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灸法具有操作简便、无痛苦、疗效明显的优点,在临床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但目前有关灸疗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早期防治作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目的:观察艾灸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 方法:采用改良伸直位固定法制备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立即干预。艾灸组艾灸关元、左后肢足三里、血海、内膝眼、犊鼻和阳陵泉等穴,每穴10 min,1次/d;几丁糖组关节内注射几丁糖,0.5 mL/关节,1次/周。造模8周,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 结果与结论:膝骨性关节炎后,兔的Mankin评分明显升高(P < 0.01),艾灸和几丁糖治疗可降低Mankin评分(P < 0.01),且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明显增高(P < 0.01),艾灸组和几丁糖组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模型组低(P < 0.01),艾灸组和几丁糖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艾灸可通过降低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起防治作用。 关键词:艾灸;骨性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几丁糖  相似文献   

2.
背景:已证实“膝痹蠲汤”治疗创伤性骨膜炎疗效确切,但以往研究多侧重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从炎症细胞因子角度了解中药“膝痹蠲汤”对兔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分子机制。 方法:将12只兔随机分为:模型组(肢)和中药组,其中模型组动物的正常肢设为对照组(肢),共18个关节。应用电针刺激使膝关节重复被动进行单一屈伸动作造成膝关节滑膜损伤建立动物模型。在造模后第11天,用ELISA法检测各组兔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情况。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较对照组高(P < 0.05);中药组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比模型组低(P < 0.05)。结果提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病理过程与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密切相关。中药“膝痹蠲汤”能有效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中药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背景:已证实青蒿琥酯具有抗风湿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兔关节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实验兔模型,造模诱发第1天,青蒿琥酯组按20 mg/(kg•d)灌服青蒿琥酯7 d,羟氯喹组按5 mg/(kg•d)灌服羟氯喹7 d,模型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3 mL/d。另取10只未经干预的大耳白兔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造模结束时及给药5周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关节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 结果与结论:青蒿琥酯组、羟氯喹组关节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关节液及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质量浓度均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且青蒿琥酯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羟氯喹组(P < 0.05)。提示青蒿琥酯可能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而产生免疫调节作用,其抗炎疗效优于羟氯喹。  相似文献   

4.
鹿茸多肽干预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证实,鹿茸多肽其具有显著的促细胞有丝分裂活性,可刺激软骨细胞的增殖。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对实验性骨性关节炎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和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左膝关节内侧皮肤切开后缝合,模型组建立左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模型组建模成功后再将随机分为2组,鹿茸多肽组给予鹿茸多肽针剂生理盐水稀释液关节腔注射干预,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作为对照,干预后第1,7,15,30 天分别观察鹿茸多肽组和生理盐水组关节软骨形态学变化和软骨细胞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软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 结果与结论:在相同时间段内,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鹿茸多肽组关节软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细胞增殖指数及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均增高(P < 0.05),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 (P < 0.05)。结果证实鹿茸多肽可降低实验性骨性关节炎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并可促进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背景: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前尚无逆转和阻断的有效方法,只能缓解症状和延缓病变的进程。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法中药预防家兔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方法:4月龄健康日本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对照组。造成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中药及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灌胃4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及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同时取关节软骨行大体及光镜检查。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动物关节软骨有不同程度的色泽变化,骨赘、骨囊肿形成,软骨关节面出现浅表性糜烂,部分标本软骨缺损深达软骨中层,出现软骨剥脱,但程度明显降低。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及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对照组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且随用药剂量增大,兔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降低幅度增强。提示补肾益气法中药可能通过降低兔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来达到预防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背景:传统的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因复制时间长、稳定性差、成功率差异大且对骨性关节炎的病程未加详细分析从而限制了其应用。 目的:以改良的Hulth造模方式观察膝骨性关节炎不同时期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界定膝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分期。 方法:无菌条件下暴露兔膝关节内侧纵切口长约2 cm,显露膝关节,然后切断前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完整切除内侧半月板,保留关节软骨面。术后不固定伤肢,自由活动,术后1周内均给予80万单位青霉素预防感染。30 min/d分2次驱赶,连续12周。以不做任何处理兔膝关节为正常对照。造模后 4,6,8,10,12周时Mankin评分及电镜、光镜观察股骨内髁的病理特点。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4,6周可见早期骨关节炎的改变,表现为滑膜充血增生,关节渗出增多,软骨表层不平整,基质染色轻染,Mankin评分为3.5~3.8分;8周可见骨关节炎中期改变,表现为滑膜增生明显,滑液少,软骨裂隙形成达表层,软骨细胞排列紊,基质染色不均,Mankin评分为8~9分;12 周可见骨关节炎晚期改变,表现为滑膜严重结节样增生滑液少而浑浊,骨赘形成严重,软骨下骨暴露,软骨细胞减少,基质染色大部分失染,Mankin评分为12~14分。电镜下观察结果与组织学观察结果相符。结果提示以改良hulth法制作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6 周为早期改变,8周为中期,12周为晚期,此模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从早期的代偿性增生到失代偿后软骨细胞和基质减少,软骨变软到剥脱缺失为特点的晚期改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 目的:观察兔腹主动脉球囊扩张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C-反应蛋白不同时间点的水平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08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导管室及临床研究中心完成。 材料:选取8~1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3.25 kg。 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穿刺股动脉后留置鞘管,经鞘管送入球囊行球囊扩张,拉伤腹主动脉。对照组仅穿刺留鞘,不进行球囊拉伤。分别于实验前、实验后4 h,1,3 d,1,2周,耳缘静脉采血4 mL,3 000 r/min离心20 min后,取上清液得血清标本,-80 ℃冰箱统一保存。 主要观察指标:①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实验前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②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其他3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③造影观察实验动物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前后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24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②各种炎性因子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最先升高,达峰值时间最短,相关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8水平表达与炎性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69,0.673,0.597(P均< 0.05)。③球囊扩张拉伤后2周,实验组动物腹主动脉拉伤处较对照组管腔明显狭窄。 结论:兔腹主动脉球囊扩张后引起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其中白细胞介素8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作者已对FS-3D-FISP序列诊断骨性关节炎做出研究评价,该序列对早期骨性关节炎的分级与病理有较好的一致性。 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骨性关节炎,运用MR观察软骨厚度及信号的改变评价治疗效果。 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骨性关节炎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造模后第4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在术后第2周,1,2及3个月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每次每组随机选3只实验兔;扫描使用FS-3D-FISP序列测量膝关节软骨厚度, T2-FSE双回波序列测量T2值治疗前后改变,并取膝关节标本行病理观察进行Mankin’s评分,评价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与骨性关节炎组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MRI示关节软骨厚度接近正常,T2值减低,无关节腔积液。提示MR显示膝关节软骨厚度及信号的改变可用于评价骨性关节炎治疗前后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背景:现代研究证实细胞的过度凋亡加速软骨组织的退变,而手法的力学刺激对关节软骨影响的分子层面研究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揉髌手法对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Bcl-2、Bax、Fas表达的作用。 方法:50只新西兰兔随机等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手法组和针剂组,后3组建立右下肢骨内高压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1周后,手法组使用揉髌手法隔天治疗1次,每次10 min,共治疗5周共17次;针剂组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液0.6 mL,每周1次,共5次。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8周末取兔右膝关节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模型组软骨组织退变明显,软骨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 < 0.01),胫骨平台软骨组织中Bcl-2、Bax、Fas表达率明显升高(P < 0.01),而手法组和针剂组软骨组织退变轻微,软骨细胞凋亡率及Bax、Fas表达率较模型组降低(P < 0.01),但胫骨平台软骨组织中Bcl-2表达升高(P < 0.01)。说明揉髌手法与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一样可以明显降低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率,其作用机制与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Fa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心脏移植、心脏直视手术过程中的体外循环状态可导致各种炎症介质含量升高,强烈的炎症反应可引起肺损伤。肺开放策略可改善体外循环后肺损伤,观察肺开放策略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影响。 方法:①选择2005-10/2007-10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对实验及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②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早期肺开放组及晚期肺开放组,每组20例。早期肺开放组在气管插管后实施肺开放策略,晚期肺开放组到达ICU后30 min实施肺开放策略。③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技术于术前、体外循环后及到达ICU后3,5,24,48 h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水平。 结果:患者6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体外循环后各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 < 0.01)。②体外循环后早期肺开放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上升幅度低于晚期肺开放、常规机械通气组(P < 0.01);体外循环后早期肺开放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逐渐下降,晚期肺开放、常规机械通气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进一步上升。③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在期肺开放组、晚期肺开放组呈下降趋势,但常规机械通气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各时点均高于术前(P < 0.01)。④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只在早期肺开放组呈下降趋势。 结论:肺开放策略可减少体外循环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体外循环相关肺损伤,早期实施肺开放策略优于晚期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