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仕君 《中外医疗》2013,(32):88-89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肾脏病基础上形成的急性肾衰竭(A/C)的相关发病情况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ARF/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他们分为两组,肾科组与非肾科组,再分析病因、和基础肾脏病的关系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肾科组中28例利用肾活检后确诊。有13例经确诊后被修正,实际误诊率31.1%。某些系统性疾病和原发性肾病(炎)是该病的基础病因。因此,治疗关键是将这些具体诱因都清除掉,选择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非肾科组经检查得知,他们发病的主要诱因是由于某些肾损害药物或出现肾后梗阻问题,当消除上述因素后,绝大部分病例的肾功能都基本达到原来水平,甚至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结果肾科组的常见病因为:严重感染有16例;有13例属于原发病进展;有8例属于恶性高血压;有6例由于使用肾损害药物造成;还有2例是伴有其它疾病,如心衰或上消化道出血。非肾科组中主要的病因如下:应用肾损害药物23例,比重为43.4%;出现严重感染或肾后梗阻的各有9例;行手术的有5例,其它突发情况,如心衰或休克的有6例。肾科组中有2例病死,均患有狼疮性肾炎合并严重感染。结论 A/C是导致急性肾衰竭的重要因素,对于该病的治疗预防是关键,应尽量消除各种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云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因与转归.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住院的43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病因和转归的统计分析,探讨云南地区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的主要发病年龄、病因排序、疾病分期、主要并发症、治疗方式和转归.结果云南地区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以中青年(14~59岁)为主(55.5%),病因排序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48.4%),疾病分期以尿毒症期为主(49.54%),并发症以肾性贫血(71.1%)和肾性高血压(62.39%)为主,治疗方式以血液透析为主(50.69%).转归为:死亡64例(14.68%),死亡原因以重症肺部感染为主(28.12%).结论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进行性加重,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需行肾脏替代治疗(透析和移植),由于种种原因能够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仅占10%~15%,因此要重视引起慢性肾衰竭常见病因的防治,减少ESR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 86例患者的病因、年龄、基础肾脏病及相关药物等进行分析。结果 在导致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的因素中 ,老年组以肾毒性药物 ,严重感染等为主要原因 ,青壮年组以恶性高血压 ,原发病活动及急性左心衰等常见。 86例中 1 7例患者因原发病活动而导致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 ,1 0例患者与药物相关。结论 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的因素多种多样。老年者要警惕严重感染 ,药物性肾损害 ,青壮年患者积极控制高血压 ,原发病的活动及急性左心衰 ,对于预防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药物肾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预后,提高药物性肾损害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药物性急性肾衰竭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治疗结果。结果引起肾损害的主要药物为氨基糖苷类(9例,29%)、头孢菌素类(6例,19%)和非甾体炎药(6例,19%),主要病理改变为间质性肾炎和(或)肾小管坏死,治愈率97%。结论肾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手段,尿毒症者应尽早开始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肾固精方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慢性肾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护肾固精方治疗,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连续6个疗程,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体征、指标等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3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升高(P〈0.01),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CCr、SCr、BUN等指标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b)、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护肾固精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药物肾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预后,提高药物性肾损害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药物性急性肾衰竭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治疗结果.结果 引起肾损害的主要药物为氨基糖苷类(9例,29%)、头孢菌素类(6例,19%)和非甾体炎药(6例,19%),主要病理改变为间质性肾炎和(或)肾小管坏死,治愈率97%.结论 肾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手段,尿毒症者应尽早开始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海昆肾喜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海昆肾喜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疗效及BUN、Scr、C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Scr、BUN水平均显著降低,Ccr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昆肾喜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季乃泉  赵锡忠  季勇 《四川医学》2008,29(12):1689-1691
目的探讨肾毒药物导致老年人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观察药物致急性肾衰竭老年人50例临床特点,与药物致急性肾衰竭中青年45例比较。结果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病理改变,药物引起ARF发生概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致症状较重,病死率高。老年人常见致ARF药物为甘露醇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中青年常见致ARF药物为庆大霉素、其它抗生素、甘露醇;老年组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少尿时间为(12.57±8.33)d,需血液净化41例(82.0%),中青年组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少尿时间为(6.20±4.62)d,需血液净化21例(46.7%);老年组死亡11例,病死率22.0%,中青年组死亡3例,病死率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致老年人ARF的特点:甘露醇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是常见致ARF药物,可能与许多老年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有关;多数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少尿期长;病死率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比例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作大鼠5/6肾切除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方法:大鼠5/6大部分肾切除诱发慢性肾衰竭,测定血清中肌酐、尿素氮的含量,取肾组织进行Masson染色,评价模型的制作效果。结果:5/6肾切除后大鼠血清中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的含量明显增高,肾脏病理 Masson 染色组织学检查发现肾小球节段性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节段性纤维化。结论:成功建立大鼠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模型,血液生化指标及形态学符合肾衰竭病理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方静  李文歌  郑建勋 《北京医学》2011,33(2):153-156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肾脏B超特点.方法 61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肾活检病理分为3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CGN)、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组(CTIN)和高血压肾损害组(BN),分别从临床资料、肾脏病理及肾脏B超3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BN组肾性贫血最不明显,而CTIN组最重;CGN组的蛋白尿和血尿...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肾衰竭,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根据肾损害程度分4期:肾储备能力下降期、氮质血症期、肾衰竭期、尿毒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衰竭(CRF)是由多种慢性肾脏病的进行性发展至肾硬化(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损害、尿毒症。只有肾单位滤过率严重下降和肾单位数目明显减少时才会导致临床上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因此慢性肾衰竭起病多相对隐匿,患者通常以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某一表现就医,如医师不仔细调查患者的病史,或患者对自己的病史不清,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临床上必须足够的认识,提高警惕才能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本文分析35例CRF误诊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少华 《中外医疗》2009,28(11):70-70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最终均可导致慢性肾衰竭(CRF),慢性肾衰竭的病机以脾肾虚衰,浊毒潴留为关键,并以本虚标实为主要表现。所以,CRF患者以脾肾两虚为多见。尿毒清颗粒以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为原则组方。这些药物组方,各种疗效互补,有利于延缓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康、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DN)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延缓DN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DN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治疗组在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前列地尔;对照组则加用丹参注射液、口服尿毒清颗粒。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效率为77.8%,对照组则为5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前列地尔结合西医基础治疗DN慢性肾衰竭疗效可靠,且能延缓DN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及甲状旁腺激素(PTH)在急、慢性肾衰竭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肾衰竭患者18例(A组)和慢性肾衰竭患者30例(B组),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组),检测SF、PTH、血肌酐(Cr)及血尿素(BUN)水平。结果 A组SF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PTH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A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肾衰竭患者的SF明显增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的SF水平无显著变化;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清PTH水平显著增高,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清PTH水平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清肾颗粒对于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肾功能及血清α-平滑肌动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影响。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口服,疗程12周。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E-钙粘蛋白(E-cadherin)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最终完成68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Scr、eGFR水平明显改善(P<0.05),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α-SMA、E-cadherin水平下降(P<0.05),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患者服用清肾颗粒后未出现药物不良副作用。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减轻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Scr水平,同时下调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血清α-SMA、E-cadherin水平,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UPN)好发于慢性肾衰竭期,是以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为主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慢性肾衰竭后6个月即可发生本病,不给予适当治疗随病程延长发病率增高,病情也会进展,本文主要将对UPN发病机制中分子毒素致病机制和血液净化学方法治疗措施给予综合阐述,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海昆肾喜胶囊联合α-酮酸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8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1),两组均予低蛋白、低磷饮食和其他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海昆肾喜胶囊联合α-酮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6%,对照组总有效率68.3%。治疗组治疗前后肾功能、PTH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昆肾喜胶囊与α-酮酸联合使用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既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又改善了患者肾功能,且改善钙磷代谢,延缓了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肾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肾衰方治疗,均30 d 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检测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血红蛋白(Hb)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70℅(P ﹤0.05);2组 Scr、BUN 和 Hb 比较,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肾衰方具有补益脾肾,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泄浊解毒之功,能有效改善肾功能,降低 Scr、BUN,明显提高 Hb 含量。  相似文献   

20.
阿胜  张汀  田娜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8):725-727
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预后,提高此类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 调查收治的 38 例肾病综合征(N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引起急性肾衰竭的,有明确肾前性因素 5 例,合并感染 5 例,肾静脉血栓 1 例,药物因素 5 例,病理类型重者 7 例,病因不明者 15 例。临床特征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含并胸腹腔积液多见,病程中肾功能急性衰竭。肾脏病理类型:肾小球轻微病变,肾间质水肿多见。经积极去除诱因、控制感染,利尿消肿、抗凝、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应用等综合治疗,肾衰竭大多逐渐好转,但 2 例新月体肾炎的病例肾功能无回复,转为慢性肾衰竭。结论 本症病因多种多样,应尽早明确诱因,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病理类型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