的患者分别有60例(33.7%)、81例(45.5%)、31例(17.4%)。58例(48.3
%)患者p53阳性。中位随访时间74月(10~156月),5年
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是76.9%和86.1%。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对DFS和OS
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DFS及O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术后分期是OS的影响因素。共有41例
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及第二原发肿瘤,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骨转移、局部复发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肺或胸膜转
移、肝转移及脑转移。结论 本组TNBC肿瘤直径较小,组织学分级低分化比例较高(53.1%)。复发转移以骨转移、
局部复发及肺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分期是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三阴乳腺癌患者低年龄组(<35岁)和高年龄组(≥35岁)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低年龄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 月至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3 例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低年龄组及高年龄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情况。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年龄组占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7.96%。与高年龄组相比,临床分期Ⅲ期患者占37.21%(P=0.027),肿瘤直径>5cm者占 39.53%(P=0.000),组织学分级Ⅲ级的患者占37.21%(P=0.015),腋窝淋巴结阳性者占62.79%(P=0.012),术后进行放疗的患者占53.49%(P=0.010),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占44.19%(P=0.000),5 年无进展生存率53.49%(P=0.000)及总生存率67.44%(P=0.000)均与高年龄组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状态既是影响三阴乳腺癌患者低年龄组预后的因素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低年龄组具有肿瘤体积大、恶性程度高、容易转移复发、病期晚、预后差的特点,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55例TNBC患者,根据NLR水平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根据PLR水平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分别分析NLR和PLR与TNB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χ2检验进行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前外周血NLR与TN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复发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月经均无关(P>0.05)。PLR与TNBC患者的临床特征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NLR、复发转移与患者的3年无病进展期相关。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NLR是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NLR与 TNBC患者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高NLR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LR与TNB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ng receptor,CaSR)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基因2(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ene 2,ABCG2)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但关于两者与三阴性乳腺癌(th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关系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CaSR和ABCG2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评价其在TNBC高度恶性生物行为及临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02-10-2011-12-30韶关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67例)和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199例)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6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23.3%)TNBC患者为研究组,204例(76.7%)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患者癌组织中CaSR、ABCG2阳性表达率.结果 研究组CaSR、ABCG2阳性表达率(80.6%,71.0%)明显高于对照组(63.7%,52.5%),χ2值分别为6.222和6.623,P值分别为0.013和0.010;研究组中CaSR、ABCG2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脉管癌栓等无明显关系,而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在TNBC患者癌组织中CaSR、ABCG2阳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期和累计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28.881,P<0.001;Log-rank=41.657,P<0.001.结论 CaSR和ABCG2表达与TMBC的侵袭、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CaSR和ABCG2可能成为TNBC患者预后判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356 例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了解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356 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频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临床病理指标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组间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 回归分析。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比较三阴组与非三阴组临床病理学特点,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年龄小于35岁者为8.43%(P=0.000),Ⅲ期患者为21.91%(P=0.022),肿瘤直径>5cm者为13.91%(P=0.000),腋窝淋巴结阳性者为56.46%(P=0.017),组织学分级Ⅲ级患者为21.35%(P=0.002)。 两组5 年无瘤生存率和累计总生存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3)。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因素有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状态为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非三阴组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肿瘤体积较大,组织学分级较高,诊断时分期较晚,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率均较低,较早发生转移的高危特点。明确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特别是淋巴结状态对于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305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Yuan ZY  Wang SS  Gao Y  Su ZY  Luo WB  Guan ZZ 《癌症》2008,27(6):561-565
背景与目的: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HER2/neu均无表达的乳腺癌,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以侵袭性强、预后较差为主要特征的乳腺癌。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8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病理学检查证实ER、PR和HER2/neu均为阴性的三阴乳腺癌305例(23.8%)。回顾性分析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组乳腺癌患者中有23.8%(305/1280)是三阴乳腺癌,多见于年轻患者,诊断时肿块较大、局部淋巴结阳性者较多,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较多。截止至2007年6月,三阴乳腺癌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2个月(28~89个月),有234例患者出现复发及转移,94例已死亡。三阴乳腺癌组局部复发率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三阴乳腺癌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率显著增高,主要表现肺转移(HR=4.41,P<0.001)和肝转移(HR=2.13,P=0.006)发生率高。生存分析显示,三阴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3.7%和88.5%,均显著低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80.8%和92.8%,P=0.025,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大小和淋巴结状况是影响三阴乳腺癌预后的两个主要因素。结论:三阴乳腺癌在乳腺癌中占有约1/4的比例。这些患者往往年轻、有乳腺癌家族史、肿块较大、淋巴结阳性多。三阴乳腺癌容易出现肺转移和肝转移,这可能是导致三阴乳腺癌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侵袭性强,预后差,治疗手段匮乏.该研究通过检测人TNBC与对应癌旁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蛋白的表达,研究ICAM-1蛋白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9例TNBC及其对应的50例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AM-1在59例TNBC及5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其阳性率.分析ICAM-1蛋白的表达与TNBC年龄、肿瘤大小、临床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脉管癌栓、神经浸润、Ki-67、p53和E-cadherin等临床病理特征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中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0).ICAM-1与淋巴转移、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有关(P分别为0.036、0.027和0.048),与肿瘤大小、临床病理类型、脉管癌栓、Ki-67水平、p53和E-cadherin表达等无关.ICAM-1高表达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显著较ICAM-1低表达组短(P=0.036),但对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没有显著影响.另外,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ICAM-1表达、淋巴结转移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3.2,95%CI:1.6-6.4,HR=2.7,95%CI:1.3-5.9,P均<0.05).结论:ICAM-1蛋白可以作为判断TNBC恶性程度的指标,ICAM-1高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