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发伤的一体化急救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6月-2004年6月间我院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救治的效果,分析多发伤一体化急救的模式和关键点。结果共收治128例,抢救成功101例,成功率78.9%;死亡27例,死亡率21.1%。结论1)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急救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多发伤救治的发展趋势。2)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急救治的模式:急救中心设立创伤中心、建立成套的创伤急救体系,培养高素质专业人员。多发伤的诊治由急救中心医师实施或组织实施。3)严重多发伤救治的关键点:抓好院前、院内急救-抢救生命;开展急诊手术-尽早修复损伤器官,消除致死致残因素;重视重症监护及治疗-进一步治疗原发损伤,保护各脏器功能,促进机体恢复,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杨晓媛  李洁  李世英 《西部医学》2009,21(2):323-324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在抢救成批地震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院前救护及时、院内抢救有序、分类后送得力等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应用于对成批地震伤患者的救护中。结果急救护理应急预案提高了对批量地震伤员收治的抢救成功率。结论急救护理应急顸案的有效实施是保障批量伤员成功救治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多发伤在急诊科的一体化救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发伤的救治模式和效果。方法从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手术,急诊重病监护治疗和急诊科病房的综合治疗,急诊医学队伍完成了对多发伤的一体化治疗。结果救治多发伤126例。其中84例在急诊科开展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死亡7例。34例在急救中心初步救治后转入专科病房.死亡18例。结论在急诊科进行对多发伤的一体化救治科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22起重特大车祸院前院内紧急救援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急救中心自2004年1月~2008年5月,曾出车接收22起重特大车祸伤员,均采用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病房或ICU一体化急救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ICU三者的互相配合、相互依从构成一个完整的急救生命链。各个链接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应急系统的启动、院前急救的伤员分检、病情评估、现场急救处理、伤员转运,院内急救中伤员病情进一步评估和判断、抢救(尤其多发伤的抢救)、伤员分流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是关键。同时救援中医疗纠纷等问题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在突发事件引起的群体伤害中,尤以外伤为多,其特点是发生突然、时间急、伤员多、伤情复杂、抢救难度大,这对救援中心以及医院的应急性抢救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急诊医学模式正从单一的急诊室救治发展为院前急救,转运服务与院内急救工作由一个团队完成的一体化模式,其最大特点是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随着创伤院前急救系统的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护理应急预案在成批伤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有效应用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急诊科于2009—2012年共收治166人次的批量伤员的救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规范救护程序,及时采取急救护理对策,加强护士业务培训等护理管理措施。结果通过我们的积极抢救,166例伤员中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65例伤员得到妥善的救治,治愈出院,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批量伤员急救采取有效的护理,使抢救成功率达到99.4%,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结论有效地组织是接诊成批伤患者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不断完善急救护理管理,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保障了绿色通道的畅通,促进了大批量伤员的救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的模式和实现途径,以及在救治急救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JSON的数据交换方式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选择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上线后3个月我市定点医院抢救的165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平台上线前3个月的15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台上线前后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和急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群体创伤急诊入院救治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大批伤员的急救成功率。方法对参加急救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分工,根据伤员的伤情,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结果143例患者中除1例因重度颅脑损伤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其余患者均获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在群体创伤急诊抢救中,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护理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专业理论及抢救技能是提高急救效率和救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濒死危重创伤的救治模式和效果.方法 对116例濒死危重创伤患者进行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手术及重症监护治疗的一体化救治.结果 116患者中,在急诊科复苏失败死亡21例;63例患者在急诊科进行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死亡7例;32例患者在急诊科初步救治后转入专科病房,死亡16例.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结论 濒死危重创伤的一体化救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种意外事故造成的成批创伤患者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2010年抢救成批创伤10批次89例伤员,在这些成批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中,由于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统一协调管理,院前急救实行伤情识别卡来评估患者,院内急救实行批量伤员标识管理,从而减少了批量伤员抢救的盲目性和忙乱性,保证了成批创伤急诊患者的救治工作及时有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内应急处置流程在批量烧伤伤员早期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5例应用院内应急处置流程进行早期救治的批量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68例进行常规早期救治批量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患者入院至开展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院内应急处置流程应用于批量烧伤伤员早期救治中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急诊科是一个具有病种复杂、病情危急、抢救任务繁重等特点的科室.故,一支具有较全面应急能力的急诊护理队伍,对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与减少伤员的伤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如何提高急诊护士的心理应急能力、临床急救能力和沟通能力,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突发群体伤急救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9月我院急诊接诊的各类突发群体伤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 186名伤员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4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一系列的探讨实践,我院保证了急诊救治的秩序,稳定了患者情绪,在救治中做到明确分工,密切协作。我们还要不断完善我院急救护理的管理,为突发群体伤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保证群体伤伤员救治的质量以及速度,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以及提高我院在社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有效缩短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救治时间,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李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91-2292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院前争分夺秒急救,早期救治心室颤动,院内急诊科抗凝、溶栓、生命支持,途中监护、密切观察、持续治疗转运至病房住院,通过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结果64例抢救成功,4例死亡。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突发群体伤急救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9月我院急诊接诊的各类突发群体伤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 186名伤员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4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一系列的探讨实践,我院保证了急诊救治的秩序,稳定了患者情绪,在救治中做到明确分工,密切协作。我们还要不断完善我院急救护理的管理,为突发群体伤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保证群体伤伤员救治的质量以及速度,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以及提高我院在社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西北医学教育》2017,(2):291-293
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创伤急救教学方法,提高医学生创伤急救和综合判断处理能力,实现"一体化"救治,对完善临床教学提高住院医师创伤救治理念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急诊创伤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创伤救治"一体化"运转模式的建立对培养多种技能的专业救治队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形成以急诊创伤外科和急诊内科为主体的,多学科支撑的救治体系,集急诊、急救与急诊重症监护室为一体,实现急诊救治的无缝链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常规急救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3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应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满意度,缩短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急救模式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急救意识的提高,院前现场急救工作在抢救伤病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院前现场急救的处理是,建立有效的呼吸与循环、并尽快使病员脱离现场,转运到就近的医疗单位进行确定救治。院前现场急救的好坏直接影响伤病员的救治成功率。我市急救中心在2009年对3起重大车祸的大批伤员进行了院前急救,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救中心管理工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一部分 ,是急诊的最前沿阵地。急诊医疗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 ,急诊救治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到急诊病员的安危。因此 ,要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完成 ,管理工作极为重要。现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1 急救中心模式1993年 9月四川省卫生厅批示我市成立急救中心 ,附设在市中心医院内 ,属依托型急救中心模式。我院将急救中心设在急诊科。急救中心实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1.1 急救中心 (急诊科 )人员编制工作人员共有 4 5人 ,医生 16人 (其中内科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