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与弥漫性脑肿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发现率逐渐增加,病死率高。然而,近年来不断发现一些文章将两者混为一谈。为说明两者的关系,综述如下。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过去只能在尸检时发现。直到CT与MRI应用后,DAI方可能在临床作出诊断。1982年Adams等提出DAI这一术语〔1~3〕。他认为,脑内各种组织的质量不同,因此其运动的加速度及惯性也不同;又由于脑组织的不易屈性,突然的加、减速运动可使各种组织间产生相对位移,形成一种剪切力,造成脑损伤。他指出DAI在外伤时即刻发生,… 相似文献
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陈世勇,郭天德,赖清泉,蔡若蔚,杨波,骆良钦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为重型脑外伤的一种类型,病情重,死亡率高。1956年Strich[1]最早提出。现就本院诊为DAI24例的早期CT... 相似文献
3.
3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依据伤后昏迷的时间,将我科1997年8月~1999年月12月收治的34例DAI病人分为轻、中、重3组,分析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CT资料及治疗后的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GCS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重度组26例(76%),伤后24h内CT扫描12例(46%)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26例中死亡8例,预后良好者7例;中度组5例(15%),CT扫描仅1例发现脑内点状高密度影,除中残1例外其余恢复良好;轻度组3例(9%),CT扫描无异常发现,全部恢复良好。中-重度组入院时GCS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P<0.01),原发性昏迷持续时间亦显著长于轻度组。 结论 脑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即可诊断DAI;临床分度、GCS和原发性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5.
6.
7.
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28例(22.4%)、中残32例(25.6%)、重残30例(24%)、植物生存11例(8.8%)、死亡24例(19.2%)。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致残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非手术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临床征象与预后的关系,寻找能准确判断预后的指标,建立预测DAI患者预后的模型. 方法 对98例DA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SAS 8.1进行Cochran - Mantel - Haenszel x2检验或Student - Newman -Keuls单向方差检验,分析各项指标与预后分级的关系.再将筛选出的与预后相关的指标与预后行多元累积逐步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 (1)入院时GCS、合并其他类型脑损伤、生命体征紊乱、瞳孔异常、去脑强直、影像学有DAI特征性征象、肢体瘫痪情况和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患者预后有关;而性别、年龄、致伤机制、病理征和去皮质强直与患者的预后无关.(2)回归模型显示,患者入院时的GCS、肢体瘫痪程度、瞳孔异常和合并脑损伤是预测DAI患者预后的最好指标. 结论 Logistic回归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GCS越高的患者预后更好,肢体瘫痪程度越轻、无瞳孔变化、未合并其他类型脑损伤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晶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2,25(4):209-211
CT和常规MR技术对显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有一定价值,但检出率不高。近年来,一些新的MR技术不断用于临床,使对DAI的诊断、临床分级和疗效评估的能力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4.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价值与序列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MR各序列成像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价值,优化MRI显示DAI的最佳序列组合.材料和方法对23例DAI患者行常规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T2WI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场回波序列(FE)T2*WI、快速场回波-平面回波(FFE-EPI)T2*WI扫描,比较各种序列对DAI的显示率,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82个病灶中47个为非出血性病灶,FLAIR显示47个,常规序列显示42个,FLAIR序列对非出血性DAI病灶显示多于常规序列.35个为出血性病灶,FE显示35个,常规序列显示21个,FE和FFE-EPI序列对出血性DAI的检出率、对比度明显高于常规序列.结论FLAIR FE或FFE-EPI序列组合可以准确诊断不同类型的DAI. 相似文献
15.
16.
1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表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MRI表现 ,评价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CT检查阴性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表现。MRI分别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 (DWI)。所有扫描在伤后 1周内进行。 结果 轴索积聚区多发的小灶性损伤 ,多数病灶为非出血性 (<2cm) ,除 3例超急性期外 ,所有病灶T2WI均显示为高信号 ,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在超急性期患者 ,仅DWI上显示出高信号病灶。 结论 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敏感性较高 ,其影像学表现与DAI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采用MRI检查CT表现阴性的临床疑诊患者 ,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并和临床症状相结合,评价CT在DA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56例DAI病例的CT资料,并与临床症状相对照。结果:51例脑质中见到一个或数个点状出血灶,其中大脑半球35例,胼胝体8例,脑干5例,小脑2例,脑室1例,52例出现弥漫性脑肿胀。结论:脑CT扫描是临床诊断DAI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