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与性别、文化程度、病变部位、病灶数目、致残程度的关系,对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对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有44例患者有抑郁症状,总发生率为45.83%,女性患者、文化水平偏低、病变部位在左半球及多个病灶者发生率高,致残程度与PSD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PSD发生率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后抑郁 (PSD)的发生率及与性别、文化程度、病变部位、病灶数目、致残程度的关系 ,对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对 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 ,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有 44例患者有抑郁症状 ,总发生率为 45 83 % ,女性患者、文化水平偏低、病变部位在左半球及多个病灶者发生率高 ,致残程度与PSD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PSD发生率高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首发脑卒中患者第4周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 共调查127例患者,其中113例完成所有调查,将诊断为PSD的患者列为PSD组,其余患者为非PSD组.比较2组的卒中性质和卒中部位.结果 从卒中病灶发生的部位看,左侧病灶发病率(59.18%)高于右侧病灶(38.16%),前部病灶(50.85%)高于后部病灶(29.63%).皮层病灶(57.14%)高于皮层下病灶(33.80%).2组病灶数目比较,多灶患者PSD的发生率(59.68%)明显高于单灶患者(37.25%)(P<0 .05).卒中性质与PSD无明显关系(χ2=3.86,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与脑损伤部位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脑损伤部位与脑卒中后抑郁病变的关系,探讨PSD的现况以及对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09月~2011年09月期间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300例,通过颅脑CT或MRI进行卒中病灶定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卒中患者在发病14±2d及90±7d进行抑郁及程度的评价。对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如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0例脑卒中患者合并PSD,总发生率为46.67%,其中轻中度抑郁占46.00%,重度抑郁占0.67%;多发性、左侧半球、额颞叶、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率高。结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其患抑郁的程度也就越高。PSD发生与卒中类型无关,而与卒中部位、卒中残疾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求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CT所示病灶的关系。方法 对76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症状与CT所示病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基底节病灶、大脑半球前部病灶、左侧半球病灶易导致抑郁的发生。结论 对基底节病灶、大脑半球前部病灶、左侧半球病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常规进行心理测试及精神检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卒中恢复期血清BDNF含量与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急性脑卒中患者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34~82岁,平均57.64岁;脑梗死43例,脑出血33例。于病程2周后采用17项版本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入组患者进行抑郁程度评分,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BDNF蛋白含量。根据量表测评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脑卒中后抑郁组(PSD组)和脑卒中后非抑郁组(非PSD组)。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PSD 42例,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5.26%,其中轻度抑郁30例(39.47%),中度抑郁患者8例(10.53%),重度抑郁患者4例(5.26%);非PSD组34例。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提示PSD组患者血清BDNF含量较非PSD组患者明显降低(P<0.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血清BDNF含量的表达变化与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347,P=0.024(双侧)。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脑卒中恢复期血清BDNF含量显著降低,且脑卒中后抑郁程度与脑卒中恢复期血清BDNF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提示脑卒中患者血清BDNF含量在预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93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3次抑郁评定,共有93例脑卒中后抑郁(PSD)病人,对受教育程度、是否有家庭关爱、脑卒中的位置及患者是否有经济保障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高、无家庭关爱、额叶病灶、多发病灶、无经济保障者PSD的发生率高。结论对PSD病人一定多给予关爱,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抗抑郁治疗,同时加以心理方面的疏导,有利于脑梗死的恢复,减少卒中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中风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和中风病变部位、病程长短的关系以及对今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按CCMD-Ⅱ-R的抑郁诊断标准对8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抑郁组、非抑郁组进行研究。结果:80例脑卒中病人抑郁症状24例,发生率30%,左半球PSD发生率高,为34.48%,左右侧对比有显著意义(P<0.05)。PSD与ADL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SD与脑卒中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与病程无关;PSD明显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率以及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89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SSS)对卒中急性期进行评分,根据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为三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随访调查抑郁评分。结果 PSD的发病率在随访1年期间中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PSD的发病率和重度PSD的发病率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SD的程度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加重。结论 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卒中后1年中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严重程度与卒中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抑郁及其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探讨百优解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 例),分别在病程2周、1月、3月、6月、12月行PSD诊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同时完成Zung’s 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结果 (1)脑卒中患者中约44.70%出现抑郁症状;(2)卒中类型和性别与PSD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3)PS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关。(4)PSD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半球利性均无相关性(P >0.05);(5)百优解能明显改善病程3、6 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月时不仅抑郁症状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尤为显著。结论 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长期并发症,并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抗抑郁治疗能在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10—2018-10期间在湖南省脑科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收集病史资料及NIHSS评分,并跟踪观察1个月,以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标准第3版(CCMD-3)的抑郁诊断标准诊断PS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非PSD组(HAMD评分≤6分)和PSD组(HAMD评分7分),再将PSD组进一步分为轻度抑郁亚组(HAMD评分7分且≤16分)、中-重度抑郁症亚组(HAMD评分≥17分)。计算PSD患病率,并分析影响PSD患病率的相关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吸烟、饮酒、既往有无脑卒中史),以及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HAMD评分)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1个月内PSD的患病率为34.0%(51例),其中轻度抑郁症状患者占64.7%(33例)。PSD组既往脑卒中史的构成比(83.3%)显著高于非PSD组(30.3%;P0.05)。PSD组NIHSS评分与HAMD评分具有相关性(OR=5.231,95%CI=1.204~10.154,P=0.01)。结论 PSD以轻度抑郁症状为主,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患病率高,且NIHSS评分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NIHSS评分越高,PSD患病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脑梗死部位对远期抑郁症状的预测价值,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03例为单侧病灶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远期(发病后20~44个月)抑郁症状与发病部位关系的现状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103例入选病例中存在远期抑郁症状患者52例,抑郁症状发生率50.49%,其中左侧病灶24例,右侧病灶2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与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性部位有额叶和颞叶脑梗死灶。结论:额叶和颞叶脑梗死灶是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远期抑郁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颞叶梗死较额叶梗死患者抑郁症状重。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5-羟色胺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5-HT含量。结果:与脑卒中后无抑郁症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相比,PSD患者血小板5-HT含量降低而血浆5-HT含量升高;病灶位于左侧大脑前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PSD患者血小板5-HT含量降低较明显,而血浆5-HT含量升高较明显;PSD患者的抑郁程度与血小板5-HT含量呈负相关,而与血浆5-HT含量呈正相关。结论:PSD患者血小板5-HT含量降低而血浆5-HT含量升高,两者均与病灶部位和抑郁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相关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对11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进行评定,分析符合PSD诊断的5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PSD的发生率为47.37%,以轻-中度抑郁为主,PSD的常见症状有全身症状、能力减退感、睡眠障碍、忧郁情绪、工作和兴趣减退等。结论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卒中后抑郁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 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我科26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测查,分析PSD的发病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并观察赛乐特治疗效果.结果 38.8%的患者(104例)件发抑郁,其中轻度26.5%,中度8.6%,重度3.7%.PSD多发生于卒中后1年内,3~6个月是高峰期.影响PSD发生的相关因素是家庭关系、文化程度、病灶数目和病灶部位.治疗后HAMD和NDS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 PSD发生率较高,它可能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结论,早期诊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风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和中风病变部位、病程长短的关系以及对今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按CCMD-Ⅱ-R的抑郁诊断标准对8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抑郁组、非抑郁组进行研究。结果:80例脑卒中病人抑郁症状24例,发生率30%,左半球PSD发生率高,为3448%,左右侧对比有显著意义(P<005)。PSD与ADL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SD与脑卒中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与病程无关 ;PSD明显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s-CRP及 Hcy水平与卒中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符合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情况追踪,研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同时测定其血清中hs-CRP及 Hcy水平,并与正常人群血清中hs-CRP及Hcy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卒中后PSD组hs-CRP、Hcy中的含量均高于卒中后非抑郁组、对照组( P<0.05)。结论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与脑卒中后抑郁发生关系较紧密。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发病率25%~63%[1]。患者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严重者可出现悲观厌世、幻觉妄想,甚至拒绝饮食与治疗。研究表明,20.8%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60%~70%有严重抑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1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随访3个月,根据PSD情况分为PSD组与非PSD组,对比其基线资料;并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为轻度抑郁组和中重度抑郁组,并分析PLR、NLR、CRP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PSD组PLR、NLR、CRP水平均高于非PSD组,中重度抑郁组PLR、NLR、CRP水平高于轻度抑郁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NLR、CRP是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LR、NLR、CRP或许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病及严重程度的血液性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抑郁与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影像学改变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中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期望早期发现PSD患者并为及时干预提供帮助。方法:对329例急性脑卒中后1个月内患者采用系统的神经心理评估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根据头颅MRJ结果分析病变部位。结果:PSD的发病率以左侧半球脑卒中患者明显高于双侧和右侧半球脑卒中患者,且左侧额叶和基底节尤为突出。不同病灶数目组间比较,PSD的发生率以多灶患者明显高于单灶患者(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后PSD与病变部位在左侧半球尤其是左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区具有显著相关性。完全前循环梗死也是易患PS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