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治疗和心身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抑郁症患者住院存在的心理特点,利用心理护理的方法 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象:50例2006-2007年在本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结果 通过对住院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患者接受治疗和服从管理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控制病情所需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促进抑郁症患者的心身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如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更为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老年抑郁症患者早期康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为对象,进行护理干预,康复指导。结果在本院医护人员的护理干预下,大大提高了临床治愈率。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早发现,早诊断,实施有效的综合性治疗及护理干预,多措施促进抗抑郁药物早期起效,提高治疗依从性,达到临床治愈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对老年脑血管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关注患者有可能出现的抑郁症并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方法对30例老年脑血管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症,并找出可能诱发抑郁情绪产生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结果经实施了心理护理,提高了康复护理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老年脑血管患者多伴有慢性多器官疾病,除有神经系统症状外,特别易患抑郁症,抑郁症严重时可加重功能残疾,所以仅从躯体护理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探讨其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4例抑郁症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抑郁症治疗,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8%,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干预组患者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HAMD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熊晶  余萍  黎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707-70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 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干预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方法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康复训练指导,两组康复护理时间均为1个月。结果干预组干预后Fugl-Meyer运动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何玉清  盛久灵  陈郁盐 《现代医药卫生》2014,(11):1635-1636,1638
目的:探讨小组心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心身康复科住院的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且伴有焦虑症状的住院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小组心理干预,干预5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进行小组心理干预后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焦虑情绪,巩固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7例,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社会支持等。结果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后,67例抑郁症患者中,治愈40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康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8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给予认知疏导性护理、家庭健康教育和系统的心理护理。在观察8周和6个月后,分别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定疗效。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其SF-36得分和GDS得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抑郁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可促进其参与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照料,使患者早日康复并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肺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观察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身症状和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采取心理护理等个性化综合护理,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心身状态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3个月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心理护理对腰椎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的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方法对40例腰椎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进行分析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优良率100%,平均住院45d;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对骨折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论心理护理对腰椎骨折患者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医学技术和药物治疗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恢复期护理实践中的作用,提高护理质量,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多方位心理干预,并将此项工作贯穿于恢复期护理全过程。结果康复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康复信心及对护理人员信赖度明显提高,抑郁、焦虑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护理实践中的开展,有利于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康复,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12月~2014年11月某院收治的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中选择116例为本次治疗对象,均给予口服米氮平治疗。根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更年期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及SCL-90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同时低于本组治疗前,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消除抑郁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和行为干预护理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把40例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认知、心理和行为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对疾病认知的程度明显提高,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了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能配合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功能锻炼,满足了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6月在我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50例,对干预组50例实施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临房;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的远期疗效和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所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对124例住院患者,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病因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并对其产生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促进疾病的康复。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地心理干预护理,有利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恢复,缩短了治疗疾病的时间,降低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抑郁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2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综合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量表评分都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更好。结论:在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在老年患者股骨骨折术后心理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每组46例,常规护理组实施临床基础护理措施,综合护理干预组除实施临床基础护理措施外,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有明显优势,护理后患者心理障碍缓解程度较常规护理组相比也有明显优势,两组结果比较,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该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自身体会,探讨护理理论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87例抑郁症患者,给予积极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培养患者广泛兴趣爱好、社会支持、健康教育等。结果通过有效护理干预治疗,SDS、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治愈出院42例,好转出院33例,自动出院12例,住院期间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查观察护理干预对青年卒中患者的抑郁心理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给予96例青年脑卒中伴抑郁症患者急性期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组及常规治疗组的抑郁心理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青年脑卒中急性期,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青年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抑郁心理,并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护理干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